首页 > 案例分析 >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该如何回应幼儿?

教师该如何回应幼儿?

更新时间:2017-12-17 09:08:24

《教师该如何回应幼儿?》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大班“有趣的纸板”科学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第一次探索,教师提出:你觉得那种形状的纸板可以顶起来?幼儿有的说长方形,有的说正方形......第二次探索活动后进行集中交流时,教师提出“哪种材料不容易把纸板顶起来,哪种材料容易把纸板顶起来?”幼儿有的说易拉罐最容易把纸板顶起来,有的说记号笔容易把纸板顶起来,有的说铅笔不容易把纸板顶起来,有的说吸管不容易把纸板顶起来。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未能很好给予回应。
针对这一情境,你觉得案例中的教师该如何回应幼儿?谈谈自己在组织活动中回应幼儿的方式及其适宜性?觉得回应不成功的,需要同事帮助的?请实录下来与同事分享或讨论。

第一次探索后的提问之后,幼儿的意见不一,我认为应该请幼儿上来进行实验对自己的回答加以验证;而第二次探索中可能提供的材料较多,有的材料可能因为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当而不容易将纸板顶起来,老师可以发出疑问,邀请其他幼儿来演示,最后对幼儿的回答作出正确的回应.

当幼儿给出的答案老师不能马上给予回应时,可以和幼儿共同进行探索来得出答案,这样幼儿也会认同你的答案.
相关阅读
推荐
  • 幼教案例分析:帮流浪的小动物建个家

    案例背景: 观察实录一---第一次去玩的时候有的宝宝用积木一层层累积起来,看着积木一层层变高而高兴;有的 孩子 用积木垒高,努力看看积木有没有倒下来,但是玩了一段时间大概觉得趣味性不高就放弃转移玩其他的游戏。 观察实录二---第二次玩的时候换了宝宝,他们把积木一层层平铺,说是给小动物铺被子,铺得地面满满的,较投入的搭建。 分析思考: 观察了两次后我发现宝宝们的玩法都是把小积木平铺在桌面上玩,由于是平平的在上面也就不会倒塌,也没有什么挑战,对他们来说好象趣味性不高。于是我准备推动幼儿的游戏,开始在游戏分享的

  • 静静的等待孩子绽放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艺术活动给朋友的祝福,主要是在风铃上添画一些物品。我给 孩子 们准备好了绘画工具,大家正要作画时,一个小小的声音传过来:老西!我没有笔啊?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弟弟,因为他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小班年龄),跟着他的哥哥一起上中班,所以我们都叫他弟弟!弟弟因为年龄小,所以各方面比起哥哥来都弱许多,上学期他的绘画一直是涂鸦画,我看着他,无奈的递给他纸说:哦弟弟!没有拿到别急老师补给你!他天真的点点头,拿到纸就埋头认真起来。时间随着孩子们的画笔一笔笔的画过去,画的快的孩子兴奋的拿着自己的大作来给我

  • 美工活动反思:轻声细语的讲评

    美工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每次他们都是兴高采烈的做着各自喜欢的事情,总是不亦乐乎。他们最自己的作品都是情有独钟,认为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充分的体现了自己的思想,因此当评价的时候,大家都盼望着赞美,听到不足时心里会感觉十分的失落。于是每次的作品评价我都是力争让大家看到的是正面的作品,让他们找到下次自己努力的方向,让孩子们更喜欢绘画的活动,提高对艺术活动的兴趣。而在帮孩子张贴作品的过程时,每个 孩子 都会来到我的面前,这时我会轻声的根据每个人作品给出不同的建议,如:你把颜色再丰富一些,会显得画面更丰富,你说呢?把

  • 金点子:“老师,我再也不会迟到了了!”

    稻田镇曙光第三幼儿园 杨美萍、何孝娟 一、 问题的提出:浚凯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孩子,他上课不认真学习,总是低着头做小动作,碰碰小朋友的书包,抠抠自己的指甲盖,问问理由还不少。最让我烦心的是经常撒谎,天天上课迟到,他爷爷多次来找我说:杨老师,你给想个好办法吧,让他早上按时起床来上学,我们简直拿他没办法了!为此我也没少批评他,可是效果不佳。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为了彻底帮助他改正缺点,我首先调查了他的家里情况。这一调查,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父母经常吵架,爸爸在外干活,妈妈也经常不回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

  • 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行为表现

    一、幼儿情况分析: 娇娇,女,今年6岁,口语表达能力一般,有一定的词汇量,与同伴交流时,能用普通话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对阅读图书有一定的兴趣,但在阅读图书时缺乏想象力,讲起故事时不连贯,显得比较苍白。 二、我的思考: 大班的孩子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对阅读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孩子年龄小,不懂得怎样去看书,有的孩子茫无目的地乱翻,不一会就将一本书翻完;有的孩子把图书倒着看也不曾察觉;还有的只会讲书上有什么人、什么动物,而不懂得各张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我想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每个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正确

  • 幼教案例:一把剪刀引发的故事

    一、《纲要》理念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案例描述:剪刀怎么掉到里面的 又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的跑着、跳着,玩得非常开心。忽然鑫鑫跑来报告:老师,下水池里有把剪刀。听到喊声,荷静等小朋友围了过来:在哪儿呀?让我看看 这时,我正准备摆好体育器械想让幼儿活动,但看到孩子们对剪刀如此感兴趣,脑海里马上闪过一个念头:何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孩子们自己想法把剪刀捞上来。 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下水道旁边,这下孩子们的话可多了。 真是把剪刀。还是把大剪刀哩。 谁的剪刀?

  • 大班社会教育领域案例:园园的月饼

    [背景分析]新《纲要》在社会教育领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对幼儿进行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培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个性和社会性。 我结合《纲要》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在主题《仲秋节》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怎么样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快乐体验?针对我班幼儿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遇到问题不知道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的现状。我组织了一次有趣的美术活动制作园园的月饼。 [案例描述] 自从带领孩子们到超市制作间参观

  • 亲子教育案例:您的孩子被驯服了吗

    一位不错的美籍英语教师Honey,要为孩子们做一节试听课。争得儿子的意见后,我们决定参加晚上的学习。对于儿子,我自认为还是有了解的,安静的配合老师上一堂课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只希望能够遇到一个比较适合他的老师。来到上课地点,由于是家长临时找的一个地方,环境确实不太适合小朋友上课,成人的桌椅、高高的黑板,到处都是灰尘,单说这环境就着实的够老师领教一番,再加上4~6岁年龄不等的孩子,散乱的坐在两旁边的家长,这些对于一个不太精通中文,又没有助教的老师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了。您再看看我家这个小孩,说他是小猴到更合适些

  • 中班案例:由分调羹想到的

    案例描述:星期二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幼儿园的中班某教室里,吃点心时间,明亮的教室里调羹整整齐齐地放在盘子里,带班老师笑容满面地站在讲台前,环视着班级里每一位孩子,开始了她分发点心的工作。 片段一:教师用激励的口吻说:看哪个小朋友坐得最好,我就请他来当老师的小助手。顿时,大部分孩子们挺直腰板,用非常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有的半抬着屁股,瞪大眼睛;有的将头抬到不能再抬,伸长脖子,眼睛盯着老师,希望老师能看到自己是坐得最好的。 片段二:与片段一中有几名幼儿表现完全相反的小朋友,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懒洋洋地坐在位置上,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