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观摩了本园李微玉老师的科学
活动《沉与浮》,感觉收获很多,作为一名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的老师,在这节活动中的
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本来以为科学比较简单,但是看完这节活动的第一感觉就是科学活动很繁琐,细节地方太多了。比如,请
幼儿用毛巾擦手,提醒幼儿如何记录,在活动中应注意的事情等,这些很小的细节如果有一点做不到,很可能就是整个活动的败笔。这节活动环节紧紧相扣,如果有一点地方出现差错都很难弥补,在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显得有条不紊。
第一次知道,开展科学活动时尽量要分组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探索的机会,同时,
教师可以对每个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让猜测、探索、验证每一个环节。在座位的安排上(闪亮儿童网www.Smtxjs.com)
,四张桌子各坐4名幼儿,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和活动效果。操作水缸与幼儿座位隔离,能很好的降低活动前期操作材料对幼儿的干扰,让幼儿先与教师一同探索,而后幼儿各自到自己的水缸旁边探索物体的沉浮,既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又能帮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活动上面。
这节活动探究性很强,因此在目标的第一条写出了活动的核心——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然后学会用一定的符号表示沉与浮并记录,即第二条目标。同时,在轻松的探索环境下,让幼儿亲近科学,愿意参与科学小实验。
这节活动的过程很严谨,主要分为猜测、探索、验证几个环节,这也是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及形式。从引发幼儿兴趣开始,幼儿的注意力一直跟随老师,但是环节的设计又是以幼儿为主,根据幼儿的兴趣一步步往前走。其中,在幼儿操作前,设计了猜测的环节,让幼儿对不同的沉浮现象有预先的判断,同时记录下来,在记录之前,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了记录的符号及记录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科学记录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