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教资料 > 幼儿园教师听课评课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空气在哪里”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空气在哪里”

更新时间:2017-08-19 17:24:00

《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空气在哪里”》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听课评课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空气在哪里》是一个“老”的科学教材,因为很年前幼儿园的教材里就有。当然,时代不同,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价值、教学的方法手段肯定是不一样的。
昨天到幼儿园看了一位教师组织的中班科学活动“空气在哪里”。该活动的目标是:1.知道空气无处不在,能用多种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2.产生探索空气在哪里的兴趣。活动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一个装有花片的保鲜袋,问幼儿:“袋子里有什么?”,当幼儿只说出“花片”时,教师又往袋子里“装”了些空气,让袋子鼓起来,从而引出“空气”。(其实袋子里一开始就有空气的,只是空气不太多袋子没怎么鼓起来。教师再次“装入”空气,只会让幼儿误以为不太鼓的袋子里没有空气。)第二环节:寻找空气。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保鲜袋,让幼儿到活动室四周去“抓”空气,并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空气,告诉幼儿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的。第三环节:做实验证明水里有空气。教师先演示实验,将瓶子放到水里(冒出气泡),然后让幼儿去实验,除了瓶子还提供了吸管,实验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玩法和发现,教师总结“水里有空气”。(其实该实验只能证明瓶子里有空气,而且教师对“为什么会冒泡泡”既没有引导幼儿去思考,也没有形象化的解释)最后,让幼儿拿着塑料袋去活动室外面寻找空气。
看完这个活动,总体感受该活动目标比较明确具体,教学环节比较清楚,教师的准备也很充分,提供了很多材料让幼儿操作,活动中幼儿似乎也很投入,都动起来了,但总觉得还有一些问题。细想一下,除了因为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欠缺导致一些科学性的错误外,还有的是教育的理念问题:
一是教师关注的还是幼儿对科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寻找空气”的环节,教师就急于总结空气的特点,虽然有部分幼儿对“无味”还不理解;在幼儿实验后想到的是让幼儿知道“有空气”,而不是思考“为什么会冒泡泡?冒泡泡说明什么?”。教师很关心幼儿“知道不知道”、“记住没记住”,而不是“幼儿探究没探究”、“幼儿发现没发现”、“幼儿思考没思考”。这样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思考习惯和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容易把知识概念绝对化,再直白一点就是把知识教死了,甚至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了不正确的科学概念。这其实还是一种传统的、传授式的科学教育。
二是教师关注的还是幼儿的操作结果而非探究过程。在很多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给幼儿提供了很多的操作和探索的材料,但“怕”幼儿不会操作,或操作结果出现“意外”,于是就由教师先演示一遍,然后再让幼儿操作。很明显,这样的操作已经不是“探究”和“发现”了,而是一种“验证”了,这样的操作对幼儿又有何实际意义呢?
三是教师关注的还是一个活动的完整开始和结束,而没有关注到活动的生成和延续。《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入有关“空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与动植物的关系”等话题,作为后续的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去探究、发现,使一个教学活动成为幼儿更多探索活动的开始,因为科学教育的第一目标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纲要》颁布实施已经八年。在这八年中,新旧理念一直在教师们的头脑中进行着较量。从表面上看,很多时候似乎新理念占据了上风,但真正的胜负必须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才能一见分晓。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还是不由自主地在传统理念的牵引下,表现出习惯性的教学行为。如果新理念没能转化为新行为,那么新理念只能甘拜下风。看来,深入学习《纲要》精神,逐字逐句细细解读;对照《纲要》剖析日常教学行为,在反思中打破思维、行为定势。基于这样的思考,是否可以对活动作如下修改: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实验中感受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2.能够使用一些实验材料证实空气的存在,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激发探索空气、了解空气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装有花片的、鼓起的塑料袋,引发幼儿“袋子里有什么?”的思考。可演示“放掉”袋子里的空气,让幼儿发现空气的存在。
2.第一次操作:用塑料口袋到各处“抓”空气,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抓到空气,发现四周都有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3.第二次操作:由猜测“开口的瓶子里有没有泡泡?”引出。提供水盆和没有盖子的瓶子,让幼儿将瓶子放到水里观察(教师不要先演示)。重点思考和交流:“你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冒泡泡?”“泡泡里有什么?”帮助幼儿了解“瓶子放到水里,水进入瓶子后把里面的空气挤了出来,就形成了气泡。”
4.第三次操作:出示土块、尺子、粉笔、吸管、积木等。先让幼儿猜想,哪些物体里面藏有空气,然后让幼儿尝试将各种物品扔进水里,发现哪些物体里藏有空气。交流发现,知道凡有空隙的地方都有空气。本环节也可作猜测和验证结果的记录。
5.联想:还有哪些东西,哪些地方有空气。
6.说说谁需要空气?可结合延伸活动做一些小实验,从而了解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做的小实验:哪知蜡烛先灭、火箭上天、降落伞、植物生长实验等。
相关阅读
推荐
  • 根据孩子的现场表现,给予有效的回应

    12月12日上午,我们在实验幼儿园相聚,与上海名师张红老师面对面交流探讨教学的真谛,感受上海名师的风采!来自上海市的名师张红老师为我们带了两个精彩的教学活动,分别是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和大班的科学活动《身边的筷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红老师的在课前的熟悉,那精彩的语句,师:聪明的小二班在哪里?幼:在这里!师:聪明的小二班,来,过来碰碰我!(把手张开)不要太高喽!师:能不能用好听的声音问老师们好?幼:老师好!师:举起双手,打招呼,和老师们比比谁举的高!大班的孩子则更幽默老师和孩子们约定:还记得之前和你们的

  • 观摩名师课后的体会

    12月12日这天上午,我们有幸观摩了上海名师张红老师的两个科学活动,分别是:小班的《糖果屋》和大班的《身边的筷子》,感受颇深,让我对上好科学活动有了更新的认识。 在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 》中,张老师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及喜欢做游戏、好动、好奇等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着活动。通过选择幼儿生活中最感兴趣、最想吃的糖作为探索活动的对象,感受糖的形状、味道、软硬、数量等科学概念,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糖,是幼儿生活中亲密的朋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喜欢糖、爱吃糖,特别是小班幼儿,一看见糖眼前就

  • 小班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鸡》——评课分析

    不久前,我聆听了我们教研组的朱老师的一个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鸡》。朱教师选择的教育内容,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活动的组织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教师根据《纲要》的指导,抓住幼儿很喜欢小动物这一特点,尤其是小鸡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是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很贴近幼儿的生活,此外幼儿已具备简单的饲养小鸡的知识。再有从幼儿已有的美术知识考虑,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线条和图形的画法,用图形和线条组合绘画小鸡对于幼儿来说符

  • 望都县幼儿园绘本教学观摩活动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县幼儿教师指导早期阅读的教育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开展针对绘本教学的一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它具有贴近孩子生活、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相互融合、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必备的特点,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逐渐使幼儿积极主动地

  • 《七彩云》《小小版画家》听课反思

    4月2日我有幸聆听了王焱园长和芳芳老师带来的艺术领域内的两节绘画课,这两节课让我对艺术领域内的绘画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绘画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孩子画什么,如何画,用什么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教师投放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想象、讲述、动手操作等方式感受各种材料创造性的使用。丰富幼儿的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从而发展自身的知觉、美感和表现力。同事还要注重各种绘画技巧的培养。 王焱园长的《七彩云》通过幼儿的自由想象画的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

  • 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4月20日,在园领导的关心下,我有幸得到了到滨州实验幼儿园听课学习的机会。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受益匪浅,看到了那些教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这八节活动课给我的感觉是:老师上课时肢体语言掌握得非常到位,她们就是当中的孩子王,而且她们驾驭幼儿的能力特别强。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感触较深: 一、 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本次听课过程中,几位教师均

  • 听课感受:精彩的整合

    听了顾老师的《最好吃的蛋糕》、时老师的《方格子老虎》、郑老师的《小红帽》这三堂课,颇有感想,原来绘本与音乐、绘本与美术、音乐与舞蹈整合的课,可以上得这么的精彩。 课前,就一直看到顾老师在选音乐,一遍又一遍,顾老师的课形式新颖,选的曲子都是世界名曲,和故事中的动物很配。学习顾老师的认真,还有她语言方面的幽默、规范。时老师的课很适合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内容既简单又好玩,最后的作品展示效果好极了。学习时老师对小班孩子的耐心、细心,带领上学才一个学期的小班孩子完成一个好的作品,让幼儿在故事与绘画中体验快乐!郑

  • 听小班《同课异构》有感

    上周四和本周二,我分别走进了小一班和小三班,听了李老师和徐老师的课,由于是她们在开展同课异构、行为跟进的研讨课,因此听课的内容和上次王老师的课是一样的,还是语言教学活动《爱吃水果的毛毛虫》和手工活动《一盘水果》。 手工活动《一盘水果》是小班孩子所喜欢的,教师讲解都很清楚,并能注意养成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就是从她们的教案上发现了一个问题,教学目标的定位都不够确切或完整,希望教师们要考虑到这是一节主题教育下的手工活动,所以目标制定的时候还要仔细斟酌。在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中,同样要研讨目标制定的合理性以及目标的达

  • 《大灰狼开心了》听后感(中班)

    今天上午,和中班的老师们、实习生们一起聆听了嘉兴学院J老师的一堂语言课,中班语言活动《大灰狼开心了》。J老师规范的语言、生动的教态、流畅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从聊大灰狼开始,将开心、生气、难过、再次开心这样的情感体验融合在一个故事中,让孩子们随着情节的发展体验这几种情感,知道做错事只要想办法就会使自己重新快乐的道理。 大灰狼的表情图片制作得很成功,孩子们非常直观地看到了大灰狼的不同表情。但是表现故事情节发展的五幅图片画的不够清晰、有老师建议用勾勒的方式体现出画面的主体,我觉得也是可行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