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入园开始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入园开始

更新时间:2014-07-21 12:47:55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入园开始》可能是您在寻找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期,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王杰七彩幼儿园从幼儿入园的第一节课入手,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向幼儿提出规则要求,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良好的班级活动常规自然水到渠成。比如:刚入园首先告诉幼儿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就是妈妈,你们就是孩子,小朋友之间就是兄弟姐妹,我们就是苹果班的一员,我们要互相关心。再如要爱护我们的小桌椅,不能摇晃,摇晃它会疼的,在幼儿园不能吃零食,因为不卫生,要做到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等等,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们王杰幼儿园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孩子非常关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孩子对同伴的评价非常真实且敏感的,对教师的评价也非常在意。所以,我们教师采取表扬的方法,如:表现好的贴个小红花或是给于表扬的掌声和鼓励的话语,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多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开展相应的活动有针对的逐个击破。他们知道的道理很正确,也很多,但在很多时候不能够正确的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的时候多多注意观察,并且要时时刻刻提醒其纠正不良习惯,使这些好的习惯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优良品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幼儿们早晨入园能主动的把外衣叠好放到指定的位子,垃圾随手扔到垃圾桶里,客人进教室能主动问好,放学和老师说“再见”等等,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孩子们进步很多,家长高兴地说:孩子真像个小大人了”。 幼儿教育空间大,可塑性强。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幼儿是纯净的、无邪的,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在两年的幼儿园生活中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在王杰幼儿园快乐健康的成长。(阿荣旗王杰七彩幼儿园 史金凤)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孩子和吮手指说再见

    还在小班时,我就发现班里的郭怡敏小朋友在午睡时有吸吮手指的习惯,不管她睡得多香,那只小手总是塞在小嘴里,任你老师怎么使劲,就是不放手,好不容易把她的手拿出来了,老师一转身,她马上塞进去。为此家长也没少想办法,但收效甚微,最终还是无功而返拿她没办法。 那天又是我带班,我发现她在睡觉时,老爱把头埋进被窝里。当时她还没睡着,我就走过去轻声对她说:把头伸出来,被窝里空气不好,为了让她尽快睡觉,我没有批评她,就坐在她床边守着她,我能感觉到、她有些害怕被老师批评,但又有意识的想往被窝里钻。见此情形,我不停的小声对她说

  • 不妨运用自然后果律纠正宝宝的不良行为

    场景描述: 在区域活动中,宝宝小朋友跟翔翔争抢起了一块积木,老师看见了,马上走过去对们两人进行了调解,事情暂时平定了下来。可是没过一会儿,又听见小朋友在告状,说还是们两个人在争抢玩具。一了解原来是宝宝看到翔翔手里拿的红色的颜料水的瓶子很好看,也想要。于是又发生了争抢行为。 反思: 事情的起因很明显是由宝宝而起的。在第一次争抢中,老师总是认为一般事情能小化的就小化,不想扩大化,一般让它平息了就好了。而事实上这件事情没有从根本上平息。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情,必须纠正宝宝的不良行为。宝宝平常对玩具就是有

  • 重视幼儿习惯养成,为幼儿一生奠基础

    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中心幼儿园 张立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如此说来习惯养成对于幼儿更是极为关键,幼儿更像一张白纸,他们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足够重视幼儿习惯养成,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

  •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同时也树立尊重他人的品德。认真倾听也是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一个标志。可以说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一、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要求是:学前儿童要学会安静地倾听别人说话,知道认真倾听是一种尊重人的表现;能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地倾听,迅速、准确地掌握别人说话的内容,从而正确理解;能听懂普通话,会说普通话,能识别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中

  • 如何教幼儿节俭

    独生子女人格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特征的四大缺陷之一就是勤俭意识差。调查发现,6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平均每天只有11.32分钟的劳动时间,同时,独生子女几乎左右了家庭的消费。有人曾严肃指出独生子女人格方面的弱点,担心他们将来无法担负起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重任。然而,环境和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一味地责怪孩子是不公平的,也是毫无用处的。 我们应更多地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去寻找原因。就拿孩子勤俭意识差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原因。首先,从幼儿园的教育来说,

  • 通过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今天早上起的比较早,一走到楼下,家里人都问我今天要去哪里?起那么早。我一笑,原来平时都起的很晚,明天要上班了,先当适应一下吧。很早起那么早感觉还真有点怪,往后窗一看,外婆正在喂鸭。因为外婆家就在自己家后,于是就溜达到了外婆家,去看她喂。 清晨的空气真好,鸭子也乐得在吃外婆撒的小麦粒。我恶作剧地走进小鸭群,猛一跺脚,受惊的鸭子四处乱逃窜,嘎嘎地叫着,几只还张开了翅膀。突然之间,我惊呆了,我听到了更为有力的扑打声音,我看到了一只会飞的鸭子! 一只浅灰色的鸭子!正迎面向我飞来,飞姿并不敏捷,双翅的每一次扑动,都

  • 隐蔽在深山里的那些孩子

    在这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下,我想我们都见过很多,就算没见过,至少也听说过,那些贫穷的深山里的孩子的生活。看过很多关于他们的新闻,特别是在贵州、广西等地区偏远的山区里的孩子,他们常常让人感动的潸然泪下。我想,一般人都会这样吧,我不敢把他们的生活想像的过于细节化。因为,我也是个容易心疼的人,特别是对于孩子。 孩子,多天真幸福的名词,可在隐蔽在深山里的那些孩子们身上,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无助,他们生活,我们真的无法想像,可能我说的话一文不值,全是废话,他们,似乎离我们太遥远,与我们无关,他们中,没有一个孩子是我们的

  • 儿童人文性精神:一种永恒的精神

    人文性的精神是人类精神与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它如一条绵延的链条自始至终地贯穿了个体生命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历程。对于个体而言,童年时期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孕育未来生活与生命走向的历史渊源,是生发成人理性人格的精神根基。所以,童年就是每一个成人的精神故乡。从类的角度看,儿童的人文性精神作为人类原初文化的再现,就是孕育与生成现代人类精神与文化的母体。可见,童年的人文性精神既是我们人类放逐心灵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精神回归的最后家园。 儿童精神在主客融合的亲身体验中,在诗性逻辑的性情化理解中,在感性的潜意识的

  • 童年的人文性精神及经验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根基与渊源(2)

    可以说,科学家们在童年时期的那些惊异的发现、困惑、幻想等,镌刻在了他们的记忆深处,其实也就是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持久的精神动力。这正如弗朗兹-海仑斯所认为的:人的童年提出了他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需要等到成年。我带着这个谜走过了30年而没有思考过它一次,今天我知道在我开始出发时,一切都已决定。[1] 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科学家,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行业的杰出人们,他们的童年或许会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内容,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这并不能影响他们都有着对于童年同样的感恩与缅怀,因为他们的童年有着同样的精神世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