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25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德国汉堡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博士,日前在一篇学术文章中给父母们提供如下建议,父母们可以根据这些忠告,对不同性情的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乖孩子 

  这种类型的孩子适应性强,心情几乎总是很好的。他不怕生人,但对陌生人的热情也不高。因为这种孩子很少大声表示抗议,所以常被父母强迫接受他们自己的意志,提出过高的要求。可能的后果是,孩子在成人后缺乏自信。

  腼腆的孩子 

  胆小羞怯的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新事物。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他开始的时候可能有点不合群;一旦“混熟”了,就会高兴起来。这类孩子比其他孩子“节奏”慢,若迫使他提前活跃起来,他就会失去信心,心里不踏实。 

  活泼的孩子 

  活泼的孩子生命力旺盛,他们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呆在父母身旁,而喜欢自己到处乱跑。对于特别活跃的儿童,应该给他一点小小的教训,使他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如果太溺爱,完全顺着他的性子,那么他成人以后可能会无所顾忌,不知天高地厚。

  问题儿童 

  这种儿童常常睡醒就哭,而且很难使他安静下来。他对新玩具和新环境总是不能接受,一会儿过度热情,一会儿又哭又闹“问题儿童”需要父母有极大耐心,需要父母无条件地去爱。他只有在感觉到受大人重视的时候才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相关阅读
推荐
  • 发现就在好奇的拐角

    孩子都好玩,喜欢敲敲这个打打那个,喜欢拆拆这个装装那个。 前几天,我在公安局门口看到一个孩子,他拿了根竹棒,斜贴在栅栏上一路划过去,竹棒在一根根栅栏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他觉得好玩,回过头又来一遍,还不过瘾,干脆一根接一根地敲了起来,十分投入。 显然,他在这里发现了音乐 。 你也许也发现过孩子在饭前饭后喜欢用筷子敲碗,每只碗响声不同,有婉有脆,他把这些声响组合起来,伴以节奏,侧头、侧耳,边听边调整。显然,那是孩子在探索一支心中的乐曲了。 其实,发现离孩子并不遥远。 第一个把大大小

  • 才华横溢的妞妞(0——5岁)

    作者 海颖(妞妞的妈妈)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女儿给了我印证这句话的机会。 一 、黑白相交的地方 妞妞刚出生时很安静,很少哭。大多时她都在睡觉,但常常在梦中惊跳。这曾使我恐慌和心痛从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她一定非常恐惧吧?但我很快发现她对一些黑白相交的地方感兴趣。她会睁大眼睛,盯着台灯投在墙上的影子,或是仰起小脸看着拉花投在房顶的影子,一动不动,直到我抱着她改变位置。然后她开始寻找,盯住一张放大的黑白照,或一块黑白相间的布料,或一件黑白条的上衣。 这让我想到蒙特梭

  • “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挥舞拳头去打父母,张开嘴巴去咬小朋友,高举玩具愤然摔下这些在0-6岁的幼儿中都是常见的行为,虽然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对此界定为临床心理中的攻击行为,但是这也毕竟让我们联想到这些行为的发展趋势。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去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却发现攻击是出自对爱不同的体验。 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镜头一:因溺爱引起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6岁的小牛,天不怕地不怕,比他小的,他会欺负;比他大的,他也敢斗。邻居们见到他只能咂咂嘴,而小牛的奶奶却逢人便夸:瞧我那小孙子多勇敢,打得过比他大两岁的孩子呢。小牛的妈妈也主张让他在外面凶点

  • 洞察童心:关注小小支配狂

    任性是不少幼儿的通

  • 父母生存质量影响孩子

    黑龙江省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满足家庭成员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尤其是提高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项调查是由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哈师大教育系等共同施行的。专家们选择了四所不同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城乡小学,对近2000名学龄儿童的智力、个性和行为发育水平进行了测试与评价,并对其父母进行了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父母的生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状态越积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也越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父母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四

  • “四个学会”,对宝宝很重要

    幼儿一旦入园,就意味着离开父母、走出家庭的狭小圈子,开始过集体生活,同时又开始一定程度上独立的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主持的一项近期调查主要围绕心理健康的六个维度进行: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并认为幼儿在上述六个维度上分别存在从高到低的心理问题,比如:紧张、恐惧、焦躁引发的情感脆弱、意志薄弱、自立精神差、抗挫折能力低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小学生不会自己回家,他一边走路一边数着马路旁边的电线杆,非得要到一个固定的数目才知道到家了,万一数错了就要返回到

  • 过分疼爱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妈妈生下宝宝后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飞往美国。爷爷奶奶就这一个宝宝,真不知该如何爱才让儿子媳妇放心。孩子吃喝拉撒玩,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三岁了,身体长得挺结实,真招人喜欢,一个人玩得很自在,不过就是不太喜欢说话。 妈妈从美国回来看孩子,宝宝不认识妈妈,也不喊“妈妈”,而且也不要妈妈。 妈妈发现奇怪的是孩子除了喃喃自言自语外,很少与人说话,他要做什么,他的眼神,他的举止,爷爷奶奶一看就知道,孩子未张口,一切都办好了。可见爷爷奶奶养这孩子真是费了不少心血,下了真功夫,对得 起远在海外的儿子媳妇。但几天

  • 注意“乖孩子”的心理损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也许,应该再加上一句,解放儿童的心理——家长,当心“乖孩子”的心理损伤。 4岁的张倩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 有一次,老师让他们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回到家,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爸爸说,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妈妈说,有几次,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吃过晚饭,要睡觉了,她却一直不肯回自己房间。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

  • 家园配合关注胆怯幼儿

    画画了,孔祥明小朋友非常认真,他的画能够很准确地抓住物体的主轮廓,画面整洁、色彩漂亮。但是唯一遗憾是孩子画的东西很小,老师虽然一再要求他将画画的大一些,可是他总是画得很小,每次老师向他提要求的时候,他总是可怜巴巴地用眼睛看着你:老师我画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在什么地方都表现得很胆怯,如早上来园他看到老师向他展现笑容了,他会向你轻轻地问好,反之他就会偷偷地溜进教室,不引起你的注意玩大型玩具的时候,他不喜欢攀爬类动作难度大的活动,鼓励他上去,他说:老师我害怕。 其实像孔祥明这样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