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更新时间:2014-07-21 16:10:29

《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临泽县鸭暖学区曹庄小学

(一)吮指癖

《家庭教育》杂志编辑部1993年曾做过一次调查,约有20%的幼儿3岁后仍有吮手指的习惯,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年轻的父母。

吮手指在婴儿期比较常见,应属正常现象,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就成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吮手指会引起肠道寄生虫病,会造成牙凳畸形,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还会使孩子手指骨骼变形。由于这种行为常常会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同伴的非议,所以孩子往往从公开的吮手指转到暗地吮吸,造成孩子的紧张情绪。

造成孩子吮手指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婴儿时期缺少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其吮吸的需要;有的孩子是由于缺乏成人的关怀和爱抚,导致孩子用吮手指来抑制饥饿和自娱自乐。

对待有吮指癖的孩子不能用吓唬、打骂或在孩子手上涂苦药或包裹手指的方法,这些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即使戒掉了吮指习惯,也还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正确的方法应是更多地关心爱护孩子,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讲道理,晓以利害,加以引导;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应积极引导他参加一些游戏活动,用他喜爱的事物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以达到冲淡吮手指的欲望,逐步帮助其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二)口吃

口吃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1、连发型。连续重复某个字音。2、伸发型。把某个字音拖长。3、阶发型。反复说一句转接口语词而不见连贯的话。幼儿期口吃,多见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次之,而且一般都是从第一种发展到第二、三种类型而越趋严重的。由于口吃影响到正常地与人交往,所以口吃的孩子常常遭人嘲笑而变得自卑、孤独、易激动和焦虑,也可能产生学习困难。

口吃的原因很复杂,除与遗传和生理因素有关外,心理社会因素在口吃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口吃是在儿童受惊、被严厉斥责或惩罚、家庭失和、环境突变、让习惯用左手的孩子突然改用右手等情况下发生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态度过严、压力过重也是造成孩子口吃的原因。学龄前的儿童好模仿,如果在其周围有口吃患者,孩子也很容易因模仿而口吃。

根据上述原因,矫正口吃的办法应是消除引起口吃的病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如果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应做到:不要过分地注意或议论孩子的口吃,更不要模仿、嘲笑或严厉地强迫他矫正。不要硬让习惯用左手的孩子突然改用右手做事。要多给孩子温暖和关怀,不要对其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尽量减少和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紧张的因素。如果这样仍不能制止口吃,成人可耐心地采取一些具体的言语矫正法来帮助孩子。如,进行正确的发言示范;让孩子注意听别人讲话;设计特种练习;分散孩子害怕口吃的注意力;由易至难地训练。(三)遗尿症

5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常不能自立地排尿,称之为遗尿症。儿童遗尿症状约有10%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全、膀胱炎、蛲虫病等生理疾病引起的,另外的90%是由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全而引起的。这种遗尿症由于受到一些精神因素的影响,如突然受惊、亲人分离,或是对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不能适应等等。也有的孩子是由于白天过度疲劳,晚上睡眠过深,或是睡前大量饮水,而导致尿床。

针对孩子尿床,首先要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则应消除引起孩子情绪紧张的各种不利因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尿训练,只要持之以恒,孩子就能建立条件反射,主动控制排尿。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克服不良习惯的信心,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造成自卑心理。但家长也不能满不在乎,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

(四)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一般在7岁前出现,典型发病年龄为3岁,其主要特征是:

1、活动多而杂乱,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患儿不能专注于一项活动,拿玩具玩一下丢开,上课则总在座位上来回移动。

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心,周围的声响、活动很易吸引其注意力。

3、情绪不易控制,行动冲动,不考虑后果。

4、运动协调差。

5、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很久,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事慢而忘事快等。

6、特殊学习困难。如史地好,但算术奇差;算术好,认字却特别困难等。

7、不良行为。80%的患儿有好打架、好顶嘴、执拗、霸道、恃强欺弱、纪律性差等不良行为的表现。

关于多动症状的病因,有的认为是先天体质缺点、遗传等因素导致,也有的认为是铅中毒、放射作用、食品过敏等。

纠正儿童多动症的措施有多种,如药物治疗、包含治疗、行为治疗等,行为治疗被认为效果较好。行为治疗是纠正儿童偏常行为,培养儿童良好行为,增进其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行为治疗主要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来改善患儿的注意力,克服分心,并通过合适的训练程序,减少患儿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可采用下述方法:

1、分散学习的办法。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化整为零,每隔10分钟就让他休息片刻。学习环境尽量保持安静、舒适、单纯,除了学习用品外,勿放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2、及时评价的办法。当孩子能安静做功课或上课较少做小动作时,及时给予表扬,记个红星,反之,记个黑叉。积累一定数量的红星后可换取某种权利或达到某种要求。 3、程序训练的办法。用指导语训练儿童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先让患儿观察成人大声自言自语地做作业,然后让患儿在成人旁说指导语做作业,再让患儿自己边说指导语边做作业。

(五)自闭症(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往往发生于3岁以内的孩子,起病过程缓慢,是儿童心智和情绪发展上一种很严重的障碍。它使患儿无法进入现实,处于自闭状态。主要症状有:

1、社会交往障碍。由于孤独和退缩,孩子难于与周围的人交往,甚至对父母也没有依恋之情。

2、语言障碍。自闭症的孩子有的表现为默默无语,也有的则表现为使用一种无法交流的语言。

3、行为异常。自闭症的孩子动作重复刻板,缺乏变化与想象,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动作。

4、感觉障碍。某些患儿对肢体的伤痛感觉不明显,却对一般人能忍受的某些噪音感到惊恐不安。

“自闭症”产生的原因,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早年活动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长期处于单调环境下的儿童易于用重复动作或其他方式进行自我安慰,对外界环境不感兴趣。由于这种孩子对外界冷漠,又易使父母和其他人对他们冷漠,使他们更加得不到足够的、适当的刺激。这样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使孩子逐渐退缩到自我封闭的世界中去了。也有材料指出,有的“自闭症”儿童是在产前或生产时受过伤,在胎儿、婴儿期脑发育不良,存在着某种知觉缺陷的缘故。

假如孩子不幸得了“自闭症”,除了应及早送医院接受治疗训练外,家长一定要多与孩子接触,以加强孩子对“人”的关心。当患儿与密切照顾他的人的关系改善后,可进一步带其到公共场所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可以用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作导线,逐渐扩展他们的学习倾向,引导他们从自闭的“茧”中解脱出来。要耐心地教他们讲话及处理一些事情的技巧,发展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房间中不要放置易烫伤、刺伤孩子的危险品。避免“自闭症”儿童因对环境漠不关心而不慎伤害自己;也不要随便去动孩子放的东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东西极为关心,不喜欢别人随意扰乱他们的生活方式。最根本的一条,是要与“自闭症”儿童多作心灵上的沟通,给予他们充满爱心的照顾。
相关阅读
推荐
  •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提到些生活中和孩子们发生的事,真的是有很多很多,可是真的要写又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就拿孩子的自尊心来说吧,其实很一个孩子都有他的自尊心,只是有的孩子的比较强,有的孩子比较弱,就拿我们班的的孙婉珍来说吧,这个可爱漂亮的小姑娘对我是特别的关注,有时我会在班上接电话,又是因为生活上的一些烦心事会掉眼泪,这个小姑娘总是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回家的时候告诉她的姥姥,因为我和他的姥姥经常在一起聊天,晚上老人来接孩子的时候就问我,你昨天怎么了,婉珍回家说你哭了,我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人家,就是因为这件事,老人和我说

  • 对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心理压力的分析及对策

    余姚市马渚镇中心幼儿园 周丽敏 论文摘要:心理压力是近年来人们经常提到的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压力问题不可避免地从现代人的生活中突现出来,甚至连一向被认为是无忧无虑的孩子也开始感受到外界加在他们身上的种种压力。本文从幼儿园的角度对 幼儿 心理压力的来源作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制度的同时,关注幼儿个别性;明确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的同时,规范教育行为;关注教学内容适宜性的同时,关注要求的层次性;承认幼儿心理压力存在的同时,教给幼儿应付压力的方法等策略,以期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

  • 转化幼儿消极的嫉妒心理,正确评价每个幼儿

    观察教师:苏惠华 观察对象:倪晴 嫉妒是一种原始情感,婴儿期孩子看到母亲抱别的孩子,会哭闹。大些,看到与自己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 孩子 时,会情绪失落,甚至会跑过去拉扯撕咬那个孩子,这就是早期的嫉妒。上了幼儿园后,幼儿与同伴的接触多了,进行比较的机会增多,要遭受更多嫉妒情感的折磨,嫉妒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摘取一些事例进行分析: 镜头一 幼儿园里,老师正进行每周一次的小红花评比。倪晴看到别的小朋友陆续得到了奖励,自己却没有,开始不高兴了。等到老师给成成小红花时,她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成成不爱护玩具

  • 让幼儿学会懂得分享

    由于我们班的图书遗留下比较少,加上损坏的也比较多,我要求孩子能从家里带来两本图书,供幼儿翻阅。早晨来园诗怡非常高兴地举着两本图书跑进了活动室,看!我带来两本新书,我妈妈昨天刚给我买的。诗怡兴奋的对我说着,就拿着自己的书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我提醒她把书放到语言区的架子上去,可是诗怡坚决不同意说:书是我的,书是我的。并哭闹起来,任我怎么说也不管用,只见她将书放到了椅子上一屁股坐下,在也不站起来了。诗怡,快去上厕所?只见她拿起图书来到了厕所,不敢让图书有一点时间离开自己,生怕被别的小朋友拿走是的,一直到了上午的

  • 在学踩高跷中训练孩子的心理素质

    晨间活动给孩子学习踩高跷,学习了很多天,学得快的小朋友已经学会了。但是学不会一点也没见长进。看着他们一幅懒懒的样子,好像一点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水平更是一丝也没有长进。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看,那叫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的自信不足。 怎样激发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怎样让他们渡过这个学习的困难期呢?我想了很久,决定就是强迫也要让他们渡过这个困难时期。 昨天上午,同样也是这个情形,小朋友的学习水平依然是这样。晨间活动结束,上楼后,我开始对今天的晨间活动进行谈话。然后说到了一些小朋友的情况。我问小朋友:你们说,他们要学会

  • 蔡志忠:“是狼启发了我”

    在知识的培育上,父母普遍对孩子灌输太多。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束缚作用。 父母常常持有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这种态度的根据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我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 但在父母赞叹自己孩子聪明的同时,如果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家长不喜欢孩子有太多

  • 父母生存质量影响孩子

    黑龙江省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满足家庭成员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尤其是提高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质量,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项调查是由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哈师大教育系等共同施行的。专家们选择了四所不同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城乡小学,对近2000名学龄儿童的智力、个性和行为发育水平进行了测试与评价,并对其父母进行了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 调查表明:父母的生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状态越积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也越能得到显著的提升。父母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四

  • 性防范教育招唤“沉默的羔羊”别再沉默

    保护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

  • 恶作剧不一定是坏行为

    恶作剧不一定是坏行为 2000年11月24日 09:09 中国儿童网 德国汉堡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博士说:“想出恶作剧的儿童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卡尔博士认为,恶作剧的特点是儿童以此来超越界限。要使儿童变得独立,恰恰需要这种越界。有些孩子尽管知道母亲不欣赏其恶作剧,但他仍想尝试一下,因为他想使自己离开受成人控制的世界,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拒禁令和规定。 这位儿童心理学家还认为,恶作剧也可能是一种爱的表示。如一个刚满4岁的小姑娘在父亲的钢琴上撒上酥松糕点,这肯定不是出于恶意,她更多的是要向父亲表明:你瞧,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