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才能正确建立和经常生气小孩的良性对话机制

如何才能正确建立和经常生气小孩的良性对话机制

更新时间:2018-06-19 14:01:59

《如何才能正确建立和经常生气小孩的良性对话机制》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忧伤脾、悲伤肺,经常生气的小孩,不仅爸妈闹心,孩子还容易生病。对于经常容易生气的孩子,爸妈又不能打骂,说话孩子又听不进去,该怎么办呢?爸妈和孩子建立起良性的对话机制,事半功倍!

从小和孩子建立起良性对话机制,对孩子成长发育、爸妈家庭教育都会有非常好的正面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建立和孩子的良性对话机制呢?

和孩子建立良性对话机制,这个非常官方的说法,其实说白了就是要“会沟通”。很多爸妈也会说,我和孩子平常沟通挺多的啊,但是孩子该发脾气还是照样会发脾气。其实,这是由于爸妈平时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并不正确,或者是对话机制当中角色不清晰,导致沟通效果不好,所以孩子还是一样容易生气。和孩子建立良性对话机制,分为五个部分。

一、是对话角色。

爸妈要习惯于两种角色来回切换,一个是父母的角色,一个是孩子朋友的角色。本来应该是以朋友的角色去沟通,效果会更好,爸妈非选择用父母的角色去沟通,这样,不但孩子听不进去,还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让沟通失去意义。

二、是对话时机。

爸妈要在平时,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不断的给孩子分析和交流,让孩子在日常中潜移默化的去接受更多的教育。这样,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习惯性的先去分析,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自己认为应该争取的,要尽力去争取,而不会是一味生气、哭闹。

三、是正确激励。

爸妈从小要给孩子形成正确的激励方式。不要一味的强求孩子去做什么事情,而是要告诉孩子,你通过做这件事情能得到什么。比如让孩子帮忙扫地,爸妈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从这件事情里面学到以下几点,“第一,可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二,可以让爸妈歇息5分钟;第三,你还可以为你自己争取到5分钟的游戏时间;第四,你还可以要求爸妈帮你做一件你觉得困难的事情。”等等。

通过正确的激励,让孩子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还清楚的了解了自己同时可以得到的奖励,这样孩子们就会更愿意去做事情,也会更乐意与爸妈去交流、沟通。

四、底线与妥协。

爸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要总是存在上与下的层级。爸妈可以尝试用“小儿科式”的方式和孩子沟通,遇到自己需要坚持底线的原则时,要用孩子们的方式,告诉他,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妥协的时候,也不要总是一味的说“都是爸妈不好”等方式,可以以小孩子习惯的“赖皮”方式,去告诉孩子,好吧,我错了。这样,在底线与妥协面前,孩子们的方式会让他们更容易明白和接受。

五、不对比,多鼓励!

很多爸妈都会习惯性的说“看看人家XXX”,哪怕不是教育孩子,夫妻间交流时也会经常说“你看王部长,你看刘总,你看王姐”等等。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反面对比案例,经常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教育孩子,切忌对比!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未必挖掘出来的潜力和特质,你觉得孩子不如隔壁家小孩学习好,那只是你没有挖掘出他身上其他好的地方。比如,画画可能你家孩子就有特长,弹钢琴可能隔壁小孩就比不上你家孩子等等。爸妈要学会多鼓励孩子,这样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了,才会更愿意和爸妈交流,才会形成有效、良性的对话机制。

总之,和孩子建议“良性的对话机制”,是每个爸妈都要学些的过程,爸妈学得好,学得快,和孩子沟通更顺畅,孩子成长的也更快乐,爸妈也更省心。爸妈应该作为孩子第一个朋友,也是最亲密的朋友,而不只是父母!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孩子明白分享是快乐的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什么也不缺,可是越来越小气,越来越自私,不和别人一起分享,这种小气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也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琪琪是我班中脾气较犟的孩子,他的玩具别人不可以碰,也不愿意玩别人的玩具,一天,他从家中带来一个变形飞机,这下可吸引班级中男孩子的眼光了,饭后休息的时候都围着他转,可他把飞机紧紧搂在怀里,看也不给看。 我悄悄走到他身边,说:玩具抱在怀里,还能给你带来快乐吗? 琪琪:我不想和他们玩,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师:玩具带来幼儿园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这样你会收获

  • 怎样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调整幼儿不良情绪,促其身心健

    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刘晋红 摘要: 由于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地发泄,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能够给予理解;其次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疏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引发积极情绪,培养良好性格。 关键词: 情绪发泄、不良情绪、自我疏导、积极情绪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于客观事物不是无动于衷的,总是产生肯定或否定或中立的态度,人

  • 您的宝宝是“健康”宝宝吗

    宝宝是全家的太阳、全家的中心,从他降生的那一日开始,您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健康。您害怕宝宝生

  • 重组家庭,孩子较多的担心是妈妈不喜欢他

    提问:guest 回答:曹子芳(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发展心理学) guest:让孩子尽早接受现实,还是稍大一些面对问题? 曹子芳:看对什么问题,有些东西是躲避不了的。 guest:年幼丧父,他的记忆中没有父亲的印迹。母亲再婚,对方有一子。在孩子的思想中,妈妈只是自己的妈妈,不能成为别人的妈妈。可是两个孩子在一个学校里读书,一提到另一个孩子的名字,他就表现得特别敏感,不吃饭,或者哭。 曹子芳:可以稍微晚一点让他面对。要慢慢做工作。孩子较多会担心妈妈是不是不喜欢他,所以尽可能在情感上让他不要有失落感,相信

  • 多给孩子一些“人文营养”

    许多父母以为孩子学了琴棋书画,就是有了“素质”;考出高分数,上了好学校,就是“成才”。其实对个人的成长而言,一些被传统教育忽略的人文素养才是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石。 生命认知... 事实 据新华社2001年10月30日报道,中国每年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少年儿童的轻生事件也时有发生。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行为心理纠正热线透露的消息更令人震惊:一个六龄女孩对妈妈郑重的说:“妈妈我想跳楼,我觉得很苦很累,我想自杀。”妈妈大为震惊,几次询问,孩子都很严肃地回答:那么苦,活着没意思。还有一例是

  • 满足孩子的七种心理需要

    教育心理学家列出下列7项: 第一,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这是语言教育。 婴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语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对他说话,其实就是教他语言。学习母语,对一般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 正常的孩子,不到6 周岁,都能运用母语应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状况。除了母语,孩子还应学一门外语,首选自然是国际语言--英语。精通英语可以扩大一个人的视野,提高一个人成就的上限。 学习英语显然也和学习母语一样重要和迫切!为什么说迫切呢?因为语言是一种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学习,学习的效果愈好。晚学,不只是辛苦,

  • 怎样发现宝宝的心理问题?

    我的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以前在家我们不觉得他有什么问题,但是进了幼儿园后和别的孩子一比,才发现他在许多方面都不行,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发现他是否有心理问题?怎样帮助他?(家长) 3至6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是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要问老师: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坐得住,能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是不是经常有小动作、不听话等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会表现为多动、东张西望,不能记住老师说的话,经常是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在运

  • 过分疼爱引起宝宝心理障碍

    妈妈生下宝宝后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飞往美国。爷爷奶奶就这一个宝宝,真不知该如何爱才让儿子媳妇放心。孩子吃喝拉撒玩,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三岁了,身体长得挺结实,真招人喜欢,一个人玩得很自在,不过就是不太喜欢说话。 妈妈从美国回来看孩子,宝宝不认识妈妈,也不喊“妈妈”,而且也不要妈妈。 妈妈发现奇怪的是孩子除了喃喃自言自语外,很少与人说话,他要做什么,他的眼神,他的举止,爷爷奶奶一看就知道,孩子未张口,一切都办好了。可见爷爷奶奶养这孩子真是费了不少心血,下了真功夫,对得 起远在海外的儿子媳妇。但几天

  • 儿童的心理需求

    现在的父母,常常为了儿童的身体的发育,竭尽所能为儿童补充大量的营养品,以期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有些父母往往忽略了儿童在其心理的成长过程中也需要补充一些“心理营养素”。那么,正常的儿童心理发育有哪些需求呢? 被爱、被关怀是需求 要让孩子感觉到你非常爱他。父母一定要把爱“表达”出来,让孩子能真正体验到、感受到。一个得不到爱的孩子其心理发育必将是不平衡的。只有感受到爱的孩子,才会学习如何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生活。 归属感的需求 儿童是社会中的人。他喜欢有同伴、有父母、有家庭。当儿童受到冷落时,可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