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成长 > 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在家里很调皮但在外面变得拘谨而放不开

孩子在家里很调皮但在外面变得拘谨而放不开

更新时间:2018-07-06 07:42:31

《孩子在家里很调皮但在外面变得拘谨而放不开》可能是您在寻找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孩子为什么总是“窝里横”,到外边却很乖?「原因有三方面」一、怕生,【原因】因为怕生而放不开。这里的怕生不是胆小,也不是不敢表达,这种怕生,大多数源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有一些孩子,从小就受到很严密的家教,“你要懂礼貌”、“你要守规矩”、“你在外面也要乖”、“你要做大家都喜欢的小伙”……

这些观念的反复植入和引导,导致孩子在外面变得拘谨而放不开,他们怕什么?怕生人不喜欢说他们没有礼貌,怕被说不守护规矩,怕被做了不当的事,超越了所谓的界限,所以谨言慎行。

【对策】好的家庭教育,不应该只是教育孩子懂礼仪,守规矩,更应该鼓励孩子放开心里束缚,不要害怕表达自己。

二、胆小

【原因】害怕做错被责怪而选择封闭,这种情况最应该被关注。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家长们应该自我反省一下,不要一味只认为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你的孩子天生胆小懦弱,不经世事。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天生自带的,这些能力,他们出生就具备,并且熟练掌握应用.

“你不听话叫警察抓去”、“你不睡觉外面有猪八戒在等你”、“快躲起来!有老背背(坏人)”、“你敢一个人跑出去?有一只大猫在等着你”……

请家长们注意了,你的孩子胆小,你长期用来哄他听话,哄他睡觉的这些吓唬人的伎俩和“骗局”,就是最大的根源,心理根源。

【对策】我一直以来不赞同家长们用为了短暂的解决一个问题而用一些立竿见影的速成方法,就像吃方便面,短时间你发现很好吃很解饿,但实际上饿得很快,并且非常伤身,有些添加剂一旦住进身体就真的排不出了。我说到这里,请家长们深思。

三、内向

【原因】孩子不是不懂交流,只是真的不喜欢说话,实际上是有想法的,他只是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不想说出来而已。

为什么他不想说?因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说出来,他害怕不被认可,害怕不知所措,害怕让自己尴尬,所以他干脆只是看。看看就好,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很有想法,洞悉力也很强,他只是在他眼睛和心灵世界里,包罗万象,把一切都尽收眼底。

【对策】内向没有错,不必勉强孩子非要去交流,未来在随波逐流的人潮中,你的孩子可能就是那个遗世独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尊重个性,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

【大多数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大多数孩子会有的情况,“见人熟!”

见人熟,并不是真的立马就能熟,只是说这样的时间相对短一点而已,这也是不同的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导致。我们做家长的,要懂得体谅,容许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容许孩子慢热,容许孩子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去融入,我想这个应该是值得提倡和建议的。

【特别提醒】

我特别要强调一点,我纵观过很多家长,我也惊讶地发现,有些家长把这个问题“妖魔化”了。

请大家反想一下,在孩子单纯质朴的世界里,他们真的有这么多超越年龄和社会化,甚至功利化的想法吗?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简单,请家长们不要着急,不要焦虑,更不必庸人自扰,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多鼓励,少责怪,积极引导,打开心门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阅读
推荐
  • 在学踩高跷中训练孩子的心理素质

    晨间活动给孩子学习踩高跷,学习了很多天,学得快的小朋友已经学会了。但是学不会一点也没见长进。看着他们一幅懒懒的样子,好像一点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水平更是一丝也没有长进。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看,那叫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的自信不足。 怎样激发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怎样让他们渡过这个学习的困难期呢?我想了很久,决定就是强迫也要让他们渡过这个困难时期。 昨天上午,同样也是这个情形,小朋友的学习水平依然是这样。晨间活动结束,上楼后,我开始对今天的晨间活动进行谈话。然后说到了一些小朋友的情况。我问小朋友:你们说,他们要学会

  • 如何看待幼儿的自信心

    临泽县板桥镇红沟小学:陈霞 自信心是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成功的基石。但事实上,4+2+1的家庭模式,使大多数幼儿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再加上家长对幼儿的包办代替、过度期望造成了幼儿缺乏自信心。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 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3、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

  • 蔡志忠:“是狼启发了我”

    在知识的培育上,父母普遍对孩子灌输太多。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束缚作用。 父母常常持有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这种态度的根据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我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 但在父母赞叹自己孩子聪明的同时,如果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家长不喜欢孩子有太多

  • “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挥舞拳头去打父母,张开嘴巴去咬小朋友,高举玩具愤然摔下这些在0-6岁的幼儿中都是常见的行为,虽然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对此界定为临床心理中的攻击行为,但是这也毕竟让我们联想到这些行为的发展趋势。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去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却发现攻击是出自对爱不同的体验。 宝宝攻击手因爱而生 镜头一:因溺爱引起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6岁的小牛,天不怕地不怕,比他小的,他会欺负;比他大的,他也敢斗。邻居们见到他只能咂咂嘴,而小牛的奶奶却逢人便夸:瞧我那小孙子多勇敢,打得过比他大两岁的孩子呢。小牛的妈妈也主张让他在外面凶点

  • 男孩特有的攻击与冒险倾向

    小女孩是由什么构成的?

  • 鼓励幼儿与“物”交往

    以物为对象的交往形式是幼儿独有的。这种交往顺应了幼儿心理的泛灵论倾向,能够增强幼儿的识物能力和爱物品格,是幼儿成长的必经阶段。对幼儿这种独特的交往形式,成人应当给予特定的关注与支持。 [关键词]物、幼儿、交往 雅斯贝尔斯认为,个人与他人的交往既不丧失于他人之中,又不与他人相对立,而是在彼此保持自己的个性、人格、自由的同时又把自己的心揭示给他人,并领悟他人之心,即做到彼此心心相印。川在这里交往被当然地限定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然而,通过观察幼儿生活,我们看到了一种更为独特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符合上述对交往活动

  • 亲子相处之道

    许多关于教人如何做父母的心理学丛书,几乎本本都提到亲子之间该如何沟通,虽然这可帮助为人父母者认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但在施行上,好象总无法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

  • 儿童的心理需求

    现在的父母,常常为了儿童的身体的发育,竭尽所能为儿童补充大量的营养品,以期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有些父母往往忽略了儿童在其心理的成长过程中也需要补充一些“心理营养素”。那么,正常的儿童心理发育有哪些需求呢? 被爱、被关怀是需求 要让孩子感觉到你非常爱他。父母一定要把爱“表达”出来,让孩子能真正体验到、感受到。一个得不到爱的孩子其心理发育必将是不平衡的。只有感受到爱的孩子,才会学习如何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生活。 归属感的需求 儿童是社会中的人。他喜欢有同伴、有父母、有家庭。当儿童受到冷落时,可

  • 家长如何对待任性的幼儿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过分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智力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关研究人员对3-6岁孩子的心理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有28.33%的幼儿有任性的表现,这是怎样形成的呢?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常常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而爱不适度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幼儿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有的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