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4 15:13:30
《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范文》可能是您在寻找教学工作计划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激励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准备】
1、学生:
⑴ 课前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⑵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⑶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交流。
2、教师:
⑴ 备课时,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⑵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借助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工具。
【设计思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它回忆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这篇文章,富有教益,从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不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
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更值得体味。教学时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至于朗读教学,应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挑爬下悬崖这一重要片断进行教读,以加深体会和领悟。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
(大屏幕显示实验内容,老师有表情地讲述)
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
(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安排听取小故事作为导入的内容,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导入性说话又训练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初入课堂就能立刻进入参与思维和参与训练的积极状态)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
(培养学生口诵心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大屏幕投影复述要求:
⑴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⑵ 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
⑶ 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自求得知的心理,勾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联想,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3、课堂交流:
组织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表意见的能力)
三、研读与赏析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重要情节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16~23节: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1、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停顿合理,语调抑扬。
2、把握好人物的心态和情态,语气恰当,感情真挚。
促发学生激情,加深体验和领悟。
2、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
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
3、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你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学生朗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学生在体会动作、心理描写时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总结。
附投影片:
爬下悬崖 动作 心理 哭 信心全无 伸、探、踩 有了信心 又照着做 信心大增 移动、爬下、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
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和表述,使他们主动介入审美的全过程,感知美,体味美。
3、朗读最后一段。
(充分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
四、体验与反思
1、质疑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生间可互相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大屏幕展示思考质疑题:
1、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
2、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
以上二题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加深理解课文,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2、拓展延伸:
⑴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
⑵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让学生走进课文,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训练了口语交际)
3、经验反馈:
大屏幕投影问题:
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
(充分发挥语文教材情与美的特点,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五、视野拓展
课外阅读艾尔玛·邦贝克(美)的《父亲的爱》,比较与课文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这一环的核心是阅读的实践,即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实践中求索到的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再去阅读新的文章,实现知能的转化)
知识目标:理解、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的名言。
能力目标: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情感目标: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辩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行道树》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第一次真好》则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两篇短文有叙有议。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地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反复朗读《行道树》,把握短文点睛之笔、扣题抓尾,引导探究,理解篇目主旨。联系人生体验,融会贯通,获取生命体验。
行道树
张晓风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设计:同学们,我们共同来欣赏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画面的内容(学生发言,明确:城市双线道的马路边奉献浓荫的行道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板书文题、作者)看看为人们所赞扬的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
二、资料助读(投影:)张晓风散文创作
为了使读者对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张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城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这三个方面的情感思想内涵,也可以说是一种类型构成,贯穿她整个创作生涯中每一个向前迈进的段落。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摘自《张晓风散文论》,《文学评论》1994·7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集体诵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并简要陈说理由。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最喜欢的语段:(1)第2自然段写行道树的生长环境及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2)第3段写行道树的痛苦;(3)第4段中写行道树清晨迎接太阳及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4)第5段中写行道树最自豪的时刻是清晨。
四、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寻找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
让同学思考两分钟。对于中心句的找法,可以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痛苦”“深沉”是把握课文内容的三个关键词。
请同学们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把握课文精神实质。
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
2、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3、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4、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1、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3、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4、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同学回答明确: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五、品味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语言你理解起来有难度?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1、“堕落”一词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堕落”的用法确实跟我们的语感不能相合,怎么说是“堕落”呢?下文明明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怎么说“堕落”呢?查词典,“堕”,落、掉。“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六、课内练习: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红花草
也许因为我在江南农村长期生活过的缘故,我特别难忘那朴实无华的红花草。
红花草,也叫紫云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里,遍野都有她的足迹。还在早春时节,歇冬的农田仍无生机,倔强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茬周围,争先恐后地萌发出来。她那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把大地喂得像红玛瑙,真美。
然而,我对红花草的喜爱,还不单因为那如火如荼的生命力,更在于那朴实、崇高的情怀。
数九隆冬,万物萧疏,红花草却冲风冒雪地生长着,她的生命何等蓬勃!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红花草又无意争春,默默无闻地扎根成长,她的品格何等谦逊!暮春将临,落英缤纷,红花草更到了全盛时期;这时,她的花蕊深蕴着醇香,香气弥漫,空气好像渗进了糖丝,使无数蜜蜂为之癫狂,终日绕着她采蜜。驰誉中外的“紫云英蜜”,就从这时开始萌出那琥珀色的柔光。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又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了好的绿肥,为迎接更大的丰收牺牲自己。
红花草,活着,敢斗残冬,无意争春,一心为美好的生活酿蜜;死时,默默无怨,死得其所,给永恒的土地再添厚肥。是的,红花草不名贵,不浓艳,也难入观赏之林。但,她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1、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
2、红花草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质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
A.由远及近时间顺序 B.由外到里空间顺序
C.由近及远时间顺序 D.由里到外逻辑顺序
3、红花草的一些品德与人类的哪些崇高品格相似?完成下列表格,字数不要超过方格范围。
红花草
人类的崇高品格
①敢斗残冬
②无意争春 一心酿蜜
③死得其所 给土增肥
4、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
参考答案:
1、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2、A
3、①勇敢 ②默默奉献 ③舍己为人
4、但,她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七、教师小结:课文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发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八、作业 1:
注音(9):堕落,点缀,苦熬,贪婪,姊妹,冉冉,牙龈 ,自豪
解词(8):
堕落:①(思想、行为)往坏里变;②沦落、流落(多用于早期白话)。堕,落、掉。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繁弦急管:多种多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贪婪:①贪得无厌(含贬义);②不知满足。
冉冉:慢慢地。
苦熬: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作业 2:在作业 本上发挥想像用画笔创造性地勾画行道树的形象,解说自己的构思。
九、板书设计 :
行道树
张晓风
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
行道树---------原始森林的同伴
---------沉浸在夜生活欢乐中的市民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第2课时:指导自读《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教学过程 :
一、学生朗读课文,思考:“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作者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那么文中详细叙写了哪两次“第一次”的人生经历?请加以概括。
回答明确: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和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两次人生经历。
“喜悦”“新奇”“奇妙”“值得你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惊喜”“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等等,第一次的体验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具体一点说,第一次见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第一次见到孵出的小鸟,更有一阵惊喜。
二、合作探讨:本文中有哪些词语你认为难以理解或很有意义?小组交流。
1、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钻研这类问题,可以查查工具书,词语即使不陌生,查查还是有好处。“风情”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南国,作者所见柚子树,旁边又有人家,这景色可见南国风土乃至人情。
2、文中写十姊妹孵出的小鸟时选用的“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在词语上辨析一下,可以理解得精细一些,自己用词造句也会细心斟酌。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具体而微,则具备了整个形体。可见外形很有差别。把肉球说成雏形,把长大了的小鸟说成具体而微,是十分恰当的。
3、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就作者举的例子看,也可以知道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例如见那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但觉它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这一次并不愉快。又如露营,有时也会遇到困难,睡得也不可能舒适;第一次动手做饭,也是不一定愉快的。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4、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对读者的希望,就是希望读者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以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相反,如果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小圈子,就会孤陋寡闻。第一次不多,生活就会单调乏味。
三、自由发言:
1、 是否所有的第一次都要尝试?
有的“第一次”,是坏事,当然不能尝试。如第一次吸毒,就绝对不能尝试。一试,就毁了自己。课文讲的“第一次”,不言而喻,都指好事。做什么事情之前要有分辨力。明辨是非。
2、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看谁讲述精彩。
四、课内练习1:
请学生熟读短文两篇,仿照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的句子。
(1)当夜幕降临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______硕大的_________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一种点缀。
(4)__________________值得低回品味。
(5)第一次看到_______________,但觉__________________。
(6)愿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给_________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课内练习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①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欢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1、下面是选文1段空白处原有的句子,句序已打乱,请调整句序。
A.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 B.仅仅具有鸟的雏形
C.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的肉球 D.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正确的句序是____________:
2、课文开头既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1、CBAD 2、不矛盾。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意思答对即可)
②第一次生孩子时,护士把包在襁褓中,只露出一张红彤彤小脸的老大抱来放在我的身边。我第一次看到从自己身体中分出来的骨肉,第一次看到如此鲜嫩的,才出生不到一个钟头的婴儿,心情非常复杂,又兴奋又新奇又紧张,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他,惟恐这脆弱的小生命随时消失。
选文2段中描述“第一次”经历和感受时,交织着千丝万缕的母爱,使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孟郊千古传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七、课堂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属于人们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因为它蕴蓄着深沉;行道树的形象是感人的,因为它是无私奉献者的写照。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呢?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请同学们诵读体会这句格言的意义,品味充满理想与信念的人生境界。
八、布置作业 :1、2必做,3、4选做。
1、熟练背诵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
2、注音:
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沉甸甸,眼巴巴,玲珑剔透,多姿多彩,十姊妹
解释词语:雏形(chú):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丰硕(shuò):(果实)又多又大(多虚用)。
稀疏(shū):(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
低回:留恋。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巧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朽。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形容印象、功绩等不会因历时久远而消失。
回味无穷:吃过好东西后余味不尽,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俗子:鄙俗的人。
3、时至今日,你肯定有许多有意义的“第一次”经历,请你选择最精彩的“第一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4、《行道树》中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的忧愁是为城市空气污染,为市民健康而忧愁。现如今,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请同学们借行道树的视角,写出城市蓝天秀水,草绿花红的变化。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十姊妹孵出小鸟
柚子树结实累累 惊 ┃
喜 ┃新 喜 ┃
悦 ┃奇 ↓
↓----------------------------------------------新鲜刺激,回味无穷
第一次
十、教学反思:《第一次真好》切入点的设计,能使学生很快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理解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把握主题。
学习目标: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托物言志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① 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知识链接:作家与背景。(见基础训练17页)
学习过程:
学法提示:朗读法朗读——大声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文章念出来,不加字、不减字、不换字、不颠倒字、不重复,词或词语的轻重读音恰当,声韵正确,音变符合规律。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听众对文章的理解,以激发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引起他们的共鸣。
本课的两篇短文都很适合咱们朗读,按照以上要求试试吧。
一、基础知识(独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雏形 点缀 丰硕 苦熬 累累 沉甸甸
牙yí 贪lán duò 落 污zhuó 玲珑剔透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玲珑剔透: ②具体而微:
③贪婪: ④堕落: ⑤雏形:
⑥繁弦急管:
3.谈一谈《行道树》写了什么内容?请找出《行道树》中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试着说说理由。
4.《行道树》一文作者运用第 人称写法,采用 修辞手法,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请以“第一次”为话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6. 《第一次真好》一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第一次真好》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二.专题提升:(独学群学、合作释疑)
1.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 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你还能再列举一些课文中没写到的它承受的痛苦吗?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3. 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4.《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三.当堂反馈:
1.请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词句。
①“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里为什么用“堕落”?
②“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④“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⑤“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①为什么“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用文中的话回答)
②找出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句子。
A.
B.
③语段中“第一次”出现了几次?主要记叙了第一次的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④摘出选文中表达方式为记叙、议论的句子各一句。
记叙:议论:
四.小结与评价:
▶要点整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掌握的知识点有:
▶情智闪烁
学完本课后,我有如下感悟:
▶交流评价
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我认为:
五。.家庭作业:阅读下面的文章《煤》,思考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很古很古以前,有一棵美丽的树。从来没有谁忍心伤害她。但有一天,浪从很远的地方冲过来,山坡陷下去了,可怜的她被埋在了地底下。好黑,好冷……
几亿年过去了,她突然感到了一阵温暖。啊,重见天日了。但,当她的双眸看到自己的身体时,她惊呆了,自己成了一块乌黑的煤,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过了些时候,她走了,步子很轻,嘴角挂着微笑。
一盆火在熊熊燃烧。她很安静,不时放出几只黑色的蝴蝶。
那一定是她上亿年的梦想被灼痛的样子,不过,她似乎无悔。
煤,是美丽的树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①表现“她”内心情感的词语有(按先后顺序):
②《煤》和《行道树》比较阅读:共同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两文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③“她似乎无悔”是因为什么?
六.预习新知
1.字词积累。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写拼音。
(1)风韵()(2)地jiào( )(3)泯( )灭 (4)è()运 (5)落难()(6)险象dié()生
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2)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 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
(3)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4)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
请把你认为本文中写的好的词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并再多读几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其主题词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3.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4.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5.找出王子的人生感悟,概括寓言的寓意。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A案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B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读中悟情 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A案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B案
课前准备
1、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 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A案
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金龙的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重点)
3.能从课文中感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难点)
4.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5.了解我对金龙的感情的变化。(重点)
6.明白滴水之恩能滋润人心的道理。(难点)
导入:
俗话说“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滴水之恩的故事。
板书课题“滴水之恩”(读)指导书写“恩”。
理解课题:怎么理解课题?(小小帮助)
检测巩固
1.课件出示生字,读一读组词:
恩 脾 昏 担 庆
规 愣 滋 存 善
2. 课件出示词语,理解。
担忧 规定 斯文 深藏
滋润 沉稳 保存 善心
3.作者简介:
秦文君,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主编。出版作品600万字,其中包括《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和《会跳舞的向日葵》等50多部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外大奖,很多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很多作品被发行到海外。
师:标出课文自然段,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件事?
明:课文讲了两件事——金龙肚子痛 大合唱表演
“我们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性格却有些古怪。”——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明:这句话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金龙的性格与一般人不同,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为下文发生的两件事做铺垫。
“他脾气火爆,谁要是冒犯了他,立马瞪眼睛,很有点儿吓人。他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起,从不拿正眼看人。他的家里比较贫困,学习成绩也不是太好。”
明:脾气不好 形象不好 家庭、学习不好
找出文中描写我性格的词语,用蓝线画出来。
——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
明:这里描写自己的性格,是为以后自己要去接触金龙时心里的抵触情绪做准备。
师:找出这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说说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件事:金龙肚子痛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这件事发生的人物是?
明确:时间地点是我值日,教室。人物是我和金龙
事件起因:我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
经过: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着窗外。我保护自己的诀窍是不去招惹像金龙这样的人,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隔了一会儿,忽听哐的一声,他竟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情况严重。
我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没有办法了
事件结果:我拿出手绢给他擦,他只用手抹来抹去。原来,他肠子有病,怕父母担忧,从不对家里人说,每次发病都靠自己的抵抗力慢慢挨过去。
第二件事:大合唱表演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这件事发生的人物是?
明确:过不了多久,班里排演大合唱,要在国庆节参加演出,地点是演出场地。人物是我和金龙。
事件起因:金龙不参加大合唱,没有白衬衣。
事件经过:由我出面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给金龙穿。
事件结果:他先是一愣,随即伸手推开,脸涨得通红,可最后还是接受了。金龙不随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但为了不影响班级大合唱,就接受了。
演出散场后,金龙把衬衣还给了我。想不到他居然把衬衣叠得整整齐齐,就像是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这叫我非常惊奇,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可憎。
——金龙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使我改变了对金龙的看法。
金龙的小册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据说那是个黑名单,上了那个名单的人可要倒霉了。也有说金龙钟情谁就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我对金龙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淡。
许多年以后,我和沉稳温和的中年金龙相遇——“你为什么在本上记下我的名字?”
金龙:“那都是曾经帮过我的人,我想以这种方式表达深藏于心中的感谢和敬意。”
想一想:我对金龙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没什么交往——不得不跑过去问他——没那么可憎——滴水之恩能滋润人心
本文主题:
滴水之恩能滋润人心,永久保存这一份善意,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这篇文章语言简单,通过描写我帮助金龙,金龙永记在心,表现了我的善良,金龙的感恩。
词语积累(描写人物性格的词语)
古怪 火爆 胆怯
斯文 沉稳 温和
选词填空:冷淡 冷漠
1.这两种说法都让我感到可怕,我对他又恢复了往日的( )。2.我表哥性格内向,对人异常( ),从不对人多说一句话。
拓展资料:
雷锋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
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情境任务】
我们看过很多神话和童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如哪吒、葫芦娃;有的机智聪明、惩恶扬善,如神笔马良;有的美丽纯洁、温柔善良,如白雪公主。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如果有机会,他们来到你的世界,你可以和他们中的某一位一起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这一天里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教学目标】
1. 根据人物的特点合理想象,写出一天之中发生的有新意的故事。
2. 从“他的表现”和“我的感受”两个方面写好故事中人物的互动。
【教学过程】
环节一:选出好材料
(一)聊出好人物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神话故事,你们自己也一定读过很多神话和童话,说说这些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个人物最令你难忘的特点是什么。
1. 填一填,搜索印象人物。
在纸上至少写四个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人物特点,如下表。
2. 聊一聊,走进更多人物。
完成表格后,与小组同学一一分享,轮流介绍自己填写的四个人物,重点介绍人物的鲜明特点。
3. 选一选,确定目标人物。
听完小组内同学的交流,想想: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来到你的世界,与你一起过一天,你会选择谁呢?说说选择的理由。
4. 评一评,强化人物特点。
你最喜欢谁选择的人物?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头脑风暴,组内互换素材,唤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记忆,这样既可以丰富故事人物,让学生写作的选材更加多样;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物特点,感知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为后面的故事创作作好铺垫。
(二)选出好事件
来到你的世界,你和他在一起度过了怎样的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1. 根据人物特点,师生讨论共同完成素材收集图表。
以《我和孙悟空过一天》为例,根据人物特点,想一想:
(1)你们会度过怎样的一天?将中心词填入图表中间的横线上。(开心的,神奇的,惊险的,美妙的,刺激的,搞笑的,深情的……)
(2)这一天会发生哪些事情?注意根据人物的特点合理想象故事内容。
2. 根据自己选择的人物及人物特点,完成下面的素材收集图表。
我和 __________ 过一天
3. 小组内交换素材收集图表。说说你对谁的故事充满期待,他的故事有趣吗?为什么?你还有哪些建议给到小组同学,也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讨论共同完成第一个“例题”,让学生体会收集素材时先紧扣主题,然后根据人物特点合理想象故事内容,这样的想象不会偏离目标,最后独立完成自己所选择人物的素材收集,收集之后的小组交流评议环节是为了同学间互相印证、发现和修改。
环节二:构思好故事
你和故事中人物的这一天是怎么过的?什么时间?你们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
(一)尝试构思
1. 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按照表中提示,尝试填写自己的构思图表。
我和 ________ 过一天
2. 学生自主填写,教师适时提醒、指导。
(二)指导构思
1. 教师指名汇报构思图表,其他同学思考:你觉得他构思的这个故事会吸引你吗?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或修改的建议。
2. 教师拿出一个示例与同学讨论:这个故事有新意吗?大家发现情节的波折和人物的变化了吗?
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3. 师生提炼以下评改注意事项:
(三)调整修改
根据以上评改注意事项,完善自己的构思图表。调整材料顺序,增删内容,让故事有新意,更加吸引人。
(四)交流反思
1. 同桌分享:与同桌交换构思图表,互相分享,互提建议。
2. 小组交流:对比最初稿与修改稿,谈谈构思的优化及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构思这一环节,为了让创编的故事更有新意,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环节,分别是激活旧知、求证新知、运用新知和融会贯通。先是激活旧知,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先独立填表,填表时学生会尝试运用已经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在汇报交流填表结果时让学生明确方向,在教师提供的范例中发现怎样可以使故事有新意,与学生一起提炼出操作性很强的评改清单,这是一个示证新知的过程;接着运用新知,让学生根据清单修改完善构思;最后在交流分享反思中,将前面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前面选择材料版块更多地是让学生关注人物特点与想象事件的吻合,构思环节要有新任务,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打破一点常规,不让材料的安排过于平淡和在意料之中,让故事有些新意。
环节三:起草好文章
(一)写好故事的开头
开头交待清楚故事的人物是怎样来到你的世界的。可以参考下面的两种开头方式,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头。
1. 开头示例。
(1)直接进入。
一天早上,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一个踩着风火轮的小男孩出现在我眼前,把我吓了一跳,但是很快我就想起来了,这不是我一直念叨的小哪吒吗?
——《我和哪吒过一天》
(2)环境渲染。
这是一个云雾迷蒙的早晨,我打着哈欠伸着懒腰,从床上懒洋洋地爬起来,刚刚把脚放到地上,就看见天空中的乌云一股脑地往两侧靠,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洞,煞是壮观。而且,这大洞中竟然还有金光隐隐冒出来。
——《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3)倒叙回忆。
今天,阳光明媚,我心情非常好,决定去逛街,顺便看一下麦当劳的新产品,来到柜台,开始点餐,“香柠味烤鸡翅”这几个字一下映入了我的眼帘,让我不由得想起他来……
——《我和猪八戒过一天》
2. 写写你的开头。
我的开头: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好故事中的人物互动
1. 片段练写。
选择构思中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地点发生的故事,尝试写一段具体、生动的故事,在故事中尽量交待清楚“他的表现”和“我的感受”,把人物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
2. 提炼归纳。
汇报片段:引导其他同学评价,是否写清楚了他的表现和我的感受。
3. 补充例段,对照示范再修改。
猪八戒一闻到香味,就“哼哼哼”地叫个不停,显然已经急不可耐。他的心里可能想着要每个都尝一遍,然而我想的却是:这个月的零花钱恐怕不保喽!所以一到店铺,我就告诉猪八戒:“每次只能选一样东西!”猪八戒听后,毫不犹豫地选了香脆烤鸡,最贵也是最好吃的食物。我默默地付完钱以后,惊讶地发现猪八戒早已解决了烤鸡。我在心中感叹道:猪八戒真的太有“食力”了。
——《我和猪八戒过一天》
4. 练习写好其他几个时间、地点的故事,围绕中心词,按照构思的安排,写好人物的表现和你的感受。
(三)写好故事的结尾
结尾要交待清楚你喜欢的故事人物怎样离开你的世界,你们是怎样分别的。可以参考下面的两种结尾方式,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尾。
1. 结尾示例。
(1)早晨,我懵懵地醒了,盯着衣服上“红孩儿”那三个字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但竟然都像没发生一样记不清了。我在去上学的路上,突然听到了一个男孩的声音,我充满着期待,回头一看竟然是……
——《我和哪吒过一天》
(2)晚上,我跟猪八戒告别,猪八戒说他一定还会再来的,便乘着一朵云飞向了天际,最后消失了。
——《我和猪八戒过一天》
2. 写写你的结尾。
我的结尾:______________。
(四)评改与交流
1. 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全文评价,先自己评一评,再让同桌帮忙评一评。
2. 根据评价,再次调整修改自己的文章。
(五)延伸拓展
如果有一天,你去了故事中人物的世界,那一天里又会发生什么呢?继续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吧!在写之前,要做好一些准备,比如了解他的世界里的人、事、物都是怎样的。写的时候注意让故事“情节有波折,人物有变化”,写好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和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是为了补充另一个情境,为了指导更聚焦,只设计了故事中的人物来到我的世界后发生的事情。运用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展开想象写写你到故事中人物的世界会发生什么,也是一个很好的习作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2、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3、树立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激励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准备】
1、学生:
⑴ 课前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⑵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⑶ 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交流。
2、教师:
⑴ 备课时,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⑵ 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借助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工具。
【设计思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它回忆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这篇文章,富有教益,从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不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
课文叙事性较强,足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写作意图时,可以从事与理的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更值得体味。教学时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至于朗读教学,应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挑爬下悬崖这一重要片断进行教读,以加深体会和领悟。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
(大屏幕显示实验内容,老师有表情地讲述)
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
(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安排听取小故事作为导入的内容,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导入性说话又训练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初入课堂就能立刻进入参与思维和参与训练的积极状态)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
(培养学生口诵心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大屏幕投影复述要求:
⑴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⑵ 突出重点,尤其是脱险部分。
⑶ 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能正确表达感情。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自求得知的心理,勾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联想,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3、课堂交流:
组织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表意见的能力)
三、研读与赏析
(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重要情节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16~23节: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
1、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停顿合理,语调抑扬。
2、把握好人物的心态和情态,语气恰当,感情真挚。
促发学生激情,加深体验和领悟。
2、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找出我爬下悬崖的具体动作以及刻画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我的心理变化。
2、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
3、父亲对我的指点,哪一处你感触最深?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学生朗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学生在体会动作、心理描写时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总结。
附投影片:
爬下悬崖 动作 心理 哭 信心全无 伸、探、踩 有了信心 又照着做 信心大增 移动、爬下、啜泣 巨大的成就感
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和表述,使他们主动介入审美的全过程,感知美,体味美。
3、朗读最后一段。
(充分发挥文章的感染作用)
四、体验与反思
1、质疑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生间可互相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大屏幕展示思考质疑题:
1、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
2、如何评价杰利及其他四个孩子?
以上二题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加深理解课文,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2、拓展延伸:
⑴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
⑵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让学生走进课文,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训练了口语交际)
3、经验反馈:
大屏幕投影问题:
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
(充分发挥语文教材情与美的特点,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五、视野拓展
课外阅读艾尔玛·邦贝克(美)的《父亲的爱》,比较与课文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这一环的核心是阅读的实践,即引导学生运用从阅读实践中求索到的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再去阅读新的文章,实现知能的转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2学情分析
1.诗中“我”的形象。
2.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附: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教学目标:
1. 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 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同时也使她们进行了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三、诵读: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或具体形象体会出来的呢?开始自由朗读!
2、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3、请专家读。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分析诗歌。
1、刚才同学好像前两节读的低沉,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抓住诗中的形象分析。“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她选择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
疲惫的歌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
“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结合第四节的前两句)
(简单介绍意象,诗中的形象其实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借助意象的和谐的组合表情达意。)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飞天是什么呢?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这里应该是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其实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明确: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第二小节是痛苦,是希望。
为什么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
其实在第一节里也有一种希望,只不过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来吗?
明确: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2.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了解了这种感觉后,应该怎么读呢?( 请学生诵读)
老师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脚本”,教师讲解。)
这一节的感情是沉郁凝重的,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方能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和严峻现实的哀痛。正如刚才同学们体会到的,“老水车”等一系列意象展现了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破旧”等修饰词语显示出祖国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缓慢前行,朗读时要用低沉的重音来突出它们的含义。尤其是“深深”后面的停顿和“勒”字的重读处理更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听了老师的介绍,对同学们朗读诗歌有没有启发呀?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一节的理解会更深入了。那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读一读这一节诗呢?可以先在下面练习一下,读给自己听或读给同桌听。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位同学的朗读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我们。而他的神情又很具有诗人的气质,使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学生合作创作朗读脚本,并练习朗读。
同学们可以借鉴模仿老师的这个方法,从另外三节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节,也为自己创作一则朗读脚本,并在脚本的指导下练习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创作集体,看哪一个创作小组脚本写得好,朗读读得好。
4、各小组交流脚本,表演朗读。
教师准备资料:
第二节:这一节的感情同第一节一样凝重,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以表达诗人对祖国那段屈辱而沉重的时期的哀思。“贫穷”、“悲哀”这两句应低缓,来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的哀痛。“痛苦”应重读,表明希望无法实现带给人们的苦楚。尤其是“希望啊”和后一句中的“花朵”应用颤音来进行朗读,更能体现出与祖国生死相依的情感。最后一句“祖国啊!”应让人觉得有压抑感,语调下抑,而不能上扬。(推荐一人读)(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如行歌慢板,余韵缭绕,令人回味)
第三节:这一节写得充满希望,写出了祖国在腾飞,祖国未来前途无量。朗读时,要朝气蓬勃,充满希望,读出对未来的向往。所以说,应以欢悦、热烈之情去朗读。“簇新”,“挣脱”等词写出祖国正在发展,在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走向改革开放,所以要读得激昂。“黎明”应重读,并在其后停顿一下,“喷薄”是个重点词,要以高亢的声音去读,要表现出新生的希望。(建议一男一女读)(读的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你们真有诗人的情怀啊!)
第四节:这一节的感情激昂,亢奋,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愿意献身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雄心壮志。后面的两组排比句,要读出对比,欲扬先抑,并且还要突出层次,“迷惘”、“深思”、“沸腾”等词语读起来要有排比的气势,声音应从低到高逐渐起伏变化。“那就从我的……你的自由”这一句应体现渴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情感,音调应高亢一些。(建议四个人读)
真是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啊,太有感染力了,我们大家听得也都热血沸腾了!同学们,我们也像这个小组的同学一样,用高昂的语调和饱满的热情唱出我们的心声吧!想读的同学一起来!(全体读第四小节)
6最后大家连起来再自由诵读一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意感情。
7现在我们请专家来读一下,好吗?然后全班齐读。
明确:“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时空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的一组喻意。这就全方位地书写了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勾画出了新一代的勃勃英姿。他们曾经迷惘过,现在治愈好了心里的创伤,正在思索,正在探求,而且已经跃起在雪白的起跑线上。一声“祖国啊”,在这里流泻出对旧貌换新颜的伟大祖国的惊喜、赞叹、眷恋和爱恋的激情。
为什么“我” 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明确:“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中的我,不再是小草,也不再是青松的幼苗。而是时代的主人,历史的主人,命运的主人了。
具体到底是怎么做呢?
“你以伤痕……沸腾的我”这一复合意象内涵丰富,概括力极强。它形象地描绘了祖国悲惨的遭遇,又简约地表现了我那种曲折复杂的心灵历程,着重地表达了患难中祖国母亲所赐予自己的养育深恩。于是,诗人以如椽的巨笔将“我”的霹雳炸响的誓言横抹在祖国的蓝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自由,你的荣光!”诗人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才智,甚至肉体和热血;这是赤胆忠心、慷慨悲壮、浩然正气的形象表现。末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复踏中有变化,不仅造成了诗情的回荡,而且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使诗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经久难息的余韵。 意蕴也就出来了。
五、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六、最后,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全班一起大声朗读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国学经典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一、指导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国学经典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
1、初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总体计划为指针,以教导处教学计划为引导,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
1、最新幼儿园小班学期教育教学方案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年我班共有幼儿30人,其中女12人,男18人,大部分幼儿及龄,入园情绪上也能较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部分幼儿在一定的自理能力,个别幼儿还存在入园情绪上较焦虑,哭闹现
1、初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高标准的完成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仍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
1、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一、 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
1、音乐教学工作计划最新总结大全一、指导思想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
1、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学计划范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A、B两部分主要教学单词和对话。通过各种形式教学生字和单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1、如何制定体育教学计划1、认真贯彻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2、开展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坚持每天学生体育活动1小时,保证两课(体育课、体育活动)两操的和质量,并坚持每天检
1、小学教师班务工作计划范文在实行素质教育、加强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的人格,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为使一个班形成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