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2-09-10 20:22:28

《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可能是您在寻找教学工作计划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 “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 “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 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 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 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2、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12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12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__年暑期—20__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五、复习内容与进度(略)

3、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4、高三下学期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07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19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1)时间安排:2019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高三下学期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19年考试大纲和2019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 “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 “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 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 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 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6、高三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为保证高三学子在历史这一学科不退后退,在此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三、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五、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7、高三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__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__年考试大纲和20__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__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__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8、高三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高三的下学期复习任务十分的繁重,所以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

1、(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考试,使学生适应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9、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当前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第一,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第二,历史性。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第三,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

3.明确内容进度

2012年2月-4月进行二轮复习,同时兼做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12年5月进行三轮热点复习。

二、复习进程及要求

(1)第二轮复习时间安排:2012年2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

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 “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12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可以适当安排几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0、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07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1、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 “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 “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 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 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 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相关阅读
推荐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故事二则》教案范文

    1、四年级上册语文《故事二则》教案范文教材分析:《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侯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纪昌学射》讲述了纪昌拜飞卫学射箭,苦练基本功,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

    1、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

  • 化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1、化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A、B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其中B班的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在教学中应更要又耐心去辅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1、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一(7)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26人。入学不久,我发现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比如好动型的有丁强、金圭烨、戴

  •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1、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本册学材布置课文31篇。大大体上按伪质分为8个双位:第一双位“祖国山水孬如画”用一系列笔朱违大大伙父放谢铺一幅条理分亮的硕大大的山水画卷;第二双位以“童年留影”为外间;第三双位为“接遥

  • 高二第一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1、高二第一学期英语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锻炼,2009级全体学生就要步入高二年级,开始新学期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非智力方面的变化比较明显。勤奋刻苦、严肃

  • 高一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1、高一上期地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二、奋斗目标做好学生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扎实完成高一阶段的教学任

  • 教学计划模板集锦最新

    1、教学计划模板集锦最新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教师的立教之本。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搞好我校的各项工作,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特制定201

  • 初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1、初一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校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校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