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8 12:07:09
《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可能是您在寻找教学工作计划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技活动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五、教学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技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技活动学习。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
六、课时安排
1、吹泡泡的科学1课时
2、水会溢出来吗1课时
3、向上流的水1课时
4、奇妙的吸水瓶1课时
5、显字小魔术1课时
6、纸飞机1课时
7、返回式滚筒1课时
8、看不见子弹的枪1课时
9、小鸡啄米1课时
10、电子计算机1课时
11、身边的英特网1课时
12、电子书1课时
13、什么是发明创造1课时
14、精心选题1课时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周次、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课外活动安排
1-6
第一单元(6课时)
水果与我们的生活
7-12
第二单元(6课时)
我是谁之认识自我
12-17
第三单元(6课时)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18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条例》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具体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学习途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做事,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开发活动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让图书进入班级,建设好班级图书角;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学校周边现有的自然状况,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社区,如大蓬蔬菜基地、城南风景区;二是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三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四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五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加强学科整合。
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这学期我们将利用教师会,向所有教师宣传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之间整合的意义,提高教师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年级基本情况: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及时间:
本学期,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特色教育和语文书中的资源,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班与班之间不要重复),开展相应的活动。
三月份:
主题一:《认识自我》: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并搭建舞台,让他们大显身手,同时也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并写下心灵日记;
主题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以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召唤孩子对祖国的归属之情;
主题三:《珍爱生命》:了解我们诞生的过程,珍爱宝贵的生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月份:
主题一:《净化美化校园》
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爱护花草树木,进行除草劳动。
主题二:
开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实践活动 。
阳春三月,组织学生爬山,进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活动。
五月份:
主题一:《我是环保小卫士》
多途径了解并交流环保的意义,针对身边的种.种环保问题,想金点子(写倡议书、树标语牌等)
主题二:我与消防
了解消防器材的外形、名称和作用,并通过设计宣传标语,写调查报告,让更多的人提高消防知识。
六月份:
主题一:《祖国在我心中》收看国庆影视,搜集交流祖国发展资料;撰写爱国诗文或编手抄报。
主题二:我为家乡特产做广告。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途径和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主要任务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六(4)班的综合实践课,该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8人,这是一个活跃、自主性较强的班集体。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对事物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有几个男生性格较叛逆,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合作意识等。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他们也会聚精会神,但持续时间较短。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课程目标:
结合我校“科技特色学校”和本土的“永昌堡文化”,提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我、自然、历史、社会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位办学品位。
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我校把“认识自我,关注成长;亲近自然,崇尚科学;探索历史,品味文化: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四大板块分别放到3——6年级4个年级段试行。六年级试行的是“走向社会,体验生活”这一板块,注重社会生活的探究。所以本学期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
本学期结合学生实际和活动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活动内容:
周次主题活动方式活动途径或方法执行情况
2——5家乡店名学问多小课题研究观察、实地调查、访谈、翻阅报刊杂志、上网查找、问卷调查、采访等
6——10快乐运动社会实践、调查 实地考察、设计问卷、采访有关人士、查阅资料等
11——15同学过生日的调查小课题研究 问卷、调查、统计、采访、翻阅报纸杂志、上网查找
16——20家乡企业知多少社会调查观察、访问、上网查找、采访讨论
五、教学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建立稳定的训练基地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训练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六、课程实施
1.通过调查、统计、观察、游戏、收集资料、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一些科学方法。
2.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效率,本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注重加强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
4.交流总结活动:通过汇报交流,比赛等活动,进行活动总结与反思,使活动富有实效性。
5.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成为学生的课外指导老师、合作伙伴、主题正常开展的有力的核心力量。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
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 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近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近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习,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在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1、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最新一、指导思想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要响应涟源市小学语文的课改精神,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研究新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教研为突破点,认
1、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精选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2.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教学创意三个教学板块:文意把握;美点赏析;片段精读。教学过程(一)导语:山陡谷深,悬崖万丈,一根索子
1、苏教版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
1、幼儿园职员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围绕幼儿园三年规划,以“规范办园、精细管理、提升内涵”为发展目标,结合《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逐项要求,根据我园实际情况,以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常规标
1、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计划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A、B两部分主要教学单词和对话。通过各种形式教学生字和单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
1、高一第二学期英语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5)高一(16)班的英语教学,这个两个班都是平行班,经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已基本适应了上课的流程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语法基础普遍薄弱,单词记忆不是很理想,听说读
1、八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上级教育工作重点为指导,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工作计划,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存
1、美术教师学年教学计划格式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有37人,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美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能力,能很快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美术知识,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但也有
1、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一、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27人。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所进步。我发现在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不够规范,用词不准确等等。这主要是在平时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