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1 14:11:11
《中班音乐律动教案100篇》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案100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在魔法棒的提示下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2.能依据自己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3.自然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喜悦。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游戏"木头人",模仿各种运动动作。
2.课件《动物狂想曲》、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的开始部分,为活动做准备。
师:这段音乐听过吗?(介绍音乐名称)听到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1.课件出示魔法棒,欣赏音乐。
师:看!这是什么?它有很强的魔法,在《动物狂想曲》里它会出现,我们一起听一听,看看它在音乐中一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都发生什么事情?
2.师:音乐中魔法棒一共出现了几次?
魔法棒第一次出现发生什么事?(幼儿坐在座位上做小动物动作)
3.听第一段的音乐,幼儿做动作。
4.师:魔法棒第二次出现发生什么事?
这些玩具你会玩吗?
你可以玩得和小动物不一样吗?
5.听第二段音乐,幼儿做运动。(此处幼儿若感兴趣可重复做)
6.师:魔法棒第三次出现时又发生什么事?
如果魔法棒指向你们,你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雕像?(出示自制魔法棒,幼儿做各种雕像的动作)
7.听第三段音乐,音乐的最后幼儿做自己想做的雕像动作。
三、完整进行音乐活动,体验喜悦情感。
听音乐完整进行活动,根据幼儿当时情况结束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在韵律活动中感受天鹅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乐句。
2、借用天鹅的图片和传递游戏,提高肢体表达能力。
3、在即兴舞蹈的各层次游戏中,体验即兴创编带来的乐趣。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欣赏过《天鹅》音乐。
2、物质准备:音乐CD、不同姿态的天鹅图片、边长1.5米的方形纯色布单一块。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教师用简单、对称的身体律动引领孩子们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引导幼儿分三个层次欣赏不同姿态的单只天鹅图片,借助图片的支撑引发幼儿模仿、创造单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图片一:教师结合对幼儿们关于天鹅的描述进行简单的小结,边说边来用肢体动作来诠释。
图片二: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天鹅翅膀张开的力度与美,鼓励孩子们探索飞翔时翅膀的不同空间位置(高矮、前后、翅膀的张开程度)的表现。
图片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天鹅的不同姿态美,鼓励孩子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出不同的天鹅造型。
3、借助传递游戏,引导幼儿尝试合乐舞动并造型。
(1)散点上的传递。
(2)圈上的单人传递。
①引导幼儿欣赏双只天鹅造型的图片,从模仿上升到自主探索双人合作肢体造型。
②通过与配教老师的合作示范双人天鹅舞蹈与造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与朋友合作时需要关注的舞蹈要素:空间位置的变化与利用、舞者间的身心交流、肢体动作的多样化等。
③幼儿尝试与朋友合作听音乐舞蹈并造型,教师借助眼神、动作、语言等给予孩子们支持、认可与启发。
④圈上的逐一传递:
4、欣赏教师用舞蹈讲述的关于天鹅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感知肢体动作的魅力,喜欢上这样的表达方式!
4 创意集锦
1、在天鹅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自己用绘画或肢体动作创意再次感受音乐乐句。
2、可以让幼儿通过已有的单人到双人的造型经验继续借助图片地支撑引导幼儿模仿、创造多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3、可以将歌曲的CD放在音乐表演区内,让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头饰、纱巾或服饰等道具进行情景表演。
5、友情提示
1、关于乐句的问题。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乐句,是进行该活动的一个基础,对幼儿能否在即兴舞蹈中与音乐和谐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简单有趣的动作示范,带动幼儿模仿,设计游戏让幼儿参与欣赏和韵律活动让幼儿来感受乐句,这些都可以在第一课时去完成。但是,幼儿是否能随乐即兴,是否能即兴时关注到音乐的乐句仍然是幼儿阶段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培养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既要欣赏幼儿独特有创意的表现,也要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2、关于传递的方式。
教师对于传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探索和尝试。传递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明显的动作传递,也可以是不明显的眼神的传递,目标都非常明显,它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才能指导下一个被传递到的对象是谁。所以,教师作为第一个传递动过的示范者,要能够运用多种传递方式,让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当然这个不是本活动的重点,希望教师自己灵活运用即可。
活动反思
《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创编"船"河"桥洞"的造型,随音乐边唱边玩游戏,进一步感受河表现歌曲的开始和结束。
2、在造型的基础上,探索"船"河"桥洞"不同方向随音乐律动的可能性。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观察过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迁移原有经验,表现浮动的船。
1.幼儿回忆有关船的经验,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船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有通过变化手部动作来变化造型,鼓励幼儿大但表现。
二、幼儿做"小船"造型,随歌曲《伦敦桥》做节奏动作。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坐在椅子上随音乐晃动。
2.师:小船可以怎样浮动?上、下、左、右……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
师:小船可以怎样在水面上浮动?脚下可以像前面学过的上面(鸟飞)一样,轻轻地、快快地走小碎步?
4. 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并学唱歌曲。
三、幼儿做"桥洞"造型,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1.教师邀请两名幼儿合作表现"桥洞"造型。
师:桥是什么样的?桥洞在哪里?
2.其余幼儿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桥洞"在唱完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师:唱到哪个字,大桥就一下子倒了?
4.全体幼儿做"桥洞",教师智慧幼儿边唱边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四、幼儿随音乐玩游戏。
1.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幼儿手拉手搭成"桥洞",围成圆圈,其余幼儿做"小船",边唱歌边四散穿过任意一座"桥洞",歌曲结束,"桥洞"扣下,被扣住的"小船"退到场外。
2.教师增加"桥洞"数量,并让部分"桥洞"一次站在圈上。教师指导"小船"依次穿过所有的"桥洞",被任意一个"桥洞"扣住均要退到场外。
师: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小船"被大桥压在下面?"小桥"唱到什么时候要准备逃离"桥洞",否则就怎样?"桥洞"呢。
活动反思:
在进行韵律活动环节,我让幼儿结合幻灯片欣赏伦敦桥,先学会《伦敦桥》这首歌曲,并学会做小船的动作和做大桥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大桥应在何时倒塌,理解游戏规则。但请幼儿进行游戏时,幼儿都显得很兴奋,并没有真正掌握游戏规则,幼儿的秩序有些乱,没有能够满足所有幼儿参与的愿望。感觉自己放不开,总是担心超时,自己把自己圈住了,有时语言表达上都显得有时乱,这都是我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尝试理解歌词的含义,体验歌曲和谐、温馨的氛围。
2.通过倾听音乐,感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教育幼儿懂得感恩。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难点:尝试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让爱住我家课件、音乐《让爱住我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家里都有谁呢?你们爱自己的家吗?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为家做了些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我们小朋友非常爱自己的家,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带来一首歌叫:《让爱住我家》,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配幻灯片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提问: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让爱住我家》)歌曲中都有谁啊?(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听完这首歌,你们觉得这首歌怎么样?好听吗?(舒缓优美的)听完这首歌,老师也觉得这首歌很好听,并且感到很温馨、很幸福。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在这首歌曲中哪些人唱歌了?他们唱到的爱是什么?
三、欣赏歌曲一遍,提问:
小朋友,在这首歌曲里哪些人唱歌了?(姐姐、妈妈、爸爸)他们唱到的爱是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
四、分句欣赏。
(1)提问:"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爱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幼儿自由说,听音乐(配幻灯片),然后老师进行清唱。
那你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吗?玩!是呀!一家人相亲相爱不吵架,还有妈妈爸爸陪我玩,真是太幸福了!"
(2)欣赏第二句提问:"那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烦杂)。幼儿自由说,听音乐(配幻灯片),然后老师进行清唱。
家里的事情特别多,妈妈每天都在忙家务活,这就是烦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这就是妈妈的爱,让我们觉得更舒服。"
(3)欣赏第三句提问:"那爸爸的爱是什么呢?(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幼儿自由说,听音乐(配幻灯片),然后老师进行清唱。
爸爸每天都为这个家拼命工作、赚钱,他虽然陪伴我们的少,但是只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爸爸就是我们的依靠,有了爸爸的保护,我们的家会更加地平安、幸福。"(教师放最后一部分音乐)
(4)欣赏第四句。
小结:瞧,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
五、完整欣赏歌曲,教育幼儿懂得感恩。
现在我们就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的家奉献一份爱心吧!
六、分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美工组:
目标:通过剪、粘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忍耐力。
准备:花盆、手工纸、双面胶。
过程:第一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花盆、纸和双面胶、剪刀,你们可以为自己的家做一盆花。
绘画组:
目标:通过一家人的情景再现,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准备:纸、笔过程:第二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纸、笔,你们可以把和爸爸妈妈在一块快乐的事情画下来。
讲述组:
目标:通过图片的提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力。
准备:生日、生病等图片过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需要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出在这些时候,你是怎么做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
七、作品展评一组:集体举起自己做的花瓶,让大家观赏一下。
二组:用投影轮流放看一遍。
三组:叫两到三个幼儿进行讲述。
八、结束:
师小结:爱,不仅仅在我们的家里,我们幼儿园也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在幼儿园里,正是因为有了爱,小朋友们才能快乐的成长、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在唱着歌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采用了反复倾听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和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听是欣赏、感受的基础,从听觉得来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才是最真的,让幼儿最有感触的。另外,我还用语言、动作等手段辅助幼儿理解了温馨、幸福的感觉。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激烈的风格,体验与朋友们一起随音乐游戏的乐趣。
2、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感知和了解音乐并用肢体动作和乐器演奏表现音乐中乐段之间的变化。
3、能够辨出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斗牛士进行曲》、铃鼓、沙锤、碰铃、
2、斗牛士图片、小号等。
活动过程
1、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
(1)师:你们知道斗牛这个游戏吗?
(2)出示斗牛士图片,分析图片,讲解斗牛玩法。
(3)引出"加油"的西班牙语--"欧类"
(4)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音乐在句末重音外喊出"欧类"。
2、再次欣赏A段音乐,用拍椅子的动作和"欧类"语言进一步表现句末的重音外。
师:斗牛士听到你们的加油声,更来劲了,可是老师好像听见你们的小椅子也想玩这个游戏,也想喊加油,你们想想怎么样让它们发出声音?有什么办法?
3、教师运用身体动作,随音乐做出加油、士兵吹小号,鲜花的动作,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提示初步感受全曲的旋律变化。(放完整的斗牛士进行曲)
(1)师:斗牛场上的比赛越来越激烈了,除了有观众朋友们为他们喊加油,还有谁会为斗牛士喊加油呢?小朋友注意看。
(2)出示图片,按音乐的顺序排列。
(3)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听音乐并做相应的动作。
4、幼儿分组随音乐演奏乐器,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师:老师这准备了许多的乐器,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斗牛士加油。
《斗牛士进行曲》选自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为其歌剧《卡门》创作的序曲,由于该乐曲的节奏感强,旋律激昂,它的整体音响形象容易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共鸣,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因此此次活动孩子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氛围愉悦、轻松。
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后,才会快乐轻松的学习。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在师的引导下,每位幼儿都愿意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与小朋友共同快乐的分享。能很好的用动作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他们在听中想、动中乐、玩中学,充分体验到音乐的欢快优美,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此次活动的重、难点为:初步感知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为突破重、难点,我进行了五次欣赏乐曲A段,且每次欣赏目标层层递进,由老师带领直至孩子自己找到重音,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乐曲末的重音。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愉悦,教师与幼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让幼儿置身于音乐游戏的乐趣中,并且教师大方、夸张的表演成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也能大胆地进行表演。
本活动是节欣赏课,我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欣赏。通过集体、自由活动充分的让幼儿在创编中熟悉乐曲旋律,并能按一定的节奏进行律动。活动中,我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本活动还有个亮点就是利用打击乐器来取代每段音乐的不同,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孩子们听觉、视觉、动觉都积极调动起来,充分融合到音乐中.课件的正确运用,使本堂课更有吸引力。
一、活动目标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注意与本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金蛇狂舞》。
师:老师这儿有一首曲子,叫《金蛇狂舞》,你们可以跟着这首曲子的节奏念儿歌。你们仔细听一听,找一找,可以在哪里跟念?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师:你们念的怎么样?这次,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一下一下拍腿的方式为儿歌打节奏,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谁愿意当绿队队长?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活动目标:
1、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情节中感知乐曲的ABC结构。
2、能分辨不同的音色,并根据不同音色做出相应的动作。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音乐一段、PPT课件、老狼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进场:师生共同回忆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玩法入场。
二、初步感知音乐:
1、以简单的故事引入师:"刚才我们在外面玩了一个什么游戏?"你们想玩得更开心些吗?
"今天老师把这个游戏藏在一段好听的音乐中,请你从音乐中找找老狼和小羊在什么地方?藏在音乐里的这个游戏,小羊在天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第一遍)
2、出示图谱,感知音乐师:"你们找到狼和小羊在什么地方了吗?我看见有些小朋友用表情表现出来了,张老师也找出来了,而且我还把它画了出来。"
三、理解乐曲结构
1、教师根据音乐帮助幼儿分析乐曲结构师:"请你告诉我,我画出来的这个游戏什么颜色是老狼,什么颜色是小羊?"
2、师:"你们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看着上面的游戏图来听听音乐好吗?"请大家跟着老师手中的小红点点来一起听哦。(第二遍)(边放音乐教师边做动作)
3、师:"这下听出来老狼和小羊了吗啊?"小结:原来白色的是小羊,黑色的是老狼。
四、按游戏图谱分析角色:
1、师:"小羊的音乐听起来让你感觉怎么样?"(欢快)老狼的音乐听起来让你感觉怎样?(凶猛、吓人)
2、听音乐看着游戏图谱加上你的动作一起来玩一玩。(第三遍)(师幼一起做动作)
3、分角色感知音乐中的不同音色,分角色进行游戏。
师:"这次我们用口型和动作来表现音乐,不发出声音哦。"听清楚什么地方师小羊,什么地方师老狼?(第四遍)(师幼无声表演,感受两种不同音乐)
五、听音乐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1、老师当狼,幼儿坐在椅子上做造型进行游戏。(前四句)出示老狼玩偶,老狼跟我们做游戏,不被老狼发现(提示小羊不乱动,不让老狼发现)老狼转身的时候小羊要变成木头人哦,不被老狼发现。
2、幼儿从椅子过度到游走做造型动作。(前四句)--肯定造型独特的幼儿--鼓励幼儿变成不同的造型
3、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
第一次:教师当老狼,孩子们当小羊(面朝听课老师们表演)(第五遍)第二次:请部分孩子当老狼,部分孩子当小羊,小羊进行游走,当听到老狼的音乐时,要立刻停下做不同造型,没有及时停下造型的将被狼抓住。(第六遍)
4、幼儿两两结合进行分角色游戏:
当老狼说晕了晕了的时候,两两相抱的小羊不会被老狼抓走。(第七遍)两名幼儿结合商量好角色,进行游戏,最后老狼被打晕在地上,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听清楚音乐,并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角色动作。
活动反思:
1. 在备课过程中知道小朋友对钟表这一块认识有点薄弱,但小朋友在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 活动过程的反思,通过游戏边玩边学让小朋友愉快而主动的学习到知识是我们的目标。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两段音乐的变化及不同特点,理解音乐形象。
2、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知道要尊重和热爱邮递员和送牛奶的人。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事先教三名能力强的幼儿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3、请三位幼儿表演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的情境表演引入歌曲。
4、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不同?
5、教师朗诵歌词并演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倾听这首歌曲中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
6、分段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让幼儿简单谈谈邮递员叔叔、送牛奶阿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意义,启发幼儿热爱和尊敬他们。
7、放录音磁带,让幼儿再完整欣赏一遍,请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在音乐声中再次表演。
8、教师与幼儿即兴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ABAB的结构特征,体验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基本准确地按照教师提供的范型愉快地做律动游戏。
2、通过讨论、同伴学习、经验迁移等尝试创编与理解音乐规则,萌发勇于向强者挑战、不怕失败的竞争意识。
3、在游戏“顶牛”和“包剪锤”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观看牛顶牛角力比赛的视频,并了解黎族民间体育《顶牛》游戏的来源;幼儿有简单双固集体舞蹈的经验。
2、音乐:民间舞蹈《抛泥球》节选AB曲序。
动作建议:
第一段:第1—4小节:幼儿面对面,一人双手做牛角顶力动作:一人手掌做挡的动作。
第5-8小节:交换角色,动作同上。第9-16小节同1-8小节。
第二段:第1-16小节:
(l)幼儿面对面,双手互推,做角力动作。
(2)幼儿面对面,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相互角力,最后做一个我最牛的造型。
游戏玩法:
第一段:单圈两人面对面合作练习本领,在音乐旬尾三拍的最后包剪锤,根据输赢,分为双圈。
第二段:内圈小牛相互顶牛挑战游戏,在第二段间最后一个乐句回到原处,与好朋友面对面,开始循环游戏。音乐最后结束部分,双圈造型:外圈送“赞”一一你最牛!里圈做牛神气造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生交流、梳理顶牛游戏的动作。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2、故事语词引导,师生交流、创编、选取动作。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顶牛》游戏的玩法。
1、两位教师配合,完整示范《顶牛》游戏的动作。(完整播放音乐)
2、师生交流,幼儿表述游戏的玩法。
3、师生示范《顶牛》游戏。
三、配乐游戏。
l、单圈坐,配合音乐做上肢动作(双人面对面合作游戏)
2、单固站立,在位置上配合音乐做上肢动作
四、挑战游戏:单脚顶牛。
l、两位教师配合,示范单脚顶牛的动作。
2、引导幼儿表述游戏玩法。(小牛相互角力的表演:小牛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相互角力。)
师:角力输的小牛要对赢的一方说什么?做一个什么动作?(输的给赢方一个“赞”,同时说“你最牛”。(体验:神气的造型))
3、教师邀请一位幼儿,一起来进行游戏示范。(播放音乐)
4、幼儿自由两两结伴,随乐玩顶牛游戏。(圈上双人随乐游戒)
五、挑战累加:挑战群牛。
l、小组游戏(四人一组,角力游戏):游戏增加难度,小牛还要挑战更多的牛。群牛角力大赛就要开始,看哪头小牛能坚持到最后?
2、加入游戏新规则,师生讨论:俩小牛“包剪锤”定赢家进圈内挑战众牛。村长宣布:顶牛比赛就要进行开始,两只小牛为一组,每次只能选一头牛参加群牛角力大赛,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
3、随乐游戏,探索策略。
双方“包剪锤”平局怎么办P游戏循环重复时,队形的变化,单圈变双圈。音乐结束最后的造型:外国和内圈的小牛造型表现。
4、幼儿完整游戏。(音乐重复两次)
5、集体做一个勇敢、神气、胜利的造型。
六、游戏结束。
师:今天的游戏好玩吗?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游戏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吧。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世界儿童心连心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与多个同伴合作舞蹈的方法,体验变化不同舞伴舞蹈的快乐。
2.萌发对上海世博会热切期盼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熟悉歌曲《世界儿童心连心》
材料准备:课件;音乐
活动重点:交换舞伴
活动难点:多个舞伴共舞
活动过程:
一、手语表演《城市》
二、世博欢迎您。
·个别幼儿用一段精彩的舞蹈来介绍世界,你们想看吗?看看你们能从她的舞蹈里看出她要介绍的是哪个国家吗?
1、舞蹈:《牛仔很忙》
2、舞蹈视频《樱花》
3、老师的表演《旦角》
过渡:看了你们的表演那么精彩,世界各国的客人都跃跃欲试地要来了,你们听!
三、世界儿童心连心。
1、回忆歌曲,感受音乐旋律。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音乐给你什么感觉?听了这个音乐你想干什么?
2、学跳基本动作与步伐。
①老师当领舞人,邀请孩子尝试(双人)。
②跟着音乐来跳一跳。
3、幼儿尝试多个舞伴合作舞蹈
·请一个朋友跳太少了,我还想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来跳舞。你们帮我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创编动作,教师总结提升。
【双人、4人、集体】
4、找新舞伴,听音乐跳。
活动反思:
1,拓展引导: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变形的关键就是灵感的来源。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尽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是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因此让人耳目一新的导入是能激发学生绘画灵感的关键。本堂课我的导入是让学生帮助老师绘画在圆里面展开想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绘画的欲望。导入新颖但挖掘的深度不够,应拓展引导,多带动学生的联想,就像刘纯志组长说的一样,让学生去画自己内心的小世界,而不是局限于画老师范画当中的小世界。
2,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表现欲更强,举手的次数更多,因此更活跃,但同时却埋没了一些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学生,课堂是属于所有学生的,不是属于优秀层次学生的。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多关注表现不怎么突出的学生。
3,提问方式有待加强:比如说把“世界是什么样的?”一问换成“你想给你的世界装扮成什么样?”也许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小世界,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活跃起来,多想一想结果,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全面关注学生及教师的内心想法。多换位思考,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
4,幼小的心灵需要鼓励的带动:本堂课,因为我怕打击学生幼小的心灵,所以在展示的环节不敢叫“差”生上台来展示,其实如果做了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因为幼小的心灵虽然很容易破碎但幼小的心灵更需要老师的带动和鼓舞。我们应该都留些机会给这些“差”生,并且正确的去引导他们,多鼓励他们,让其认识错误并产生“我要改正我要做得更好”的.念头。
5,课堂小结切勿呆板:本堂课我觉得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组织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的语言当面用词过于强硬。因为学生绘画速度不一致,尽管有些学生已经画完了,但有些同学可能刚投入到绘画当中来,因此进行课堂小结时应用委婉的方式来说,以此让学生很快的接受老师让学生停下来的建议。比如说“同学们让我们先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来看看画完了的同学的画,也许你会对你的创作更有灵感哦!”另外在平时课堂上应锻炼速度慢的学生加快绘画速度!
以上几点是我本堂课的收获,也算是伴我成长的一个必经之路,我觉得像我们这些新进的还未长大成熟的教师更应该虚心的向前辈们去学习,多请老师们来听课,尤其是评课至关重要,这样我们互相之间的成长速度会更快。
5、完整随音乐跳集体舞。
再次随乐完整舞蹈;
客人老师加入,再次体验参与集体舞的愉悦。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音乐欢快、优美的特点。
2.初步掌握跑马步的基本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自制幼儿骑马用的头巾。
2.经验准备:幼儿提前了解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1分)
2.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1)幼儿欣赏音乐。
a.师:刚才那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再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2分)
b.幼儿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
(2)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
a.现在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b.幼儿根据幻灯片说出人们的生活。(2分)
c.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骑马、摔跤、挤奶的欢快场面)(3分)
3.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蒙古族是一个特别喜欢骑马的民族。。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们来学一学骑马的动作吧!(2分)
请小朋友创编骑马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3分)
(2)教师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上身稍前倾,一手在胸前,一手扬至头上方,做勒马举手扬鞭状,先左脚迈出,颤膝踮步,再右脚跃过左脚处颤膝踮步,动作呈跳跃状,像马儿奔驰一般。(3分)
(3)跟音乐和老师一做跑马步动作。(2分)
4.请幼儿听音乐分组进行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戴上头巾,听音乐,用我们刚学会的跑马步一起来表演吧!(8分) 5.幼儿听音乐出教室。(30秒)
活动反思
总体来说效果不错,幼儿的参与性强,整个活动的氛围很活泼。当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对音乐的挖掘还不够,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理解之上,可以开展活动后的延伸,加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2、能根据即兴乐曲的特点,较合拍地自由舞蹈。
活动准备:
1、树林背景图、小鸟、小兔、小孩、熊图片。
2、熊的头饰。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熊的头饰:小朋友们,它是谁?熊是个很厉害的动物,它会伤害小孩,当小孩遇到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2、对了,只要小孩一动不动地装木头人,熊就不会伤害我们了。
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熊和小孩》的歌吧。
二、学习歌表演并创造最后不动的造型
1、熊没有来的时候,小动物和小孩在干什么?
(1)幼儿即兴表演小动物和小孩
(2)相互学习和模仿伙伴的动作
2、熊来了,小动物和小孩怎么办呢?
(1)幼儿自编不动的造型
(2)相互模仿和学习
3、熊来了,看到都是石头人,它会怎样呢?
(1)学熊走路
(2)学熊寻找食物的样子
三、感受和欣赏完整的音乐,体会ABA的音乐结构
1、欣赏第一遍音乐:
(1)音乐有几段?
(2)它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二遍音乐:
(1)什么地方是小孩和小动物在一起玩的音乐?
(2)什么地方是熊来了的音乐?
四、幼儿合作玩《熊和小孩》的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2、教师扮熊玩游戏。
3、幼儿扮熊玩游戏。
课后反思:
《熊和小孩》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木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层层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木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结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这虽然是一个音乐游戏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给予幼儿的时间还不够,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悉歌曲小红帽,能进一步表演歌曲。
2、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敏捷速度。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听过或已经熟悉歌曲小红帽
2、小红帽的动画音乐
3、郊外的图片,小红帽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小红帽
1、师:小朋友喜欢自己的外婆吗?
2、师:外婆会买好吃的东西给小朋友吃,小红帽也喜欢自己的外婆的,她还带好吃的东西给外婆了,为什么她会带好吃的东西去给外婆啊?
幼:外婆生病了。
3、师:外婆的家住在哪里啊?
幼:住在森林里,住在郊外。
4、老师总结:小红帽的外婆生病了,她去看望她生病的外婆,可是外婆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那里可能会有大灰狼出现,小红帽一个人去太危险了,我们一起陪她去看她的外婆好吗?
二、请幼儿跟随小红帽的音乐一起唱唱
1、教师扮演小红帽教幼儿唱
2、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小红帽很高兴,她把帽子送给了老师,老师现在就是小红帽了。小朋友,你们能陪我一起去看我的外婆,我很高兴,谢谢你们小朋友,可是我去看外婆的时候,我喜欢边唱歌边去看外婆,你们会唱我的歌吗?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唱好不好?我们把好听的歌声也带去给我的外婆好吗?(幼儿跟唱)
三、请幼儿拿着糕点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小朋友,你们唱的真好听,外婆听了一定好高兴,小朋友我们去看外婆时要注意了,当心附近有大灰狼,如果在路上听到了大灰狼的声音一定要躲起来哦,要躲在大树背后,这样大灰狼就发现不了我们了,等大灰狼走了之后我们再去看外婆。
四、请幼儿游戏
1、请幼儿和小朋友边走边唱去看外婆,唱完或中途出现大灰狼声音,请小朋友躲起来,第一次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不在家,请小朋友再玩一次。
2、期间用各式各样的食物代替原段中的糕点,可以替换着游戏。
五、结束语:
天太晚了,我们早点回去吧,和外婆再见,带着小朋友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原来准备用小铃、圆舞板、铃鼓,但受学校已有的乐器数量影响改为铃鼓、串铃、木鱼,这些乐器的使用方法就花了不少时间,然后看指挥演奏又是一个难点,好在小红帽乐曲比较熟悉,因此孩子们还是打击乐活动有了一个较好的了解,这节课比我预期的时间要长,因为中间有很多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例如对之前学习的乐器使用方法掌握不牢固,个别幼儿需要重新指导幼儿太多。另外活动内容有点多,以至于课堂节奏有点快没有留出给孩子们消化的时间。授课效果比较满意的是找男女幼儿分别表演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男女分别表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要是能在区域中组织幼儿演奏那就更好了。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初步根据根据图谱为乐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2.尝试通过学习大猫小猫的声音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3.喜欢演奏打击乐器,体验演奏打击乐器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准备大猫、小猫的图片各一个,大猫、小猫的图谱一份。
2.将幼儿分成两组,准备铃鼓、沙蛋若干。
3.音乐《火车开了》、《大猫小猫》。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动物园的大猫、小猫在开音乐会,邀请小朋友们参加,我们一块去听听吧!"(播放音乐,幼儿们开着小火车入场。)师:"小火车接起来,我们出发了。"(播放音乐,幼儿们开着小火车入场。动作:双手握拳放于胸前,设计钻山洞情节,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喜爱之情。)"火车到站了,拉汽笛。"
二、听音乐,辨别音乐的强弱,并寻找节奏。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感受演唱大猫、小猫的不同力度。
师:"小朋友们快坐好,音乐会要开始啦!(大猫、小猫出场了)大猫小猫给小朋友们问好。(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大猫(小猫),今天我们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仔细听。)师:
"大猫是怎么叫的?我们来学一学,小猫又是怎么叫的,学一学。"(大猫的声音很大,但是不可以喊;小猫的声音很小,但要有声音。)小结:大猫叫的时候,声音就大一点,小猫叫的时候,声音就小一点。
2.再次倾听歌曲,寻找节奏(X-X-X-X-)提问: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教师配以动作,大猫拍肩重一点,小猫则拍腿轻一些。)
3.配以动作,再次熟悉歌曲旋律师:猫咪的歌唱的可真好听,我们一边扮演大猫、小猫一边唱歌来试一试。来,小猫们站起来。(幼儿们随着音乐扮演大猫小猫。)教师小结:大猫脚步沉重,小猫脚步轻佻。
三、练习歌曲节拍。
1.你们觉得男生适合扮演什么角色?女生适合扮演什么角色?
2.在玩之前我要说一下规则,大猫出场的时候,小猫能不能动?(不能)同样的,小猫出场的时候,大猫也不能都动哦!
3.分角色表演师:刚刚是男孩扮演大猫,现在我们女生也来扮演大猫,男孩则扮演小猫。
四、幼儿使用乐器伴奏。
1.出示图谱,师:看,这里有那么多的脚印,这是谁的脚印?(大猫的脚印,小猫的脚印)一个脚印拍一下,我们来试一试。(大猫拍肩,小猫拍腿。)
2.师:"有两样乐器也来参加音乐会,它们想为大猫、小猫伴奏。那谁为大猫伴奏合适?谁为小猫伴奏合适呢?你是乐器的小主人,你要管好自己的小乐器。"(分析:教师出示的两种乐器分别是铃鼓和沙球,幼儿很快就帮大猫选择了铃鼓,为小猫选择了沙球,并一致通过。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奏铃鼓,一组演奏沙蛋,在教师指挥下初步练习演奏。提醒幼儿遵守轮奏的规则。)
3.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师:我们来交换乐器演奏一遍吧!(分析: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使用不同的乐器给大猫、小猫伴奏。在乐器的使用、音乐强弱的表现上都顾及了全面,达到活动预设的目标。)
师:音乐会开始了,我们去给其它小动物演奏吧!幼儿听着音乐演奏出场。
活动反思:
大猫小猫是一首旋律简单,强弱关系分明的歌曲。但有时就是太简单了,反而缺少了点难度。
通过音乐,引导着幼儿们入场,我选择的是一首幼儿们耳熟能详的音乐《火车来了》,可是我在引导的时候,节奏没有踩准,从而导致幼儿的节奏也均不稳,在幼儿们入座时也有点乱。导致幼儿们的情绪都不太稳,注意力也不太集中,马上,我直接出示大猫小猫,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幼儿视线集中后,就马上进入到活动中去,在熟悉了歌曲之后,我让幼儿选择适合大猫小猫的乐器,让幼儿们根据乐器的音色去选择乐器,幼儿们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然而简单的节奏,简单的歌曲,幼儿们不一会就学会了,导致整个活动下来,没有一点亮点,幼儿们的兴趣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在下次进行活动时,我会把增加难度,幼儿们都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在设计活动时,也要注重幼儿们的年龄特征,把活动设计的更富趣味性。
活动名称:《小青蛙找家》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图谱的形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学习2/4拍的节奏型。
2、感受律动游戏的快乐。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荷叶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二、进入主题,教幼儿学习青蛙跳跃的本领。
1、引导幼儿学习第一种本领。
2、幼儿练习青蛙跳。
3、学习第二种本领。
4、幼儿练习青蛙跳。
5、将两种本领合在一起,带领幼儿跳跃。
三、游戏活动。
1、分组让幼儿练习跳跃。
2、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跳跃。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设计意图:
《螃蟹歌》是一首老昆明童谣,加入了现代音乐风格RAP和电子等,清澈的童声与现代音乐元素的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螃蟹和小虾米也是幼儿生活中所常见的动物,幼儿有一定的经验,而且歌曲节奏感强,适合小班幼儿做动作,歌词也十分诙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能跟随音乐做相应动作。
2.能随音乐与同伴分角色配合做动作。
3.体验扮演螃蟹和小虾米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螃蟹和小虾米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物质准备:《螃蟹歌》音乐,螃蟹、小虾米图片,螃蟹、小虾米头饰若干。
场地准备:幼儿围成一个弧形坐好。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教师扮演螃蟹,情境导入)
T:(教师头戴螃蟹头饰)哇!今天天气真好,我要出去找好朋友玩。(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做螃蟹的动作)评析:教师扮演螃蟹随音乐做动作,可以让幼儿对音乐先有个初步印象,为下面学习动作做好准备。
基本部分学习螃蟹的动作T:谁能用动作来表现螃蟹的样子?
(根据幼儿做的动作,规范练习:两只大钳子,八只脚,两只大眼睛,一个硬硬的壳。)T:好,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这些漂亮的动作来做一做。
(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节奏做螃蟹的动作,特别强调RAP部分螃蟹大钳子一开一合的节奏。)评析: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让幼儿马上跟着音乐把动作做一遍,既起到巩固作用,又能把零散的动作组装起来。
学习小虾米的动作T:小螃蟹觉得一个人玩真没劲,于是找来了小虾米和它一起玩,你们猜猜看它们会怎么玩?谁来演一演?
T:它们到底在玩什么呢?请你们仔细看好了。
(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扮演螃蟹,做RAP部分一开一合的动作,教师做小虾米的动作与之配合。在螃蟹钳子打开的时候,小虾米将一只手伸进去,当螃蟹钳子合起来的时候,小虾米把手缩回去。)T:原来呀螃蟹和小虾米在玩大钳子的游戏,谁来学一学刚刚小虾米的动作?
(引导幼儿做小虾米的动作,强调手缩回来的时候要速度快。)评析:教师请一位幼儿配合,在示范的同时,还可以检查幼儿对于螃蟹动作的掌握情况,如果幼儿有错误,可以指出并纠正。
师幼配合表演T: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请你们都当小虾米,老师当螃蟹,当我的大钳子打开的时候你们就把手往我这边伸,当我的大钳子关起来的时候你们要怎么样?(把手缩回去)好,我们跟着音乐开始吧!
(师幼跟随音乐配合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用言语来提醒幼儿,并且教师只要象征性的去把小朋友的手抓住,而不需要真的碰到幼儿的手)T:好玩吗?那接下来我们交换一下角色,老师当小虾米,你们当螃蟹,我们把前面螃蟹的动作也一起加进去好不好?
(教师带领幼儿做描写螃蟹外貌部分的动作,然后RAP部分教师做小虾米把手伸进幼儿大钳子中,再逃出来,在音乐的结束部分,教师用语言提醒:螃蟹和小虾米玩累了,打打哈欠,伸伸懒腰,睡觉休息了,并引导幼儿做打哈欠和伸懒腰、睡觉的动作。)评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玩的非常开心,当老师这只大螃蟹的钳子打开的时候都抢着把手伸进来,当钳子关闭的时候又迅速把手藏到背后,幼儿在这你抓我躲的过程中情绪高涨,使这节课达到了高潮。
结束部分幼儿集体表演。
T:我们戴好螃蟹和小虾米的头饰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来玩吧!
(请幼儿选一个头饰扮演螃蟹或小虾米,找一个好朋友跟随音乐表演。)评析:戴上头饰后幼儿能更好的融入角色,并与同伴一对一进行表演,这节课也在孩子们精彩的表演中落下帷幕。
活动延伸:将小虾米和螃蟹的头饰投放到小舞台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可以复习巩固。
活动反思:《螃蟹歌》这首歌曲节奏段落清晰,动作简单易学且富有童趣,符合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特别是在师幼配合表演的环节,教师扮演螃蟹,幼儿扮演小虾米,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想把手伸进老师钳子中的期盼和怕被老师这只大螃蟹抓住的紧张感,这两种复杂的情感完全的调动了小班幼儿的情绪,为了能伸到大钳子里来,有的小朋友还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当我把大钳子关上的时候,他们又激动的把手缩回去,他们玩的可开心了!由于小朋友的节奏感弱,所以在与同伴配合的时候,扮演螃蟹的小朋友常常一看到小虾米把手放进来就拍上去,而不按照节奏来,所以也造成小虾米不敢把手伸进去,但这也正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小朋友把这个韵律活动看作了游戏,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不要被螃蟹的大钳子抓到,比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来的更重要。
附歌词与动作:
螃蟹外貌部分:螃呀么螃蟹哥【双手模仿螃蟹的两只大钳子放在头顶,随节奏左右晃动四次】八呀八只脚【双手置于腰前,大拇指藏于手心,四指活动并随节奏整体左右移动】两只大眼睛【双手拇指与食指相抵其余手指打开(即OK手势)放置两只眼睛前面随节奏画圆圈四次】,一个硬壳壳【双手在肚子前面环抱成一个圆形并随节奏上下摆动四次】。
RAP部分:一个螃蟹八只脚,两只眼睛那么大的壳, 两把夹夹尖又尖,走起路来么撵也撵不着。
一个螃蟹八只脚,钻进水中撵也撵不着,两把夹夹尖又尖,夹着哪个甩也甩不脱。
【RAP这段扮演螃蟹的幼儿双手做螃蟹大钳子状,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一个乐句打开合住一次。扮演小虾米的幼儿单手平伸出去,一个乐句一伸一收一次。】
教案一:
作品分析
《快跳起来》是一首旋律欢快、节奏感较强的歌曲。歌词短小且重复,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歌词的衬托下,歌曲富有跳跃的感觉,能够给孩子们传递快乐的跳起来的情绪。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喜欢富有情境的游戏。来自孩子们生活中的跳跳床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创设了“森林里动物们玩跳跳床”的游戏情境,并且自然地贯穿始终。这样就使得活动变得好玩有趣起来,从而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跳跃的愿望。
为帮助孩子们突破“随歌曲节奏跳跃”的难点,我通过“皮球跳跃”、“图谱引导”和“肢体感受”三个环节帮助孩子们从直观到具体形象再到自身动作感受,由易到难地引导孩子们感知歌曲的节奏。第一环节和皮球一起玩“跳跃”的游戏,既顺从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又非常直观、具体形象地帮助孩子感知了歌曲的节奏;第二环节通过形象的图谱帮助孩子更好地熟悉歌词、感知节奏;第三环节引导孩子通过身体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跳跃的节奏和情绪。在活动的最后,创设了有趣的“跳跳床”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终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地氛围中,有效的达成了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策略
1、游戏情境法
2、直观感受法
3、图谱引导法
4、循序渐进法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重点)
2、能跟随歌曲的节奏跳跃。(难点)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图谱、皮球、废旧广告布
2、经验准备:和幼儿玩节奏游戏
活动过程
1、情境激趣,学习体验歌曲节奏
(1)情境导入,完整欣赏音乐。
(2)出示皮球,通过皮球有节奏的跳动,感受歌曲跳跃的情绪,寻找跳起来的感觉。
(3)通过图谱,进一步感受练习歌曲节奏。
(4)利用身体各部位感受跳起来的感觉和节奏。
2、情境深化,引导幼儿随歌曲节奏跳跃
(1)幼儿随歌曲节奏自主模仿小动物跳跃,表现歌曲的节奏及跳跃感。
(2)幼儿合作表演,进一步引导幼儿随歌曲的节奏进行跳跃。
3、情境升华,进一步发展幼儿随歌曲节奏跳跃的能力,共享跳跃的快乐。
(1)借用“跳跳床”(广告布),激发幼儿跳跃的欲望,进一步练习随歌曲节奏跳跃。
(2)增加游戏情境,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练习随歌曲节奏跳跃。
(3)共同演唱歌曲,体验用声音表现歌曲跳跃的欢快情绪。
4、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和快乐的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昌盛跳起来的愿望。
2.能随歌曲的节奏跳跃
活动准备:
图谱、快跳起来音乐磁带、大皮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做游戏是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手指游戏吧。”(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和教师伸出食指做手指游戏《做早操》,“做早操,做早操,早上起床做早操。”第一遍速度慢,第二遍速度快。让幼儿初步感受节奏的快慢。
二、让幼儿学会慢跳和快跳、有节奏地跳
1.师幼谈话,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对吗?你们玩过跳跳床的游戏吗?怎么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跳跳床,小动物都来参加跳跳床比赛,仔细听一听都有谁来了,完整播放音乐,幼儿欣赏并回到问题。提问:谁来了?
2.出示大皮球。让幼儿学习跟大皮球慢跳、快跳。
师:今天还有一位喜欢跳的朋友也来了,你们看皮球会一下一下地跳,你们会跳吗?站起来和小皮球一起跳,慢慢地跳,快快地跳,重复两遍。
3.播放音乐,大皮球跟随音乐有节奏的跳。
师:你看,大皮球还能跟着音乐一起跳呢,大皮球跳得节奏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什么时候跳的快、什么时候跳的慢。老师边拍边唱验证到底哪句快,哪句慢。
三、出示图谱,让幼儿跟随图谱学习有节奏的跳
1.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图谱演唱歌曲一遍,边唱边指图谱。
师:老师把大皮球跟音乐跳的节奏用图谱记了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师唱看图谱并拍节奏,幼儿一起伸手跟老师拍节奏。师幼同唱并拍节奏,反复练习掌握节奏。
2.教师启发幼儿拍打身体的各部位来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
师:这个大皮球太调皮了,跳到老师手上了,把老师的手当做跳跳床了,你们的大皮球呢?师幼一起跟音乐有节奏的拍,想想大皮球还会跳到哪个部位?(胳膊、肩膀、头、腿)好,现在大皮球跳到腿上了,师幼一起拍。小皮球准备爬山了,脚底是山顶,哪里是山顶呢。师幼一起跟音乐拍节奏。
3.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有节奏的跳跃。
师:学学小动物一起跳,想学什么小动物?现在找到好朋友一起跳一跳,可以是2个、3个、4个,找好了吗?一起跟着音乐跳。
四、幼儿随音乐游戏,并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快跳、慢跳
师:我们玩灰太狼的游戏时,灰太狼要捉我们,我们应该怎样跳,这时候的音乐是怎样的,那灰太狼回家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可以怎样跳?这时候的音乐呢?要听好音乐哦,不要被灰太狼抓走了,让我们变成小兔子和小青蛙一起上山玩去喽!听音乐变快了,灰太狼来了,我们要快快地跳,灰太狼回家了,我们又可以慢慢地出来玩一玩了,听节奏又快了,快躲起来,灰太狼又走了,我们又可以出来玩了,灰太狼没抓到我们,我们胜利了。
五、放松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拍拍小腿,揉揉胳膊,扭扭屁股,扭扭腰,转转头。
教案三:
教学理论依据:
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本活动始终以一个游戏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周志英的《幼儿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中提出根据音乐活动特有的艺术性,可以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所以我大胆创新内容,将音乐设计成了快慢不同的节奏,最大限度的启发幼儿的兴趣。
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图谱直观法、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重点)
2、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难点)
活动准备:
歌曲、灰太狼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自由表演动作。
创设“灰太狼抓小动物”的情境,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跟随音乐上场。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欣赏无歌词音乐,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请幼儿欣赏无歌词的音乐,设计提问:你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所想的跟随音乐自由表演出来。
(2)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并引导幼儿跳起来。
请幼儿欣赏带歌词的音乐,知道音乐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要和灰太狼做游戏。出示图谱,请幼儿练习唱歌曲,熟悉音乐,并自由做动作来表演歌曲。
3、引导幼儿分辨节奏的快慢,并用动作表现。
请幼儿听辨快慢不同节奏的音乐,并根据节奏的不同变换动作。
4、游戏活动:灰太狼抓小动物,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节奏的快慢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
引导幼儿玩游戏,根据游戏中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动作,快节奏时灰太狼来抓小动物,小动物要快快的跳,慢节奏时灰太狼回家睡觉了,小动物可以慢慢的跳出来玩。跟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
5、结束活动:伴随舒缓的音乐放松休息,回家。
活动反思:
1、 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小朋友自觉不自觉得就学会了歌曲,而且替换歌词都非常好。
2、 次活动与健康活动配合更好,让幼儿比赛谁跳得高,谁跑的快。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节奏,学习演唱歌曲。
2.通过学习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菜的特点。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重点难点:
学会歌曲并了解各种菜的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
2.幼儿有过买菜的经历。
3.蔬菜卡片。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提问:你们去买过菜吗?和谁一起去的?
2.那小朋友你们看见菜市场都有些什么菜?(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所看过的菜)
3.有一个小朋友,今天也去了菜市场买菜,她看见了什么菜呢?
4.介绍歌曲名字
你们说了那么多的菜,那这个小朋友看到的是不是和你们一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5.完整欣赏歌曲。介绍歌曲名字。
二、倾听范唱,理解歌词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好)小朋友和谁一起去买菜?(奶奶)
②他们买了哪些菜?(萝卜、青菜、鱼、鸡蛋等)
③听录音第二遍
提问:这些蔬菜是怎么样的?(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等)
④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展现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⑤再次倾听教师的范唱,找出歌曲中的念白。
三、学唱歌曲
1.借助图谱,幼儿放慢速度跟唱。
2.老师请幼儿带上图卡扮演各种蔬菜,站到前面,唱到哪种蔬菜相应的幼儿出来啦成圆圈。游戏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反复2~3遍。
3.以游戏形式结束活动
①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也认识了很多的蔬菜,那现在呢老师就扮演“奶奶”我们一起去买菜吧。
②师幼齐唱歌曲出活动室
活动分析: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何乐而不为呢?选择的内容来既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又为生活所服务。
《买菜》这首歌曲歌词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些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要每个幼儿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却存在困难。于是我把这些菜做成图片,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视觉的参与帮助了幼儿清晰地分解了节奏,而且这张图谱又成功地为创编歌词打下了基础。
活动反思:
1.孩子在唱歌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地措施,如用一些生动的动作等来激起孩子的兴趣。
2.游戏时间太长了,并且形式不够丰富,所以看起来很枯燥。
3.没有充分地利用图谱。
4.可以设计买菜的情景,老师扮演“奶奶”和小朋友一起去买菜。
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教学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就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完善,多多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并且将日常教学工作做得更扎实。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旋律,知道下雨天需要使用的避雨工具。
2.尝试大胆创编歌词。
3.体验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带律动的学唱歌曲
2.改编歌词
3.学会下雨前的游戏
活动准备
1.《下雨歌》
2.雨伞,雨衣,雨靴的图片
3.下雨声的录音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师:今天呀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美妙又熟悉的声音,小朋友想不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呀?生:想。师:好的,我们来安静的,听,是什么声音?(播放录音:下雨声)那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下大雨的时候,雨点声是什么样的?那下小雨的时候呢?
基本部分:
一游戏
刚才小朋友分别说了下大雨和小雨时的雨点声,现在我们来一起用我们的身体部位模仿一下雨点的声音,和老师一起做,伸出你们的双手,第一个动作----搓手,(双手合十搓,这是淅淅沥沥的小雨)第二个动作 --------捏指(慢慢的雨下大了,路上的行人都在忙着回家)我们的两个手指不要抬得太高,这样速度慢而且没有声音,抬低一点,速度快一点,用指尖敲打掌心)第三个动作----拍腿,有节奏的拍,1,2,1,2然后慢慢加快速度练习。(雨越下越大,行人们都加快了脚步)第四个动作,跺脚,有节奏的,两只脚轮换落地,不可以同时。(暴风雨要来了,树枝尽情的摇晃)。
1、 学唱歌曲,感受下雨的情境
师:仔细听,大雨真的来了,我们看看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回家,听……(播放歌曲)生:她的妈妈给她送了一把伞。师:恩,你真棒,说明这位小朋友认真的听了歌曲里的内容。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遍。淅沥淅沥哗啦哗啦,雨下来了,我的妈妈来了来了,拿着一把伞,淅沥淅沥哗啦哗啦,啦啦啦啦
再和老师有节奏的说一遍歌曲里的内容……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下雨歌》,下面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哼唱一遍
2、尝试改编歌词
师:小朋友唱的真不错,那老师请你们想一想,下小雨时除了可以用淅沥淅沥的声音演唱,还可以用什么声音来演唱,(生:还有滴答,哗啦,沙啦沙啦,噼啪噼啪,我们把小朋友想到的唱到歌词加到歌曲里去再来一遍?!
师:好的,现在黄队的小朋友唱滴答滴答,绿队唱哗啦哗啦,我们一起唱淅沥淅沥。看哪个队伍唱的动听又准确。
结束部分
等下次下雨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撑着小伞去外面听雨点的声音好不好?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设计背景
发现我班的孩子对节奏很喜欢很感兴趣,孩子们又很喜欢下雨天,我就用对孩子平时的节奏练习来模仿下雨前到暴风雨过程的声音。幼儿很是喜欢。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和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2、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3、体验做身体动作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歌曲内容:
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拍一拍,
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拍一拍,
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
耳朵上,肩膀上,膝盖上,爬到小脚上。
教材分析:
《春天》这首歌曲,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形象。幼儿通过学习这首歌,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也突出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春天的勃勃生机,使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小动物,幼儿天生喜欢,但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怎么样了?出来了没有,它们又在干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吸引着幼儿去求知、去探索。《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地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动物与季节变化的认识,还能使幼儿通过演唱歌曲,增加对动物的情感认识,从而在趣味性活动中学习,幼儿感到很轻松。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
2.能够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歌词。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唱歌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丽,热爱祖国大自然。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春季特征的知识经验。
2.自制与歌词相匹配的课件图片。
3.《春天》、《郊游》的音乐。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分别做柳树迎风飘,小燕子飞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一猜。通过师生互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天的阳光很温暖等,让幼儿感知春天的美好。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出歌词。
2.依次出示课件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谁飞回来了?小燕子是一只什么鸟?(报春鸟)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幼儿回答问题后,点出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中,幼儿想说、敢说,也帮助幼儿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了歌词。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3.让幼儿范听歌曲。
(通过欣赏示范曲,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想学唱歌的兴趣。)
4.幼儿自我发现。结合课件图片,师范读歌词,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引导幼儿思考:“歌词里说到了谁?”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图片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记忆歌词。
5.进行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天的歌,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好,谁愿意到前面来演唱一下呢?(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唱歌的快乐,巩固重难点。让幼儿自己表演,教师不仅检测了自己所教的效果,更展示了幼儿这节的所学效果,真正让幼儿收益,学有所感,学有所用,鼓励幼儿都敢大胆演唱。)
6.歌曲舞蹈创编。
教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给《春天》这首歌曲伴伴舞好吗?(歌曲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使幼儿更加喜欢唱歌。)
7.活动延伸:
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带领幼儿到室外继续演唱美丽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幼儿创编歌词,如:小蝴蝶飞来了,小青蛙醒来了等等。)
反思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火车前后变化的原因,体验故事情节的转折变化。
2、区别对噪音和乐意的不同感受,了解噪音对人体的负面影响。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挂图26号;《小朋友的书 我探索 我快乐》;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分段理解故事情节。
1、设置疑问,引出故事。
出示挂图1,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小动物们喜欢火车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动物们为什么不喜欢这列火车?
2、教师讲述故事至“眨眼间跑得无影无踪”。
提问:火车驶进森林,小动物喜欢它吗?它们怎么做?火车看见了,心情怎样?它是怎么问的?
3、出示挂图2,教师讲述故事至“一路叹息着向前方慢吞吞地驶去”。
提问:火车每次穿过森林都会说什么?动物和花儿喜欢它了吗,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动物和花儿还是不喜欢它?火车该怎么办?谁来帮它想想办法。
4、出示挂图3,教师讲述故事至结尾。
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火车发生了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教师讲述后提问:火车发生了什么变化?改造过的火车叫什么?为什么叫它音乐气垫火车?动物和花儿们喜欢音乐气垫火车吗?
二、结合《小朋友的书 我探索 我快乐》第7~9页“音乐气垫火车”,幼儿完事欣赏故事,迁移故事经验。
我们的书上也有这个故事呢,我们一边看一边听故事。
提问:你喜欢音乐气垫火车还是没有改造之前的火车?为什么?
如果你听到了不好听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怎么做?
生活中哪些声音让你听了心情舒畅,你很喜欢呢?
三、结合《小朋友的书 我探索 我快乐》第10页“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哪些是噪音,哪些是乐音,怎么样减少噪音。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边唱边与同伴合作协调的开火车。
2、能听辨鼓声,进行方向转变,发展幼儿的灵敏性。
3、喜欢游戏,体验团结协作的快乐。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CD。鼓一个、座位呈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节奏练习
1、|xx xxx|
2、|xx xx|
二: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1.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火车开啦的歌曲,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唱的时候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幼儿集体演唱)
2.再次演唱:请小朋友当小司机一边唱一边开火车。
三:游戏《开火车》
1.刚才老师请你们当小司机,现在老师也想当小司机,邀请小朋友当客人上我的小火车,当我走到那位小朋友的面前时哪位小朋友就要上我的火车,小朋友听明白了吗?好,我们现在请小朋友听音乐边唱边来玩游戏。(教师扮火车头,幼儿扮客人游戏1-2遍)
2.请2—3名幼儿扮火车头,邀请小朋友开火车。(1—2)
四、听信号变换方向游戏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2、幼儿按性别分组,进行游戏。(2—3)
3、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
活动反思:
火车开啦是一首生动活泼、欢快的匈牙利儿童歌曲,深受幼儿喜欢,尤其是第一次活动中,当我打开音乐播放时,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火车开了的动作,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并能听辨老师的鼓声进行方向转变,发展感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在活动当天情绪特别高涨,通过老师的引领,参与活动取得了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在本次活动从目标的制定到参与活动过程都比较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活动过程层层递进,从节奏训练开始,帮助幼儿掌握XX XXX的节奏型和传递游戏,发展幼儿兴趣性,为下一个环节的鼓声转变方向打下基础,在游戏开火车环节,老师先以引领者的身份导入活动,把游戏引入了一个高潮,然后再请幼儿来当火车司机,并强调火车之间不要碰撞,不发生交通事故,这一环节幼儿完成的很好,兴趣点也特别高,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在下一环节听鼓声方向环节,如果我再把规则和要求说的详细一点,孩子就不会在规则开始时玩不会转身的情况,但我在发现这一情况下,立即调整教育思路,请一些老师来玩游戏,起了一些隐性示范作用,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游戏的玩法,并能在游戏中开心、快乐的游戏,总之,从活动中来看,我认为兴趣是一节活动中的关键,只有孩子有兴趣才能参与进来,才能达到参与进来,才能达到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袋鼠的基础上学习舞蹈《袋鼠妈妈》。
2、体验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灰狼头饰、沙包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视频导入
今天老师把袋鼠妈妈和它的宝宝都请来了,我们来看一看。
二、 了解袋鼠的特征,学习袋鼠跳
1、 出示小袋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小袋鼠的前腿和后腿有什么不一样的?(前腿短,后腿长)
小朋友学一学袋鼠站着的样子。
小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学一学)
2、 出示袋鼠妈妈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袋鼠妈妈的样子好奇怪,肚子上有个什么?
大口袋是干什么用的?
小结:袋鼠妈妈的肚子上有个口袋,小袋鼠小的时候就生活在里面。
三、 用袋鼠跳的动作学习舞蹈《袋鼠妈妈》
1、 欣赏歌曲《袋鼠妈妈》
2、 理解歌曲内容,学跳《袋鼠妈妈》
跟着音乐随老师用袋鼠跳的动作完整表演《袋鼠妈妈》
四、 游戏巩固“袋鼠妈妈”
袋鼠妈妈要带小袋鼠到森林里去玩,可是森林里有凶恶的大灰狼,小袋鼠千万不能乱跑,要跟妈妈在一起。袋鼠们要跳着舞去森林。大灰狼来了,袋鼠妈妈勇敢地用“沙包”赶走了大灰狼。天黑了,小袋鼠们跳着舞回家了。
五、 体验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观看鸡妈妈和小鸡、狗妈妈和小狗、鸟妈妈和小鸟、猫妈妈和小猫相亲相爱的场景,联系自己和妈妈相亲相爱的场景,激发幼儿更加爱妈妈的情感。
六、 活动结束
小朋友都爱自己的妈妈,回家把《袋鼠妈妈》的舞蹈跳给妈妈看!
课后反思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节课不错。首先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活动目标定为:1、在了解袋鼠的基础上,尝试用袋鼠跳学习舞蹈《袋鼠妈妈》;2、在舞蹈中体验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上我也下了很多功夫,我用了形象而生动的视频《动物世界》来导入,强烈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接下来我利用图片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更深刻的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以及走路的方式,然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学习袋鼠的样子和走路方式,同时还给孩子们介绍了袋鼠妈妈以及它的大口袋。在孩子们都对袋鼠有了一定认识后,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歌曲《袋鼠妈妈》,从歌曲里孩子们又对袋鼠妈妈和小袋鼠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请孩子们用袋鼠跳的动作来学习舞蹈《袋鼠妈妈》,孩子们很自然地就掌握了舞蹈的动作要领,从而完整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舞蹈。当然,为了不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跟音乐完整跳两遍后,我又设计了游戏巩固环节,巧妙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用大灰狼和袋鼠妈妈搏斗的游戏,再一次将孩子们的兴趣推向了高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游戏巩固环节中,孩子们没有完全玩起来,这完全是因为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如果我能带孩子在“草地上”多玩一会,大灰狼的出现再突然一点,我想效果会更好的。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初步认识前奏、间奏和尾奏。
2.借助已有经验、PPT和教师的引导,创编歌词并演唱。
3.在进行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歌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PPT、歌曲音频、雪花和雨滴纸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理解第一段歌词的内容,学唱歌曲。
1.出示PPT。
教师:冬天到了,看看是谁在敲窗户?猜猜小雪花对大家说了什么?小雪花说话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和幼儿理解整理第一段歌词。
教师做动作并提问:现在我和小雪花玩游戏,你们仔细听,我问了小雪花什么,小雪花回答了什么?(教师清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唱第一段歌词。
师:是谁在敲打我的门呀?
教师:现在你们是小花、小草、小动物,我是小雪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现在我们交换,我做小花,你们做小雪花,我们来唱歌吧。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2.引导幼儿看PPT,理解第二段歌词内容。
出示PPT,雪花融化了,春天到了,看看又是谁在敲窗户?猜猜小雨滴对大家说了什么呢?小雨滴说话的声音又是怎么养的呢?
师幼整理第二段歌词。
教师在手指上套上小雨滴纸偶并提问:现在我和小雨滴玩游戏,你们仔细听,我问了小雨滴什么,小雨滴回答了什么?(教师清唱第二段歌词)
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唱第二段歌词。
教师:现在你们是小花、小草、小动物,我是小雨滴,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现在我们交换,我做小花,你们做小雨滴花,我们来唱歌吧。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
3.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幼儿用较慢的速度演唱。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对唱歌曲。教师:现在,一半小朋友当小雪花和小雨滴,另一半小朋友做小花、小草和冬眠的小动物。用对唱的方法来演唱。
4.幼儿表演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幼儿自由表演。鼓励幼儿尽量根据歌词内容表演,在前奏、间奏和尾奏处做静止不动造型。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喜庆的氛围。
2、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祝福的话。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新年
再过两个礼拜,我们就要迎来新年了,过新年的时候人们见面会怎么打招呼呢?大家见面会说些什么?
二、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欣赏歌曲:这首歌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歌曲里说了哪些祝福的话?
3、学唱歌曲:你喜欢歌曲里哪句话?
4、重点练唱附点音符
三、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新年祝福的话
1、过新年的时候还可以说什么祝福的话?
2、过新年的时候,祝福的话可以对谁说?
设计思路:
学期接近尾声,还有一个多星期要放假了,假期里我们还将要迎来热热闹闹的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孩子最喜欢过节,特别是在节日里放鞭炮、拿红包、吃年夜饭……
歌曲《恭喜恭喜》是一首欢快的歌曲,让幼儿通过说说唱唱,提前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并在拜年过程中学会了感恩,让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对长辈、老师、同伴等表达节日的祝福。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2.感受音区域中低的位置,分辨音的高低。
3.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地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活动准备:
手偶小燕子一只,公鸡、老牛的教具各一只,燕子图—张。
活动与指导:
1.在音乐的伴随下,上身挺直动作与音乐合拍做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感知音的高中低。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出示公鸡,每天早晨大公鸡很早的就起床了,高声叫着:
大公鸡真勤快!请幼儿学会公鸡、老牛的叫声并回答:准的声音高,准的声音低,辨别声音的高低。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幼儿随音乐合拍的拍手。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手,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手。
3.歌曲:《小燕子》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燕子从暖和的南方飞回来了”出示手偶小燕子, “它高兴得唱起歌来了,老师范唱全曲《小燕子》,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小燕子”图片,图片上画有红红的大阳、绿草地、天空飞着小燕子,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幼儿范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3)请幼儿随教师的琴声一起练习节奏说白:
②和暖的太阳照大地,花儿开放,小草绿。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一词两音和像声词,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5)复习歌曲:《多愉快》。
提示幼儿大家要听前奏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唱叫要合音乐的节拍做动作。用自然欢快的情绪演唱。可利用领唱,分组唱的形式练习。
4.律动:《翘翘板》
(1)幼儿听乐曲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柔和舒缓:强弱弱,先用自己的两个胳膊按节奏左右上下动,幼儿已有玩翘翘板的生活体验。
(2)幼儿自由结合分二人一组按音乐的节奏上下的动。
(3)启发幼儿两人要:互相配合做动作,膝关节屈伸运动,体验身体升起降落的感受。
5.舞蹈:《快乐舞》
幼儿听音乐信号迅速成圆圈站好。
“小朋友在玩翘翘板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非常快乐”“好,那咱们一起来跳个快乐舞吧!”音乐响起幼儿随之舞蹈。
提示幼儿按音乐合拍的跳,动作要自然协调,尤其是跑跳步,要抬头挺胸。
结束部分:在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的做跑跳步出教室。
教学反思:
幼儿预期表现能跟随音乐动起来,进入到情境中。能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燕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活动了解树的种类及树的用途(如遮阴、挡风沙、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等)。
2、幼儿能背诵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
4、尝试仿编儿歌,乐意说说儿歌意思。
5、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flash动画
2、拟人小树图片、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好:奥尔夫问好方式集中注意力
师:宝宝好——!
幼:老师好——!
师:宝宝,宝宝,早上好——!
幼:老师,老师,早上好——!
二、小朋友欣赏flash,了解一些常见的树
师:今天有好朋友来我们班来做客,看看它们是谁啊?
幼儿:树
师:这都是什么树呢?(柳树、杨树、苹果树、松树、芙蓉树)
幼儿同老师一起看flash说出树的名称。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树,你们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或小区里看一看还有什么树,然后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三、情境创设,引出儿歌:
师扮小树苗:“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呀?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师:原来是小树苗在哭。
师: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苗为什么哭,好吗?
幼:“小树苗、小树苗,你为什么哭呀?”
教师(以小树苗的身份)讲故事:“我们树家族被人类破坏了,现在就剩下了我自己,在这里我好孤独啊北风都快要把我给吹倒了,我好冷啊,呜呜呜……”(引出儿歌:一棵小树好孤独,北风吹来呜呜哭。)
师:孩子们我们怎么帮助小树呢?
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自己一个人玩是不是也特别孤独啊,那你们会怎么办呢?
幼:找小朋友玩。
师:好!我们给小树找朋友在它的身边种上树吧!
师:这样它们手拉着手再也不怕大风了,看!小树笑了。(引出儿歌:千棵小树手拉手,大风见了也认输。)
师:小朋友们帮助了小树,太了不起了,老师就把这件事儿编成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引导幼儿学儿歌:
1、听录音提要求。
师:close your eyes小朋友们认真听,
2、看幻灯片图片,教师交代儿歌名称,带领幼儿分句读儿歌。
3、学习儿歌:师带领幼儿随节奏拍手(拍腿等)说儿歌。(变换节奏型);
4、手指律动,集中幼儿注意力。
5、分角色说儿歌:一名幼儿说儿歌的前两句,后两句大家一起说。男女孩交替说;加动作说儿歌。
6、幻灯片儿歌:幼儿空中点读儿歌。
五、师幼谈话,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师:提问:树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朋友呢,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幼:树能长苹果……
师:对,能结果子的树是果树。
幼:下雨的时候可以躲在大树下。
师:老师告诉你们,下雨的时候,特别是雷雨天千万不能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大树能导电,这样会出危险的。
师:树荫可以为我们遮挡火辣辣的太阳;树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树可以挡风沙、防洪。(师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大树的作用)
师:小朋友们树(大屏出示字——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六、学唱歌曲《小白兔和小树苗》:看flash动画:
师:看小白兔在小树林里玩呢!小树林青又青,小白兔多开心,你来逃呀我来追……呀!小白兔跑来跑去的会碰到小树的,我们快用歌声来告诉小白兔要爱护小树苗吧!
幼:拍手有感情的唱歌《小白兔和小树苗》。
七、游戏《运小树苗》:
师:幼儿开小火车说儿歌,运树苗。幼儿说儿歌开出教室。
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休息日带幼儿认识一些树。
教学反思:
这次语言开放活动,我组织了儿歌《小树》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利用幻灯片、图片来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理解儿歌内容。语言活动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想说、敢说。这次活动尝试用拍节奏型的形式学儿歌,孩子不仅对儿歌有兴趣,也能感受节奏的魅力。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让孩子多动手,大胆的玩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基础上感知韵律活动的旋律、节奏和动作特点,边唱边进行简单的韵律活动。
2、能根据音乐指出自己身体的部位。
3、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培养幼儿对韵律活动的表现力。
4、认识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准备:
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重点难点:
能根据歌曲指出身体的部位,边唱边进行简单的韵律活动;在韵律活动中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音乐游戏《青蛙大嘴巴》,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二、教师念儿歌《头发、肩膀、膝盖、脚》,
提问: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都有哪些身体的部位呢?引导幼儿说出头发、肩膀、膝盖等,教师小结。
三、“唱一唱、做一做”
1、播放歌曲,引导幼儿仔细聆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在模仿和练习中根据歌词内容指出身体的部位;
四、乖宝宝,动一动
教师播放歌曲,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进行表演。
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保护身体的各个部位;到活动场地进行比赛,看看谁是最棒的“表演宝宝”,结束。
头发百科:头发,指生长在头部的毛发。头发并不是器官,所以不含神经和血管,但含有细胞。头发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用于保护头部。细软蓬松的头发具有弹性,可以抵挡较轻的碰撞,还可以帮助头部汗液的蒸发。一般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在所有毛发中,头发的长度最长,尤其是女子留长发者。有的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但一般不会超出200cm。
教学意图: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里的公主、王子,很多幼儿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叫什么、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工作等等,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我家有几口人》,让幼儿对自己家及家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幸福的、开心的,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习演唱歌曲表达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2、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张全家福照片,背面写上爸爸妈妈对幼儿祝愿。
2、《我家有几口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教师拿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进行讲述。
“你知道这是谁家的照片吗?你怎么知道的?”教师边指着照片边介绍家人:“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这是我自己,我家有三口人。”
2、幼儿手拿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人。
(1)分别请4-5名幼儿向大家介绍照片上的家人,教师随时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2)鼓励幼儿向旁边的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3、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1)教师范唱,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引导幼儿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这首歌和我们唱的其它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在学唱最后一句时要配合肢体动作,并掌握说的节奏。
4、教师给幼儿读一读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祝愿,引导幼儿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孩子们表现的都非常积极和配合,都能按照我的预设思路顺利的进行,在讲出家人外形特征时,观察的非常仔细,讲的也很清楚、完整。通过活动发现每一个孩子对家人的概念都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给孩子提供、创设发展求异思维的空间,鼓励孩子有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这次活动非常贴近生活,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很多人在爱着他们。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
2、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
3、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头饰各六个;花仙子服饰一套;创设森林音乐会的情景;小袋鼠、小企鹅、小蜗牛、小朋友图片各一张、节奏图卡。
知识准备:熟悉歌词并会分角色边说歌词边表演作为入场词。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歌词,导入课题。
幼儿分角色带好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头饰进入活动室,每一类小动物站一队。教师扮演森林音乐会主持人花仙子开始活动: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小动物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本届音乐会的主持人花仙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森林音乐会的现场,今年的音乐会我们有请到了许多小动物朋友们,下面有请他们闪亮登场!
花仙子按歌词顺序一一介绍小动物们,小动物随花仙子介绍边说入场词边做相应动作进入活动范围。
小兔入场词——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小鸭入场词——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
小乌龟入场词——小乌龟走路慢吞吞
小花猫入场词——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花仙子:你们边走边说的是什么呀?真好听,快教教我吧!
分别请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复述自己的入场词,帮助幼儿复习歌词。
2、体验音乐(再次理解歌词、审美愉悦),引导幼儿学习歌曲并进行歌表演《走路》。
(1)花仙子:真好听,真好听,说的我都想唱出来了!
教师弹琴,示范唱歌曲《走路》,连唱两遍。幼儿欣赏。
(2)提问:花仙子姐姐唱的好不好?(好)你们想学吗?(想)
教师分句演唱,幼儿跟唱两遍。
(3) 师幼合唱
花仙子:大家学得真认真,唱的真好听。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幼儿与教师一起合唱歌曲两遍。
(4)出示节奏卡图片:请幼儿跟老师边念歌词边打节奏,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
小兔和小鸭的节奏都是┃ⅹ 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小乌龟的节奏是┃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
小花猫的节奏是┃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5)边唱边打节奏。请小动物跟花仙子一起来唱《走路》,提醒幼儿唱歌的时候要用最好听的声音去歌唱。
第一句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要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
第二句小鸭走路“摇啊摇啊摇”要用连贯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
第三句小乌龟走路“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
最后一句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要唱出渐弱的声音,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
(6)表现音乐:看指挥表演唱《走路》
现在,花仙子姐姐正式宣布,本届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请欣赏节目:歌表演《走路》
幼儿看指挥分角色表演《走路》两遍。
3、创编歌曲。
花仙子:大家唱的真好听,跳的真开心啊,瞧,大家欢乐的笑声吸引来了谁?
出示小袋鼠、小企鹅、小蜗牛、小朋友图片,并讨论他们的走路特点。
小袋鼠走路蹦蹦蹦蹦跳,小企鹅走路摇呀摇呀摇,小蜗牛走路慢吞吞,小朋友走路静悄悄。
教师带领幼儿用《走路》的节奏唱出创编的歌词。
教师弹琴,幼儿随伴奏进行歌表演。
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这么多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幼儿积极思考,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说的完整、合理。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反思:
优点:我设计的是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走路》,《走路》描绘出四种小动物走路姿态的幼儿歌曲,曲调简短、精练、形象,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运用“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静悄悄”生动的表现出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四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对这首歌曲进行感情处理,歌唱的时候 “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摇啊摇啊摇”要用连音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静悄悄”则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我先创设出浓厚的森林音乐会的情景,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活动的目标定位恰当:1、知识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3、情感目标: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为达到目标我活动之前给幼儿看了直观形象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走路姿态的视频资料,并带领幼儿学会了歌词及动作。本节活动我准备了节奏卡图片,开始及结束走路的钢琴伴奏,帮助幼儿很快的熟悉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在歌表演时表情不是很好,动作不太标准。
改进措施:
多鼓励幼儿进行韵律活动或歌表演,教师多示范多强调表演时的表情运用,动作进行分解慢练,练习时提醒幼儿动作要规范。
幼儿园中班律动:
学走路
教师:
快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按不同的音乐旋律学做jiefangjun、老人、小姑娘的走路方式。
2、学会随着音乐的变化用肢体语言作相应的动作。
3、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jiefangjun、老爷爷、小姑娘的头饰和图片
活动重难点:
1.2点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教师带幼儿做动作进教室。
二、新授律动《学走路》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一一出示图片)
教师出示jiefangjun的图片:是谁呀?jiefangjun叔叔平时是怎么走路的呢?(有精神的,抬头挺胸的,威武的)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位客人是谁呢?"(出示老爷爷的图片)是谁啊?那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呢?(慢吞吞的,住着拐杖一步一步的走)
"最后一位客人是谁呢?"(出示小姑娘的图片)那小姑娘是怎么走路的啊?(快乐的、蹦蹦跳跳的、活泼的)
请幼儿说并作相应的动作
2、幼儿分段欣赏音乐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三段不同的音乐想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是哪个人走路的音乐。我们先来听第一段音乐: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像上面哪个人走路的音乐啊,为什么?那你能跟着音乐来学一下jiefangjun叔叔是怎么走路的吗?(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
第二段音乐;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像是谁在走路呢?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为什么会像是老爷爷在走路啊?那你能学老爷爷来走一下吗?
(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
第三段音乐:听了最后一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会像是谁在走路呢?为什么你觉得是像小姑娘在走路啊?那你能上来学一下小姑娘走路吗?(听完音乐熟悉旋律节奏,拍手打节奏,熟悉后并学做动作)
每一段音乐能分集体---小组表演--教师并纠正。
3、集体学做律动"学走路"
"刚才我们已经学了jiefangjun叔叔、老爷爷、小姑娘走路,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走一走好不好?老师看看有没有都学会。"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学jiefangjun、老爷爷、小姑娘走路。小朋友们都很棒,都已经学会了,那么我们给自己鼓鼓掌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jiefangjun、老爷爷、小姑娘走路,那小朋友想一想你还能模仿那些人走路啊?请幼儿回答并模仿。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看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听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
4.对器乐演奏活动产生兴趣,并喜欢演奏。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声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音乐CD。
3.节奏图谱一张,打击乐器木沙铃、沙锤、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活动兴趣。
森林里面要举办一场隆重的昆虫音乐会,有很多昆虫都要来参加,你觉得会有哪些昆虫会来呢?
2.教师出示三种旋律及节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虫三种昆虫依次出场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用身体进行表现:
(1)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踏脚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表现节奏型XXXXXX︳XX- - -︳并跟随音乐旋律表现。
3.播放《昆虫音乐会》乐曲,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连贯的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4.尝试学习用乐曲进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锤、木沙铃,介绍乐器,分发乐器,让幼儿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指令、哼唱旋律带领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4)播放乐曲,带领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飞机的飞行。
2、 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中的重复现象。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歌曲:《造飞机》
2、飞机模型、音乐《造飞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 老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原来是飞机呀。
2、 出示飞机模型,观察飞机的结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机身、机翼、推进器、起飞着落装置)
(二)学做飞行动作,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飞机的形态。
1、尝试用身体表现飞机的各个部位:你能用自己的身体造飞机吗?小手可以做飞机的什么?(身体、脚)推进器可以怎么做?(教师和幼儿一起造出机身、机翼、推进器等)飞机造好了,我们一起来飞一飞。
2、听音乐飞行:飞到天空,飞向海面,再飞到天空,飞过白云。(随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开飞机的各种动作。)
(三)学唱歌曲《造飞机》,学做造飞机动作。
1、 教师站起来表演《造飞机》:老师也来造飞机,请你们仔细听一听,看一看。
(1)歌里唱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相应的动作)
(2)跟老师学一学造飞机(坐在位子上,念歌词,念到“推进器”“造得奇”时进行解释。)
(3)念完第二遍歌词,理解歌曲中重复的现象:这首歌曲中,每句歌词的开头是重复的,造飞机,造飞机……,一共说了两次,蹲下来,蹲下来……;蹲下去蹲下去……,飞上去,飞上去……,都是重复说两次。
(4)再次念歌词。
(5)小朋友表演的真棒,一起轻轻地跟老师唱这首歌。(在座位上唱两遍)
(6) 我们排着队来做飞行表演,请小飞机们找个空位置站好,做动作的时候要整齐,神气一点。
(四)合作游戏,练习唱歌。
1、 造飞机,造飞机,飞机造得奇。刚才我们是一个人可以造飞机,那两个人能不能造一架飞机呢?
(1)幼儿自由讨论。
(2)两位老师示范合作表演。
(3)幼儿分配角色。(男生做机翼,女生做推进器)
(4)表演完一遍后,提出新的要求:比比哪架小飞机唱的歌好听。然后再唱一遍。
(5)交换角色表演。
2、我们来造一架大飞机,老师来做飞机的头部,小朋友做机身。
(1)两位老师带领小朋友游戏。(两位老师分别做两架飞机的机翼,其他小朋友做推进器,一个跟着一个,唱两遍)老师来做飞机翼,男小朋友跟着我,女小朋友跟着·老师,我们变成两架大飞机,飞机要开得稳,歌要唱的好。
(五)结束活动。
到外面去继续造飞机。
活动反思:
今天我们开展了音乐活动《造飞机》。活动前我对歌曲进行了熟悉,发现这首歌曲的比较有节奏感,歌词也很有趣,同时还找到了相应的歌曲动画来帮助教学。
整个活动下来,大部分孩子已能将歌曲完整演唱,在最后,模仿飞机边唱边跳的环节,大家全部积极、愉快的参与了进来,气氛很活跃。我想音乐活动就是要让幼儿身临其境,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贴近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也会遵循幼儿的兴趣、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情感,进而培养幼儿对唱歌活动的兴趣,并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和歌曲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像、联想来理解歌曲,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
《动物狂欢节》教案:
感受音乐中的轻与重
对象分析:
1、中班幼儿已经知道了音乐的节奏性,会跟着节奏用肢体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但对于音乐轻与重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幼儿能够充分认识到轻与重的不同,并且能够很容易的表现出来,特设计此活动。
2、技术基础:中班幼儿已经认识奥尔夫打击乐器,并且会使用。
活动准备:
截选过的音乐、PPT、女巫的解药、乐器(三角铁、铃鼓、木鱼、小鼓)
(补充说明:截取的音乐,既能表现动物们的特点,又能清晰地表现音乐中的轻与重)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音乐中会有轻与重的区分,知道其代表不同的意义。
2、幼儿能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幼儿能够熟练运用小乐器表现音乐的轻与重。
4、幼儿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首音乐,在活动中玩的愉快。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准备去森林过狂欢节)
本来今天森林里动物们在过狂欢节,小朋友们计划一起去森林里玩,但老师早上去森林发现了女巫给森林施了法术,让我们看不见小动物,只听见声音……
如果想和动物们一起过狂欢节,女巫答应让我们听小动物们的声音,但必须表演出来……
二、师幼共同欣赏音乐。
老师播放《动物狂欢节》,幼儿跟着音乐随意舞动,享受音乐很欢乐。
当音乐停止后,老师问小朋友这首音乐怎么样?为什么是这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喜欢这首曲子吗?……
老师鼓励幼儿主动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小朋友们各自发言,并且用肢体语言表达。
三、分段欣赏,并用乐器表现。
1、教师让幼儿分段听音乐,重新回忆刚刚自己根据音乐讲述的故事。并描述这段音乐的特点(引出轻与重)
2、给幼儿发乐器,老师带领幼儿如何表演音乐的轻与重。点出当音乐弱的时候,幼儿轻轻敲击乐器;音乐强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用更大力来敲击小乐器,说明声音变大,表现的情感和故事也不一样。
(备注:发乐器每个小朋友只能拿一个,排队拿,如果幼儿不喜欢某种乐器,老师做工作,让和其他幼儿换,或者说服并夸奖幼儿)
3、重新播放音乐,表演给女巫;女巫同意让他们找解药……
四 、开展游戏“找出女巫的解药”。
游戏规则:
1、 请一位小朋友暂时回避,女巫使者出现把解药藏起来,其他小朋友和老师都已经被施了魔法,不能说话只能动。
2、回避的那位小朋友进来找解药,其他人只能通过敲击自己的小乐器进行指挥。
3、当小朋友靠近隐藏的解药的时候,声音变大,当小朋友远离隐藏的解药的时候声音变小,直到找到解药。
4、游戏进行三次,把三种颜色的解药都找到就能,解开魔法。(女巫的使者让配班老师扮演,藏解药根据幼儿寻找情况,难度不断增加)
五、解药找到,森林魔法解除,大家一起去森林里玩。
播放音乐,小朋友敲打着自己手里的乐器,随着节奏下场。
活动延伸:
幼儿在了解了音乐具有轻与重后,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声音的轻与重,并讨论是否喜欢这样的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大声音,什么时候应该有小声音。继而给幼儿上有关声音的社会常识。
活动评价:
1、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让幼儿更加又想去参与到欣赏音乐中去,继而感受音乐的轻与重。
2、教师通过鼓励幼儿,让幼儿发言和肢体表演,大胆展示自我,利于幼儿语言以及性格的良好发展。
3、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表现音乐的轻与重,幼儿更有兴趣,并且能玩的很开心。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小鸡出壳
活动内容:
小鸡出壳
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
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学反思:
1. 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 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 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学唱歌曲。
2.能够根据图片内容记住歌曲。
3.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并喜欢唱歌。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我的小猪》音乐,一小段小猪的声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录音,导入主题。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小动物的歌曲,这首歌曲里面呢只有一种小动物,小朋友们来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2.播放录音教师:小朋友们猜了那么多小动物,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你们猜,现在我们来听听,看看小朋友们猜对没有。
3.教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一下子就听出来是什么小动物啦!对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我的小猪》
二.完整的欣赏一遍歌曲
1.教师:现在我们就先来欣赏一遍歌曲,小朋友们课要仔细的听啦!听完之后方老师是要提问的。
2.教师:刚才听了这首歌,小朋友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一些什么内容呢?
三.播放PPT,分段学唱歌曲
1.听歌曲第一段,说一说第一段的歌词内容,并根据图片内容学唱第一段
2.听歌曲第二段,说一说第二段的歌词内容,并根据图片内容学唱第一段
3.听歌曲第三段,说一说第三段的歌词内容,并根据图片内容学唱第一段
四.男孩女孩分组唱教师:现在小朋友们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一遍好吗?
教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两组来进行唱歌比赛。男孩一组,女孩一组,记住我们唱歌的时候不要用嗓子使劲吼,只要音调正确就行了,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嗓子。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新的儿歌,小朋友们回家就可以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啦!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游戏,能随音乐用各种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
2、学会合作朝不同的方向转圈。
3、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在家中观察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
物质准备: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图(图一:放衣服;图二:放水后衣服飘起来了;图三:洗衣服;图四:甩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回忆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
二、引导幼儿利用身体部位创编各种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程序。
1、引导幼儿自由讲述: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
2、引导幼儿创编衣服放进洗衣机后的动作。
教师:衣服放进洗衣机会怎样?谁会用动作来表现一下?
(出示图一)请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创编动作。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放在水里的衣服。
教师:洗衣机放水了,衣服会怎样?
(出示图二)请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创编表现。
4、引导幼儿自由创编洗衣机是如何洗衣服的。
教师:水放好了,洗衣机要开始工作了,它是怎么转动的?
(出示图三)请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做动作。
5、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洗衣机脱水。
教师:洗衣机洗好衣服后,还要做什么工作?它是怎么转动的?
(出示图四)请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大胆表现。(提出要求:转的头晕的小朋友可以放慢速度或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
三、全体幼儿合作玩洗衣机的游戏。
1、幼儿围成一个大洗衣机,教师指挥,集体玩游戏。
2、幼儿做洗衣机,老师做衣服,再次表演。
3、引导幼儿分组玩游戏:一组表演洗衣机,一组表演衣服4、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游戏,再次感受游戏的快乐。
5、幼儿自由表演衣服晾在衣架上的动作。
师:老师做衣架,小朋友都是衣服,现在请把衣服晾在衣架上吧。
四、出去晒衣服,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听辨乐曲A段的断顿和B段的连贯,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旋转木马一上一下与旋转的特点。
2、听辨特殊的音响效果,通过适宜的语词与肢体动作表现加油和变魔法的情节。
3、尝试与同伴合作在圆圈上共同游戏,学习与人友好地共享空间。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坐旋转木马的生活经验、音乐、旋转木马视频、纸棒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体验游戏,进入音乐情境。
(l)谈论话题,引发主题。
一一我是一个快乐的小丑,我很喜欢玩旋转木马,你们喜欢吗?玩过吗?
(2)观看视频,链接经验。
一看来我们都很喜欢旋转马车,一起来看看是怎么玩的呀?(了解旋转木马一下一上和旋转的特点。)
2、欣赏音乐,初步了解音乐结构与情节。
(1)初步倾听,感受A段的断顿与B段的连贯。
一一小丑带来的可是一架神奇的音乐马车,听懂了音乐才会更好玩,我们一起听听什么时候像一下一上,什么时候是转起来!
(2)再次倾听,随乐自由表现上下和旋转。
一一你能听着音乐一上一下或者旋转吗?试试用动作告诉我!
(3)尝试圈上身体动作表现A段的断顿和B段的连贯。
一一从你们的动作就看出你们已经找到了什么地方是一下一上,什么地方是旋转。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变成一架圆圆的大马车,听着音乐来玩一玩,一下一上可以怎么样?能像视频里一样往前转起来吗?(站在椅子外,自然围成圆圈,初步尝试。)
(4)随乐画图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巩固。
一一刚才我们听着音乐一会儿上下,一会儿旋转起来,真好玩,我还能听着音乐把玩旋转木马的样子画下来呢,看看和我们玩的一样吗?
一一谁来找找看,什么地方是一下一上,什么地方是旋转?看看有几次?
3、听辨特殊音效,尝试表现B段情节。
(l)借助图谱与游戏情境,理解B段特殊音效。
一一木马旋转的时候,有没有听到什么特别声音?(借助图谱中的符号发现特殊音效)一一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告诉你们吧,这是小铃铛发出好听的声音在给小木马加油呢!听一听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给小木马加油的?(配合语词:驾驾)一一你还听到什么特别的地方?猜猜是什么意思?原来是小丑变魔法,在这里是要准备给你们变礼物啦!
(2)尝试表现B段音乐情节。
你们能在转起来的时候为小木马加加油吗? (取座位自由尝试)一我们一起坐上大马车试一试。 (圈上与同伴合作游戏,学习与同学友好地共享空间。小丑变出魔法棒)
4、在"变魔法与加油"的情境中,尝试用语词、身体动作完整表现音乐。
(1)加入道具,身体动作与语词完整表现音乐。
一起听着音乐完整玩一玩,看看这次我能变出什么礼物。(手持纸棒,圈上合作游戏。小丑变出旋转木马,增加游戏趣味。)
(2)道具升级,进一步体验音乐与情境给予的愉悦。一让我们坐上神奇的音乐马车,继续变出更多的礼物吧!
幼儿园中班律动教案:
开心扭一扭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结构,掌握X X|XX X0|的节奏。
2.合着音乐节奏,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达自己的设想。
3.享受游戏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兔子舞"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学习韵律活动的基本动作。
1.随音乐师幼做游戏进入教室(猫捉老鼠)
师:我们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老师扮演老猫,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当老猫猛一回头时小老鼠要一动不动,摆个造型,不要让老猫捉住,看看谁是最聪明的小老鼠。
师:刚才我们做的游戏好不好玩?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我听到这个音乐就想跳舞。
下面我来做个动作,小朋友仔细看。
2.教师示范(拍肩拍肩扭一扭)
师:刚才我做了哪些动作?我先怎么样?后怎么样?你们也想来学吗?
除了拍肩膀扭一扭,还可以怎样扭一扭?(提示幼儿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用游戏的动作,如:拍球、跳绳等)
二、幼儿大胆创编动作,教师指导。
1.师:请小朋友随着音乐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你们做,我来找,谁做的好我们就跟他学。(教师指导幼儿每个动作做四次)
2.教师评述幼儿的表现。
3.师幼轮流做领头人,发展幼儿空间协调能力。
师:刚才我做的刷牙动作,由这个动作你还能想到什么动作?(引导幼儿创编洗脸、梳头、洗毛巾、洗手帕等动作)(提示幼儿创编小动物的动作)
三、玩照镜子游戏,提高幼儿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1.学会用照镜子的方法做动作。
(相邻的幼儿面对面站立,随音乐做动作,教师指导。教师提示幼儿两个人的动作要一模一样)
2.邀请老师一起玩照镜子游戏。
活动延伸:
回家后可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玩这个照镜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山上音乐家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二)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喜欢科学活动。
3.学习歌曲《会变的水》,巩固医学以学的简单乐理知识,学习了解3/4拍的节奏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已冻好的冰块及冰花、热水、矿泉水瓶、小饭盆及洗手盆3--4个、节奏卡、音符卡、音乐磁带(水之韵、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活动过程
1.小手变魔术。
2.谜语:手抓不住,刀切不开。做饭洗衣,洗脸刷牙,都需要它。(水)
3.对了,是水。听是什么声音?(放水流声的磁带)。
哦,它在告诉我们,看到小朋友们用小手变魔术,它也想变。
4.水变魔术。
A请出冰块。幼儿讨论,冰块是什么变成的?是怎么变成冰块的?
小结:水遇冷会结成冰。
B请出一杯热水。
讨论:为什么会有气?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气。
C请出矿泉水瓶。观察:我把水倒出来。小朋友看到,水会怎么样?(水会流动)水流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哗啦、叮咚……)
小结:水刚才变的这三个魔术,正是水的三种形态:冰块是水的固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流动的水是水的液态。
5.老师把水变的这三个魔术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叫《会变得水》。教师范唱一遍。
6.好听吗?要想学会这首好听的歌得先过三关。a发声 b节奏 c音阶
7.听歌曲,说出关键词。
8.学唱歌曲。
9.边唱边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分成三桌--电磁炉加热、水盆、冰块。下面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a一起操作,看看水是不是会流动的,听一听水流动的声音。b再想一想,冰块怎样能变成水。C观察一下,水蒸气遇冷会变成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设计意图:
“教育源于生活:理发师每个小朋友都经历过且有一定的理发经验。结合中班幼儿的生活实际,特设计音乐活动“理发”,使幼儿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中,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
活动目标:
1、有学做小小理发师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歌曲。
2、学习节奏律动,掌握“O×︱O× ×∣的节奏型。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木梳、小剪刀、小吹风等理发用具
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理发用具,问:这些东西你们在哪里见过?
幼儿谈谈自己去理发店的经验:
——“你去过理发店吗?理发师是怎样为你理发的?”
1、师播放理发师为顾客理发的录像,巩固幼儿经验
2、引导幼儿说说理发的顺序
意图: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节奏律动,学做小小理发师
1、感受旋律“边听边想这位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
2、学习节奏O×︱O××︱
——“请你跟着音乐拍一拍,把理发师高兴地心情告诉大家”
——节奏律动,用动作表现理发师的情景。、
——“如果你是理发师,你会怎样为顾客理发呢?”
三、学唱歌曲,结伴玩理发游戏
——师随节奏律动扮演理发师。
——再次欣赏表演,并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其他活动:表演区:小小理发师
美工区:制作理发用具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三段体回旋式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发挥幼儿的想象。
3、熟悉音乐,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美的感受。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
2、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
1、 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柔和→活泼→柔和)
2、 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
(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
(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
(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
三段体。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赏,再次感受音乐三段体。
三、分段欣赏,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
(一) 第一段:
1、 我们一段一段来听。
2、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与哪幅画给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什么?
3、 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二)第二段:
1、 听听第二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 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与哪幅画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
3、 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三)第三段:这音乐与刚才哪一段音乐是一样的?小结:重复三段体概念。
四、幼儿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的形象
1、 集体表演。
2、 分角色表演。
3、 讲评。
五、结束: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替换的方式仿编歌曲,体验其中的乐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小小雨点》的意境。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2.图片卡(小雨点、花园、花朵、鱼池、鱼儿、田野、麦苗、大树、大海、草地、池塘)、歌曲伴奏。
3.花园、鱼池、田野的图片或栅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雨点卡片引入活动。
(一)引导语:这是谁呀?(小小雨点)我们跟着小雨点,和着《小小雨点》的歌曲边做动作边走进教室吧。
(二)教师带着幼儿随着歌曲节奏,边做动作边入场,三段播完后,幼儿自由选择座位坐下。
二、学习歌曲《小小雨点》
(一)出示小雨点图片,学习歌曲。
1.学习第一段歌曲。
过渡语: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发出了什么声音?(“沙沙 沙沙 沙”)引导幼儿用清脆有力、轻轻的声音模仿小雨点“沙沙 沙沙 沙”的声音问题:,它最先落到了哪里?谁会怎样?
(1)教师清唱第一段歌曲,之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解释“乐”的意思。)
(2)配乐唱第一段,请幼儿轻声跟唱第一段。
2.学唱第二、第三段歌曲。
过渡语: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呢?谁又乐了?
(1)教师唱第二、第三段,后提问,并请幼儿找出对应的图片贴上。
(2)教师用唱的方式进行验证。
结合图片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歌词:你们觉得这首歌容易学吗?旋律、歌词有什么规律?前半段和后半段旋律重复,前半段和后半段歌词重复。
歌词好记:小小雨点落在了花园里、落在了鱼池里、还落在了田野里,花儿、鱼儿、苗儿都乐了,花儿乐得张嘴巴、鱼儿乐得摇尾巴、苗儿乐得往上爬。
3.学习用活泼、欢快情绪完整唱歌曲。
引导语:小雨滴落下来,受到了花儿、鱼儿、苗儿的欢迎,都愿意和它交朋友,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我们也要唱出歌曲开心、快乐的情绪,用欢快、跳跃、有力的声音来唱。
(1)教师带着幼儿,跟着伴奏,边看图谱完整唱第一遍尝试用活泼、快乐的情绪完整唱,之后针对乐句表现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唱“沙沙沙沙沙”的时候用轻而短促的声音唱。
4.扮演角色表演唱。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花儿、鱼儿、苗儿站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或幼儿当小雨滴与幼儿玩游戏。
要求:唱的好听的,小雨滴会落到他身上。
三、仿编歌曲。
引导语:小雨点除了落在这些地方,它们还会落在哪里?等一会我们来玩游戏,就知道答案了
(一)讲解规则:幼儿分成两组,各组轻声商量好要出的拳,听到老师念完“石头剪刀布”后两队同时出拳,(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赢队派一名代表抽卡片,输队根据抽出的卡片内容进行仿编歌曲。
教师讲解完游戏规则,再进行示范,让幼儿理解游戏玩法。
(二)幼儿游戏“石头剪刀布”
1.第一遍游戏,教师除了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外,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进行创编,如小雨滴落在了哪里?这里有谁想和小雨滴交朋友?它会乐得怎样?(教师将抽到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全体幼儿根据创编的词语唱歌曲。
3.再次游戏,赢队抽卡,并将卡片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和幼儿一起演唱创编的歌曲。(2遍)
4.完整演唱创编的歌曲四、结束活动,简单点评。
今天小朋友不但学会了唱《小小雨点》的歌,而且还带小雨点去了不少新的地方,编了新的歌曲,下课后可以再想想:小雨点还可以去哪些地方?编出更多好听的新歌。
律动《小小雨点》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一、活动设计的来源本次活动是基于歌唱教学活动研讨后,尝试自行设计和进行教学的一次活动。<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活动设计之前,首先要熟悉教材——掌握歌曲《小小雨点》、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个人认为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欢快而活泼的,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虽说一首歌有三段,但旋律和歌词有一定的规律,很好掌握和理解,如果将这首歌曲单纯从学习新歌作为活动目标放在小班进行教学,未尝不可,但显得太平常,于是,为了让一节课更加饱满和丰富,我从歌词极具可创角度出发,将创编歌词作为目标之一,设计适合于中班年龄幼儿的一次歌唱活动。
二、环节安排的目的活动设计主要围绕感受音乐、学习歌曲、唱好歌曲、创编歌词这几方面进行。首先,为了让幼儿建立对歌曲的完整印象,我将感受歌曲放在了第一环节引入部分,这样不但孩子能完整感受歌曲,而且能引导孩子进入音乐活动状态,还节约了课堂时间。在学习歌曲部分,以先分段学习再完整学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帮助幼儿从理解歌词,到逐步熟悉和掌握歌曲旋律。在引导幼儿唱好歌曲(也就是怎样表达歌曲的情感)方面,首先从引导幼儿感受小雨点落下来的状态(轻盈、模仿”沙沙沙沙沙”的声音等),以及从花儿、鱼儿、苗儿表现方面激发幼儿理解歌曲情感,提醒他们用轻快、跳跃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当然,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创编歌词环节,借助于“石头剪刀布”进行抽卡游戏,将创编歌词的环节很自然地融入于游戏中,不但有趣,重点还吸引和激发幼儿参与创编的热情,使整个活动氛围轻松而活跃,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的运用
1.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规律。在掌握新歌方面,首先要理解歌词,活动中,教师按“小雨点落在哪里”的先后顺序向幼儿提问,再根据幼儿的答案出示对应的图片,同时有意识地按照歌曲的规律排列图谱,从而简洁明了地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顺序,记住歌词。
2.游戏加强歌唱活动的趣味性。在幼儿理解了歌词、初步会唱的基础上,设计了扮演角色进行演唱的游戏,既巩固了新学的歌曲,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在创编环节采用“石头剪刀布”游戏进行抽卡创编,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活动氛围轻松。
3.关注幼儿学习情况,帮助突破难点。在学习新歌的环节中,教师不忘本次歌唱的难点,当发现有幼儿在“落在……里,××乐得××”这两句衔接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帮助幼儿突破难句的演唱。
4.相信幼儿能力,做到适时放手。比如在分段教学时,我发现幼儿已经掌握了“小小雨点,小小雨点,沙沙沙沙沙”这句后,我都是让幼儿自己唱,当后起拍难点句——“落在××里,××乐得×××”这一句还没掌握时,我带着他们唱,一旦发现他们已经掌握了,就不再带唱了。
四、不足与改进
活动结束后认真反思,觉得还是存在着一些遗憾,比如在创编环节,选用小组式的“石头剪刀布”游戏比较不适合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要在课堂短暂的时间里要好好合作游戏,又要进行创编,比较困难,同时几次出现两队出一样的拳,教师没能很快地进行引导,以至于时间拖得较长。这个环节可以用“点兵点将”的游戏进行抽卡。另外,认为歌唱活动中,还是要由教师弹钢琴伴奏为好,这样能灵活地配合幼儿。
活动意图:
《龟兔赛跑》这一音乐活动,有点京剧的韵味。幼儿唱来既好听又很有味道。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用小小瓶形式表示龟兔不同的音乐形象。
2: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
3:体验模仿的乐趣。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音乐 小小瓶(瓶子里装有沙子)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题
二:让幼儿欣赏图片——龟兔赛跑
师:今天的比赛谁会得第一名呢?
幼儿:小兔子 小乌龟
三: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做小乌龟爬,小兔子跳的动作。
四:听音乐分段
(1)听兔子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什么心情?感觉是谁在干什么?(欢快,跳跃)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2)听乌龟的音乐,说有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感觉是谁在干什么?(缓慢,沉重)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音乐游戏:
(1)师:我们也请小小瓶来学一学小兔子,小乌龟好不好?!出自:快思老.师!
幼儿:好
每个幼儿手中两个小小瓶,放音乐,在音乐中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
(2)请几个个幼儿到前面听音乐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
(3)老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给小兔子,小乌龟加油。
五:师:经过激烈的比赛,到底谁的了第一名呢?
幼儿:小乌龟 小兔子
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
(1)小兔子,不骄傲,改正缺点的第一
(2)小乌龟,了不起,坚持不懈得第一
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用小小瓶有节奏的演奏音乐,为小兔子,小乌龟祝贺。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活动目标:
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感受说唱结合形式的歌曲结构。
初步学唱歌曲《数高楼》,体验理解与学唱歌曲的快乐。
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伴奏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玩玩:弟弟妹妹来运动
重点:感受旋律,并能根据旋律的节奏做出各种运动的动作
今天天气真好,看,草地上谁来了?
他们在干什么?我们也来跟他们一起玩一玩吧!
二、说说唱唱:弟弟妹妹数高楼
A 重点: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旋律部分
看看,这位小妹妹发现了什么?
请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来数高楼。(教师示范歌唱)
带领幼儿一同歌唱
B重点:在说唱变化中体验节奏型变化的不同韵律。
启发联想。总结:“一层楼,住着谁?一只小猫喵。”
听听声音。总结:“二层楼,住着谁?两只小狗汪!汪!。”
看看图形。总结 “三层楼,住着谁?三只老鼠,吱吱吱。”
猜猜谜语。总结:“四层楼,住着谁?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数数念念。总结:“五层楼,住着谁?五只小鸡,叽叽叽叽叽。”
完整练习A歌唱与B说唱。
三、走走逛逛:弟弟妹妹看上海
重点:了解上海著名的建筑。
我们的上海也很很多有名的高楼,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以后我们也来把这些高楼编到歌词里面去唱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了解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感受两种乐器共同演奏所产生的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2、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课前给幼儿观看天鹅在湖中游玩的情景。
2、材料准备:《天鹅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及衣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受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
师: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想和大家一起学本领,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呢?
1、点击钢琴。
提问:这是谁呀?怎样能让它发出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钢琴美妙的声音吧。
2、点击大提琴
提问:这是谁呀?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提琴的声音吧。
师:刚才钢琴的声音和大提琴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那么他们
要是合起来演奏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感受乐曲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师:待会儿请你来说说,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1、点击课件,提问:这段音乐比较适合哪个小动物在跳舞?为什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名字就是《天鹅》,这段音乐听起来非常优美、舒展、高雅,就象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跳舞一样。
(三)、让幼儿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的时候想一想,天鹅在湖中干什么?可以做一些什么动作?
1、请个别幼儿来做动作,大家一起模仿。
2、启发幼儿做一些互动的动作,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
(四)、欣赏乐曲MTV,增进幼儿对乐曲特点的理解。
活动反思
《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三段体回旋式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发挥幼儿的想象。
3、熟悉音乐,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美的感受。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
1、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柔和→活泼→柔和)
2、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
(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
(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
(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三段体。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赏,再次感受音乐三段体。
三、分段欣赏,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
(一)第一段:
1、我们一段一段来听。
2、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与哪幅画给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什么?
3、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二)第二段:
1、听听第二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与哪幅画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
3、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三)第三段:这音乐与刚才哪一段音乐是一样的?小结:重复三段体概念。
四、幼儿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的形象
1、集体表演。
2、分角色表演。
3、讲评。
五、结束: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背景:
动画片《米奇妙妙屋》内容精彩,是由一个个益智性的小故事组成的,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观看的同时能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发展。这段时间,我班幼儿对《米奇妙妙屋》非常感兴趣,课余常常聚在一起,唱着动画片里的歌曲,讨论动画片里的情节,尤其对米奇这个角色是喜爱有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我园省级课题《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我设计了节奏活动《米奇妙妙屋》,通过创设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情境,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充分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听懂不同的音乐节奏的信号并表现相应的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做游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相关媒体制作、“闪烁的小星”音乐、双响管、指示牌、米奇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和米奇做游戏——你好,米奇!
1、向幼儿介绍“米奇”。
教师导语:“小朋友,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一起向客人老师问好。今天还有一位你们非常喜爱的动物明星也来了,想知道它是谁吗?闭上眼睛,它马上就会出现。
2、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有礼貌!愿意和米奇做做游戏吗?
3、歌表演:闪烁的小星,帮助幼儿感受节奏。
二、听听走走做游戏——妙妙屋,我来了!
1、在音乐伴奏下,初步感知玩节奏的快乐。
教师导语:“小朋友跳得真好,那想不想去我的米奇妙妙屋玩一玩?(想)太好了,男孩女孩排排队。小朋友,路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可爱的朋友,经过一些有趣的地方,千万跟紧老师哦,别一个人掉队了。我们出发。”(幼儿听“闪烁的小星”走走。)提问:刚才一路上,我们是怎样走的?(听着音乐节奏,一步一步走的)
2、学习看指示牌,交换节奏地走。
(1)教师导语:瞧!我们现在到哪里了?(播放画面--绿草地)噢,忘了告诉你们,要走过这片绿草地,我们要跟着指示牌走。
(2)出示指示牌,帮助幼儿理解图意,根据指示牌提示走走(图A)。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拍两下手,走两下)。练习巩固。请一做得好的幼儿在前面带路。
(3)出示指示牌,加深难度,感受节奏的变化。(图B)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拍四下手、走四下)幼儿练习,巩固掌握节奏。
(4)两张指示牌交替出现,让幼儿交换节奏地走。
3、通过播放图片与小动物找招呼,感受不同的节奏。
教师导语:“看看我们遇到了谁?来一起问个好吧!”
提问:“你会不会有节奏地问好呢?”引导幼儿用有节奏的儿歌大声念诵:“**,**,早上好,和各种动物朋友打招呼!”
4、通过玩爬山的游戏感受节奏的乐趣。
(1)教师导语:“走了这么多的路,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看看,我们到哪儿了?”(出示大山)提问: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大山?我们怎样到山那边去?现在我们在山脚下,要往哪里爬?
(2)师幼共同玩爬山的游戏,进一步掌握节奏。
(3)幼儿在钢琴伴奏下进行节奏活动,通过“滑音“帮助幼儿体验下山的乐趣。
师:现在我们爬到哪了?感觉怎么样啊?(很高兴)那现在我们要下山了,怎么下去呢?(跑下去,滑下去)一起数三二一听钢琴滑音滑下去。
(4)引导幼儿听钢琴伴奏爬自己的身体,体验“上山下山”的乐趣。
5、播放画面,出示怪物,进一步感受玩节奏的快乐。
师:刚才我们爬过了三座大山,好开心啊!瞧!前面到哪了?(小树林)穿过这片小树林,我们就到妙妙屋了,咦?你听---沉重的声音。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看看谁来了?(出示怪物)。有什么办法不让它发现我们,让我们安全地走过小树林呢?(轻轻地走,悄悄地走)幼儿在钢琴伴奏下走一走。
三、边唱边跳一起来——我跟米奇学本领!
1、观看表演,感受动画片中的节奏。
2、幼儿尝试模仿,初步学习动作。
提问:刚才,他们跳打拍子的舞蹈,是用身体哪个地方打拍子的?”“用脚打了几次拍子?”
3、幼儿和米奇共同表演。
4、除了用脚打拍子,还可以用什么地方打拍子呢?
引导幼儿可以改变身体部位打拍子,边唱边跳结束语: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家吧!(听音乐:闪烁的小星走)
活动反思:
对制定目标的反思:目标的设定是活动的关键,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听懂不同的音乐节奏的信号并表现相应的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做游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可以说本次活动的定位符合《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反思:《米奇妙妙屋》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在第一个环节“和米奇做游戏——你好,米奇!”中,当老师戴上头饰手饰扮演米奇时,幼儿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但是当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和小朋友打招呼时,小朋友还不能完全根据老师的问好作出相应的反应。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我们平时和孩子问好的单一性有关,但主要是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是被动接受老师的问好的。我想这一环节可以调整让幼儿自己想出各种问候语“你想对米奇说什么?”这样就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了。
在第二个环节“听听走走做游戏——妙妙屋,我来了!”中,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能一步一步有节奏在走,初步感知了玩节奏的快乐。
2、老师设计了一个“过绿草地要看指示牌走”这样一个情节,引导幼儿学习看指示牌变换节奏地走。指示牌上没有画生硬的节奏谱,而是画了可爱的小手小脚来代替节奏,既生动又形象。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拍几下手,走几步,他们听着音乐自然地跟着指示牌上的节奏来走,兴趣很浓厚。
3、在和朋友打招呼这一环节中,当画面上出现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高飞、唐老鸭等动画形象时,小朋友更加感兴趣了,从而能用有节奏的儿歌大声念“XXXX早上好”,达到了目标要求。
4、为了增强趣味性,老师设计了有点难度的“爬山”情节,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到山那边。通过幼儿有节奏地爬山和听滑音下山,帮助幼儿体验玩节奏的快乐,幼儿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出现了一个小小意外:当我和大部分幼儿在听琴声由山脚—山坡---爬到山顶时,有几个幼儿由于特别兴奋控制不住自己,仍在地上到处乱爬。怎么办呢?我用米奇的口吻焦急地说:“哎呀,我们已到山顶了,你们怎么还在山脚下爬呀?赶快爬山噢,还要去妙妙屋玩呢!”在我的引导下,这几个小调皮才跟着我听琴声一步一步往上爬,局面总算控制住了。我想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去化险为夷。
第三个环节是“边唱边跳一起来——我跟米奇学本领!”。幼儿在妙妙屋里看到熟悉的动画片时非常高兴。当高飞他们表演舞蹈时,简单明了的节奏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幼儿学得很认真。在创编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幼儿,鼓励幼儿想出用身体的不同部分去打拍子,并及时听琴声练习。幼儿的主动性得到尊重,他们的创造才能更出人意料。
活动后的反思:要上好一节音乐课是不容易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充分尊重幼儿,要调控好幼儿的情绪。语言方面要更严谨,在课前要仔细推敲要说的每一句话,研究每一个问题,优化教学中的提问,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
活动由来
我们班在科学区进行了制作泡泡活动,孩子们都很喜欢,不但每天都制作,还把自己制作的泡泡液带到户外玩儿。一次在户外吹泡泡的时候,一个孩子正吹着泡泡玩儿呢,另一个孩子随着泡泡破裂发出“啪啪”的声音。其他孩子觉得有趣也加入进来。孩子们一边戳破泡泡,嘴里一边发出各种声响,声音此起彼伏,异常好听。孩子们越玩越兴奋,也邀请我一起游戏。我发现声音的美妙真是无处不在,孩子们的想象也是无处不在。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泡泡交响乐。
活动目标
1.对音乐感兴趣并喜欢参与活动,乐意与他人分享经验,体会合作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配伴奏。
3.培养幼儿会看指挥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创作交响乐配伴奏。
2.引导幼儿感受、表现并尝试配合演奏。
策略:每个游戏活动和环节都是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活动目标都是递进式地展开,有利于幼儿理解目标。
活动难点
幼儿在创作时如何运用节奏型。
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和图谱的辅助作用,让幼儿明确目标并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所需的磁带和光盘、乐器(摇铃、三角铁、音砖、手鼓)。
2.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收放乐器的习惯;知道各种打击乐器的名称;有一定的音乐常规:会倾听的习惯,主动演唱的能力,会看指挥的能力,能看懂、听懂教师指令的能力。
3.活动用时:50分钟以内
活动过程
1.进教室:《我们是快乐的泡泡》2分钟
(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而且进教室的音乐和后面主题活动中的音乐是一致的。同时幼儿对泡泡的模仿、表现,也对之后的主题活动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通过舞蹈的形式教师赋予幼儿一定的活动角色,并引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和着音乐摆出不同的泡泡造型在教室中任意穿行,音乐间隙的时候泡泡破掉并静止,摆造型,重复表现。
2.发音练习:《泡泡歌》5分钟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必要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幼儿听音,模唱,并能主动演唱。)
集体问好:有节奏地问好,变换不同的节奏型进行问好,同时进行。
教师先问:小泡泡你好,小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幼儿唱:大泡泡你好,大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分别问好:拿出指挥木偶,选择个别幼儿进行问好。
3.歌曲《泡泡之歌》5分钟
通过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认识每一个泡泡,激发幼儿表现以及在众人面前演唱的欲望。
4.辨音活动:《泡泡的礼物》8分钟
(让幼儿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听辨乐器的不同音质,同时也是复习乐器的名称和乐器的演奏方法,为之后的主题活动做铺垫。让幼儿学会描述这些音响效果。)
首先让幼儿复习每一种乐器的名称并请幼儿听辨乐器发出的声音。
听辨游戏:先选择三种乐器(音砖、摇铃、三角铁),让幼儿对乐器的音响进行分辨。
先单个听辨:教师分别让乐器发出声响,让幼儿听辨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进行演示。
然后两个乐器先后发出声音,让幼儿听辨是哪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能说出谁先谁后,并进行演示。
加大难度再进行单个音的听辨:不只听出是哪个乐器发出的声音,还要模仿出教师打击出的简单节奏型。
然后进行两个乐器的听辨。让幼儿听辨出是哪两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说出谁先谁后,模仿出打击的节奏型,并进行演示。
机动环节:两个乐器一起出声进行听辨,同时也出现简单的节奏型。这时候可以出现手鼓。
5.活动主题:《泡泡交响乐》25分钟左右
每人领一个乐器(音砖、摇铃、三角铁)。
拿同样乐器的幼儿坐到一起。
自行尝试,然后把乐器放在地上。
指挥游戏:教师吹泡泡,孩子们敲击自己的乐器,直到泡泡破了,音乐停止。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自己“认领”一个并敲击,直到“认领”的泡泡破了,音乐停止。
教师吹泡泡,孩子们自己“认领”一个泡泡,当泡泡吹出的时候乐器不发出声音,当泡泡破的时候乐器发出一声。
游戏结束后,把乐器收回。
指挥音乐:《泡泡雨交响曲》
创设泡泡雨的环境:我们是快乐的泡泡。我们轻轻飞舞,我们唱歌跳舞,我飞上天空,变成了美丽的泡泡雨。泡泡雨落到了地上,发出了美妙的声响,奏出了奇妙的交响曲。
提问:你们都听到哪些声音是泡泡雨在什么情形下发出来的你觉得泡泡雨交响曲是什么样的还会有哪些声音
泡泡们,咱们也创作一首泡泡雨交响曲吧!
请幼儿听音乐,六人一组,自愿分成三组。
分好后提示:你认为的泡泡雨都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用什么发出来的怎样配合
商讨怎样演奏。
请幼儿选乐器或物品进行创作。
创作后分组进行演示、分享。
结束后收乐器或物品。
游戏:泡泡在一起
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并尝试用这些自然音响表现。
幼儿听两段体,慢的地方幼儿和着音乐做泡泡的动作,快的地方幼儿找身边的物品进行演奏。
6.泡泡舞5分钟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多样性和组合性。
7.结束
幼儿感受音乐,做精灵舞游戏,一个接一个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都是以感受、体验的形式进行的:进入教室发音部分的引入,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对多元的活动形式进行体验和复习,也为之后的主题游戏提供了形式上的辅助;听音部分是关键,它有助于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对声音的描述、理解以及转换;之后的游戏和泡泡舞也都是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巩固音乐。
整个活动中我对幼儿的音乐常规要求有三点:观察、倾听、理解要求;活跃、放松、不束缚的规则;!.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音乐、手势、指令合而为一的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身心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所以我不要求幼儿的坐姿,孩子们可以趴着、靠着、盘腿坐……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就可以了。环环相扣的活动,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活动不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常规,幼儿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就可以理解游戏的规则以及玩法,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解释,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最后一点感悟是:技能的掌握不是最终目的,感受、表现才是音乐的宗旨,音乐技能是辅助幼儿感知的。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曲内容及大鞋与小鞋发出的不同声音,大胆地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表演的快乐。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唱歌曲《大鞋小鞋》,并理解歌曲的内容。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大鞋小鞋》、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大鞋小鞋》,进一步感受歌曲中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理解歌曲的内容。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来演唱歌曲。
师:“在上一次的歌唱中,小朋友都已经说了,在唱爸爸的鞋时,要唱得慢、声音要大声;而在唱娃娃的鞋时,要唱得快、声音要小声。那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好吗?”
2、幼儿分组演唱,再次感受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自由表演。
1、幼儿自由创编歌曲前半部分内容的动作。
师:“在上一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说了许多穿爸爸的鞋和穿娃娃的鞋的不同感觉。请你用有趣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好吗?”
2、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师:请2—3个表演得较好的幼儿上前来表演。
3、幼儿分组讨论、创编歌曲后半部分内容的动作。
师:“在上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已经模仿过穿大鞋和穿小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可是,应该用什么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呢?”
“请你和周围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大鞋的声音应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小鞋的声音又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演?”
4、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师:谁来表演穿大鞋(小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
5、教师口哼曲子,师幼共同表演。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吧。”
(师观察幼儿的表演,灵活地抓住幼儿在表演中的闪光点。)
6、教师示范表演。
师:“小朋友都很棒,都想出了这么多的动作。老师也想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动作,想不想看?”
7、师幼交流讨论教师的表演。
师:老师的表演好吗?好在哪里,
8、师幼共同表演2—3遍。
三、幼儿分组边唱边表演。
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表演第一段,一组表演第二段,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在自由活动时间可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
2、把穿爸爸的鞋和穿娃娃的鞋的不同感觉画出来。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选择幼儿生活中天天接触的物品---鞋子,作为活动的主题,是一个帮助幼儿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找找、穿穿、摆摆、试试、、说说、唱唱、画画,爸爸妈妈和自己的鞋子,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鞋子的大小,体验穿大小鞋的不同感受,使幼儿知道穿适合自己脚的鞋子才是最好的,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帮鞋子配对、学会了歌曲《大鞋和小鞋》,并设计自己喜欢的鞋底图案,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将活动的要求用自己的亲身示范来强化并传递给幼儿,使得幼儿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高有低,通过上台阶和下台阶来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游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三拍子,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绿色皱纹纸在地上布置成一个大的五线谱、电子琴、泡沫垫子一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在《DoReMi》的音乐中引领幼儿走进音乐世界。
指导语: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音乐世界玩吧。
2、通过游戏《小动物走台阶》,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指导语:小动物们,你们看,这是音乐阶梯,每一级阶梯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来试一试吧!谁先来?
先请个别动物尝试,再分组玩游戏,引导幼儿感受在上阶梯时音越来越高,下阶梯时音越来越低。
指导语:你们在上下阶梯时,谁发现了什么?
3、练声。
指导语:小动物们,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音阶吧!
0000|0000|1234|5671|1765|4321||
小老鼠唱音阶:吱
小狗唱音阶:汪
4、学唱新歌《小蝌蚪音乐家》
(1)设置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新歌的兴趣。
指导语:刚才,小动物们玩得那么高兴,小蝌蚪也想上音乐台阶玩,这里有一条音乐河,你们想想办法,让小蝌蚪也能玩音乐台阶。
(2)说歌词
指导语:我们刚才游累了,过来休息一下。
指导语: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啊?(小蝌蚪,小蝌蚪,细细尾巴,圆圆头。)你们是怎么游的啊?(上上下下水里游,)像在干什么?(跳跳水中芭蕾舞。)小尾巴怎么跳的啊?把水波变成了什么?(抖抖水波五线谱)我们小蝌蚪在五线谱上像什么?(好像一个一个的音符)。
(3)范唱
指导语:李老师把小蝌蚪在音乐河里跳舞的情景唱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
(4)范唱第二遍,让幼儿自跟着音乐在音乐河里玩,并表现好音阶的部分。
指导语:小蝌蚪有没有上音乐台阶玩啊?你来学一学他是怎么玩的?我们都来试一试。
(5)学唱新歌
指导语:这首好听的歌的名字叫《小蝌蚪音乐家》。为什么说小蝌蚪是音乐家啊?(念歌词一至两遍)
指导语:好!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好听的歌!
(6)游戏,边游边唱
指导语:小蝌蚪们,我们唱着歌在音乐河里舞蹈吧!注意音阶的部分。
(7)游戏
指导语:小蝌蚪们,我们去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跳舞。客人老师很喜欢听你们的歌声,你们要边唱边跳!
5、结束活动。
指导语:小蝌蚪们,我们唱着歌到前面找妈妈去咯!
【活动思路】
在本次音乐游戏中,我们以小铁匠快乐打铁的劳动情景作为游戏主线,通过引导幼儿扮铁匠玩打铁、做铁器过程中表现扮铁匠用力打铁、愉快打铁的样子。并希望通过猜拳分角色玩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用动作及造型表现游戏情景和音乐形象。
2、创编铁器的不同造型,并能随音乐节奏用动作进行相应的表现。
3、在两人游戏中,学习用协商、提建议的方法分出相应的角色完成铁器的制作。
【活动准备】
1、打铁视频及9张铁器图。
2、音乐CD。
3、幼儿已会拍手游戏、猜拳游戏。
【活动过程】
1、复习A段音乐玩拍手游戏。
师:在我们成都的上里古镇里有一间好玩的铁匠铺,(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去那里玩拍手游戏吧。
师:和好朋友来到铁匠铺一起玩一玩玩拍手游戏。
2、观看视频,帮助幼儿了解有关铁匠的工作。
师:今天我们要来敲铁块做铁器,先看看叔叔是怎样打铁的。
3、感知B段音乐,创编铁匠敲铁和铁块变型的样子。
师:你来学学敲铁的样子。
师:铁块被敲到以后变样子了吗?怎样变的,xx是怎样做的,你也来变一变。(幼儿创编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和他们学一学。(教师扮铁匠敲,幼儿扮铁块的样子随铁匠的敲击变换动作)
师:我们请一组上台表演。(铁匠敲一敲铁块身体的不同部位,铁块随着铁匠的敲打跟着动一动相应的部位。)
师:小铁匠真能干,已经敲出各种各样的铁器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咦,我来猜猜铁块都变成什么样的铁器了?xx是小老虎吧。你也来猜猜好朋友变成了什么铁器?
4、学玩猜拳游戏,感知间奏。
师:做铁器是需要铁匠和铁块,我们就用猜拳的方法分一分谁是铁匠、谁是铁块。
师:请一组来玩猜拳游戏,胜利的一方迅速分好谁是铁匠、谁是铁块,并做好敲铁的准备。
5、完整欣赏这个音乐。教师边播放音乐边配以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
师:小朋友们来到铁匠铺高兴的玩起了拍手游戏。大家分好铁匠和铁块以后就开始敲铁,铁匠敲一敲、铁块动一动,大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铁器。
6、完整表演这个游戏。
师:我们就把刚才学会的游戏和动作放到音乐里,一起来敲铁做铁器吧。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认识Re音
设计思路:
在认识了Mi、Sol、La三个音宝宝之后,小朋友对听音及学习这方面的音乐知识越来越感兴趣,从听辩三个音的不同音高到听辩五个音宝宝的不同音高,这期间小朋友也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白花,因为他们从这些音乐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许多价值。在认识Re宝宝之前,小朋友刚刚接触认识Do宝宝,所以过程中的有些形式与认识Do的时候有点相似,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让幼儿认识不同音的不同音高,所以在认识Re的过程中,我还设计了类似“五线谱”的示意图,把它比作是音宝宝所居住的楼房,从而让他们感知每个音的不同音高位置,让他们在今后的歌曲中更好的、更准确的唱准音高。
音乐活动:
(一)目标:
1)在听听、唱唱、敲敲的过程中,认识音宝宝Re,让幼儿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2)复习练声歌曲“小鸡在哪里”,引导幼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发声。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重点与难点:
认识Re宝宝,知道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三)活动准备:
八块音块;黑板图示;水彩笔;
(四)流程:
练声“小鸡在哪里”----->认识Re音宝宝---->游戏“开汽车”。
(五)过程:
(一)练声“小鸡在哪里”
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从C调----->F调练声。(故事情节:有一群小鸡不见了,鸡妈妈非常着急,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找。一楼是鸡妈妈的家,幼儿来到鸡妈妈的家唱这首歌曲“小鸡在哪里”如果没有听到小鸡回答的声音就代表没有找到小鸡,。以此类推,二楼是鸭妈妈的家,三楼是羊伯伯的家,四楼是牛伯伯的家,五楼是大灰狼的家。到大灰狼的家中找到了小鸡,就说明小鸡被大灰狼抓住了,幼儿就要帮助小鸡逃跑。这时可以请出音宝宝来帮忙,即:幼儿唱歌谱从F调----->C调下行练声。)
(二)认识Re音
1.听Re的音高
教师出示Re的音块,敲奏它,一边敲一边唱Re的音高介绍自己:“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Re、Re、Re”
2.辨别音高
1)教师边敲边唱“小朋友们好”,幼儿随着Re的音高唱“ReReRe你好”。(练习3次后,与个别幼儿打招呼)
2)出示音块DoMiSolLa与Re比较音高 今天这几个音宝宝说要来比比谁的声音高,你们来当裁判,好吗?
A).Re和La比,幼儿听着音块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老师问:他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幼儿唱唱比较一下)
B).Re和Sol比(方法同上)
C).Re和Mi比(方法同上)
D).Re和Do比
老师:这两个音宝宝听上去好象有点一样,仔细听听他们俩谁的声音低谁的声音高?
(引导幼儿讲出"Re的声音比Mi低比Do高")
E).老师敲由这四个音组成的乐句,幼儿跟唱(老师指导幼儿唱准音)
3.幼儿进一步感知音高
1)老师出示黑板上的音阶图示,问:Mi住在第几格?Sol住在第几格?La住在第几格?Do住在第几格呢?
他们谁住的最高,谁住的最低?
2)Re宝宝应该住在什么地方呢?(引导幼儿讲出“Re住在Mi的下面Do的上面)
3)幼儿随着老师在黑板上点的音高,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4)老师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鼓励幼儿多多在音块或八音琴上练习Re宝宝.
(三)游戏《开汽车》
玩法:请2到3名幼儿扮演司机,用不同节奏作为不同的开车方法。音乐响起时,司机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载客,所载的客人上车后要跟在司机后面与司机做一样的动作(打出一样的节奏),到最后看谁的汽车载的乘客多就算是赢了。
规则:
1)乘客上车后不能和别的车子上的乘客搞错,一定要和自己的司机所做的动作相同。
2)司机一定要等一段音乐结束时才能站在乘客面前请他们的上车。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理解儿歌,对儿歌进行仿编。
2、幼儿合作表演儿歌。
3、幼儿体会儿歌游戏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对儿歌进行仿编
2、幼儿合作表演儿歌
活动准备
小鱼、小猪、手掌、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
(1) 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出示小鱼、小猪、手掌。。。。。图片)她们亲亲的声音会是什么声音呢?看一幅图说一句话。
(2) 再次完整欣赏儿歌:现在请小朋友听老师把这首儿歌念一遍,老师念的时候,小朋友的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待会儿我要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念的?
(3) 师幼一起念一遍儿歌。然后提问,有没有小朋友会念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有,请小朋友念;没有,全体师生一起再念一遍)
(4) 好了,刚才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念了这首儿歌,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玩这个亲亲游戏,小朋友们想不想玩啊,那我现在就要请坐得好的小朋友来玩,看看谁坐得最好,然后请小朋友上来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师幼;第二次三对幼儿)注:两个幼儿组合的时候注意强调规则,谁当妈妈,谁当宝宝。
(5) 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其他的小动物看见小朋友们玩得这么高兴,他们也想和你们一起玩这个亲亲游戏,你们看看都有谁啊?(出示: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青蛙图片)我们一起来把他们编进游戏里吧。
小鸡亲亲小鸡,叽叽叽;
小鸭亲亲小鸭,嘎嘎嘎;
小狗亲亲小狗,汪汪汪;
小猫亲亲小猫,喵喵喵;
青蛙亲亲青蛙,呱呱呱。
(6) 编完后,全部幼儿一起做这个游戏:小朋友们真棒,把这些小动物都编进了儿歌里面,现在,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念念你们编的儿歌(念两遍),念完后老师就请全部小朋友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请你们赶快找好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全过程中,幼儿比较感兴趣,很配合,但是在环节设计上,还需要改进,比如,游戏环节还是比较单一,有点显平;在儿歌创编环节,可以让幼儿先自己想想有些什么动物,它们亲亲会发出什么声音,拓展他们的思维;在最后的活动环节还可以改成延伸形式,让她们到生活中去发现还有什么我们没有提到的动物,作为家园联系的一个平台。
【活动设计】
《逛木渎》这首歌曲改编自民族乐曲《紫竹调》,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歌词内容的编写源自木渎本土旅游景点,是幼儿熟悉的家乡美景。以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唱唱、玩玩中,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创编歌词。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孩子们了解并且玩过木渎的各个景区;
材料准备:木渎景区图片、音乐《紫竹调》、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师:木渎是个旅游古镇,你们知道我们木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吗?
师: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我们教室里也有很多的照片,谁愿意做做小导游,带着好朋友,一起去逛一逛,说一说我们木渎好玩的地方?
(1)一组请一名幼儿做小导游,带上自己组的幼儿自由分散了解图片内容,认识古松园,天平山、灵岩山等旅游景点。
(2)播放紫竹调音乐提示幼儿音乐停止回到座位。
2、教师提问:你们带好朋友逛了哪些地方呀?
(1)引导幼儿说出去逛了哪些地方?(要求幼儿说出景点名称)
(2)根据幼儿说出的景点名称出示图片。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逛了我们木渎有名的灵岩山,有的小朋友逛了美丽的天平山,还有的小朋友逛了热闹的古松园。谢谢小导游们哦!
二、学习演唱歌曲。
1、学歌词。
(1)师:看你们逛得这么开心,现在老师心里也痒痒了,我也想去逛逛木渎。仔细听!
(2)教师示范唱(教师在清唱过程中注意歌唱速度要慢并且适当加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歌词。
师:我在逛天平山时编了一首好听的歌,叫《逛木渎》,你们听到我唱了些什么吗?(教师根据幼儿复述的歌词出示图谱)
(4)重点要求孩子能按照歌曲节奏念歌词。(在初步尝试念歌词时可适当放慢速度,但是节奏须准确,重点唱准切分节奏。)
2、练习演唱歌曲。
(1)尝试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逛逛木渎吧!(多唱几遍,重点要求听清音乐节奏,附点音符)你们能边唱边逛吗?听着音乐试一试。
(2)再次练习。
师:我刚才逛木渎的时候你感觉我心情怎样呀?(很开心),那我们也来开心的唱一唱。
(3)解决难点。
(665|1236|5323|5—|)
你也来,我也来,逛逛天平山,
(这一句幼儿可能接不上)
师:我听到小朋友“你也来,我也来”这一句没跟上音乐,我弹琴,大家一起来练一练。
三、创编歌词。
1、师:木渎好玩的地方还有那么多,刚才我们小导游还带我们逛了灵岩山、严家花园,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编进歌里,谁来试试。
2、师:你想把什么地方编进歌里?(快思教案 www.banzhuren.cn)你来试着唱一唱。
(根据幼儿创编的歌词出示各种木渎景点的图片,通过个别、集体练习演唱)
3、幼儿集体完整演唱创编的歌曲。
师:木渎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我们一起来唱一唱,介绍一下木渎吧!
四、游戏“逛木渎”。
师:现在我们都是小导游,唱唱《逛木渎》,带着客人老师去玩吧!
附:逛木渎
1=F 2/4
5 1 | 3 2 1 | 5 1 5 3 | 2 — |
我 是 木渎 人, 我是 木渎 人,
3.5 3 2 | 1 2 3 | 3 5 3 2 | 1 2 3 |
木渎 有个 天平 山, 天平 山呀 真热 闹,
6 6 5 | 1 2 3 6| 5 3 2 3 | 5 — |
你 也 来, 我也 来, 逛逛 天平 山,
5 3 2 3 | 1 — ||
逛逛 天平 山。
活动目标
1、能够迁移学习经验,唱准有休止符的乐句。
2、尝试根据图片、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
3、体验自学歌曲的乐趣,享受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后学习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片一张(有山、有树、有河)。
2、歌曲图谱。
3、伴奏音乐带。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课件,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看,这个地方美丽吗?都有什么?你知道这是谁的家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出示动态的小鸟)这儿呀就是小鸟落落的家。今天落落有事要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
(2)"不过,落落想先考考你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够聪明能够帮助它,你们有信心吗?"
(3)难点前置,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解决休止符的处理。
2、说歌词,理解歌曲内容。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歌曲内容。
"你们刚才已经见过落落的家了,可妈妈今天早晨对落落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出去找地方安家了。'落落问妈妈:那我应该到哪儿去安家呢?"妈妈说:安家应该到一个景色最美的地方,那儿要有山、有树、有河。最重要的是那儿的人应该是爱鸟的,不伤害我们,能够保护我们,千万要记住那儿的人要最好,爱鸟爱在心窝。"这不,落落来求你们帮忙了。你们帮他想想,找个地方安家吧。"
(2)引导孩子讨论:什么地方适合落落安家?妈妈为什么让落落找这样的地方安家?增强幼儿爱鸟护鸟的意识。
(3)提问:妈妈要落落找个什么地方安家?(引出风景最美)那儿要有什么?(引出有山有树有河)那的人要怎样?(引出那儿的人们最好,爱鸟爱在心窝)孩子每回答一个问题,让他们从教师准备好的图谱中选出适合的那一张粘贴到黑板上。
师的引导语:为什么你认为这一张是风景最美?(因为美丽的风景旁边有竖起的大拇指)有山有树有河你认为是哪一张?(因为上面画了山、树还有小河)你为什么会选这张代表"请来这儿唱歌"?(因为这个音符代表唱歌)
(4)师引导孩子按图谱提示完整说出歌词,逐渐过渡到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师的引导语:"你们刚才说的这些话太美了,现在我想加上音乐来配乐朗诵,你们听听好吗?"(师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你们想不想也这样玩一玩儿?"引导孩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尝试将歌词填入旋律中演唱,体验自学歌曲的乐趣。
(1)激发孩子想唱歌的愿望,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学习策略。
师:落落觉得你们说的话很优美,它想请你们把这些话加到刚才的音乐中,这……能行吗?
幼:行!
师:要不我们先小声试一试吧。
(幼儿尝试看图谱将歌词填入旋律中用轻声演唱歌曲)师:哇!你们真的能将刚才的话唱出来,真了不起!唉,你们发现没有,在小鸟后面要怎样?(引出空拍)那,在这首歌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空拍 ?你来仔细听一下。(师范唱歌曲)幼:请来o︴这儿o︴;有山o︴有树o︴。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在空拍时要怎样做才能唱对了?你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引导孩子迁移前面的经验解决难点)孩子们开始思考并进行讨论。
幼:可以在空拍处拍手。
师:那你可以试一下吗?(师和孩子一起唱,并在空拍处加上拍手动作)好,确实能起到空拍的作用。还有什么方法?
幼:我在空拍处加上"嘘"的动作,但是不出声。(师和孩子一起唱,在空拍处加上孩子的办法)师:你的想法很特别,给你一个大拇指。
幼:我在空拍处就握拳,把声音抓住。
师:那你快试一试,我们都想学一学。(孩子边唱边把提示动作加上)师:这个空拍的难题被你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那,在唱到"这儿的风景最美"时,应该怎样唱出优美而自豪的感觉? (孩子们开始思考)那你再仔细听老师唱一遍。
幼:这个地方不能空,要连起来。
师:你听得真仔细,要唱的连贯、舒缓。
幼:还可以加上高兴的表情,竖起大拇指表扬。
师:你能表演一下吗?让我们都学一学。(孩子表演)师:你能用表情来配合演唱,让这首歌变得更生动、更优美了,你很了不起哟!
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用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表情、动作进行演唱。︴孩子们跟琴声有感情地演唱。
(2)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困难,如你哪一句还有问题?谁能帮助他?并让当"老师"的孩子介绍自己是怎样学会的。如我是看图谱记住歌词的;我是通过动作记住歌曲的;我是通过故事记住歌曲的……(3)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分男女演唱、个别孩子表演唱、接唱。引导孩子进行评价,你认为谁唱得好?好在哪里?
(4)画面出现小鸟落落的动态图片及背景音:"小朋友,我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了,没想到你们小小年纪竟然能自己学习了,佩服佩服!我打算就在你们幼儿园后院安家,和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做邻居,好吗?(欢迎落落)谢谢你们,再见!"
活动反思
《小鸟落落》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虽有两段但有重复,唱起来轻松、明快。它向人们展示了爱鸟、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不失为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和环境教育的好教材。歌曲一开始,就以活泼轻松的口吻欢迎小鸟落落,为什么呢?因为这儿的风景最好,这儿的人们最好。同时,在歌曲的最后,点明了“欢迎小鸟落落””的根本原因,因为“爱鸟爱在心窝”。
在活动开始,我以《小鸟》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幼儿初次倾听歌曲,感受三拍子乐曲节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提问幼儿对乐曲的初步印象激起幼儿的思考并再次聆听熟悉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然后,在幼儿谈论歌词的时候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压力。再在我层层递进的提问中不知不觉记住歌词。在学唱部分,听好一遍范唱后,我鼓励幼儿跟着伴奏练唱,让幼儿初步获得成功感,然后再次倾听并与自己演唱的作为比较,将有几处唱的不够好的地方加以纠正,再演唱。我重点指导了休止符的演唱。“请你们再看看图片,小鸟、小鸟后面要停顿,落落两个音要连贯。”并随即画上休止符和连线,加深幼儿记忆。
在教学时,我注意范唱要活泼、优美,歌曲中的休止符应唱得较轻巧跳跃,而其他不分则要连贯优美。幼儿在我的影响下,对于休止符演唱的较为准确。但也有不足之处,提问有待更为严谨,应引发幼儿去探讨和学习,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设计背景
冬天来了,在我们北方,这个季节最好的礼物是雪花。而堆雪人是大人和孩子都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这个季节特点,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而且这个活动可以延续一个季节。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感受3/4节拍的特点。
2、鼓励幼儿根据词意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唱。
3、使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使之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根据词意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唱;
2、难点:感受3/4节拍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歌曲《堆雪人》雪人头饰、小雪花
2、情境准备:布置一个用于做音乐游戏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是冬天,看,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教师给幼儿展示剪纸图案小雪花)现在,冬爷爷让我把它们送给你们。(.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大屏幕展示下雪的情景)下雪了,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生答略)现在我们欣赏一首《堆雪人》的歌曲,看看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歌曲《堆雪人》
1、播放歌曲第一段。
问题:(1)下雪天,小朋友们在玩什么?(堆雪人,做游戏)
(2)雪人长得什么样?
2、播放歌曲第二段。
问题:(1)都有谁在堆雪人啊?
(2)他们是怎么和雪人一起玩的?心情怎么样?
3、幼儿和教师一起学唱歌曲,边唱边打拍子。
教师要注意观察,要引导幼儿唱准节拍,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二)音乐游戏:玩一玩
1、请一名幼儿扮演雪人,其他幼儿和教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动作设计
(1)“下雪天,真有趣,堆雪人,做游戏”:按照节拍拍手。
(2)“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笑嘻嘻”:跟着歌曲摸摸脑袋和肚子,手捧着脸笑嘻嘻;
(3)“小弟弟,小妹妹,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围着雪人做游戏”:围着中间的“雪人”按一个方向转圈。
(4)“多么欢喜”幼儿随意摆出一个“雪人”造型。
2、教师要注意:要观察幼儿的表现,要鼓励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雪人的造型,体验做游戏的欢乐情绪。
3、雪人的角色可由幼儿自愿轮流担当,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小结,表扬认真幼儿,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1、如果下雪,可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去雪人。
2、让幼儿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画一个雪人。
教学反思
一、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尽快的融入到本节的教学之中,在开始部分,我给幼儿发了小雪花的剪纸图案,结果,有的孩子就不专心欣赏歌曲了,注意力转移到玩雪花上去了。在音乐中, 我感受到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再次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但活动的开始部分尽量少用或不用辅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欣赏的目标。支持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在运用辅助手段前教师必须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研究各种手段在理解作品时应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运用辅助通道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仍要强调以听为主,不要让过多的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把音乐成为“辅助”的“背景”。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时要注意以他们已掌握的运动觉参与为主。
三、在活动中,由于孩子比较多,有多个孩子要争着当雪人,由于开始考虑不周,因此,在中间环节有点混乱,有的幼儿因为没有当上雪人而不高兴。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仔细研究本班的实际情况,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快乐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有关的知识,以尽快的提升自己,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以上只是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反思,为的是更好地让幼儿走进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让音乐欣赏教学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的快乐之源!
目标:
1、通过扮演角色及看图谱节奏能进行有节奏的对话。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准备:
PPT课件,音乐,猫叫录音,歌曲伴奏录音。
过程:
1、谈话交流:
--"今天吴老师呀,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PPT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的家?小老鼠在家里干什么呀?"(小老鼠打电话)"打电话找谁?找朋友来干什么?"(找个朋友过家家)"打电话需要知道什么呢?电话号码是多少?""小老鼠是怎么拨号码的呢?"(电话本呀手中拿,五四三二六七八)
2、学看图谱节奏:
--"老师们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你们听一听有哪些内容?"播放PPT课件图谱节奏:
(1)教师边播放图片边引导幼儿熟悉歌曲中的对话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带领幼儿根据图谱做节奏动作。
3、角色扮演游戏:
--"现在请你们来扮演小老鼠和猫,好吗?"--"那猫来的时候,小老鼠们可以怎样做不让猫发现呢?"(引导幼儿"蹲下",反映较慢的小老鼠会被猫捉走)(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游戏。
(2)男女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后互换角色。
4、延伸: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小结:真是一只粗心的老鼠,差点丢了性命,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像小老鼠这么粗心,做事情时一定要认真和仔细。
活动反思: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是一首比较欢快、诙谐的歌曲,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歌曲内容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对于新歌的教学,幼儿对歌曲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会出现困难。在活动过程中,我和配班老师,先以情境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我制作了图谱,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对不易理解的歌曲内容也迎刃而解了,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看图谱边唱,轻松地记忆歌词。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
2、尝试使用音乐符号来替代他物并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红色和黄色的小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秋天的秘密(关注:幼儿的想象力)
1、教师:深秋到了,你们在路边发现什么多了?
2、教师:树叶宝宝都飘落了下来,你们觉得树叶宝宝会飘到哪里去了呢?
师总结:树叶宝宝飘到了这么多地方,他们感到非常的快乐.
二、游戏(关注:幼儿反应的敏捷性)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小黄叶和小红叶来做客,我们用歌声来欢迎他们好吗!
2、小红叶说我的颜色是红红的,我和mi宝宝是好朋友,小黄叶说我的颜色是黄黄的,我和sol宝宝是好朋友,请你仔细听一听钢琴妈妈和谁做好朋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如果你听到的是mi宝宝请你站到小红叶那边去,如果你听到的是sol宝宝请你站到小黄叶那边去.
师生合唱歌曲《秋天》,最后弹到mi或sol音上,幼儿站到相对应的树叶前.
3、请你找一个树叶宝宝做朋友,并向他们打个招呼.
第一遍:我们再听听看这是是谁的朋友来了.歌曲《秋天》,mi,mi,mi,这是谁的朋友啊(小红叶),小红叶和mi宝宝是好朋友,那让我们手拉手围个圆圈圈,一起数数有几个好朋友.
第二遍:幼儿手拿树叶边飘边唱歌曲,sol,sol,sol.......
教师总结:今天钢琴妈妈找来的小黄叶和小红叶是一样的.
4、教师:请你找一个跟自己不一样颜色的树叶宝宝,想想你要飘到哪里去? 幼儿回答自己飘到了哪里. 重复一遍
三、送树叶回家(关注: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
教师:天已经很晚了,小黄叶和小红叶该回家了,你们准备用什么交通工具来送他们?
教师:我们请两位司机来送他们吧.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不像语言那样有非常具体和含义明确的句子,但它有时却能胜过及超越任何一种语言,成为一种人类都能理解的,无需翻译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这就是音乐独有的特殊表现手段。在这节课中,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来进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积极,特别是在变树叶、认识树叶的环节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我尽量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活动欲望,我觉得他们学的很快乐,玩的也很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三段体回旋式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发挥幼儿的想象。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
1、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柔和→活泼→柔和)2、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
(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三段体。"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赏,再次感受音乐三段体。
三、分段欣赏,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
(一)第一段:
1、我们一段一段来听。
2、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与哪幅画给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什么?
3、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二)第二段:
1、听听第二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与哪幅画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
3、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三)第三段:
这音乐与刚才哪一段音乐是一样的?
小结:重复三段体概念。
四、幼儿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的形象1、集体表演。
2、分角色表演。
3、讲评。
五、结束:
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快的旋律,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2)乐意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哑铃、串铃、圆舞斑、每种乐器的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
2.音乐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织纺歌》。
1.听音乐。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听一首乐曲。一边听一边想,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幼儿听音乐,教师用身体动作表现布的过程,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旋律)
--教师;请你说一说听完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教师:这首音乐听起来很轻快,就像织布机在织布一样。它的名字就叫《织布歌》
二.熟悉乐曲旋律,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
1.教师播放乐曲,幼儿随音乐拍手,拍出节奏型。
--教师:请倪你跟着音乐拍拍它的节奏。
2.引导幼儿将拍手动作转换成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不只是拍手,还要拍身体的其他部位,请跟老师试一试。
--在教师的指挥下,幼儿练习身体动作。(拍肩、拍腿)。
4.将幼儿分成三组,一组拍手、一组拍肩、一组拍腿。
--教师:现在我来指挥,我指挥哪一组哪一组就做动作。
三.尝试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老师准备了哑铃、串铃。"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园舞板,拍手的地方用哑铃演奏,拍肩的地方用串铃演奏,拍腿的地方用圆舞板演奏。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2.教师指挥幼儿听音乐空手做打击乐演奏动作。
3.幼儿拿乐器,看教师指挥,集体演奏1-2遍。
4.幼儿自由交换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教师;请小朋友把手里的乐器轻轻放在椅子下面,然后找到另一个你想演奏的位置坐下。
四.幼儿整理收放打击乐器,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在音乐区中提供乐器和音乐,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
活动提示
整个活动是一个循序浙进的过程,从拍手--身体动作(总、分)--乐器演奏的每一个环节的处理,教师都布能操之过急。如果幼儿一次布能完整做到,可以将交换乐器环节放到以后的音乐活动中进行。
2.教师可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提供打击乐器,如果无条件,可自制打击乐器。
活动意图:
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音乐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
活动目标:
1、用乐器进行合奏表演,体验乐趣。
2、引发对昆虫鸣叫声的兴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蜜蜂、知了、螳螂等昆虫图片;音乐cd。
2、部分节奏卡片,木鱼、碰铃、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会来。
1、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谁来了?
2、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如蜜蜂、螳螂、知了,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昆虫唱歌。
1、你们想先看谁的表演?
2、蜜蜂是怎么唱歌的?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最后两小节的节奏卡片: x x x x / x - - - / 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3、出示螳螂,有几只?它是怎么来的?歌声是怎样的?学一学螳螂表演 xx x xx x / x - - - /。
4、 出示知了,有几只?它在什么地方?(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声音是怎么样的?学一学 x. x x. x / xx - - - /
5、跟老师边唱边拍节奏。
(三)昆虫音乐会。
1、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螳螂、知了,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木鱼;螳螂—碰铃;知了—串铃)。
2、教师弹奏歌曲,幼儿齐声合唱,每段最后两小节根据歌词分角色演奏相应乐器。
3、好朋友在一起表演,昆虫音乐会肯定会更精彩。
4、用两种乐器合奏。
5、尝试多声部合奏。
(四)好听的音乐会
跟着音乐cd,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来源:
草原的舞会选自奥尔夫音乐,其曲调优美流畅,节奏明快,音色清脆明亮,乐曲为ABA结构,此乐曲非常适合用于打击乐。我班的幼儿在前期参与的音乐活动中,对打击乐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能用一种或两种乐器进行合奏,对于2/4拍的曲子以及X X |X X|这样的节奏掌握较好,但对于XX XX | XX XX以及××|×××|×—这类的节奏型在演奏中掌握还有一定难度,同时,幼儿看指挥、看图谱轮流演奏的经验还不足,所以,我选择了这首乐曲。《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给幼儿自主构建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游戏法(闯关),首先让幼儿了解乐曲节奏、曲子的段式,紧接着通过肢体演奏感受乐曲,最后再尝试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最后能让幼儿掌握节奏,通过乐器合作演奏,让幼儿体验使用乐器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初步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2、能仔细看图谱、看指挥进行演奏,尝试用乐器(沙锤、双向板、碰铃)演奏××|×××|、 ××××|××××|两个节奏型。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沙锤、双响板、圆舞板或碰铃)、图谱符号卡片(详见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老师以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2、 老师:今天呀,森林里的小动物要邀请我们去参加一个森林里的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去当演奏家?那我们要闯过三次关才能去演奏。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二、基本部分
(一)倾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节奏型,并熟悉音乐的旋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初步倾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节奏型,感受乐曲的特点。)
老师:(出示信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关的要求是什么?第一关要安静听听我们要演奏的曲子,听听今天要演奏的音乐是什么?
1、老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倾听一遍,感知音乐节奏、旋律。
(1)提问:听过这首曲子吗?叫什么?
(2)这首曲子听起来节奏感觉怎么样?(很欢快、想跳舞、想演奏、、、、、、)
2、老师:真棒,第一关小朋友们都能认真的倾听音乐,非常的棒,恭喜你们,你们成功的闯过了第一关,那接下来有没有信心去闯第二关。(有)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
(二)倾听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的部位来演奏乐曲。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我们重点应引导幼儿利用身体的部位进行表现音乐,此环节中老师将重点引导幼儿用身体的部位来进行演奏,再次感知乐曲的节奏型。)
老师:(出示信封)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关的要求是,要我们听着音乐,看图谱,用身体的部位来演奏。
1、播放音乐,再次一边安静倾听音乐,一边看图谱。"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认识图谱。重点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中的节奏型,以及音乐段式,)
(1)刚刚你们排出了一个好听的节奏,真好听,我想再听一听,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来拍一拍呀?(邀请一个幼儿来示范拍)
(2)教师在幼儿指出后把××|×××| 、××××|××××|两个节奏型标出来,
2、音乐,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演奏,感知节奏。(拍手、拍肩、跺脚)
老师:嗯真棒,小朋友都把这段乐曲里好听的节奏拍了出来,可是,我们要想通关啊,还要有一个通关秘籍,你们看,(老师出示图谱)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用拍手和跺脚来演奏一下吧。(教师用指挥棒指挥幼儿进行演奏)
3、图谱分别用拍手、跺脚图示标出来,幼儿看着图谱再次演奏一次。
(三)引导幼儿拿着乐器看图谱演奏。
(设计意图:在感知了节奏型以后,幼儿进行了图谱的认识,此环节教师将重点引导幼儿利用乐器来演奏乐曲。)
1、小朋友真棒,我们连续闯过了两关,那我们来看看第三关的要求是:请小朋友用乐器来演奏这首乐曲,那你们说说,听了这首曲子,你最想用那些乐器来演奏?为什么?(一边听孩子们说一边在图谱上贴出乐器图卡)
2、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乐器,你们自己去选择一种,相同的乐器的坐在一边,看图谱演奏一遍。(教师提示幼儿看图谱、看指挥)
3、演奏完第一遍交换乐器再次演奏,并进行个别指导
3、完整演奏一次。(可问听课老师们:“客人老师,我们过关了吗?”)
三、结束部分
1、老师小结。我们顺利通过了三关,拿到了小小演奏家的通知。大家庆祝成功。
2、老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我们的乐器,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了吧!(随音乐进行打击,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中班的音乐活动,选自奥尔夫音乐,指南中提到,4——5岁幼儿应该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在活动中,教师选用了双响筒、响铃两种乐器让幼儿参与到打击活动中来,此次活动的效果较好,现将反思如下:
优:
1、 教师深入挖掘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并找出与其节奏型匹配的乐器进行打击。
2、 幼儿前期对打击乐活动的经验较丰富,打击乐活动的常规较好。
3、 教师设计形象生动有趣的图谱,便于幼儿对节奏型的学习。
4、 在活动中,教师设计有趣的闯关游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性,学习的积极性。
5、 教师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发现和创造,尊重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6、 能观察到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的给予指导。
不足:
1、 教师对奥尔夫音乐的专业术语掌握得不够。
2、 乐器的选择应该更加的多样化。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沉浸在森林音乐会的喜悦中,可见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乐曲中的节奏型,还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吗。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活动准备: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幼儿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幼儿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4、请幼儿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孩子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
活动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活动目标:
1、感知动态画面的内容,尝试听辨音乐快乐、悲伤的情绪变化,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2、喜欢参与音画同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布置森林场景、小鸟头饰、动画片片段剪辑《快乐的小鸟》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鸟飞》音乐律动入室。
二、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展开联想,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样的音乐?这段音乐象什么?
三、引导幼儿欣赏消音动画片,讲述动画片的内容:
(1)第一段:小鸟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的?
(2)第二段:小鸟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四、进一步引导幼儿尝试听辨快乐、悲伤的音乐,并与相应的动画片进行匹配。
(1)第一段音乐适合哪段动画片?。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
(2)第二段音乐适合哪段动画片?为什么?
五、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1)鼓励幼儿创编鸟飞、鸟跳的动作,表现快乐的音乐
(2)鼓励幼儿创编小鸟伤心的表情、动作,表现悲伤的音乐
六、引导幼儿讨论,教育幼儿要爱护鸟类,不要伤害小鸟:
为什么快乐的小鸟会变得那么悲伤?
活动反思:
通过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感受音乐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三、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
(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四、在歌曲录音的反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活动带来的愉悦。
(一)猜谜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活动开始,我说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脚穿红袜子,唱歌伸脖子”让孩子们猜一动物的名称,多数孩子都能在积极动脑思考后猜出谜底是鹅。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孩子开动脑筋还激起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唐朝的时候有个诗人叫王骆宾,他小时候很喜欢大白鹅,觉得大白鹅在水里的样子很美丽,于是写了一首诗,叫《咏鹅》。
(二)由画入境,感知古诗大意及韵律1、诗歌欣赏,利用视频放大画面,调动幼儿视觉感知古诗中描绘的景色。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学会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这首《咏鹅》生动的描绘了鹅在水中的美丽姿态,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让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从而理解曲调,较连贯的进行演唱。
一、古诗朗诵,加深对诗的理解这首古诗短小精湛,为孩子所熟悉与喜欢,所以这一环节中,我带领幼儿有感情的进行朗诵,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调来朗诵这首诗,加深幼儿对诗的理解与喜欢。
二、欣赏歌曲,用动作把握歌曲曲调。歌曲《咏鹅》曲调委婉、曲折,具有古典感。跳音和连音的有机的结合让歌曲更具韵律感。这种曲调的歌曲对孩子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欣赏完一遍歌曲后,许多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觉得这首歌曲十分好听、很优美、很特别。但我考虑到让孩子进行演唱还是有一定困难,于是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我请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然后根据他们创编的动作进行韵律的编排,让动作与歌词旋律相匹配。如第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请小朋友用手的动作创编鹅儿细长优美的脖子。前两个“鹅、鹅”时用手掌表示鹅儿的头向前伸两次,表示跳音。第三个“鹅”根据曲调,节奏放慢,用手臂和手掌摆动的动作表示鹅儿甩甩头开心的样子,从而感受第一句“鹅、鹅、鹅”中跳音和延长音的不同特点。后两句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在动作表现的过程中自然的理解了歌曲的曲调,并能用自己的动作加以表现。
三、动作辅助,歌曲演唱轻松自然。由于第二环节采用了动作的创编与表现,孩子们对歌曲的有了很好的理解,所以在歌曲演唱环节中,我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来表现鹅儿的美丽,这时孩子们自由动作的表演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了歌曲曲调,幼儿演唱的很投入,很轻松自然。
幼儿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和情感互相影响作用的过程,在幼儿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将幼儿的情感、思考和身体感受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激活幼儿的感悟力和表现力。我想灵活的化解难点、充分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享受与快乐是一个成功的艺术活动需要遵循的地方。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诙谐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能根据歌词内容及蕴涵的情绪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学习歌曲,能较好地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图谱、相关图片。
2、幼儿经验准备:见过三角衣架。
活动过程:
一、运用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主要旋律与节奏。
二、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
1、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提问: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
歌里还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说唱)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他半夜起来遇到的是妖怪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胆小鬼》这首歌曲和你原来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两声部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与教师一起边看图片边完整演唱歌曲。
2、教师与幼儿进行两声部演唱。
3、教师将图片递减,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4、幼儿分组进行两声部合唱,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四、幼儿自由地边歌边舞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优点:
1、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对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回答和演唱时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儿体验到了歌曲诙谐的情感,达成了第一点目标。
2、第一环节以“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练声,不仅将主旋律让幼儿提前练习,幼儿也有浓厚的兴趣。
3、图片的利用不仅简单、便于操作,也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活动中教师采取图片递减的方式,逐步让幼儿成为演唱的主体,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挑战性也体现了活动的主体性。
不足:
这一活动对于才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并且因为是借班教学,在每一次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根据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
1、音乐活动中提倡让幼儿乐唱、勤唱、敢唱、善唱,我想这些都与是否会唱有关。今天的活动中幼儿的情绪一直没有达到**,这与一些幼儿没记牢歌词、不会唱有关,不会唱就不敢唱。而图片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但教师将图片撤得太早。因此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歌词的记不牢的时候可以采取图片重现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幼儿记忆并巩固歌词。
2、今天的活动中幼儿未能明白衬词的意思,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分声部演唱,这时教师可请协教老师一起来进行示范,用示范代替烦琐的语言解释,从而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活动目标:
1. 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尝试学唱歌曲。
2. 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 欣赏歌曲《春天来了》。
教师包房歌曲,让幼儿听倾听。
通过看图片再次欣赏。
2. 讨论。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小鸟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来.源快思教.案网>(讨论着春天的来临、愉快的歌唱)小鸟们的心情怎样?(感受歌曲描述的欢乐的景象)
小鸟们还送给我们祝福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春天来了,你们开心吗?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 初步学唱歌曲。
幼儿再次倾听录音,幼儿简单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跟着歌曲拍手,熟悉旋律。
幼儿跟着录音唱、跟着伴奏唱。
反思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
通过学习采茶的音乐律动,让幼儿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采茶的知识经验,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2.根据故事情节,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3.自己调整动作幅度,在不与其他人碰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目光和体态与其他人交流。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音乐、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江南人民采茶图片,了解采茶的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2)他们是怎么采茶的?请你们学学他们的采茶动作。
2.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基本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2)幼儿练习,教师清唱。
3.幼儿随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表演
附:曲谱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
设计意图
买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放学回家后大人去菜场买菜都会带着孩子,孩子们对买菜这种活动已经耳濡目染,耳熟能详了,平时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会扮演成人进行买菜活动,所以对菜场里的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买菜》。孩子们既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音乐技能,选择的内容又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 为生活所服务.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受和奶奶一起买菜时的快乐心情
2、在演唱歌曲中,体验与同伴合作记忆歌词的快乐。
3、乐意帮助同伴,体验互相帮助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以及轮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
难点:用欢快的情绪来表现歌曲,旋律重复地部分能分声部 连贯地演唱。
活动准备
1、《买菜》课件
2、《买菜》音乐
3、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老奶奶头饰
活动过程
(一)练声
(1)练声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师:今天来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呢?请小朋友轻轻走到老师这里来。
(二)导入活动
(1)出示课件老奶奶图片引出活动主题《买菜》
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家都是谁去买菜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今天有一位老奶奶家也来了许多的客人,要买好多菜,她想请小朋友帮助她去买菜,她把她想买的菜藏在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里面,小朋友小耳朵仔细听,小眼睛仔细看,看一看老奶奶需要买哪些菜,一会举小手告诉老师听。
(2)播放《买菜》的音乐,幼儿倾听。
师:好听的歌曲听完了,老奶奶需要买哪些菜呢?
幼:说出鸡蛋、青菜、母鸡、鱼儿、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3)完整说出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蹦蹦跳。
(三)学习说唱的方式
(1)师:我们的菜单都列出来了,我们一起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老奶奶要买的菜(复述买菜部分的歌词),我们要帮老奶奶买这么多菜,老师有个特别好的方法记得又快又准,那就是用说唱的方法,等一会儿老师说唱一遍,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第一段是说的还是第二段是说的还是唱的,哪一段速度快,哪一段速度慢。
(2)教师清唱一遍
幼儿回答播放第一段唱的音乐、播放第二段说的音乐。
(3)出示图谱进行游戏
你看一看这里用了几个萝卜?(两个)跟老师做个游戏,两个萝卜拍手两下,几个黄瓜?(两个)也拍手两下,几个西红柿?(三个)拍手三下。咱们连起来就是我们的节奏, 蚕豆毛豆小豌豆和前面的是一样的吗?几个蚕豆(两个),几个毛豆(两个),几个小豌豆(三个),咱们拍出来行吗?那
我们把老奶奶要买的菜连起来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的念出来吧,小朋友把你的小手拿出来,好开始。下面我们就用说唱的方式一起帮老奶奶记住这些菜名吧。(完整学念歌词)今天我们帮老奶奶买这么多菜,你们开心吗?(开心)那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呀?很好(有大大的太阳),今天天气真好我和奶奶去买菜怎么唱呀?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4)出示菜篮帮老奶奶买菜师:你们都记住了吗?那我们现在开始帮老奶奶买菜了, 先准备个菜篮,咱们先买什么?幼儿说出所买的菜名并唱出来(5)引出音乐后半段师:哎呀呀哎呀呀,买了这么多,拿都拿不了了怎么唱出来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乐是怎么唱的,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播放音乐结束部分。(6)教师弹琴幼儿跟唱边做动作师:我们帮老奶奶买了这么多菜都买对了吗?我们来检查一遍,老师弹琴小朋友一起跟着唱,听一听谁的声音好听。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播放音乐)(四)游戏《买菜》 师:老师今天要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也叫《买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在你们的凳子后面,请小朋友拿起来,和小伙伴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蔬菜,记住了把它挂在脖子上。小朋友看老师变成了谁呀?(老奶奶)
游戏规则:小朋友看这里有个大的菜篮,老师当老奶奶, 小朋友当蔬菜宝宝,等一会儿我们就要去买菜了。一会我们唱的时候围着这个菜篮转,唱到哪个菜哪个菜就要跳进框里蹲着不能动,最后唱到嘿咱们站起来,老奶奶说三二一,我们跳出来继续游戏。
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边唱边游戏。
(五)结束活动
师:老奶奶家的客人都到齐了,我们一起去给老奶奶送菜
(播放《买菜》音乐)
活动总结
中班音乐活动《买菜》是一个歌唱活动,歌曲是二拍子的, 欢快活泼,中间有一段对白,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唱,我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并制作了丰富的直观教具辅助(课件、头饰、胸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买菜”是幼儿熟悉的生活活动,因此通过谈话我很顺利就引出了课题,念白部分的蔬菜名比较多,为了方便幼儿记忆,我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配合演唱,唱到哪种蔬菜名称就跳出相应的蔬菜图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很快就熟记了歌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用游戏的方式学习演唱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我设计了“买菜”游戏,就地取材,地面用彩色绳子围了个菜篮,让小朋友们自己去胸牌扮演蔬菜宝宝,一边演唱一边游戏,唱到哪种蔬菜名称,扮演哪种蔬菜宝宝的幼儿就跳进“菜篮”,游戏与歌曲结合紧密,幼儿边玩边唱,自然而然就学会了《买菜》这首歌。整个音乐活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演唱歌曲,大胆变现,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活动,活动中运用观察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采茶的知识经验,并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并切能够自主的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采茶的知识经验,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2.根据故事情节,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3、自己调整动作幅度,在不与其他人碰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目光和体态与其他人交流。
活动准备:
音乐、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江南人民采茶图片,了解采茶的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2)他们是怎么采茶的?请你们学学他们的采茶动作。
2.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基本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2)幼儿练习,教师清唱。
3.幼儿随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表演
附:曲谱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节奏,随乐合拍的表演牙齿。
2、在扮演中和同伴共同表演修房子和造房子的造型。
3、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在规定的乐曲中保持造型的自我克制。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跟随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活动难点:能够和同伴合作保持造型的自我克制。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幼儿简单的学过本次的律动
经验准备:音乐,牙齿道具,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讲述:
老师这里有好多牙齿,牙齿里有很多的细菌,我们把它赶跑好吗,你们先看看老师是怎么把细菌赶跑的呢?
二、学习舞蹈动作:
1、我们来学一学哦:果汁果汁撞一撞,饼干饼干撞一撞。然后谁来了。
2、小朋友们请你们和我去到牙齿大街上走一走。
3、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刚在在牙齿大街上的动作。喝果汁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动作来做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吧。
三、合作做律动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我们两个老师是怎么合作去牙齿大街上游戏的。
2、你想用什么方法把牙齿细菌赶跑。看看谁的方法不一样呢。
3、教师强调分角色的要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4、你们是什么样子的牙齿房子,我是小细菌,我就是要把你们铸成不一样的破房子了。我破坏牙齿的时候你们不懂哦,然后你们再动,把我赶跑。
5、请幼儿来表演牙细菌,老师配合。
6、幼儿间分角色配合表演。
四、运用道具进行表演。
教师:如果你们小孩不刷牙,我就会把你们都吃掉哦,你们以后要不要刷牙啊。
中班律动---牙齿大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歌曲《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是一首旋律轻松欢快、富有情趣的动感教材。幼儿对牙齿是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联系起来,易于幼儿观察模仿,非常适合中班幼儿学习。律动中把小牙刷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俏皮、可爱的形象,将牙的外形特征,如:“牙齿啊爱干净上刷刷下刷刷。歌词内容简短易于理解,对于中班幼儿在动作的控制上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说目标:
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将本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学习新歌-爱干净的小牙齿,了解歌曲内容愿意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目标(一)是认知目标,重在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
2、培养幼儿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这点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习惯”、“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它是情感目标,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表演的乐趣。
为了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教学法,本活动我还借助材料来使这些教育手段发挥它最大的教育功能。1、视觉材料:道具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歌曲。2、语言材料: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为幼儿提供可模仿榜样。3、实物材料:牙齿的服饰等。
四、说教学法:
根据中班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在逐渐发展的特点及实际发展情况,我将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下教学法1、观察学习法我将在前面部分使用观察学习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个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对象,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掌握,让幼儿在连续不断的启发观察下有效地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牙齿有它独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再加上平时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具有教强的吸引力。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将重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得学会。我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通过让幼儿扮演小牙齿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本活动可以分步安排幼儿进行游戏活动:首先,可以让幼儿扮演成牙齿,模仿一下牙齿的房子。主要是让幼儿探索牙齿的外形特征,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再次,可以让幼儿模仿小牙齿是如何被蛀的,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学一学中获得感知,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另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启发联想法,模仿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利用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来开展健康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我们口腔中各个牙齿的名称和功能,并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方式,让幼儿知道龋齿的由来以及对人的危害。本次活动仍然有些不足的地方。在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时,比较简单、仓促,可以在网上搜正确刷牙方法的图片,带领幼儿看着图片一起徒手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另外在小结正确的刷牙方法能防止龋齿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扩充一些知识点,如正确的饮食习惯、多吃对口腔有清洁作用的蔬菜水果也能帮助我们预防龋齿。
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蜗牛》是一首节奏明快、曲调欢快的儿童歌曲,旋律亲切、流畅,歌词幽默诙谐,3/4 拍的节奏,跳跃连贯的曲调,表达出小蜗牛自由自在旅行的快乐心情,表现了小蜗牛虽小但志气大、不怕困难去旅行的开朗乐观的态度。中班幼儿多数有旅行的经验, 对蜗牛也有一定认知,对小蜗牛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与艰辛能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让幼儿模仿小蜗牛旅行,引导幼儿感受小蜗牛的自信、快乐、坚强,更好地用声音、动作、表情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 3/4 拍“强弱弱”的特点。
2.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心情。
3.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精神。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小蜗牛图片 1 幅,《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请幼儿猜谜语,进行发声练习,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 出示谜语:走路从来不回头,背着房子去旅游。头上两只小犄角,一边看来一边走。提问:这是什么小动物?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小蜗牛。
2.指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创设“小蜗牛荡秋千”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手持蜗牛手偶,用荡秋千的手势三拍 1 次左右摇摆,演唱“咿呀儿哟,呀咿儿哟”一句, 旋律从 C 调依次升到 E 调。
三、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并初步学唱歌曲、学说歌词。
1.提问:听到歌曲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 引导幼儿了解小蜗牛独自去旅游,不怕困难、坚强乐观的品质。
2.请幼儿随琴声学说歌词,重点学说“咿呀儿哟,呀咿儿哟”,感受乐曲欢快、 悠扬的特点。
三、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指导幼儿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以及 3/4 拍“强弱弱”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及 3/4 拍“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请幼儿用拍手拍腿、拍手抱肩等动作表现三拍子的节奏。
2.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中小蜗牛去旅行的快乐,鼓励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提问:唱到“哟哟”时,小蜗牛好像在做什么?可以怎样演唱来表达小蜗牛快乐的样子? 3.引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表达小蜗牛旅行时快乐的心情。
小结:小蜗牛克服了山高路远、刮风下雨等困难,悠闲自在地旅游,感到非常开心和兴奋。四、请幼儿随琴声完整演唱歌曲,创造性地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鼓励幼儿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品质。
1.提问:小蜗牛会怎样爬?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它的小犄角和房子?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怎么表现高兴的样子?
启发幼儿用多变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2.引导幼儿分组或分男女声演唱,进一步体验小蜗牛勇敢乐观的品质。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音乐曲调,能根据乐曲节奏快慢间隙线条彩带表演
2、幼儿自主创编动作,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魔法棒、彩带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有一位老爷爷做了很多木偶,小木偶很羡慕小朋友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学习小朋友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都学会了那些本领。
第一次感受音乐。(教师表演小朋友模仿)
师:刚才老师把魔法的动作都做了一遍,有谁可以告诉我老师都做了哪些本领?
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本领吧!
播放音乐学做动作!
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她看到我们每天练习本领非常辛苦,她给了我一根魔法棒,她告诉我,如果我们能完成仙女给我们的三个挑战,她就会把小木偶变成小朋友。首先我们用魔法打开这个魔法棒!
二、探索彩带变线条的方法
1、教师用魔法把魔法棒变成彩带,完成仙女姐姐的第一个挑战。
师:巴拉巴拉变,我们要完成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把彩带玩出美丽的线条。昨天我在仙女姐姐那里学会了,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是怎么舞动的?
提问:请看老师用彩带舞出了那些线条?
第一次播放音乐,老师跟随音乐做舞动线条的动作!幼儿感受音乐,并学习老师的舞蹈动作。
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呢?
幼儿回答:像蛇,像龙卷风。。。
师问:刚才的这些线条,哪一个先出现哪一个后出现呢?
请幼儿上台回答
师:小木偶们,刚才小朋友做的对吗?有的小木偶点头说对,有的说不对,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一下,到底哪个先出现哪个后出现呢?
2、第二次感受音乐幼儿通过观察老师动作探索彩带舞动的方法。
提问:谁能告诉我这次我都舞出了哪些线条呢?
3、教师出示图谱,认识波浪线、弧线、蛇形线、龙卷线。
师:谁能告诉老师。这些线条都分别出现了几次呢?
幼儿回答:2次,4次。。。。。
提问:那条线先出现的?
4、第三次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舞动动作,幼儿通过观察老师表演记住线条的出现次序。
师:老师给我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魔法彩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打开彩带的呢?首先我们先找到彩带的小尾巴,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巴拉巴拉变,小木偶们都打开自己的彩带了吗?
老师教小木偶们魔法彩带的变换动作,跟随音乐,一起变出美丽的魔法线条。
5、第四次感受音乐教师和幼儿共同表演
师:我想问问小木偶们,刚才跟随音乐做彩带动作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呢?
幼儿:彩带打了蝴蝶结
师:由于我们的小木偶们力度不够,所以有的小木偶们的彩带打了蝴蝶结,那么下面小木偶们舞动彩带的时候要有力度好不好?
三、完成仙女给小木偶们的第二个挑战
师:我们的第一个挑战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要完成仙女姐姐给我们的第二个挑战了。
播放音乐,幼儿独立完成舞动彩带的动作
师:这次的挑战有的小木偶的彩带又打结了,这说明小木偶们的力度还是不够大,我觉得这次的挑战不够成功,我们再来挑战一次好不好?
再次播放音乐,小木偶们再一次完成挑战任务。
师:这次的音乐怎么了?音乐长了一段,这个就是仙女姐姐给我们的第三次挑战,通过用长出来的音乐,小木偶们自己想想能做出什么样的线条?
小木偶们你们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线条呢?
四、播放音乐,让幼儿做出自己喜欢的线条,完成仙女姐姐的第三个挑战。
师:小木偶们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老师做小木偶变回小朋友的动作)
现在小木偶们都完成仙女姐姐的挑战了,现在我们都变成小朋友了,太棒了!
五、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学习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3、能用歌声表达升中班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通过谈话,知道自己由小班升为中班,有了更多的本领,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课件准备:《我们是中班小朋友》图谱、歌曲音频、歌曲伴奏音频。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题,引导幼儿感受自己由小班升为中班的喜悦之情,在感受成长快乐的同时萌发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从自己身高上的变化及学会了许多新本领等方面寻找成长的变化,谈话内容可以与歌词相匹配,以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歌词的内容。
2.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熟悉歌曲内容。
★幼儿欣赏歌曲。
★提问: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重复范唱,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3.出示《我们是中班小朋友》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引导幼观儿察图谱的内容,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歌词的内容。
★播放歌曲伴奏,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4.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适时撤下图谱,通过空指和参与式范唱,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
5.播放歌曲伴奏,幼儿齐唱。
★鼓励幼儿边唱边用简单的动作表演,大胆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熟悉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自己会做的事情将后半段歌词进行改编,如将“我们爱学习,我们有礼貌”改编为“我们爱劳动,我们爱游戏”等。
家园共育:请家长欣赏幼儿演唱,通过亲子间互动,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资料
活动反思: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在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萌发律动表演的兴趣。
2.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学习进退步;侧点步;击腕;托帽等基本动作。
3.学会随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进行表演。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音乐、秋天丰收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园让幼儿看图说场景。
(1)这是哪里?你们看到什么?
(2)我们一起到苹果园摘苹果吧。(在音乐伴奏下摘苹果)
(3)今天有位客人也来到我们中间了,你们看看她是谁?(跳新疆舞的小姑娘ppt)
(4)她是哪个民族的小姑娘?(新疆)
2.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1)新疆是一个能个善舞的民族,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疆舞,看看你最喜欢的动作是什么。
(2)师: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这个舞蹈中的哪个动作?
(3)学习“击腕”的动作:我们一起欢迎维吾尔族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这个动作叫击腕。
(4)学习“进退步”的动作:我向前,你向前,我退回,你退回。
(5)学习托帽和侧点步:托好小帽摘苹果,脚尖侧点,点两下,掂起小脚摘苹果。
(6)教师示范舞蹈。
(4)幼儿听音乐舞蹈。
3.双圈舞
师:我们一起找个好朋友,面对面围成圆圈,一起来庆祝丰收吧。要求幼儿在托帽和侧点步的时候面对面内外圈交换位置。
活动延伸:
1.语言区域投放有关新疆景点、食物、生活习俗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新疆的各种文化。
2.表演区投放新疆音乐和服装让幼儿表演。
附歌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一.教学设计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雪橇上的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以《铃儿响叮当》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1. 学会用动作、乐器来感受《铃儿响叮当》语词节奏。
2. 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3. 能够跟随音乐做律动,并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三.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幼儿已有经验,PPT
四.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音乐问候)
12 34 | 5 — | 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
2.师:冬天到了,就要下雪了,大家看(出示ppt图片)老师认识几位小朋友,他们在冬天最喜欢滑雪了,出示圣诞老人图片)圣诞老人听到了他们欢乐的笑声,也来了,圣诞老人今天来给我们带了了礼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呢?幼:礼物,零食,好玩的(幼儿自行回答)。师:到底是什么呢?听说圣诞老师这次送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礼物哦,现在请全体小朋友竖起自己的小耳朵,听一听看一看是什么。(教师播放一遍铃儿响叮当音乐)
4.师:看来圣诞老人给我们送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小朋友喜欢吗?幼:喜欢。师:老师也非常喜欢圣诞老人的这个礼物,听了都想要去滑雪了,现在我们一起去冰雪王国里滑雪跳舞吧。(出示ppt图片冰雪王国)哇,冰雪王国可真美丽呀。师:(出示ppt图片关卡一)师:咦,他是谁?他在说什么?在进入冰雪王国大门之前小朋友必须学会打节奏,国王才会同意打开大门。哦,原来我们必须学会打节奏才能进去呀,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打节奏吧。
6.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小手,尝试双手击掌拍一拍(幼儿尝试拍手)拍拍头(幼儿尝试)那除了这些,我们还能拍打哪些身体部位呢?(引导幼儿尝试跺脚,拍腿,拍肚子等。)哇,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吧刚刚拍打的动作加入到我们的音乐里,老师先做一遍示范,小朋友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听~(教师示范,一边唱一边拍打),现在小朋友全体起立,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做。好,我们张开大嘴巴,一起唱起来。(师幼共同表演)你们真棒~现在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表扬表扬我最棒。现在我们一起去给他表演,让我们进去冰雪王国吧。预备,起。(幼儿集体表演)师:蹬蹬蹬蹬,大门打开了(出示ppt图片)冰雪王国可真漂亮呀,我们顺着楼梯走下去吧。(出示ppt图片一个矮人说话)咦,这里怎么又有一个人,他在说什么?要想去冰雪王国最好玩的地方,你们必须要每人一种乐器用打击的方式把儿歌演绎出来)今天老师刚好给小朋友准备了几种乐器,我们一起来用乐器做游戏吧。现在老师给每位小朋友一个乐器,请小朋友先敲一敲自己手里的乐器,老师手里也有一个乐器,你们看,(教师敲击声音大)哇,声音很大呀,(教师敲击声音小)咦,声音还可以小。小朋友们也来尝试一下敲一敲大的声音(幼儿尝试)嗯,真棒,再敲一敲小的声音(幼儿尝试)。现在我们来玩一个你大我小的游戏。老师敲自己手里的乐器声音大,你们就要敲得小,如果老师敲得声音小,你们就大。来,我们先来试一试。真棒,看来小朋友已经能够控制声音的大小了,现在,我们加大难度咯,要一边唱一边敲,先看一看老师怎么做(教师示范)现在请小朋友拿起自己手里乐器,和老师一起敲起来吧(师幼共同演奏)哇,你们真棒,那我们继续加大难度哦,从中间分开,一边敲打的声音大,一边敲打的声音小,我们来试一试。(幼儿尝试)哇,你们可真是非常棒啊。看来你们已经学会的打击乐器,那我们一起给他表演一下,去冰雪王国最好玩的地方去吧。来,全体起立(幼儿一边唱歌一边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打击节奏)
7.师:(出示ppt图片)这里可真好看呀,这么美丽得地方就应该跳舞吧。现在请小朋友来围成一个圆圈,一起跳起来吧。现在请小朋友坐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次的旅行你们喜欢吗?(喜欢)那老师要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回家后你们当小老师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旅行中的乐趣,并且教会他们演唱《铃儿响叮当》
师:(叮咚叮咚叮咚)什么声音?咦,冰雪王国要关门了,我们快点回去吧。
8.结束部分(音乐再见)
(老师)唱:12 34︱ 55 ︱ 54 32︱ 11 ‖
小朋友哦再 见,小朋友哦再见
小朋友们再见。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让幼儿当小老师,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旅途红的乐趣,并且教会爸爸妈妈儿歌《铃儿响叮当》。
六.教学反思
此乐曲欢快活泼,孩子们对这个乐曲也很熟悉,在此基础上,通过身体打击以及乐器打击,让幼儿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使用乐器尝试,随音乐有节奏打击,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好的将歌曲演奏出来,并且加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足的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打击乐,有点陌生,需要一些融入的过程。
(活动反思)
《铃儿响叮当》这首乐曲欢快活泼,孩子们对这个乐曲也很熟悉,在此基础上,通过身体打击以及乐器打击,让幼儿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使用乐器尝试,随音乐有节奏打击,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好的将歌曲演奏出来,并且加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且今天幼儿们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如何打鼓,如何在打击中加入音乐,幼儿们熟记于心,可见对于音乐的敏锐性,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儿歌的打击,当然这次活动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我归纳为一下几点:①语言表述还是不够周详,还需要自身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幼儿。②幼儿的表演还不够自信,需要加强幼儿的自信,使其大方自信的展现。这次活动也使得我受益良多,有了一个新的突破。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本次活动教育价值旨在:幼儿听觉信息与故事情节的相结合进行韵律活动;激发幼儿音乐联想;音乐审美体验;创造能力规则意思训练。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结构,初步能有规律的做拍手、长鼻子、驴耳朵等动作。
2.借助舞蹈动作、图片等的提示,感知 A 段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学习运用规律掌握动作。
3.感受音乐律动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初步熟悉音乐结构,能有规律的听音乐做动作。难点:感知 A 段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学习运用规律掌握动作。
活动准备
1.《木偶奇遇记》已知故事经验
2.音乐《T'es pas cap pinocchio》选段
3.教师自制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音乐律动。
二、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听过木偶奇遇的的故事吗?里面的小木偶因为说谎结果怎么样了?
幼儿:小木偶人说谎长出了长鼻子。
2.教师:谁来用动作做一做长鼻子的动作?驴耳朵可以怎样做? 幼儿动作示范
3.教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关于小木偶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评析:幼儿对语言活动《木偶奇遇记》很感兴趣,导入环节采用了故事回忆导入,幼儿自主回忆内容,回忆对故事情节,对于木偶说谎变长鼻子驴耳朵记忆较深刻并用动作表现的形式,让幼儿的思维更具体形象性,巩固认知, 也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个环节做好了良好的铺垫。)
三、教师表演,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及节奏。
1.教师:刚才音乐里面小木偶做了那些动作?这些动作代表发生了什么? 幼儿:“做了长鼻子,驴耳朵,砍木头的动作。”
2.教师:小朋友们说到了...动作(教师出示图片)
3.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到底怎样的,先做了什么动作在做了什么? 幼儿:“变出了长鼻子,驴耳朵然后去砍木头休息,变成了真的小男孩。”
(难点:引导幼儿重点感知动作模型 abab 模式)
4.教师完整表演,幼儿动作模仿带领幼儿理清动作顺序,出示正确图谱。
5.师生小结动作顺序
(评析:整首音乐情节型旋律分明,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大多数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音乐分别代入故事的情节当中,根据音乐或教师提示,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重点在于幼儿能够将故事与音乐相结合并能感知音乐 abab 的重复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幼儿故事内容与音乐融为一体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并在重复的音乐与动作表演中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重复的规律。)
四、通过动作,图谱,感知音乐动作的顺序及重复,尝试创新动作。
1.教师:这一次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跟着音乐试一试来玩一玩小木偶变真孩子的游戏吧
2.教师:(个别评价)有的小朋友特别棒已经学会了,有的小朋友还需努力,再来一次有信心比上一次玩的更好吗?
3.教师:小朋友们都特别厉害,基本都会了,那现在要考考你们了,除了刚才学会的长鼻子驴耳朵的动作还有不一样的吗?(请幼儿上前动作创新示范,并请其余幼儿模仿)
幼儿:兔子耳朵 大象鼻子 小狗耳朵 猪鼻子..... 4.教师:现在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来玩一次吧。
(评析:这个环节是对本班幼儿将听觉信息与故事情节内容相结合以及听力分辨并作出相应动作模仿的一个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根据以上环节得到的已有经验,进行模仿表演。教师根据幼儿已知顺序,用语言提示或图谱等方法加以巩固幼儿对于音乐固定模式的理解记忆。并启发幼儿自由发挥创编动作。)
五、教师引导幼儿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1.教师规则讲述:现在请一个旁边的小朋友面对面,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当ye 的时候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当小天使帮助赢了的小木偶变成真孩子 怎么帮助轻轻的摸摸赢了的小木偶的脑袋。一样的小朋友就握握手。(教师示范)
2.幼儿游戏 2—3 次
(评析:幼儿加入游戏环节后,幼儿的角色代入感增强,对于音乐韵律游戏充满了喜爱。在情节音乐背景下,游戏中加入了规则,幼儿不仅在音乐韵律活动中得感知音乐大胆表现,还在音乐游戏潜移默化遵守游戏规则,这种方式的游戏能到达很好的视、听、动统合训练效果)
六、放松
1.今天我们有的小朋友当了小天使帮助了小木偶变成了真的小朋友,乐于助人,还有的小朋友虽然当得小木偶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天使的帮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每一个小朋友都很棒哦,现在我们听音乐轻轻地休息休息吧。
活动总结
对于 4 岁左右的幼儿来说,参与音乐活动,兴趣是首要的,因为这是促进其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次活动情景导入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加入并持续参与活动。在此次活动的开展中,我运用了以下策略帮助幼儿掌握活动内容:
1.活动采用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在活动中幼儿听得专注、动得投入,气氛愉快。通过对音乐的认真倾听,从而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近而培养幼儿音乐段落的分辨能力以及对于音乐的模式理解能力。要使幼儿对律动活动感兴趣,就应让幼儿动起来,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同时对于音乐听觉以及对音乐的联想表达得到了提高。
2.音乐趣味性强,环节循序渐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 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爱模仿、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让幼儿自己表达想法,不要拘束幼儿的想象空间,动静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习彩带舞,能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6、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7、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条彩带、录音机、音乐磁带;幼儿已有变圆形或双圆队形的经验。
教学过程:
1、出示彩带,初步了解彩带舞。
这是什么?(彩带)
彩带可以用来做什么?(跳舞)
你在哪里见过彩带舞?
他们是怎样表演彩带舞的?(请幼儿自由模仿自己见过的彩带舞)。
2、幼儿自由玩彩带,尝试寻找彩带舞的基本动作。
你是怎样表演彩带舞的?(幼儿自由表演,老师根据幼儿表演的动作做简单的出图谱)。
3、幼儿看图谱随音乐分解学习基本动作。
4、在老师的提示下变简单的队形随音乐完整表演彩带舞。
5、结束: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彩带舞,以后,我们也可以去广场表演彩带舞了。
教学反思:
这次,我组织的是中班舞蹈《彩带舞》,根据我们班孩子的现有水平,我把目标制定为:学习彩带舞,能根据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舞蹈课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接触。课前,我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和几位老师做了商讨,经过反复琢磨,我觉得在这节舞蹈活动中,应该把主动权留给孩子们,老师不做任何动作的讲解,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和寻找彩带舞的基本动作。我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目标,首先认识彩带,了解彩带舞;其次,让幼儿自由玩彩带,尝试表演彩带舞;第三个环节是随音乐看图谱来分解学习动作;最后利用平时玩游戏变队形的经验完整表演《彩带舞》。孩子们拿着彩带,都很有兴趣的表演起自己的彩带舞,都找到了他们认为最好的彩带舞动作,根据小朋友的动作我画出了简单的图谱。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小朋友根据音乐表演彩带舞。但是,在这个主要环节中,由于紧张我疏忽了节奏的训练,没有让孩子们跟着节奏来练习动作,只有掌握了节奏,才能将动作和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我觉得这是整节活动的失误;再一点,就是我疏于舞蹈活动中孩子们内在情感的体验,一味的让孩子注意表情,使整节活动中他们由主动变为被动,没有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舞蹈的美。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好经验。
【教材分析】
《昆虫音乐会》是一首节奏抒情的乐曲,多以四分音符为主,重点是熟练掌握4/4拍节奏特点,学习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按强弱规律使用打击乐器合拍地演奏。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叫声,借助图谱学念节奏。(重点)
2.认识木鱼、碰铃、响板等乐器,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尝试用乐器打击节奏。(难点)
3.体验用乐器随音乐演奏的兴趣。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昆虫的叫声,蜜蜂、蛐蛐、蝈蝈图片。
2.图谱卡片,木鱼、碰铃、响板等乐器。
3.节奏卡片蜜蜂: x x x x| x - - -
蛐蛐:xx x xx x| x - - - 蝈蝈: x.x x.x|xx - - -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利用情景游戏:邀请幼儿参加昆虫音乐会。
2.逐一出示蜜蜂、蛐蛐、蝈蝈图片,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通过情景“昆虫唱歌”,引导幼儿学习节奏型。
1.教师设置野外的情景“昆虫唱歌”。提问:蜜蜂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蜜蜂的节奏卡片: x x x x / x - - - / 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小蜜蜂的声音:嗡嗡嗡嗡/嗡----/ 2.追问:蛐蛐是怎样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二段,出示蛐蛐的节奏卡片:xx x xx x| x - - -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蛐蛐的声音: 蛐蛐 蛐 蛐蛐 蛐| 蛐- - -
3.再次追问:蝈蝈是怎样唱歌的?
教师范唱第三段,出示蝈蝈的节奏卡片: x.x x.x|xx - - -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幼儿按照节奏学说蝈蝈的声音:蝈.蝈蝈.蝈|蝈蝈 - - -
三、昆虫合奏会。
1.幼儿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蛐蛐、蝈蝈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碰铃;蛐蛐—木鱼;蝈蝈—响板)。
2.教师弹奏乐曲,前半部分集体合奏,最后两小节两种乐器进行合奏。
3.尝试用两种乐器合奏。四、整理乐器。
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整理乐器。
附: 音乐昆虫音乐会
1=D 4/4
5 5 6 6 | 5 5 3 - | 2 3 4 - | 3 4 5 - |
x x x x | x x x - | x x x - | x x x - | 5 5 6 6 | 5 5 3 - |2.3 4 3 2| 1 - - - |
x x x x | x - - - | x x x x | x x x - | xx x xx x |x - - -|
x. x x. x|xx - - -|
活动反思: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音乐律动活动,出示苹果园,激发幼儿摘果子的兴趣,并在音乐伴奏下摘苹果,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学习进退步;侧点步;击腕;托帽等基本动作。整个活动在边玩边学中引导幼儿学会随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进行表演,萌发律动表演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萌发律动表演的兴趣。
2.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学习进退步;侧点步;击腕;托帽等基本动作。
3.学会随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秋天丰收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园让幼儿看图说场景。
(1)这是哪里?你们看到什么?
(2)我们一起到苹果园摘苹果吧。(在音乐伴奏下摘苹果)
(3)今天有位客人也来到我们中间了,你们看看她是谁?(跳新疆舞的小姑娘ppt)
(4)她是哪个民族的小姑娘?(新疆)
2.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1)新疆是一个能个善舞的民族,我们一起来看看新疆舞,看看你最喜欢的动作是什么。
(2)师: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这个舞蹈中的哪个动作?
(3)学习“击腕”的动作:我们一起欢迎维吾尔族小朋友来到我们这里,这个动作叫击腕。
(4)学习“进退步”的动作:我向前,你向前,我退回,你退回。
(5)学习托帽和侧点步:托好小帽摘苹果,脚尖侧点,点两下,掂起小脚摘苹果。
(6)教师示范舞蹈。
(4)幼儿听音乐舞蹈。
3.双圈舞
师:我们一起找个好朋友,面对面围成圆圈,一起来庆祝丰收吧。要求幼儿在托帽和侧点步的时候面对面内外圈交换位置。
活动延伸
1.语言区域投放有关新疆景点、食物、生活习俗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新疆的各种文化。
2.表演区投放新疆音乐和服装让幼儿表演。
一、活动目标
1.模仿小闹钟的动作,体验律动活动的乐趣。
2.创编小闹钟的动作,跟随音乐律动。
3.知道闹钟的组成,珍惜时间。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呼啦圈、魔法棒、闹钟、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变成魔法师引出活动的主题,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都知道我是曹老师,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你们不知道。其实我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我的全身上下是有魔法的,看,我有一个魔法圈,我可以让我的魔法圈转起来,我乐意让它转起来、停下来,我也可以让它跑出去,也可以让他回来,信吗?我要开始念咒语了(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所以,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我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我做不到,就是不能让时间停止。因为时间永远在滴答滴答的走个不停。
2. 教师利用故事分解动作,幼儿熟悉
①幼儿欣赏律动,引导幼儿说出动作的含义。
师:看,他们来了!(播放音乐)
师:刚刚那首曲子叫做闹钟舞会,你们刚刚都看到小闹钟在干什么?其实啊,小闹钟被魔法师唤醒了之后就开始跳起美丽的舞蹈,那他们调不动的了怎么办?给他们拧发条,加加油!最后小闹钟跳着跳着都累趴下了。
②创编小闹钟的造型。(播放音乐片段1)
师:我身上有一根魔法棒,我要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变成小闹钟。我们的小闹钟准备睡觉了。被魔法师唤醒的小闹钟被敲到头就要马上站起来,变成一个最神气的闹钟的造型(强调摆造型之后不能乱动)
③幼儿变成小闹钟,模仿教师随乐律动。(播放音乐)
师:请小朋友们站在魔法师的身边,那我们这次变成小闹钟之后还要跳舞。
④幼儿尝试用身体其他的部位变成指针摆动(播放音乐)。
师:钟表里面摆动的指针都有谁?时针、分针,我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闹钟。魔法闹钟说:我最喜欢玩游戏了,我想和大家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照镜子的游戏就是他做什么动作,你要跟她做一样的动作。他说啊,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请你喝他做一样的动作。(7点、11点半、3点45出去玩、9点40睡觉)那我想问问我们的小朋友了,你们除了可以用手臂摆动,还可以用什么摆动?等一下,闹钟摆动的时候请你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摆动(手指、头、手)
⑤创编拧发条加加油的动作。
师:那我发现小闹钟走不动的时候,会给它拧发条,那现在我是跳不动的小闹钟,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了拧发条。她拧的越有劲,我就跳的越有劲。拧发条的时候蹲一下这样才会更有力气。除了这个动作,还有什么动作拧发条可以转动小闹钟。
⑥幼儿两两合作律动(播放音乐片段2)。
师:请你们找到一个自己的好朋友,一会儿你们商量一下,谁做没电的小闹钟,另一个小朋友后面加油。
⑦幼儿交换角色(播放音乐片段2)。
师:请你们交换,刚刚没电的小闹钟去拧发条加油,加油的变成没电的小闹钟。我们刚刚和魔法师玩了这么久,学到了两个本领,一个是用身体的部位变成指针转动,第二个是和好朋友合作将没电的小闹钟注入能量。
⑧集体展示(播放音乐)
师:现在你们挺好魔法师的指挥。音乐响起的时候我说变成**闹钟,你们就变成**闹钟,好了,现在请小闹钟们闭上眼睛。
3.小结活动,告诉幼儿时间过的很快,要珍惜时间。
师:刚刚我们玩了这么久很累了,是不是觉得时间过的很快,那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
活动目标:
1、知道与妈妈相亲相爱的情感,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
2、乐于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够根据音乐创编简单的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6、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7、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音乐、袋鼠头饰、大围裙。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我是谁呀?”肖老师
“那你们喜欢我、爱我吗?爱,我也爱你们,我们相亲相爱。”
“相亲相爱我们可以抱一抱”,“还可以做什么动作?”“相亲相爱还可以碰碰头,(拉拉手、转转圈)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相亲相爱,在家里你们最喜欢谁?”(妈妈)
“妈妈爱你们,你们爱妈妈,你们和妈妈相亲相爱”你们都来做一做和妈妈相亲相爱的动作(碰碰头、拉拉手、转转圈)
“在生活中呢,我们和妈妈相亲相爱,小动物也和妈妈相亲相爱”
2.教师戴上头饰,系上围裙,装成袋鼠。
提问:(1)你们看,我变成谁的妈妈了?(袋鼠)。我有一个大大的口袋,我的口袋在哪呢?奥,在这呢。
(2)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知道它前面的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呢?(知道,袋鼠宝宝)对了,就是袋鼠宝宝。
(3)大家都来学一学袋鼠站着的样子。(两个小手放在肚子前面,双臂紧紧的夹住身体,双手手腕抬起,手指自然下垂。)来,跟老师一起做。 大家都来学一学袋鼠走路的样子。(双脚并拢,蹦蹦跳)
二、听音乐
今天呀,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袋鼠妈妈》
<1>播放音乐
提问:“歌曲里面都有谁?”(袋鼠和妈妈)
“奥,原来歌曲里面还藏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听一听。”
<2>讲故事
“对了,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袋袋乖乖和妈妈快乐地玩耍着,那调皮的小袋鼠呢?一会儿跳出了妈妈的口袋,围着妈妈尽情地玩耍,一会儿又跳进妈妈的口袋,哈哈,它在跟妈妈玩呢,它们相亲相爱”
“故事中,小袋鼠是怎样和妈妈玩的?”
(转圈、跳进来、跳出去)
三、幼儿创编动作
(1)让幼儿把袋鼠和袋鼠妈妈一起玩耍的情景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2)幼儿表演完,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其它幼儿可以模仿。
(3)个别表演完,教师将幼儿的动作加以组合,并配上音乐表演。
(4)幼儿组合表演
四、游戏
听课老师与小朋友表演
活动反思:
在这次讲课活动中,我上的是一节中班舞蹈课《袋鼠妈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就想到了袋鼠与妈妈相亲相爱,那么小朋友们也应该在活动中体验到与妈妈相亲相爱的情感,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中班的孩子已经会自己跟着音乐创编动作,而且很喜欢当小老师,那么我就让孩子自己创编出自己喜欢的动作,然后用他们的方式教给小朋友,小朋友们兴趣都很大。活动中,我先用老师对孩子的爱为起发点,让孩子了解妈妈对孩子的爱,知道了相亲相爱。我有用袋鼠妈妈的围裙做道具,引出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根据故事编动作,而他们也都能创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舞蹈课呢,不光是跳舞、跳动作,孩子们的表情也很重要,通过表情你就能了解到孩子们表演的内心世界,我呢,就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我的表演,带上表情,跳出不一样的舞蹈。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都能积极,而作为老师我,我觉得在活动中没有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没有让他们之间体验相亲相爱,这是我认为不足的地方。
教学目的:
1、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音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2、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3、音乐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形象,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作,在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6、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7、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准备:
大象头饰、小鸡、老鼠、小猫、小狗、小蜜蜂、小兔、狮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教师模仿大象的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猜我是谁呀?(咳)对了,我就是大象伯伯,今天我们动物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邀请你们参加,愿意吗?
二、学习新歌《动物说话》
(一)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下面我们就请出第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他是谁呀?(小鸡)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呀?(叽叽叽)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说: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
(二)听范唱大家知道吗?小鸡不仅会说话,它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范唱)
(三)试着演唱歌曲
1、刚才,小朋友们听的特别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好吗?
2、谁知道小鸡是长什么样的?(毛茸茸,尖尖的嘴)那好大家边唱边把小鸡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教师伴奏)
3、幼儿创编歌词。
师:你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会唱歌呀?
三、想象小动物的形象,理解音乐。
(一)森林那么大,一点都不热闹,再请出一些小动物行吗?
师:听森林里来了谁?教师范唱。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感觉又出现了什么动物?表演本段音乐。
(二)听作品辨别小动物老师发现大家特别有想象力,还特别喜爱动物,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也特别的喜爱小动物,他们写了很多描写小动物的曲子,都有什么呀?我们来听听谁第一个出场啦!
1、放小蜜蜂音乐,音乐里呀用小提琴的演奏模仿了小蜜蜂抖动翅膀的样子听出来了吗?
2、听小狗音乐。你们听又有谁来了?怎么听出来的?谁能学学小狗的动作?
3、咱们再请出一个动物,听?是谁呀?小老鼠、小花猫
四、看动物软件刚才,我们唱的听的特别认真,森林里的动物们真的来参加我们的联欢会了。
五、扮演小动物开动物联欢会老师表演兔子妈妈并担任解说。
动物联欢会就要开始了,今天就由森林之王主持大会。
小狗第一个来表演节目,他迫不及待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放音乐小狗乖乖)森林里乌龟大哥和小兔子商议比赛呢?你看他们来了。
小蜜蜂们来到大森林里准备收集花粉采蜜呢!(放音乐)动物联欢回快要结束了小动物门全体起立站到台前一起联欢,最后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活动目标:
1.教歌曲《小蘑菇》,要求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能跟着老师完整的唱歌。
2.复习游戏《小斗篷》。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6.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7.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泡沫制作的立体大蘑菇一只,小斗篷一个,幼儿已学过游戏《小斗篷》。
活动过程:
1.幼儿听“摘果子”音乐,自由想象摘果子动作进活动室。教师:小朋友,苹果成熟了,我们帮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果子去。
2.节奏舞《在那高高的苹果树下》教师:小朋友,摘果子累了吧,我们在这高高的苹果树下休息一下吧。第一遍幼儿分散集体表演一遍,第二遍幼儿两个一对面对面地表演一遍。
3.教唱歌曲《小蘑菇》
(1)教师:老师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一个“小傻瓜”,太阳不晒,大雨没下,撑着小伞在干啥(边讲边出示立体蘑菇),是谁呀?(小蘑菇)它为什么整天撑着雨伞,老师来问问它。教师范唱歌曲两遍。
(2)你们是听到老师怎么来问它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唱边解释。
(3)教师:再听老师唱一遍,听听老师问的是不是这些。教师又完整的范唱一遍。
(4)教师: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问问小蘑菇吧!幼儿跟着老师唱。
(5)教师弹琴常一遍。
4.复习游戏《小斗篷》。
教师:小蘑菇不会说话,它不是撑着一把小伞,它的样子就是一把小伞。小朋友,我们再来做个《小斗篷》的游戏。幼儿做游戏三遍。要求幼儿向前走时不往旁边看,不能告诉别人戴斗篷的孩子是谁。
5.教师;小朋友,我们把摘下的果子用小车装回去吧!幼儿两人或三人组成一两“小车”,听音乐开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幼儿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欣赏,理解歌曲的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较连贯地演唱歌曲《春天嵩山美如画》。
2、通过活动,体会歌曲的情感,用愉快甜美的情绪演唱歌曲,抒发自己对嵩山的热爱,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
通过图片欣赏,理解歌曲的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较连贯地演唱歌曲《春天嵩山美如画》。
活动准备:
1、 嵩山的图片;
2、 花、草、小鸟图片;
3 、教室悬挂一些春天嵩山的幼儿作品。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幼儿作品,引导孩子发现春天。
二、发声练习:《春天》鼓励孩子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
三、基本部分
1、老师深情地范晿歌曲,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2、提问听到了老师唱了什么,鼓励孩子完整大胆去说。
3、将孩子说出的添画在嵩山的背景图上,帮助孩子掌握歌词。
4、鼓励幼儿学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节奏地演唱歌曲。
(1)欣赏图片,跟着老师学唱歌曲。“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唱一唱。”
(2)逐一将图片上的“花”“草”等内容删除,鼓励幼儿进行演唱。
(3)鼓励孩子能运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结束部分
鼓励孩子用动作表现花草,来装扮家乡的嵩山。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反思: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在图示中学习演唱歌曲,掌握XXX|XXX|XXXX|XXX的节奏。
2、运用接唱和分角色唱等多种独唱方式巩固歌曲,并替换式创编歌曲,体验其中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办家家》图谱,节奏图,其它菜肴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你们有没有玩过办家家游戏?你在办家家时有没有玩过炒菜吗?怎么炒?”(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引出炒菜——玩办家家)(出示图谱)
二、倾听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办家家、炒小菜吧!仔细听。
1、师清唱歌曲。唱到“炒小菜”时用动作表示(辅助)。
师:歌曲里哪一句最有意思?
幼儿尝试演唱,教师示范唱。(带领幼儿一起来学唱)(读歌词)。
2、出示XXX|XXX|XXXX|XXX|的节奏图,跟着节奏说一说。
师:这段歌词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是说唱法,可以让歌曲更有节奏感。(幼儿有节奏地拍手和炒小菜一遍)
3、师:看图谱,把你学会的部分唱出来。
集体尝试演唱(教师指图谱)有哪句不会唱?
三、用不同的语速巩固练习歌曲。
1、师:今天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要炒很多的菜。菜刚下锅,我们用小火慢慢炒。慢慢唱出来。(慢速)
评价:幼儿边看图谱边唱。
菜还没有炒好的,我们用大火快快炒。快快唱出来。(快速)
评价: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或有好的坐姿唱。
2、看图谱,集体演唱。
师及时纠正不对的音调,(仔细听,这句怎样唱的更好听?)
四、不同形式来演唱。
师:你们都是能干的小厨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
(1)接唱法。
(2)分角色对唱。(男女对唱,3-5名幼儿炒小菜) 活动延伸:自主选择,结伴表演唱。
师:你们看,这里还有个圆圆的大锅子呢!还有很多菜需要我们一起来炒呢!请幼儿自己选择一部分人做小菜,一部分人做厨师,一起来炒小菜吧!
活动反思
歌曲《办家家》本身就是根据“办家家”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其中旁白部分节奏性特别强,朗朗上口,也正是这个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本活动通过游戏贯穿整个各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在学会边唱边表演的同时,注重了声情并茂的交流,对他们音乐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合作游戏得到一种锻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会跟着音乐信号玩"打地鼠"的游戏。
2.通过大胆地尝试感受音乐去创编肢体动作。
3.鼓励幼儿进行表演,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心情。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会跟着音乐信号玩"打地鼠"的游戏。
活动活动难点:通过感受音乐大胆地尝试去创编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地鼠图片、ppt、空气锤、地鼠头套、农场主人头套、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变魔术,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一只地鼠的图片。
师:这是小地鼠,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ppt,讲述游戏中的故事情节。
师:一群地鼠钻进了一个农场里,他们在地鼠老大的带领下,开始到处寻找粮食,这时候农场主人走了出来,突然,他发现了这些地鼠,于是他拿起旁边的棍子就开始打地鼠,最后他把这些地鼠都打跑了,赢得了胜利。
师:在刚才的动画里,出现了哪些角色?
师: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游戏可以叫什么名字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也来一起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二)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创编动作。
1、倾听整段音乐师:我们这个游戏需要跟着音乐一起玩,我把玩法的秘密藏在了音乐里,听仔细哦,看你们会不会发现!
①听了这个音乐后你有什么发现?想到了什么?
2、分段倾听音乐①听音乐中的第一段师:刚才视频里播放这段音乐的时候是谁出现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幼儿创编第一段音乐地鼠出场的动作并互相分享学习。
②听音乐中的第二段师:刚才视频里播放这段音乐的时候是谁出现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幼儿创编第二段音乐农场主人出场的动作并互相分享学习③听音乐中的第三段师:这段音乐是农场主人发现了地鼠,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表示地鼠和农场主人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师幼共同创编动作,一起听音乐创编。
④听音乐中的第四段师:这段音乐听了你感觉他们在干嘛?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表示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师幼共同创编动作,一起听音乐创编。
⑤听音乐中的第五段师:这段音乐是农场主人把地鼠打跑了,胜利的音乐?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表示地鼠和农场主人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师幼共同创编动作,一起听音乐创编。
(三)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师:音乐开始,游戏开始。音乐开始首先是我们地鼠出场,再是农场主人出场,之后主人发现地鼠,地鼠们要钻进地洞里,农场主人开始用棍子打地鼠。在打地鼠的环节里,小地鼠们不能到处跑,只能站在圈里做动作,但是地鼠们可以蹲下来躲避被打到,被打倒的地鼠也要蹲下。在最后胜利的音乐响起时,小地鼠们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音乐结束,游戏结束。
(四)教师带领幼儿分角色开始游戏(游戏进行2-3遍)1、请全部幼儿扮演地鼠,教师扮演农场主人。
2、请一些幼儿扮演地鼠,再请一名幼儿来扮演农场主人。
3、请全部老师一起参与游戏。
三、结束部分
1.播放音乐,幼儿离场。
师:小地鼠们,我们今天都玩累了吧,我们要回家了哟。
四、活动延伸:
1.美工区---画地鼠
2.表演区---表演打地鼠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教学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互相合作表演,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好品质。
2、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朝鲜族的童谣,感知3/4拍子的起伏荡漾的节奏特点。
3、要求幼儿在做动作时要和音乐协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会唱《小白船》歌曲。
2、flash《小白船》、钢琴、 教具:一弯月亮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具
1、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拿的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月亮上干什么吗?(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引出他们在高兴地玩耍。你们想想月亮什么时候出来?晚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美吗?让幼儿简单说说。老师还有一首更美的音乐,你们听:
2、教师播放flash幼儿欣赏。
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听到了什么?
(2)音乐的节奏是快的还是慢的?
(3)你们知道这首音乐是什么族的?它是几拍的?节奏的特点就是强——弱——弱。教师带幼儿说两遍强——弱——弱。让幼儿感知3/4拍子的起伏的特点。
(4)你们想想小男孩和小女孩听着这么优美的音乐做什么呢?教师引出拍手游戏。
二、老师示范动作,幼儿欣赏。
1、教师和配班老师示范动作一遍后,第二遍幼儿模仿动作.
2、教师把动作分解开,分小节给幼儿讲解幼儿学习,幼儿练习,教师指导动作。
3、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动作,配班教师弹琴,连贯地把动作做一遍。
4、幼儿动作熟练后,跟音乐做动作。
三、教师把幼儿分组进行拍手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一遍之后,教师指导,请几组幼儿跟音乐表演,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结束:
教师:“孩子们,我们把刚刚学习的律动去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去表演一下,让我们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合作来表演律动吧!
律动游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体验游戏的快乐。
2、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能伴随音乐用肢体表现长短音。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音乐CD,钢琴,铃鼓一个,纱巾若干条,故事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造型游戏:
做吹泡泡游戏并听铃鼓声做爆破的泡泡造型。
二、感知欣赏,在游戏中感知音乐中的长短音。
导语:今天我们要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听!里面传出了很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藏着“变-变-变——”的声音,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1、倾听音乐,感应乐曲中的“短短长” 。
2、节奏律动并拍手表现乐曲中的“短短长” 。
3、配合肢体拍奏感应乐曲中的“短短长” 。
三、情境创意
1、故事引导
今天精灵山谷来了一群可爱的、快乐的小精灵,他们准备穿越山谷去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他们用神奇的魔法咒语和山谷中的朋友们打着招呼“你好呀~” ,结果所有的东西都随着小精灵的魔法咒语,变得快乐起来。我们来一起看看,小精灵们都是怎么跟朋友打招呼的。
2、创意表现
(1)随乐学小精灵做动作
(2)围圆圈,随乐律动拍奏,肢体动作创意表现“变变变~”。
(3)律动游戏“找朋友”,并用肢体创意表现“变变变~”。
四、道具表现:
道具(纱巾)创意表现“变变变~”。
中班律动游戏:《变变变》说课稿
海南省军区幼儿园执教:李丽指导:于娴
一、教材分析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 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音乐《变变变》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全曲共有六个相同节奏和旋律的乐句,每个乐句的结尾都有固定的“短短长”的节奏,这首乐曲十分适合幼儿进行律动活动。中班初期幼儿的学习特点仍然以模仿为主,但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
在《变变变》的律动游戏中,就是以兴趣为主,抓住了幼儿已获得的经验作为创作的源动力,还更加关注了幼儿在创作表现上动作与音乐配合的难度,从而引领幼儿在感受音乐、倾听音乐和表现音乐上有一定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熟悉和理解音乐是幼儿表现美的前提,幼儿对音乐的欣赏感知必须通过适合的游戏、肢体动作等方式来完成。中班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开始发展,可以让幼儿通过感知、想象、模仿,最后导向创造性的发展。<<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知与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所以根据<<纲要>>的要求,在这次活动中特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体验游戏的快乐。
2、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能伴随音乐用肢体及道具表现长短音。
三、说重、难点
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活动中能伴随音乐用肢体及道具表现长短音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舞蹈律动、肢体动作和道具等方式来表现音乐,所以积极参与肢体的创意造型,用不同的方式感应长短音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但是,要让幼儿在创作、表现的同时又必须与音乐的内容、节奏以及自身的情感相匹配,既要参与创作又要伴随音乐进行表现,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游戏《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将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游戏的要求循序渐进,引领幼儿逐步突破重点,也是解决难点的关键。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故事的引导,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在有趣的肢体拍奏中感知并熟悉了音乐,让幼儿融入到音乐的环境中,在音乐的感知触动下进行创作表现,最后再现了故事“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让幼儿在集体的表现中将学习的经验进行升华,最终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整个活动在轻松自然的氛围完成,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下获得发展。其中精选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故事引导法。
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贯穿整个活动,故事的引导让幼儿通过“魔法咒语”的倾听、拍奏和动作的创意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尝试使用道具纱巾进行表现。尝试音乐律动游戏的快乐。
2、趣味游戏法。
游戏师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在孩子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游戏是孩子最喜欢最容易接受和掌握的学习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完成任何目标的前提。让孩子欣赏音乐、分析音乐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所以我们要将学习贯穿于游戏“魔法咒语”和“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中,从而让孩子感知的经验进行升华。
3、情境感染法。
感情、情境是幼儿想像力和表现力的体验的最好方法。活动中孩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在动听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探索多种肢体表现的方法,体验音乐,交流互动,经验升华,在情境的创意表现中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学法
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熟悉并掌握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然后进行模仿、探索和创作,在游戏的情境中表现了音乐。我们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使孩子在经验、探索、创造、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轻松学习,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了学习的过程与乐趣。
五、说活动准备
音乐CD,钢琴,铃鼓一个,纱巾若干条,故事背景图
六、说活动流程
本节活动以游戏:《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舞会》贯穿整个活动,活动环节紧凑、目的明确,每一个环节都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环节过度自然,安排合理且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一个环节:造型游戏
让幼儿听铃鼓声做动作(拍:跟着节奏走;摇:做创意造型),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不断的变化拍奏的快慢,让幼儿在摇奏的时候能敏捷的做出反应,并变化造型动作。幼儿在此环节中还原经验,尝试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动作,从而为下一环节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环节:感知欣赏,在游戏中感知音乐中的长短音。
让幼儿进行肢体律动的创作就必须熟悉并掌握音乐,所以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教师是通过倾听、拍奏和创意动作三个步骤循序渐进的让幼儿感应全曲,感知音乐中的“短短长~”及音乐的旋律,这个环节是解决重点的关键,因为只有很好的掌握了节奏“短短长~”及它在音乐的位置,幼儿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表现。这个环节老师引导幼儿倾听、理解、熟悉了音乐,并将经验迁移到下一个环节中去。
第三环节:情境创意。
教师将“会跳舞的小精灵”作为角色寓意给幼儿,利用故事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兴趣,以“打招呼”和“交朋友”为情境,分别创编固定拍子的律动和“短短长~”的情境创意动作,使幼儿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的理解音乐,然后教师再次为幼儿发展建构桥梁,让幼儿在全曲的伴奏下自由选择舞伴进行律动游戏,从而,在与音乐完美的配合表现出“短短长~”节奏的同时解决了重点,突破的难点。
第四环节:道具创意。
集体的表现等于幼儿学习经验的巩固和展示,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再现了幼儿的学习经验,还在使用道具的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道具纱巾的表现,使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又建构了一个表达与表现的方式,让幼儿从动作的表现经验直接迁移到道具的使用上,这样能更好的提升了幼儿的经验的同时又给幼儿带来了挑战,在表现完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活动的无限乐趣。
最后,活动结束,教师给了孩子大大的肯定,同时还将学习进行了延伸,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最后又结束在快乐中。
活动的延伸:可以尝试让幼儿使用不同的道具及乐器进行创作表现,还可以组织拓展活动,让幼儿根据音乐固定的节奏做创意造型。
评委点评:
优点:
教师肢体动作夸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不足与建议:
1、整个活动教师带得过多,应给予孩子创造的空间。
2、挂图的作用不大,对幼儿的想象有所局限。
3、教师缺乏有效的评价,没有紧扣重难点。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并能用对唱的形式来表现。
2、体验对唱的乐趣。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PPT、音乐图谱、小司机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分析:音乐游戏中巩固节奏练习。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做小司机,开车子去郊游吧。(音乐律动入场)
2、做小司机开心吗?你开什么车?(节奏练习)
二、听一听(播放PPT)
价值分析:在理解什么是回声的基础上,通过钢琴的不用演绎,让幼儿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回声的奥秘,初步感知音乐的强弱。
1、给大山唱歌的时候你会怎么唱呢?(大声唱)
小结:我们对着大山要大声的唱,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叫放声歌唱。
2、播放PPT——这么美的山谷,不知道山那边住着谁呢?让我来问问它吧。
“喂”——“喂”;
提问: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你唱什么,他也唱什么,先传过去的声音强,再传回来的声音弱。
“你是谁?”——“你是谁?”
“请你快来”——“请你快来”
“来唱歌”——“来唱歌”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老师:这是什么声音?回音是怎么样的?
小结:回音就是你唱什么,大山也唱什么,你的声音强,大山的声音弱。
3、我们来听听钢琴是怎么表现的。( so mi sao mi do do do do do do)
4、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回声。
5、对大山说的话是那个符号?回声又是那个符号表示?
过渡句:今天,我们就要学用回声的方法唱一唱动物的事情。
三、唱一唱
价值分析: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培养幼儿对回声的兴趣,让幼儿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回声的含义。同时能更好的表现回声。
1、先一起来看一下今天我们要对大山唱的第一句歌词,叉叉是什么意思?还有谁呀?(拍手一起念)
2、第二张图谱你们看的懂吗?这些树可能会表示些什么呢?(森林)
3、第三张图谱谁来说说看会说了了什么呢?
4、歌词我们已经会念了,接下来,我们要来学唱这句歌词。(从低到高)
5、找一个好朋友,自己商量,谁是对着大山唱歌,谁是学回声。
活动准备:
音乐、丰收的果园(PPT) 踵趾小跑步图示
活动目标:
1、感受丰收的果园景象,跟着旋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踵趾小跑步”,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看PPT,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2、这么多的水果都丰收了,真开心。(幼儿听音乐唱歌)
二、欣赏感受:
1、这么好听的歌,你们知道我想干什么吗?(跳舞)
2、老师舞蹈,幼儿欣赏。
3、看到老师是怎样摘苹果的?(手拿篮子、跑着去的)
4、出示踵趾小跑步的步骤图,帮助幼儿理解。
师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摘到又多又大的苹果
(抱一个大大的篮子,摘苹果时眼睛看着手,还要跑着去找一找……)
5、师再次示范、幼儿模仿动作。
6、做做踵趾小跑步的动作(反复舞蹈)。
三、活动延伸:
音乐、图示投放到区域中幼儿继续练习。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他们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总之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的特点,初步学会领唱、齐唱和间奏的歌曲。
2.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3.乐于与老师、同伴共同演唱的快乐心情。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飞机的图片,课件,音乐。
【活动建议】
1.出示飞机,激发幼儿兴趣。
(1)播放课件,幼儿认真观察。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飞机长什么样子?它由什么组成?
2.熟悉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1)欣赏歌曲《飞机飞来了》,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歌曲中的飞机来自哪里?小朋友们要去干什么?为什么要去献花?
(2)再次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问:“歌曲中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小朋友们鲜花的场景。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熟悉歌曲旋律,重点唱出空拍的地方。
(2)幼儿学唱歌曲。
(3)师幼共同演唱歌曲,要求幼儿有表情地演唱,并加动作表现。
【活动延伸】
幼儿游戏《小飞机》
幼儿两手搭成飞机的样子,听音乐做出飞机起飞、转弯的样子。
“丰收节到来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这是一节与丰收有关的活动,通过学跳双圈集体舞,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有节奏的创编部分动作。
2.初步学跳双圈集体舞,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并能配合游戏完整的表演舞蹈。
3.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活动重点:尝试有节奏的创编部分动作。
活动难点:能听清指令交换舞伴。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摇摆舞》的音乐旋律。
2.物质准备:《田纳西摇摆舞》音乐;红色和黄色手腕花各 8 个;活动室椅子排成圆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熟悉并感受音乐的旋律。
1.随音乐手牵手进教室。
“丰收节到来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2.听音乐玩“老狼游戏”,并随音乐表达简单的节奏型。
提问:刚才听着音乐来庆祝丰收节的时候,心理感觉怎么样?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二、 单圈玩“照镜子”的游戏,发挥想象创编动作。
1.采用“领袖游戏”模式,教师做“拍、拍,扭一扭”的动作让幼儿模仿。
提问: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
2.引导幼儿用其他动作替换“拍”的动作,启发幼儿互相学习。启发式提问:你还可以用那些动作来替换“拍”的动作呢?
重点启发幼儿用日常生活的动物或幼儿熟悉的游戏动作……来替换
“拍”的动作。如:“喵喵,扭一扭”“跳跳,扭一扭”等。
3.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邀请几名幼儿轮流来做领头人。
三、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玩“照镜子”游戏,体验动作的方向要一致。
提问: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在照镜子时都发现了什么?
2.初步尝试两人配合跳双圈舞,教师随时注意检查纠正幼儿动作。
四、随音乐做动作交换舞伴跳舞。
1.讲解交换舞伴的规则。
2.随音乐交换舞伴跳舞。
重点指导幼儿在舞蹈过程中,能与同伴目光对视、微笑等姿势相互交流,充分体验舞蹈的快乐。
五、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幼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2.师邀请一名幼儿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两个人玩“老狼游戏”时的动作变化。
3.引导幼儿把这些动作连起来尝试跳双圈舞。
4.全体幼儿随音乐完整跳双圈舞。
延伸活动
1.表演区:将乐曲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在活动区时间继续与舞伴共同创编动作,体验舞蹈的快乐。
2.户外活动:也可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继续跳双圈集体舞。 改编自《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大班下《摇摆舞》
活动目标:
1、尝试在熟悉黑猫警长、孙悟空、葫芦娃动画角色的基础上,创编角色动作并根据音乐节奏大胆的展示符合角色特征的动作。
2、明确“移动城堡”游戏中向右移动一个位置的基本玩法和规则,能根据音乐做起立,转动、走、坐的动作。
3、在活动中通过位置和角色的变换,感受不同挑战带来的刺激和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座位准备 幼儿围坐成圆圈
1.材料准备:
手环(带在幼儿右手腕),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孙悟空头饰贴在椅子后面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引出活动
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动画城去闯关,只要我们可以成功的闯过3关,就可以获得神秘大奖,先听一听闯关成功的音乐是什么?
2、分别听音乐,猜一猜每一关要变的人物
(1)师:现在我们我们准备到第一关,这一关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变身,让我们听一听我们要变成谁?
幼儿:黑猫警长
听音乐做动作变身
师:接下来我们听一听还要变成谁呢?
幼儿:孙悟空
师:我们一起来变身,变变变
我们来听一听,闯关成功了吗?
播放成功音乐
(2)下面我们到第二关,镜子城堡,一会儿听到音乐跟你变身的人物一样,你就到中间来照镜子。下面我们来听音乐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表现的非常棒,下面我们在跟着音乐来变身,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机灵。
我们来听一听我们的镜子城堡,闯关成功了吗?
播放成功音乐
(3)下面我们到第三关,移动城堡,移动城堡很容易迷路,没关系,我们有能量环,下面你们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做动作,引导孩子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播放音乐,每一扇门打开,做找到的相关人物的动作。
循环播放音乐老师跟孩子,做各种相关动作
我们来听一听,闯关成功了吗?我们成功了,我听到邮递员叔叔把礼物送到我们这里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老师自评,小结。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歌词内容的变化,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快乐体验。
2、学习问得清楚、听得明白、答得准确。
3、学唱问答歌,学习用歌唱的形式来交流。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大象和白兔的毛绒玩具以及其他小动物的玩具。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通过游戏:我来问你来答,让幼儿用语言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教师可以出示大象毛绒玩具,边操作边引导幼儿一起回答: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教师出示毛绒玩具小白兔,边操作边回答: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最长。边唱边引导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并且注意说话的节奏,为学习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教师问:“刚才的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还可以唱出来”,
第二个环节
学唱问答歌,包含着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欣赏歌曲、情感体验:首先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请幼儿说出跟刚才玩的“问答游戏”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和刚才玩的游戏内容一样,只是把说变成了唱。
第二环节节奏朗诵歌词,首先请幼儿通过自己探索学习音乐的节奏。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引导幼儿,然后根据歌词内容运用语言节奏朗诵歌词。第三环节整体跟唱,分别采用集体无伴奏跟唱跟唱和分组表演唱的形式。第四环节让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当发问者,一组当回答者,合作演唱歌曲。
第三部分仿编问答歌,教师首先出示部分动物玩具,问:谁来了?能不能把他们也唱到歌里去呢?首先,教师示范仿编:“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蹦又跳,引导幼儿将蹦又跳的动物唱到歌曲里面,如:小兔、小青蛙。然后让幼儿尝试仿编问句,向其他幼儿征集答句。
当一个问句有多个回答时,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回答比较合适。最后,选择其中大家都很喜欢的问答句,集体学唱。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
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让幼儿始终做活动的主人,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教师主要引导幼儿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与即兴创作,让幼儿似乎感到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这是以后每一堂课都需要追求的目标。
活动目标
1.体验模仿拳击游戏的乐趣,感受音乐的欢快。
2.熟悉音乐的结构,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
3.能与同伴分角色随乐而动。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重音点,尝试做出拳动作。难点:随重音节拍有力地做出出拳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拳击比赛的视频,并会随音乐做律动。
2.物质准备:音乐、拳击手套 18 副(教师 2 副)、摇铃等。
3.场地安排:椅子摆放为每边分两纵排。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人,听音乐说感受。
大家好,我是程教练。今天在这里有一场拳击比赛,它们藏在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辨音乐,匹配图谱。
(1) 这首音乐里,哪些地方是在出拳,哪些地方是在做准备?
教师:刚才热身时哪些动作很有力量?我们要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出拳?
(2)随音乐再次复习律动,并尝试在音乐的重拍处出拳。 3.探索动作与乐器相匹配。
(1)出示拳击手套并指导幼儿佩戴,幼儿随音乐自由探索动作与乐器相匹配。教师:请你们试一试,戴上拳击手套后我们可以怎么玩?
(2)幼儿分享自己的玩法,集体模仿。
(3)师幼共同随音乐进行演奏。4.师幼互动,体验进攻、防守的游戏氛围
(1)创设游戏情境:我们的比赛快要开始了,小拳击手们可以自由选择队长,看看队长们是怎么对抗的?(幼儿观察两位教师的示范)
(2)幼儿自选队长进行分组,模仿练习进攻与防守的对抗动作 1-2 遍。(教师用语言提示)
(3)师幼互动,随音乐再次练习进攻与防守的对抗动作。 5.进行游戏,熟悉游戏规则。
(1)两位教师再次示范。(幼儿观察)
提问:刚刚谁赢了?你怎么知道的?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拍铃?(了解并熟悉游戏规则)
(2)师幼互动,集体练习在音乐结尾重音处拍铃,体验团队胜利的喜悦。6.完整游戏。
情境创设:女土们先生们夏季拳击比赛就要开始了,小拳击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集体在两位教师队长带领下随音乐完整游戏)
活动总结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手、口等动作来进行表达表现。
对音乐的情绪的感知需要借助多种感官进行感知,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多通道感知,例如:1.整场活动我都运用了情景体验的方式,以拳击比赛的情景贯穿其中,让小朋友有很强的参与欲望;2.在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结构上,我运用了视觉观察的方法,依托形象图谱来帮助孩子更好的感受和分析音乐的结构,为后期的节奏表演进行铺垫;3.在孩子尝试节奏表演的时候,我又运用了语言节奏的方式,带幼儿进一步熟悉音乐,感受模仿拳击游戏的乐趣。
在本次活动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孩子们兴趣虽然高涨,但在活动中的秩序有些混乱,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提炼游戏规则。
2.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由高到低。
1、小班游戏教案100篇简短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
1、健康教案中班100篇体育 《小小旅行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论依据及教学策略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发展起来,幼儿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对于走、跑、跳、爬等动作并不
1、心理教案大班100篇 活动目标: 1、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与身体健康。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2、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学习
1、认识方向游戏教案中班100篇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
1、小班科学教案100篇简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进一步学习在
1、大班餐前礼仪教案100篇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进餐礼仪,知道要文明进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1、大班幼儿音乐教案100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理解歌词的含义,能尝试用诙谐有趣的声音表现歌曲。 2、在理解“颠倒”一词含义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片,尝试用“按常理反推”的方法匹配相应的歌词。 3、
1、小班涂鸦玉米教案100篇【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水粉颜料涂鸦。 2、幼儿能够用油画棒随意画出点、圈和线条。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大胆涂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