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2 14:11:04
《区域教案大班40篇》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案40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活动目标:
1、会根据班级区域活动的需要选择2~3个区域。
2、尝试在小组内分工,并共同为某一个区域指定规则。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7、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制定活动区的规则,并制作简单的标志表示。
解决难点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丰富各个区角的材料,鼓励家长参与到规定的制定和标志的制作。
活动准备:
1、建筑区,生活区,美工区等照片。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 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的活动室美吗?你们最喜欢在我们的活动室哪些地方玩呢?小结:我们的活动室有许多内容丰富的活动区,有的在活动室里,有的在活动室外,在这些活动区里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玩的既开心又能学到本领呢?
2. 讨论为那些活动区制定规则。
我们要在活动区活动得好,应该怎么办?有那些区域需要制定规则?为什么?“在绘画区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在图书阅读区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
3. 我们怎样为区域制定规则并分工合作。
(1) 我们怎么样为活动区制定规则呢?
(2) 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自然分成3~4组。
(3) 幼儿分组讨论,分工绘画。画好后将标志贴在相应活动合适的地方。
4. 交流反馈:
1)分组介绍自己组制定的规则。
2)讨论:这些规则制定得是不是合理。
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为各个活动区制定了规则并制作了标志,如果大家都同意,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标志贴到区域里去了。有了这些规则和标志,我们在活动 区就可以玩得开心又有秩序了。
活动目标:
1 . 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大班与小中班的区别。
2 . 大胆设想,尝试为棋游戏设计规则和标志。
3 . 在棋游戏中乐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大班的特点,增加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4 .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5 .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 . PPT。
2 . 棋谱
3 . 音乐。
活动内容: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在幼儿园里是谁的哥哥姐姐呀?”
2.师:“你们是幼儿园里的哥哥姐姐了,感觉怎么样?”
二、讨论大班的特点
1.欣赏歌曲《值日生歌》
(1)你听到了什么?
(2)里面都有哪些事情?都是谁要做的呢?
2.欣赏PPT
(1)孩子们,来老师这里,我们一起来见证你们的成长。
(2)谁能边看边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述看到了什么,小中班怎么样,大班怎么样)
(3)总结大班的特点,感受自己的成长。
三、设计棋游戏标志
1 . 交通有交通标志,我的棋游戏里需要小朋友帮帮忙,帮我设计游戏棋的标志。
2 . 幼儿商量讨论暂停,后退,跳格标志
四、棋游戏
1 . 介绍转盘色子
2 .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大班特点,并按规则粘贴
3. 棋谱规则介绍,先粘贴标志,然后走到空白格子贴上自己的画。
4 . 互相配合完成游戏,先到的胜利。
五、结束活动
1 . 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开心么?
2 . 你们能帮助老师制作游戏棋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给自己戴朵大红花表扬表扬自己吧!(《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音乐放起)
活动反思:
在目标设定上需要调理清晰,突出主要的目标。在欣赏图片的时候可以把图片归归类,让孩子边看边讨论你都会做那些事情。在出示棋谱的时候需要一个自然的过渡,在幼儿讨论棋规则和标志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小组讨论,不要限制幼儿的想象。
主题名称
:我上大班啦!
主题来源
开学了,孩子们一定会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他们已经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在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之后,孩子们又回到幼儿园,他们暂时一定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们实现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以幼儿园生活为主的转变,老师们经过商量,确定了这一主题。
主要教育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实现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以幼儿园生活为主的转变,让插班生渐渐熟悉小朋友和老师,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2、巩固幼儿已有的一日生活常规,巩固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上课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培养幼儿具有做值日生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3、学习用语言、绘画、泥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用绘画、泥塑等方式表现人物的动态。绘画时,坐姿和握笔姿势正确。
4、学会关心和帮助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学会和同伴团结友爱,学习用关心爱护的语言和小朋友交往。
5、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动员幼儿坚持上幼儿园。
6、和插班生幼儿的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及时把幼儿在园表现反映给家长。
7、让幼儿了解中秋节、教师节。
主题知识网络
快乐的暑假
庆祝教师节、中秋节
怎样当好大班的哥哥姐姐
争做值日生
八大智慧网络
1、语言智慧
1谈话:我们的新教室、快乐的暑假
2诗歌: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3故事:小猫钓鱼
4复述:小猫钓鱼
5幼儿英语
2、自我认识智慧
1庆祝教师节
2中秋家家乐
3、人际关系智慧
1讨论:怎样当哥哥姐姐
2给弟弟妹妹送礼物
4、数理逻辑智慧
1复习、2填数字;3实物的二级分类、4拼成几个图形;
5图形的三级分类、6有什么不同;7分类记录、8立体图形归类
5、音乐智慧
奥尔夫音乐教育
6、空间智慧
手工:送给弟弟妹妹的礼物
7、身体运动智慧
学新操复习体能游戏
主要活动内容和过程
活动一: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诗歌“我是大班的小朋友”,并且学习做值日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看他们做事情认真的样子,真像大班的哥哥姐姐呢!自己套枕头套!自己做清洁,做环保卫士,擦干净自己的凳子!
活动二:给弟弟妹妹送礼物
孩子们折好了小纸球,准备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
小弟弟,别哭,和我一起玩小纸球吧!
活动中,孩子们先进行了手工活动“折小纸球”,折好小纸球以后,他们都兴高采烈地拿着小纸球想要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希望他们不要哭。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自己体验到了自己是幼儿园最大的哥哥姐姐,学会了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送小纸球以后,他们还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哄他们,叫他们不要哭,看着他们负责认真的样子,真觉得他们长大了!
活动三:庆祝教师节
活动中孩子们先表演了自己新学习的大班早操,然后进行了游园活动。孩子们都纷纷讲了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的话。
活动小结
通过三周的活动,孩子们基本上实现了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以幼儿园生活为主的转变。老师进行了每个小朋友的自我介绍活动,新的插班生也渐渐熟悉了班上的小朋友和老师。三周的活动中,班上老师坚持一致地要求幼儿,并且督促幼儿基本上巩固了良好的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值日生的工作也在开展,孩子们都很乐意做值日生,责任心也很强。通过手工活动和给小班孩子们送礼物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孩子们关心他人的情感,增强了他们做大班哥哥姐姐的责任心。在学习新的早操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不怕累,认真学习,很快就学会了,掌握得也比较好!活动中,孩子们坚持做环保卫士,在手工活动中能做到节约用纸,在庆祝表演活动中也能做到不大声讲话,不制造噪音。
主题由来及确定:
本次主题的制定主要来自于,我班幼儿由于在同年级年龄较小,且又刚刚进入大班的学习阶段,班级中又来了八名新生。且通过家长会和班级的家长问卷中我们也了解到家长们也非常希望在入大班后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的进入小学,在大班中能让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上了大班能自觉要求自己,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在通过与孩子的交谈中我们也发现孩子们对自己上了大班感到非常自豪,也愿意做小中班弟弟妹妹的榜样。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主题能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集体意识和学习与新同学交往的正确方法,在各种互助互爱的活动中建立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使八名新生与老生友好相处中尽早了解本班的活动材料和各种规则,能较快的适应新的班级生活。
主题网络: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弟妹和小朋友的情感,初步树立关心他们的责任感,体验自己生长的快乐。
2、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及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3、增强幼儿的班级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预设学习目标:
1、使新生熟悉本班的一日生活常规,活动区设置位置和活动要求。
2、初步学习用关心爱护的语句和弟妹及新同学交往,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3、通过带弟弟、妹妹的活动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4、使幼儿会听連续指令,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见闻。
5、能儿独立生活,关心弟弟妹妹,能谦让。
6、知道大班小朋友应该在劳动、上課、关心集体、关心弟弟妹妹等方面较自觉地给弟弟妹妹做榜样。
7、学习收拾桌椅和正确的握笔姿势。
8、明确值日生的各项劳动任务。
分科预设学习目标:
科学:
1、正确干支10以内的数量,并学习在图表中表达。
2、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掌握叙述词。
3、能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数。
社会:
1、愿意在生活中参加劳动,知道劳动是件光荣的事。
2、体验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幼儿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3、通过观察月亮
的变化及吃月饼等活动,了解我国人民过“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4、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懂得要尊重、热爱老师。
艺术:
1、通过歌曲《卖报歌》及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来感受和表现乐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出的形象和内容,并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表现歌曲。
2、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较准确地表现出性别特征及简单的动态人物。
3、学习简单的做泥塑人的技能,并能表现简单的人物动态。
语言:
1、初步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激发幼儿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帮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文学作品中任务的伤心、苦恼、快乐等不同情感。
3、培养幼儿在听说游戏中快速反应的能力。
健康:
1、保持个人卫生,并能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自理能力。
2、能轻松自如的绕过障碍曲线走和跑,能快跑30米或接力跑,能走,跑接力300米左右,能步行2千米或连续跑约1分半分钟,能听信号左右分队走。
3、能从35—40厘米高处自然的跳下,落地轻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40厘米。
范畴网络:
健康:
体能煅炼:
1、学习新棒操
2、学习新体能
3、体游:大鞋子
语言:
1、故事:小猫钓鱼
2、故事表演:小猫钓鱼
3、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4、听说游戏:打大麦
5、科学识字:
科学:
1、统计动物数量
2、认识序数
3、认识单双数
4、实验:会转的陀螺
5、有趣的叶子
6、实验:有用的纸
音乐
1、歌曲:卖报歌
2、歌曲:国旗红红的
3、音乐欣赏:狮子进行曲
美术:
1、布置新环境
2、泥工:我是大班小朋友
3、绘画:我和弟妹一起玩
社会:
1、劳动真光荣
2、给小班弟妹送礼物
3、我是中国人
4、认识教师节
5、认识中秋节
社区资源利用:
(一)环境布置:
1、主墙:设置以“幼儿园”为背景的主墙,各种幼儿常规和幼儿自制的小朋友和小动物。
2、美工区:各种废旧材料、画笔和小石子,白乳胶。
3、数学区:各种有关相邻数的操作材料。
4、图书区;各种图书。
5、益智区:军旗、穿线玩具。
6、建构区:提供各种积木、插塑搭建我们的幼儿园。
7、角色区:提供各种
8、语言区:提供小木偶以及各种道具。
(二)家长工作
请新生家长协助教师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2.了解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找出与小班、中班不一样的地方。
3.感受升班后周围环境的变化,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新教室的环境。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好活动区域,如:表演区、科学区、阅读区等。
2.收集前几届大班孩子在学习、游戏、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活动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观察、熟悉新教室的环境。
幼儿自由观察新教室的环境,说一说新教室是怎样的,同中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墙上有什么装饰,教室里有哪些活动区域等。
小结: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有了自己新的教室。;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因为我们在这一年里会学到更多的本领,所以教室里设置的区域与中班不同了。
2.讨论:大班幼儿与小班、中班幼儿在学习及任务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师:现在我们也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觉得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哪些地方要做得跟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不一样,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呢?
然后带领幼儿欣赏前几届大班哥哥姐姐活动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做能干的大班小朋友。
活动反思
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活动背景:
自选活动前,孩子们在给活动区做准备和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相互交流:“哎,没意思,怎么还是这些区域?”“是啊,我都不高兴玩了。”“要是有个跳舞板就好了。”孩子们的声音并不响。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看着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话语,我若有所思。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某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看法。可他们又不愿或不敢表达出来。既然家长对活动区有看法,为何不把区域的内容和设置交给他们去做主?说不定会有大收获。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共同商量班级活动区域的调整方案,并形成统一意见。
2.共同制定活动区域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区域设置调查表
2.32开白纸若干、水彩笔、剪刀
3.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开学了,小朋友又回到幼儿园,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们的六个活动又要开放了,这学期我们可以设置哪些区域?这些区域可以安排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你觉得哪些区域可以保留?哪些区域可以调整?大家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2.调查记录
(1)师出示调查表,将幼儿所喜欢的区域名称及地点逐一记录在表格内,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同的意见。
(2)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自己喜欢的区域,可我们的活动室不是很大,我们安排不了这么多区域怎样?这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老师一个一个地报出区域名称,你同意的话就举手表示。师边说出区域名称边记录幼儿举手人数,并逐一登记。
(3)师:怎么知道哪六个区域是小朋友最想设置的区域呢?
师边指表格中数字边启发幼儿从数字最多的依次往下找,师在备注栏中打勾。
3.交流讨论结果,老师补充并完善,全班统一意见。
4.共同讨论活动区规则
师:活动区需要规则吗?活动区有哪些规则?[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提醒大家呢?
5.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制定规则。
(1)共同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制定规则。
(2)喜欢同一区域的孩子围坐在一起。
(3)幼儿分组讨论、分工绘画。
师:你想给这个活动区制定什么规则?想一想怎么画让人一看就明白它表示的意思呢?
幼儿分工,把制定好的活动区规则用水彩笔画下来,然后剪下来。
6.交流、反馈
(1)小组里介绍讲自己画的是什么规则?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这些规则合适不合适?
(2),每组请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所在区域及制定的规则。
(3)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规则”图片贴在彩色卡纸上,并布置在相应活动区域的墙上。鼓励幼儿共同交流,共同遵守。
活动反思:
活动区域的设置引发了孩子们的许多不同意见,这是笔者在组织活动前时没有想到的。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集体活动气氛很是活跃,师幼关系很是融洽。关于活动区域的取舍问题孩子们都想保留自己喜欢的项目,争论得比较激烈,因而在制定规则时有点急促。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深深体会到,活动区域的设置,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我深信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区域活动孩子的日常生活。因此他们对此有一定生活经验,他们动嘴、动脑、动手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自己自主的,而教师在其中只是穿针引线,幼儿真正做到了“我的区域我做主”。
活动背景:
通过对新教材的运用,我感到孩子们非常喜欢综合活动,因为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的多种需要会得以满足。大班的孩子对色彩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感知,这从他们平时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他们用色大胆,对冷、暖色调也有一些感悟,能根据作品的内容、情感选择色彩,并简单说出原由。为了让孩子们的这些感悟更加深化,我预设了本次活动,创设了一个“乐乐食品城”,准备了各种对幼儿能力发展有潜在价值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味道,并进行通感联想、感受味道与音乐、色彩的互通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具备有关冷暖色调方面的知识。
2、 布置“食品城”。炒苦瓜、炒辣椒、柠檬、香蕉。
3、 提供各色卡纸,水彩笔、白纸、镜子等每人一份。
4、 《喜庆》、《二泉映月》的磁带。
5、 写有“喜庆”和“二泉映月”的两块黑板。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听说“乐乐食品城”开张了,乐乐经理邀请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当一回“小小品尝师”,去食品城品尝一下美味佳肴,好吗?
让我们出发吧!
二、 过程
1、“食品城”到了,让我们尽情地享用吧!幼儿随意品尝食物。
2、“小小品尝师”请过来吧!(将幼儿集中)。教师提问:
(1、)说一说食品城有哪些食品?
(2、)你品尝了什么?什么味道?品尝以后有什么感觉?
3、小朋友讲得真棒。乐乐经理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们对着镜子一边品尝食品,一边品尝食品时的脸部表情画下来。然后根据自己品尝食品后的感觉选择不同的颜色卡贴在脸部表情的下面制作四张表情卡,听明白了吗?
(在此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可以边品尝边制作。做好以后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或老师自由讲讲。)
4、游戏:看表情卡猜食物。幼儿出示的作品,让大家猜猜自己吃了什么食品?并简单说说为什么选择不同的色卡来表示。
5、小朋友讲得真好,乐乐食品城食品的味道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你还吃过哪些食品味道也是酸的、甜的、苦的和辣的呢?
6、食品除了酸甜苦辣这四种味道,还有什么味道?
7、乐乐经理准备了两段曲子请你们欣赏。
(1、)播放《喜庆》的音乐。
提问:听了这段曲子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充分表达以后,教师揭示曲子的名称叫《喜庆》。能否用你们制作的表情卡来表示这段音乐呢?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选择表情卡相匹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再来听听还有一段什么曲子?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来;自.屈;老师;教.案;
提问:听了这段曲子你心里感觉怎样?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感受选用表情卡?让幼儿充分表达以后,教师揭示曲子的名称叫《二泉映月》,讲的是旧中国一位瞎子艺人苦难悲惨的一生。
三、 结束
1、今天,我们在“乐乐食品城”玩得开心吗?说说你们都有
哪些收获?(幼儿随意讲述自己体会)
2、我们的收获可真多,不仅品尝了食物、制作了表情卡、欣赏了音乐,还发现食品的味道与颜色、音乐之间它们是相通的。
3、让我们听着喜庆的音乐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充分给幼儿探索的材料和机会,激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发现。通过总结和知道上好一节课,最主要的是目标定位要准确,充分了解幼儿,要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环境,教态要好,有强烈的应变能力,其次要熟透教案,对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在任何场合都能把一节课上好。
一、活动题目
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
大班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 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剪羊毛》是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会获奖课程教案。
情景儿歌及动作建议;
【情境儿歌】
XX咩 咩│XX咩 咩│XX咩 咩│XX咩 咩│
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
剪这里剪这里(点头)(点头)│XXXXXXXX│
【动作建议】
(动作一)
1小节一一2小节:拍手,一拍一下共四下。
3小节一—4小节:双手做“羊角”放在耳朵边,两下
(重复四次)
(动作二)
17小节——18小节:食指指头,2下
19小节一一20小节:做剪刀“剪”状2次。
21小节-24小节:重复17--20小节的动作
25小节-28小节:重复17---20小节的动作。
(动作三)
29小节-32小节:双手脚前绕圈,共八下。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在双圈队形上按节奏做“牧羊人、小羊”的游戏动作,在句尾处里外圈交换位置。
2、能借助手腕花按顺时针方向寻找下一只“小羊”,体验与不同的舞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于同伴的身体接触中建立愉悦的体验。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Mp3音乐,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片段。
2.在地上贴一圈点子,数量为幼儿数的一半。
3.有双图舞的游戏经验,知道面向圆心背对圆心的站位。
4.红色、黄色手腕花。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引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愿望,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讲述故事:“羊毛厂要赶制一批羊毛衫运往灾区,牧羊人得到这一消息很快就找到一群小羊。那么小羊见到了牧羊人会对他会说什么呢?我们一边看一边仔细的听一听。”
2.观察模仿学习
(1)教师边念情境儿歌边随乐表演:拍拍,呼呼(4遍) │“剪这里剪这里”的游戏动作。
(2)幼儿学习动作和儿歌时,老师可通过念儿歌的音量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个乐句变换一个动作。如,在每一句有4个“剪这里”,教师在念第一个的时候声音重一些,其他3个声音轻一些,照
面的每一句变换一个动作打下基础。
3.所有的幼儿当“小羊”,在座位上用动作整体感知音乐。
(1)教师带领幼儿坐在座位上完整的随乐做律动34遍。
(2)在帮助幼儿理动作的时候,可预设提问:我做了哪些动作,是什么意思
(3)在引导幼儿观察“剪这里”这个动作时,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剪的。
4.增加牧羊人的游戏情境,
(1)教师当“牧羊人”幼儿当“小羊”的练习游戏动作。(坐位)
教师当牧羊人,所有的孩子当小羊,引导幼儿关注:牧羊人找到小羊说了什么还做了什么动作
(2)明确游我的规则:当左右的孩子都明确:小说“呼”的时候,牧羊人说“小羊你好小羊边说边做“剪这里”的时候,牧羊人用手做“剪刀状”剪相应的部位。被选中的小羊会成为下
一个牧羊人。
(3)一名幼儿当“牧羊人”,其他幼儿当“小羊”进行游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随堂反应。选择的“牧羊人”应是能力相对较强的孩子数师可预设提问: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2)所有的幼儿当“牧羊人”,教师当“小羊”进行游戏。
在随乐游戏之前,教师要带领所有的幼儿练习“牧羊人”的动作。
5.“双角色”,幼儿面对面站成双圈随乐游戏。
“这里是一个的牧场,这里有很多很多的羊圈,每个小羊都要在家里站站好等待牧羊人。红色手花的孩子找到羊圈(场地上的方块标记)背对圆心站好,黄色手腕花的小朋友你们就是牧羊人,
请你们找到一只“小羊”和他面对面
6.在双圈上继续增加新的游戏内容
(1)在A段音乐中,里顺时针找下一位同伴。
①T-8示范,引导幼儿观察:我是怎么找到下一只小羊的?
②集体练习。
教师用语言提示:里图幼儿先用带着手花指指现在所在的牧场,然后顺着手胞花的方向指指
下一个牧场。当幼儿在老师的语言的提示下顺利的找到下一个“牧场”以后,教师放慢速度边念a段儿歌边带领幼儿完a段游戏。接着幼儿随乐完整的游戏一次。
③幼儿随乐完整的表演“剪羊毛”的游戏
(2)音乐的最后一句,里外圈小朋友交换位置
刚才是谁当的牧羊人?你们想不想换换一换呢?可以用什么办法到里圈去?
①T-S: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在最后一句“比比谁的羊毛多”处交换位置的方法,其他幼儿观察。
②请物儿用语言表述交换位置的方法,集体练习。
7.结束部分
“我们把剪下的羊毛送到羊毛加工厂去生产毛衣吧。”幼儿和老师在音乐声中手捧羊毛走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在汪汪队游戏情境中,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感受学习与使用序数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要阐述一件物品的位置时,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序数的帮助。而我发现每当教师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看到的物品时,都喜欢用手指指给老师看,而不能熟练的使用序数告诉老师,自己看见的是第几个物品,头脑中缺乏对于序数的概念与运用,所以我设计了此项活动,旨在让孩子在游戏的情境与实际生活能够运用序数,感受序数的作用与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汪汪队游戏情境中,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2.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感受学习与使用序数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的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14个装有礼物的纸盒,幼儿操作图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5以内的序数,知道“第几个”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歌曲《汪汪队立大功》片头曲,带领幼儿入场
2.谈话引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汪汪队的故事吗?汪汪队里有谁?有几只狗狗,他们叫什么?(幼儿回答:莱德队长,毛毛,阿奇,灰灰......)今天我们就去狗狗们的家去参观,你们想去吗?看,是谁来迎接我们了!(PPT出示莱德队长)
二、基础部分
(一)创设情境,感受序数的方向性
1.美食大作战战,在左右方向点数序数
师:莱德队长现在在哪里啊?(幼儿回答:厨房)现在莱德队长要给狗狗们喂早饭了,孩子们,你们愿意来帮忙吗(幼儿回答:愿意)
师:现在有几碗狗粮(7碗),说明有几只狗狗需要喂食(7只),每只狗狗想吃不一样的食物,我们先来看毛毛想吃什么
PPT出示 3
师:毛毛想吃第几碗,有哪位小朋友看懂了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符号 的意义。
PPT呈现 2
师:阿奇想吃 2碗狗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阿奇找到他的食物
小结:在左右方向可以使用序数, 代表从右往左数, 代表从左往右数
幼儿按顺序帮助其他狗狗找到想吃的食物( 7 , 4 , 3 , 2,
1 )
2 .快递领取战,在上下方向点数序数
师:狗狗遇到麻烦了,他们的快递到了,放在架子上拿不到,你们愿意帮狗狗们拿快递吗?
PPT出示 2
师:这是阿奇想要的快递,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
师:教师引导幼儿猜测 2的意思,并说出阿奇的快递在从下往上数第2个柜子
PPT出示 3
师:现在毛毛的快递在第几个柜子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 3的意义,并说出毛毛的快递在从上往下数第3个柜子
小结:在上下方向也可以使用序数, 代表从下往上点数, 代表从上往下数
幼儿依次帮助狗狗拿出想要的快递( 1, 6, 4, 3, 7)
(二)操作活动:零件收纳大作战
师:灰灰说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收拾零件,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师:这是灰灰的收纳图,上面一共有几层(7层),每层里面可以放几个零件(7个)
师:这是灰灰需要你们整理的零件,你们能看懂图片的意思吗?
幼儿猜测图片上符号和数字的意思,教师带领幼儿操作2--3次
小结:要先根据 确定从上往下数还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排,再根据 确定第几列。
工具箱: 操作图: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并点评幼儿的操作
三、结束部分:礼物大作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序数
师:莱德队长感谢我们小朋友今天的帮助,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不过需要通过莱德队长的考验才能拿到礼物。
在地面上摆放14个纸盒,里面装有小礼物
摆放示意图:
师:现在礼物装在了藏宝箱里,小朋友们需要从看提示,从不同的小狗处出发,走规定步数到箱子中领取礼物。(例如从阿奇那里出发,走到第三个盒子那里;从小栎拿出发,走到第四个格子那里)
教师引导孩子逐一上台按提示领取礼物。
提示示意图:
活动总结
首先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于游戏情境很敢兴趣,能主动猜测不同符号所带来的的意义并积极投入游戏,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讲解的不够细致,有幼儿不理解怎样先看排再看列,来确定零件摆放的位置。与此同时在对序数进行名词解释时,表达不够精确。其次我在上课过程中,语速略快,声音比较平淡,在点评环节时过于简单,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操作成果。最后在幼儿操作用具上制作的不够细致,没有完全塑封,出现了漏气的现象。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活动目标:
1.体会坚持梦想总会实现的美好,萌发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情感。
2.解读图像并乐意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表现。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故事PPT、音乐、录像
活动过程:
知道芭蕾舞1、(出示芭蕾舞照片)这是谁?你知道的芭蕾舞是怎样的?
(二)阅读故事1、介绍小雅。这是小雅,和我们一样大。
2、看图听赏。
1)跟着小雅学舞蹈2)看着图示学舞蹈3)看图讲述:小苹果。
4)看图讲述动作比赛。
5)幼儿说老师做。
3、回归故事就这样,有一天,他们家要发生一件大好事,你看出来了吗?
看图听赏。
4、解读封面。
这就是小雅的故事。为这本书去个名字吧(出示书名)为书取个名字吧。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呢?因为我想对爱跳舞的小雅说"跳舞吧,小雅"。
活动反思:
没有学过舞蹈的人都会认为,学跳舞是一件很轻松有趣的事,其实在台上跳出一曲优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要求对于成人来说都是很难的,何况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呢?
为了学好一个舞步,她们就得不断地重复这个简单而又枯燥的动作,而她们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她们的持久性是很差的(与成人相比),那又如何让她们在既不会对学习此舞步感到枯燥,又不会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下,引导她们比较高兴地不断重复练习呢?
第一次上舞蹈课时我非常的盲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更没有自信,生怕自己教不好。反复思量之后,选了几首简单的音乐和舞蹈律动,让孩子初步感受舞蹈课的乐趣。课后发现孩子们的音乐节奏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但是在动作模仿和协调发面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第二堂课时,我根据她们的年龄特点: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她们进行想象联想,并在这样的情境中不断的愉快的重复练习某些基本动作,直到她们练到比较到位比较完美。比如:在练习踵趾小跑步这一个基本动作时,我就创设了“背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去果园摘苹果”。开始时,用踵趾小跑步去摘苹果,到了果后,放上音乐,最后又以踵趾小跑步的动作回幼儿园。在此情境中幼儿即开心愉快地重复练习着单纯的脚步动作,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以前学过地舞蹈。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都很高,一节活动下来,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次学习其他的动作打下了良好地情绪基础。这使幼儿进入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循环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放上一段音乐重复练习基本动作,幼儿可能会感觉很累,不仅是身体而且在精神上也会感到一种疲劳,并会产生一种厌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进行较好的引导,甚至会使原本爱学舞的孩子,对学跳舞感到害怕、厌烦。
爱护牙齿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认识牙齿的作用;了解影响牙齿健康的常见现象。
2.学会运用正确的刷牙方法,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牙齿的作用;了解爱护牙齿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
1.课前知识储备:幼儿预先向家长了解有关牙齿健康的知识。
2.教学具准备:牙齿图片及模型、牙博士头饰及多媒体课件;牙膏(一组一筒),牙刷、小镜子、一次性纸杯、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牙齿作用
1.谈话引题: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
3.出示谜面:“兄弟生来白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切菜磨米快又快,人人吃饭离不开。答案是什么?谁能猜一猜?”
4.揭题.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牙齿,你们真棒,快给自己鼓鼓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牙齿。(出示课件)在学习之前我还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快来看看是谁?师戴头饰配音:我是牙博士,小朋友们,你们好!(牙博士你好)今天,牙博士要和你们一起学习关于牙齿的知识。“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牙齿,它是我们的亲密伙伴,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幼儿交流,指名发言)
师幼小结:牙齿帮助我们享受到许多美味佳肴,它的作用可真大!
二、观察牙齿,发现认识问题
1.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自己的牙齿?(幼:想!)那就赶快拿出小镜子,仔细照一照,看看自己的牙齿长得怎么样?再看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
(幼儿从操作盒里拿出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交流,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
2.师:还有谁掉了牙齿?(幼儿纷纷举手)掉牙的时候,你害怕了吗?孩子们,掉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我们正处在换牙期。(课件)你知道吗?出生后第一次长出的牙叫乳牙。现在的生活很好,小朋友到五六岁时就开始陆陆续续换牙呢,说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新长出来的牙齿如果掉了,还会再长吗?
幼:不会再长了。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我……师:你说的非常对,人的一生只有两副牙齿,乳牙掉了以后,就会长出新芽,新长出来的牙齿就要用一辈子了,叫恒牙。
3.(课件)师带幼儿认识各牙齿的名称及作用。
4.师:换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牙齿发黄、发黑、有小洞,就说明它们不健康,生病了。谁的牙齿生过病?把你当时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幼:我的牙齿 ……师小结:牙生病带给我们的烦恼可真多!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板书:保护)
三、参与游戏,指导保护牙齿
师:你们会保护牙齿吗?
(幼齐答)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我是小牙医”,比一比谁更会保护自己的牙齿-----演示课件
师:牙博士这里今天来了几位小朋友,他们是怎么对待牙齿的呢?他们的做法对不对呢?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是小牙医,请你们来诊断:
1.小男孩啃铅笔图:“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们觉得他这种做法对吗?”(啃铅笔、不对)“为什么呀?”“铅笔里面有毒、咬铅笔会造成牙位不正,牙齿就会变得不整齐不美观了。)”说得真棒,我们给这位小牙医鼓鼓掌。
2.我们再来看第二位小朋友“用牙咬核桃,伤害牙齿”我们能用牙咬硬核桃吗?不能,因为这样会损害牙齿。小朋友,你知道了吗?以后,你千万不能再用牙咬硬东西了?现在他的牙齿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办,(看牙医)好,快让牙博士给你看一看。问题并不是很大,不过下次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牙齿避免不了要硬东西,如嗑瓜子、咬豆子、啃甘蔗等,不过一定要讲究吃的方法。知道了吗?
3.躺在床上吃糖图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位小朋友叫东东,他特别爱吃小零食,尤其喜欢晚上睡觉之前吃,你瞧,他又躺在场上吃糖了,你们说说,他这样做对吗?
四、边演边教,学会刷牙
1.牙博士:哦,对了!来了这么久,我还忘了把我的朋友介绍给你们了!(拿出牙刷、牙膏)这是我的好朋友,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小朋友,我们一天应该刷几次牙呢?(两次)你平时是怎样刷牙的?
幼:……看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刷牙方法,但是,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刷牙,才能真正地保护我们的牙齿,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牙博士一起学习一下正确的刷牙方法,好吗?“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要来回刷,里里外外全刷遍.孩子们,你们知道了吗?”那么接下来,就拿起自己的小牙刷和老师一起再来边说边巩固一下正确的刷牙方法吧。全体幼儿拿起小牙刷(课件出示刷牙歌)
2.师拿着模型演示,幼儿一起读儿歌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师:刚才,我们跟随牙博士一起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老师看到每位小朋友都学得非常认真,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是不是?
3.师总结(课件):拥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真快乐!让我们都记住这样一个日子——9月20日(世界爱牙日),请你们珍惜并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向大家展现出你最美丽的笑容!孩子们,护牙行动开始啦!拿起你手中的小牙刷,跟老师一起刷牙吧!播放《刷牙歌》幼儿边做边唱。
五、全课总结,家园共护齿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怎样保护牙齿你们记住了吗?今天和医生阿姨在一起上课开心吗?回家以后把今天学到的关于牙齿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行动好不好?(送给每个小朋友刷牙星累积卡,鼓励每天早晚刷牙,饭后要漱口。)今天医生阿姨和你们一起上课也很开心,现在下课时间到了,孩子们,再见!
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一部分,我先用谜语导入,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1、我通过让幼儿倾听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让幼儿知道糖果虽然好吃,但不宜多吃,要注意口腔卫生,吃糖后要漱口或刷牙,不含糖睡觉。从而避免了说教式教学,更能让幼儿容易明白龋齿形成的原因。2、我事先特地布置了任务,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醋泡鸡蛋”的小实验,不仅是培养了幼儿实践的能力,同时也给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创造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增进感情。更能让幼儿深深体会到龋齿是由于口腔卫生不好,细菌繁殖所致,懂得养成良好的爱护牙齿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爱护好牙齿。3、我注意运用体验性师幼互动,让孩子们参与正确刷牙的实践过程,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幼儿在做中、玩中、在乐中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科普知识的教育。
不足之处
1、由于平时在课堂上少给幼儿分组讨论问题的机会,所以在分组讨论问题时,他们讨论问题不够热烈,课堂气氛不够浓。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多努力,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2、 在活动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还没有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今后我让家园合作,天天督促孩子们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使孩子们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齿。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主题区域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自主参与各区活动时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2.能专注、认真地进行游戏,善于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来了解靖港古镇的特色,从而感受靖港古镇传统文化的魅力。
3.遵守游戏规则,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自我评价及评价他人,有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能专注、认真地进行游戏,善于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来了解靖港古镇的特色,从而感受靖港古镇传统文化的魅力”。
难点:遵守游戏规则,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自我评价及评价他人,有良好的收拾整理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自己园所环境十分熟悉,并对各个功能区域作用了解;幼儿对各区的规则已经基本熟悉,有使用区域卡的经验。
2.材料准备:PPT、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PPT导入,指导语:小朋友仔细看,靖港古镇什么样儿?大家喜欢吗?
古镇美丽又好玩,蒲扇、花伞、乌篷船;
一半街一半水,小吃、展馆、商铺满;
尖尖房顶白墙面,古香古色青石板;
垂钓、拍照、踩高跷,戏台、古街、小寺庙;
2.观看教室内区域摆放,进一步了解每个区域的名称与功能。
师:欢迎大家来靖港游玩,靖港古镇被划分成5个区域,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每个区域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一会儿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我!去吧!
师:如果你看完了,可以坐到小椅子上来了,都坐下来了吗?
师:说说你的发现:每个区域里有什么好玩的?
师:今天,老师也有自己的发现:区域卡取放位置、区域材料制作示范图。
3.介绍今天开设的区域,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与要求。
师:今天有这么多好玩的区域,你最想去哪个区域干什么呢?
总结:每个区域的规则都不一样,先完成好手里的工作归还区域卡才能进入另一个区域玩耍,听到音乐收整玩具回座位。
师:好了,大家心里是不是都有自己想进的区域了?请大家进区吧!
(二).实践操作
1.幼儿按意愿自选活动区和玩伴。
2.教师巡回观察,了解每个区域的幼儿活动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性,加以引导。
(三).分享快乐
指导语: “分享经验:今天玩得开心吗?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
1.幼儿说一说。今天在哪个区域玩?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玩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困难?你怎么解决的?
2.“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可以分享一下吗?” (播放照片)
幼儿评一评。你觉得今天哪个区域玩得最好?什么地方做的最好?(为什么不好?你觉得可以怎么做?)
3.教师对孩子的闪光点再次肯定,引发他们再次探索的兴趣。
“收拾整理较好的区域?合作精神较好的?”(建构区、科学角、运动区)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美工坊巧手小画家,了解到靖港古镇花伞、折扇、小船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科学角泡泡堂为我们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建构区的小小工程师为古镇的建筑付出的辛苦;生活区垂钓人为我们献上的鲜美小吃;运动区小玩家们开动脑筋玩出了很多新玩法。靖港古镇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智慧的人古镇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我们的生活才更幸福、更美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孩子现有生活经验之上进行新授,投放材料按照孩子发展水平的不同由易到难进行投放,了解靖港古镇特色和文化,加深对古镇的印象,通过游戏设置的动静交替让孩子在自由空间内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探索任务,在活动中有交流合作分享的真实快乐的感受。对于活动中孩子表现的突发状况,教师以参与者、引导者身份适当介入,正面鼓励孩子。
设计意图:
《磁铁的秘密》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生活中孩子们对磁铁能吸住物品的现象很感兴趣,大部分幼儿对磁铁已有初步的认知,但仅仅觉得好玩、神奇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利用磁铁这一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本节微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做孩子既易于接受,又会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想要探索、敢于探索、乐于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乐意主动探索;
2.知识目标:了解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力目标: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
2.难点:能发现磁铁的“秘密”相同相斥,异极相吸。
活动准备:
1.教学Prize PPT;
2.游乐场操作材料每人一套、小猫钓鱼操作材料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介绍可爱的小猫可可,激发幼儿兴趣,并示范可可在游乐场乖乖听话的演示。;
2.教师提问“小猫可可为什么这么听话?”引导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住小猫身后的曲别针。
二.基本部分:
1.为幼儿提供材料,(游乐场图片、小猫卡、磁铁)让幼儿也变出一只听话的小猫;
2.提问幼儿“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小猫变得听话”引导幼儿说出磁铁能吸住小猫身后的回形针;
3.让幼儿进行操作,给筐子里的东西分分类,找出还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引导幼儿总结:磁铁的特性是可以吸铁制品;
4.游戏“小猫钓鱼”利用小猫可以抓住小蓝鱼却怎么也抓不住小红鱼的奇怪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相同两极相斥,不同两极相吸的特点。
三.结束部分:
观看教学PPT,看一看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哪里还藏着磁铁。
【活动反思】
在开始上课时,我首先拿出块磁铁问:这是什么?现在想来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少不好。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我应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为什么能够没有锁照样关上呢?这样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得出答案。而且问题来自学生的中间,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经验,不是十分的困难。
在下面的环节就是学生玩自己的磁铁的时间。我是这样的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自己想法去玩磁铁,然后分享给大家。也就是说学生在玩之前先动脑思考,怎样去玩,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大家再一起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性质。现在想来,是否能够让学生直接去玩,不先想。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刚才一些其他学生的思考的限制,可能会有更好的玩法,这样可能有更好的发现。在学生在体验发现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成功的喜悦。
还有就是小组进行合作玩。我现在思考这个活动不适合人数过多的小组玩。可以两个人小组玩,这样合作,他们都能够参与进去,而且手中都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半学生在操作,另一半在玩的情况。
我先现在的合作探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但是操作时候可以更为小的分组。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活动目标:
1.学说诗歌,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应该关心、爱护身边的弟弟、妹妹。
2. 掌握诗歌内容, 能运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 萌发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体验帮助別人的快乐心情。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1.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
课件 1 、“ 幼儿学习资料” — 《我长大了》。
2. 提前组织幼儿开展照顾小班弟弟、妹妹的活动。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观看照顾弟弟、妺妹的照片, 引导幼儿回忆帮助弟弟、妹妹时发生的事情, 激发幼儿帮助弟弟、妺妹的自豪感。
提问: 你为弟弟、妹妹做了哪些事? 你的心情如何?
小结: 弟弟、妹妹年龄小, 离开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 难免害怕和难过, 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帮助他们。
2. 指导幼儿学说诗歌、掌握诗歌内容, 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通诗歌。
( 1) 结合课件、录音, 引导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 弟弟、妹妹遇到了什么困难? 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讲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 2) 结合《我长大了》第 2- 3 页,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诗歌, 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用恰当的情感、语气朗通。
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 遇到这种情况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用什么语气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
( 3) 请个别幼儿分享, 引导幼儿相互间自由分享。
3. 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完整朗诵诗歌, 着重表现帮助弟弟、妺妹的自豪感。
( 1) 教师完整朗通诗歌。
( 2) 教师说旁白, 幼儿结合诗歌中的语句有感情地进行朗通。重点表扬朗诵时感情充沛、表情丰富的幼儿,请其在集体面前展示,以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 3) 幼儿独自完整、有感情地朗通诗歌。
( 4) 幼儿个别或分组边表演边朗通, 相互展示、分享。
4. 带领全体幼儿到小班朗诵诗歌, 将诗歌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开展大带小的活动,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
附诗歌: 《我是大班 儿童》
开学了, 我快快活活, 走向可爱的幼儿园。去年, 我还是中班的儿童。
现在, 我升到了大班。
中班、小班的小朋友, 就是我的弟弟妹妹。小弟弟, 鞋带开了吗? 来, 我帮你系上。 小妹妹, 跌疼了吗? 来! 我扶你起来。
有一个新来的小弟弟, 妈妈上班时间已到, 他不放妈妈走, 又是哭, 又是闹。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他乖乖的听着, 还咯咯地笑。从现在起, 我就是大班的儿童。
我们帮助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 看! 这有多么光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小狐狸家门前”:
1、布置有规律排序的大小气球、彩旗、红色的花、蓝色的花。
2、各种有规律的图案物品。(如黄色的小鸡、蓝色小鸡、黄树叶、绿树叶) 。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教学情境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特征,探索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2、尝试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物品,感受与体验周围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3、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看这里都有什么呀?它们漂亮吗?(花、气球、彩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谁先找到它们排列的秘密。花是一红二蓝,一红二蓝,气球是二大二小,彩旗是二红一黄,二红一黄。刚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花是按不同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气球是按大小有规律排序的,彩旗是按颜色和数量有规律排序的。
2、小松鼠想邀请小动物去它家里做客,小松鼠在去森林的路上,它遇到了一群小鸡,看,小鸡多么听话,一个一个的排着队,咦,怎么有三只小鸡掉队呢?谁能帮他们排好队?
你发现这些小鸡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呀?小鸡是按照一只黄色两只蓝色,一只黄色两只蓝色的规律排队的。
3、小松鼠走到一棵树下面,它看见树叶往下掉,小松鼠就想:要是树叶也像小鸡一样排好队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小松鼠,怎样让树叶也排整齐队呢?
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排序的呢?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出来,明天带到幼儿园一起交流,好吗?
活动延伸:
人们很聪明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各种图案有规律的排序,装饰在我们用的、玩的物品中,使这些这些物品更漂亮。
一、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小朋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很差,对朋友的认识淡漠,不懂得分享等等问题较多,为了让孩子们能从小养成与人为善的健康心理及行为,设计了本课,让他们尝试处理与小伙伴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享受这种交流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找朋友介绍朋友等游戏,激发学生对与朋友友好相处的美好情感
2、 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体验交友的乐趣
3、 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朋友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交朋友
四、活动准备:
PPT、空白卡片、彩笔,音频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自制短片《孤独的小熊》(内容:因为骄傲、自私,小熊没有一个好朋友,它感到非常孤独)。
2、提问:没有朋友的小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难过、孤单、害怕……)
3、师:是呀,没有朋友是件多么让人难过的事啊!朋友会带给我们许多的快乐!小朋友,你有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好朋友呀?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体验快乐
1、小朋友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分享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的事情。(老师在学生讲述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2、小朋友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来找自己的好朋友吧!接下来我们一起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吧!
(三)、结交新朋友(学习如何结交朋友)
1、有朋友真好,大家还想结交一些新朋友么?
2、和老师交朋友。(选几个愿意和老师交朋友的学生和老师互动,要求学生赞赏夸奖老师的优点,同事老师夸奖小朋友的优点,学生体验发现他人优点和赞赏他人的乐趣)。
3、让学生跟班级中更多的同学交友,进一步体验如何交友和交友的乐趣。(背景音乐《找朋友》)
(四)、友情传递
好朋友为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我们也要送给好朋友一份特别的礼物,在空白卡纸上画上你喜欢的画或者写上你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好朋友。
(六)拓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邻居的小朋友交朋友。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语言教育活动紧紧围绕着学习反义词而展开,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产生新鲜好奇感,在观察实物中理解反义词,并能运用一些反义词说一句简短的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运用各种感观,在看看、说说、想想、动动、找找、做做等活动中,让每个幼儿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和同伴交往,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发展想像思维,举一反三。让幼儿通过思维想像说出一些教师活动中没有认识的反义词,不仅达到发现掌握新反义词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准备更多样些实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加有趣的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活动意图: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5至6岁年龄段,是幼儿探究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好问、爱模仿、爱体验。幼儿天生就喜爱各种小动物,渴望与他们亲近、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 用动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与诙谐。
2、 和同伴讨论、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幼儿园发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用歌曲中的话来讲述故事《猴子学样》。
张老汉喜洋洋,扁担草帽上山冈哟。太阳晒,山路窄,老汉走得汗直淌哟。
有棵大树在路旁,树叶遮住大太阳。老汉树下来乘凉呦,老汉树下来乘凉哟。
上岗上有群猴,看见老汉在乘凉哟。大草帽头上戴,这个样子真好玩哟。
猴子跑来围着老汉看,拿着草帽也往上戴。学着老汉一个样哟,学着老汉一个样哟。
2、故事中有谁?
张老汉,在干什么?师幼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小朋友认真倾听。
2、幼儿学唱。
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哼唱。
一段段地练习学唱。
3、指出不妥之处。
三、创编表演。
1、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表演,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儿分组创编,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动作设想,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其他组的经验继续创编。
四、游戏:猴子学样
一名幼儿扮演老汉,其余幼儿扮演猴子,音乐一响,老汉自由做动作,猴子跟着学,跟上歌曲节奏。
活动反思:
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去“再现”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比如角色游戏)。整个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幼儿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学;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朋友、倾听者、合作者,体现良好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生动、活跃、协作的氛围,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想象、大胆模仿,积极发言表演,共同内化知识、获取体验,达到既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在孩子们的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让幼儿乐于在活动中表现和参与,这是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随着二胎政策的来临,大部分家庭都迎来了新成员,这让本来是家里独苗苗的孩子们,有些接受不了,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对弟弟妹妹有抵触心理,因此设计此次活动,通过出示班级里二胎家庭的全家福前后对比,让幼儿感受有弟弟妹妹后家庭成员的变化。并听故事,体验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学会接纳家庭新成员的诞生,接纳自己身份的改变。
2.体验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体验关爱、互助带来的快乐。
3.知道父母的爱不会因为有弟弟妹妹而改变。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故事PPT 、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心愿卡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1)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幼儿欣赏全班幼儿的全家福照片,体验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感觉。
(2)教师出示班级里二胎家庭的全家福前后对比,让幼儿感受有弟弟妹妹后家庭成员的变化。
(3)师:如果爸爸妈妈再为你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你愿意吗?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意愿并讲述原因。
3.分享故事《大哥哥》
(1)播放绘本PPT,欣赏故事前面部分。
(2)师:皮皮猴的家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3)师:有弟弟妹妹后他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4)皮皮猴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5)皮皮猴感觉非常委屈、非常伤心,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情绪?
(6)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对情绪抒发的方式,教师最后进行引导,(7)请幼儿把心里的话用画在卡片上。
(8)请幼儿说说对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爱与需求后有什么感觉?
(9)欣赏故事后半部分并提问。
(10)师:皮皮猴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的?
(11)他现在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4.扮演游戏。
(1)情景表演要求:皮皮猴真是一位好哥哥,如果你的弟弟妹妹摔跤了、肚子饿了你会怎么做?如果弟弟妹妹和你抢玩具你会这么做?
(2)请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先商量解决的办法,然后把解决过程表演出来。
活动延伸
幼儿绘画: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活动目标:
1、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2、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3、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录音、图片、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李老师这里也有一只爱帮助别人的小鸟,我们一起看看它和你们帮助别人时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二、分段欣赏故事视频,结合故事内容科学插入ppt,理解故事内容
1、师:多泽是谁?为什么很多小动物都喜欢它、认识它?
2、师:多泽都帮助过哪些小动物?它都是怎样帮助这些小动物的?
3、为什么多泽飞的越来越快了?如果在冬天来临之前多泽不飞到南方去,它会怎么样?冬天已经来了,多泽飞回南方了吗?为什么多泽还没飞回南方?
4、你们觉得多泽这样做,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多泽帮助别人后,它是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还记得你们帮助别人后自己的感受吗?你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开心幸福吗?为什么?
6、快乐,幸福是只接受别人的爱吗?那我们可以怎样传递和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
教师小结:原来帮助别人也是在快乐自己,心中有爱就一定要传递表示出来,爱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三、体验、迁移帮助别人的情感
师:这个故事里多泽是怎样收货快乐的?它幸福吗?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会怎样做?
教师小结:原来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收货了幸福,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一定是一个让别人感受到舒服与快乐的人。因为送给别人玫瑰的同时,我们自己的手掌上也会留下玫瑰的香气。
让幼儿欣赏人们躺在草地上的多种姿态,感受双臂、双腿自由伸展的惬意。尝试表现人物之间的组合和遮挡关系,并能合理的想象,丰富画面内容。感受和朋友在一起时的欢乐。
设计意图
躺在草地上,吹着那软绵绵的春风,我们知道,春天来了。听着小河“哗啦啦”地流淌,听着树叶“沙沙”的歌唱,看着燕子从天空飞过,风儿吹着它的哨子,鱼儿做着它的美梦,我们躺在草地上嬉戏,阳光下,春风里,一切正美好。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最灵动的美好,明媚的春天就是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近自然用心感受春的美好。本节活动通过调动孩子春日在草地上幼儿游玩的经验,欣赏躺在草地的人各种放松的姿态和有趣的造型,感受那份舒适惬意和欢乐,并通过联想与表达深化审美感知,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创作灵感,绘画出躺在草地上的惬意姿态。
活动目标
1、欣赏人们躺在草地上的多种姿态,感受双臂、双腿自由伸展的惬意。
2、尝试表现人物之间的组合和遮挡关系,并能合理的想象,丰富画面内容。
3、感受和朋友在一起时的欢乐。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并表现躺在草地上时人的多种姿态造型。
难点:人物组合、遮挡关系;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图片,绿色底纸,蜡笔。
经验准备:小朋友有躺在草地上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迁移躺在草地上的生活经验。
导语:春天里,小草都发芽了,绿绿的、软软的,真想到上面躺一躺。躺在上面是什么感觉?他们在草地上做什么呢?
图片小结:人们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有的睡觉、有的在野餐……好惬意呀!
(活动的导入环节,我采用了比较开放、宽松的谈话形式进行,通过谈话式提问调动孩子们躺在草地上的已有经验,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引导、唤醒孩子们对草地的美好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表达。
图片小结的欣赏紧扣主题,激发孩子的兴趣,通过浏览欣赏多张图片,孩子感受躺在草地上的舒适、惬意和不同的姿态造型,孩子们对躺在草地上的人物动作造型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多张图片的不同动作造型刺激和丰富孩子们的兴趣和感受。)
二、欣赏躺在草地上的各种姿态图片,丰富经验。
1、单人图片交流
重点观察:她是怎么躺在草地上的?(重点观察双臂和双腿)
动作拓展:还可以怎么躺在草地上?谁来做做看?
小结:我们躺在草地上,胳膊和腿可以随意的舒展,感觉很舒服。
2、两人图片交流
重点观察(图一):小女孩把妈妈的什么当成小枕头了?
拓展想象(图二):除了枕在别人的胳膊上,还可以枕在哪里?
3、多人图片交流
重点观察(图一)他们是怎么躺在草地上的?
拓展想象(图二):还可以摆哪些有趣的造型?躺在草地上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配图小结:春暖花开,躺在草地上,可以自己躺着休息,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好朋友躺在一起。我们可以枕在自己的小手上,也可以枕在别人的肩膀和身体上,还可以和好朋友手拉手、头靠头,真开心呀!
(通过对单人、两人、多人躺在草地上的图片欣赏,孩子们在层层递进的图片欣赏中循序渐进的了解了人躺在草地上双臂、双腿的动作——人物之间的情趣——人物之间的组合造型,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人物动作造型对人物情趣表现的重要性。)
4、讨论画法:
你想和谁一起躺在草地上?在一起干什么呢?
如果我想躺在别人的胳膊上,胳膊什么时候画呢?为什么?
怎么画出不同方向的人呢?
(通过有指向性的提问帮助孩子丰富画面内容和构图,“你想和谁躺在草地上,你们会怎么躺?”让孩子们思考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孩子做好绘画的计划和构图,绘画人物尤其是有组合时,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有规划性的优化自己的构图。本节活动的难点是遮挡关系在幼儿作品中的表现,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将绘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对孩子现有水平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前置,让孩子在绘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绘画要求:有遮挡时,被遮挡的部分最后画;画不同方向的人可以把纸转一转;用深色的蜡笔勾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涂色。
指导要点: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创造性表现多人组合造型,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表现躺在草地上人的基本特征。
(每个孩子都是富有个性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也各不相同,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我因情况、因特点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创造出更富多样性的作品。)
五、欣赏、评价作品。
你画的人是怎么躺在草地上的?
教师总结性评价。
(在评价环节,我通过看图讲故事的策略帮助幼儿丰富自己的绘画的趣味性,通过这种情景故事的介绍,让画面充满了温情。一幅幅画面就是一个丰富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总结
一、人物情趣与造型可表现性的分析:
1、贴近生活,迁移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
春天里,孩子们到公园里野餐、踏青,会躺在草地上休息、游戏。本次活动通过细节的观察、动作的模仿、语言的描述,使得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情感上得到共鸣。
2、造型多样,给予幼儿创意表达的空间
图片的欣赏拓展了幼儿的认知经验,也给了他们无限的遐想:舒服的睡姿千姿百态,还可以怎么躺着让自己很舒服?枕在别人胳膊或身体上的,还可以枕在哪里呢?调皮地撩撩别人的头发很有趣,还可以怎样逗逗同伴呢?
3、适度挑战,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
怎样画出躺在地上的人?如何表现遮挡关系?怎样布局画面?这些问题的抛出,帮助幼儿在绘画前理性思考,提炼方法,提高相应的绘画技能。
二、活动延伸中人物情趣和造型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本节活动我选择了用蜡笔来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或独立绘画,表现人物躺在草地上的动作造型和故事情境。后期还有泥塑的创作方式跟进,让孩子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中感受美、创作美。
三、活动反思
1、回归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对于孩子来说,万物自然,即是生活,生活即教育。艺术教育源于孩子们的自然与生活。在感受、欣赏和创作中让人物的情趣跃然纸上,和幼儿一起发现、感受、欣赏自然和生活中的美。
2、策略引导,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活动图片欣赏从单人到两人多人的动作造型,欣赏的内容层层递进。在活动中通过图片欣赏、动作表现以及提问追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躺在草地上的动作造型。在活动运用多个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重难点,萌发和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
多通道感知策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联想、动作、移情等途径感受人物的造型和姿态的丰富多变。
经验累加策略,从单人的动作图片欣赏,到两人的遮挡关系理解,最后到多人的造型组合欣赏,孩子们对于人物从动作到造型的经验逐渐累加,层层递进,丰富孩子们的绘画内容和构图。
图片引导策略,丰富的图片欣赏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并帮助幼儿欣赏总结人物的造型和姿态特点。
3、鼓励欣赏,聆听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在美术活动中,因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笔触和语言,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去聆听他们对美的感受,去聆听他们画里奇特的故事和想象。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纸有两个面及面的范围分界; 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其特点,知道如何验证只有一个面;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骤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有崇尚科学的情感。
设计意图
纸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的物品,对于纸的了解和使用幼儿已非常熟悉了。《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科学谈及内容应贴近生活经验,将身边的事务和常见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一张纸给幼儿的直观印象是有两面的,但是有没有只有一个面的纸或者如何让一张纸变成一个面,幼儿是难以想象的。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用眼和手直观感受到只有一个面的纸,感受科学的神奇与乐趣。
活动目标
1. 知道纸有两个面及面的范围分界;
2. 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其特点,知道如何验证只有一个面;
3.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骤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有崇尚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面的范围;知道莫比乌斯圈的特点和验证方法。
解决措施:活动开始时用一张常见的普通纸先介绍纸的面和面的边缘,知道笔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笔尖不可离开纸面)。通过验证并与普通纸圈作对比知道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难点:莫比乌斯圈的制作及对其一面的认识与理解。
解决措施:先制作普通纸圈,再通过观察和听老师讲解制作好莫比乌斯圈,对莫比乌斯圈有初步的印象,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制作。
活动准备
材料:宽度为5厘米左右的纸条(正反面不同色),剪刀,双面胶,马克笔
幼儿:大班幼儿具备了本实验所需的画直线、粘双面胶、剪刀使用、认识面等的技能。在思维上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由一个现象推理证明得出一个结论。在意志方面能集中注意地倾听并根据要求或提示动手操作。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的面和边
1.观察并说明纸的特征
师:“请大家观察纸带有什么特点吗?它有几条边缘?几个面?”
2.提出问题并请幼儿尝试
师:“用一条线从一面画到另一面,但是笔尖不能离开纸,你怎么画呢?”
师:“是不是每一条线都经过了纸的边缘?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经过呢?”
小结:纸有不同颜色的两个面,刚才我们画过了从一面到另一面必须要经过一条边。
二、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并找出问题
1. 将纸带粘贴成圈
幼儿操作将纸带粘成圈
师:“请用刚才画线的方法在纸圈上试一下,笔尖不经过边缘一直画会出现什么结果?有几个面上有线条?”
师:“老师也来试一下我的纸圈,看看是什么结果?”
小结:在笔尖不经过边缘和不离开纸面的情况下沿纸带划线,线条的起点和终点刚好遇到一起了,形成了一个圈。线条就只在纸圈的一面出现了而另一面是空白。
2.大胆猜测并验证
——“大家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着这条线剪开,会得到什么?”
三、按步骤制作莫比乌斯圈,通过验证知道其特点
1.制作莫比乌斯圈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的纸圈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再画一次,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接下来请大家也来做一个,将纸带一头翻转过来,将不同颜色的面粘贴在一起。”
2.观察并验证纸带的特点
师:“再来画一次试一试,看线的终点能不能回到起点?”
师:“观察一下线条在纸的哪一面呢?”
师:“现在纸圈有几个面呢?为什么?”
小结:刚才说过笔尖不经过边缘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现在我们做出的纸圈用一条线就把纸的所有地方画完了,说明纸圈就只有一个面,这就叫莫比乌斯圈。
3.用剪刀操作
师:“用剪刀将纸带继续像刚才一样沿着线再剪一次,看看又能得到什么?”
师:“剪出来得到了什么?跟刚才剪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
四、感受科学的神奇,提出问题,让幼儿能保持兴趣,继续探索
1.总结
师:“今天我们制作并认识了莫比乌斯圈,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师:“它是将纸带翻转一次后粘贴成的圈,我们用笔验证了它只有一个面,而且将它从中间剪开,得到了一个更大圈。”
2.延伸
师:“我们的莫比乌斯圈还有神奇的地方,大家回去可以将现在的纸圈再剪一次,看看又会出现什么?”
师:“将一条新的纸带翻转两次后再粘贴成圈,它还是莫比乌斯圈吗?剪开后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回去验证,发现其中的秘密。”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多种用途的体现,很好地展现了身边的科学。从活动过程来看,活动环节由易到难,层层铺垫,从制作到验证,过程很完整。但是活动环节偏多,有各种突发情况发生的可能,活动时间难以把控。从幼儿表现来看,本次活动需要幼儿动手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集中使用,对部分幼儿稍有难度。此外,对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理解可能有难度。从老师的活动开展情况看,同样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活动中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部分幼儿需要提供帮助。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教材分析:
幼儿最爱的人是自己的妈妈,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却感受不到,尤其当妈妈对自己管教时,就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运用对比的句子,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运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无处不在。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蝴蝶、沙发、小猫和狮子的意义时,出示四幅图让幼儿选择并说出自己妈妈像什么;让幼儿对比模仿表现妈妈像小猫和象狮子时不同的感受。从而从生活的细微处淋漓尽致的表达妈妈深深地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崇拜妈妈的无所不能,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
2.能品读妈妈的爱,并用用较恰当、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绘本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
3.通过细致的观察,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大胆表达对妈妈不同形象变化的感知。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的妈妈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
2.《我妈妈》绘本PPT 、 配乐音乐。
3.场地安排:幼儿围半圆弧型面向老师坐。
活动过程:
1、说说封面上的妈妈——感受到自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
师:我知道你们最爱读书了,一起来看一本书吧。看,这本书的名字有人认识吗?这是焦尼的妈妈,你认为她长得漂亮吗?
小结:原来,在每个人的心里,不管自己的妈妈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使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自己的妈妈都是最美的!在焦尼的心里妈妈是怎样的妈妈呢?
2、 讲述故事部分片段——帮助幼儿理解“妈妈本领大”也隐含着对宝宝的爱。
(1)讲述三幅妈妈本领大的画面——萌发幼儿对妈妈的崇敬及感受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1妈妈做各种各样美味的蛋糕。
○2妈妈是魔法园丁。
○3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为什么焦尼说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干吗拎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回来?
(小结:只要是宝宝愿意吃的东西再沉妈妈也不觉得累。)
焦尼会怎样想她的妈妈呢?你想对焦尼的妈妈说什么?
你的妈妈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夸夸自己的妈妈本领大。)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那么屏幕上面的四样东西谁最像你的妈妈?
3、根据绘本画面想象并说明“为什么妈妈有时候变成蝴蝶、沙发、小猫、狮子?”—— 理解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感受排比的句式。
(1)出示妈妈变蝴蝶、沙发、小猫、狮子的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对自己妈妈的感觉。
师:看它们谁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妈妈像沙发一样舒适。像小猫一样温柔。象大狮子一样凶猛。)
妈妈什么时候会对你像小猫一样温柔?妈妈对你做过那些温柔的事情?
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妈妈气得变成大狮子一样凶?你喜欢妈妈吼吗?妈妈身其实还爱你吗?
小结:其实妈妈凶你的时候也是爱你的。那么在焦尼心里妈妈像谁呢?
(2)教师讲述: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象小猫一样温柔,有时候象大狮子一样凶猛。其实妈妈不管是像小猫一样温柔还是象大狮子一样凶的时候都是一样爱焦尼,
4.和幼儿共赏绘本,排比句式部分让幼儿和自己一起读。——通过品读充分感受妈妈的爱,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师:欣赏完绘本,我知道在你们心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你们想不想也编成一本绘本让大家来了解一下妈妈对你的爱?
5、幼儿共同分组绘画《我妈妈》。——通过亲自绘画真切的感受生活中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
6、延伸活动:将幼儿绘画分组编订成绘本《我妈妈》并投放到语言区幼儿共赏讲述。
活动名称:找来的开心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
体验快来的情绪,学习寻找快乐的方式
认字棕、蓬、心、事情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头饰、图片、挂图、字卡、故事录音带语言画册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教室坐好
2、认字;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字宝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呀,出识字卡请幼儿认读
2)、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你们开心吗?引出开心并请幼儿一起说说自己开心的事
3、引入课题:
小朋友每天都有开心的事,可是有一个小动物(出示棕熊蓬蓬卡片)它很不开心。看什么都不顺眼它连自己最喜欢吃的蜂蜜都不想吃了,它想我不能老这样,我的出去找开心。它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找来的开心”就知道了
4、组织幼儿坐好听故事录音
5、提问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蓬蓬找到开心了吗?它找开心都碰到了谁?他们都在做什么开心的事?蓬蓬最后找到的开心是什么?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答
6、做律动小星星
7、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挂图内容
8、看画册
1)、看画册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看画册分组讲述故事
3)、找幼儿复述故事
9、教育幼儿学会找开心
小朋友,故事中蓬蓬找到了开心,它找开心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向他学习,在你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也出去看一看,玩一玩,找点事情做就会把烦恼忘,每天开开心心才会健康成长。
10、结束
希望小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的,那我们就做一只开心的小鸟飞出教室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效果也比较不错。活动中孩子能围绕“找来的开心”这个主题进行思考、回答。并能完整的复述故事找到故事的主体。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对教材研究的还够精确不够到位活动中应先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在活动中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片老师不能给予启发。认字宝宝应穿插故事之中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基础上在引导幼儿认识字宝宝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积累了许多教育教学经验面对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合理的安排好每一个活动环境。让孩子有充分的活动时间,更加轻松愉快的想象表达从而让孩子收到良好的品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娃娃上灶》是一首 24 拍的歌曲,用欢快的旋律、形象化的歌词表现了小朋友炒菜、烧鱼的有趣情景,以游戏的方式表现了劳动的快乐。
《娃娃上灶》共两段歌词,第 1-10 小节歌词内容不变,展现了娃娃上灶的自豪和切肉做鱼的自信;第 11-25 小节分别展现了贪玩烧焦饭菜和用心做出美味的不同情景,体现娃娃懊悔和喜悦的不同心情。教师可引导幼儿在情景中感受、想象烹任食物的过程,体验烧饭时的不同心情,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达歌曲的情绪变化。
歌曲中的弱起和念白幼儿掌握起来较困难,教师可采用反复倾听、重点练习、动作表现等方式给予幼儿支持。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掌握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能有节奏地完整演唱。
2.能用不同的情绪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3.感受烹任的乐趣,知道做事要专心。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玩具小锅、炉灶,卡片,鱼、肉及其他食物,木偶娃娃。
【活动建议】
1.出示木偶娃娃和玩具锅、灶,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谁来了?她要做什么?
2.请幼儿看木偶娃娃表演,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操纵木偶娃娃表演唱(《娃娃上灶》第 1 段,引导幼儿分句理解歌词。
提问:姓娃在用什么做饭?谁来上灶?她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肉可以怎样吃?鱼可以怎样吃?菜焦饭焦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做?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第 2 段歌词。
提问:这一次娃娃上灶会怎样做?做出的饭菜是怎样的?
教师用歌词进行小结:围着炉子瞧瞧,再来尝尝味道,菜香饭香,味道真好。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分别用沮丧、轻快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绪变化。
提问:第 1 次做饭发生了什么事?心情怎样?引导幼儿用沮丧的声音演唱。
第 2 次做饭成功了吗?闻着香香的饭菜心情怎样?
(2)引导幼儿自编动作表演唱歌曲。
可灵活变换方式,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例如:改变菜名演唱或“给爷爷、奶奶烧菜”、
“给爸爸、妈妈烧菜”、“给好朋友烧菜”等。
【活动延伸】
活动区活动时,引导幼儿继续利用食物卡片创编歌词。
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教材分析】
《快乐的-天开始了》是—首 3/4 节奏型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表现了快乐的幼儿园生活。歌曲旋律优美且欢快活泼,尤其是其中“啦啦啦”的 衬词,生动地表达了幼儿在园的快乐心情。教师应重点指导幼儿唱出歌曲前半部 分的活泼跳跃和后半部分衬词的连贯优美,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可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充分表达对幼儿园美好生活的向 往,体验和老师、同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歌词内容并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唱准休止符及 3/4 拍的节奏,能边唱边表演。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能说出自己在幼儿园的快乐的事情。
2.教师结合歌词内容自制课件(太阳眯眯笑、小鸟岐咬叫、小朋友走进幼儿 园向老师问好),《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结合歌曲,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并熟悉歌曲旋律。
提问:一天的新生活开始了,你希望是怎样的—天?谁能用一个好听的词形容一下?指导幼儿用“啦啦啦啦啦啦快乐的一天开始了”进行发声练习。
2.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1)通过谈话活动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喜欢来幼儿园的情感。
新学期开始了,打击一个假期没有见面,今天聚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提问:这是什么?谁能用好听的词语形容一下?(太阳眯眯笑。)谁飞来了? 小鸟怎样叫?(鸟儿吱吱叫。)小朋友们走进幼儿园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同叫老师早 )他们来到幼儿园的心情是怎样的?
(3 )引导幼儿将课件呈现的内容编成一首小儿歌。
先请幼儿边看课件边说儿歌,然后加入歌曲的伴奏,引导幼儿按照歌曲的节 奏说歌词。
(4)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感知 3/4 拍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1、指导幼儿学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发音、节奏,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1 )教师完整、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2)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再次感受歌曲的特点。
(3)引导幼儿活泼、愉快地演唱歌曲,可采用男女分组、点兵点将等形式 反复演唱。
(4)鼓励幼儿大方自信地边唱边表演,表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教材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大班幼儿看到小班的弟弟、妹妹遇到困难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关爱、怜惜之情并主动伸出援手。《我是大班儿童》运用散文的形式,语言优美、押韵,内容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诗歌描述了小班弟弟、妹妹遇到自己不会照顾自己、离不开家长、不能自我保护等困难时,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学习这首诗歌,在欣赏、感收文学作品语 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的同时,可以满足幼儿情感的需要、激发他们的责任心、 激励他们关心、帮助身边的人,引导他们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与自豪。
【活动目标】
1、学说诗歌知道自己是大班的小朋友,应该关心、爱护身边的弟弟、妹妹
2、掌握诗歌内容,能运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萌发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幼儿学习资料”——《我长大了》。提前组织幼儿开展照顾小班弟弟、妹妹的活动。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观看照顾弟弟、妹妹的照片,引导幼儿回忆帮助弟弟、妹妹时发生的事情,
激发幼儿帮助弟弟、妹妹的自豪感。
提问:你为弟弟、妹妹做了哪些事?你的心情如何?
小结:弟弟、妹妹年龄小,离开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难免害怕和难过, 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帮助他们。
2、指导幼儿学说诗歌、掌握诗歌内容,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 诵诗歌。
(1)结合课件、录音,引导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弟弟、妹妹遇到了什么困难?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讲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结合《我长大了》第 2—3 页,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诗歌,选择自己喜欢 的内容,用恰当的情感、语气朗诵。
提问: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遇到这种情况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什么语气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
(3 )请个别幼儿分享,引导幼儿相互间自由分享。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完整朗诵诗歌,着重表现帮助弟弟、妹妹的自豪感。
(1)教师完整朗诵诗歌。
(2)教师说旁白,幼儿结合诗歌中的语句有感情地进行朗诵。重点表扬朗 诵时感情充沛、表情丰富的幼儿,请其在集体面前展示,以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3)幼儿独自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幼儿个别或分组边表演边朗诵,相互展示、分享。
2、带领全体幼儿到小班朗诵诗歌,将诗歌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
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开展大带小的活动,结合生活实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
附
我是大班儿童开学了,我快快活活走向可爱的幼儿园。
去年,我还是中班的儿童。现在,我升到了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就是我的弟弟、妹妹
小弟弟,鞋带开了么?来,我帮你系上。小妹妹,跌疼了吗?来,我扶你起来。有一个新来的小弟弟,妈妈上班时间已到,他不放妈妈走,又是哭,又是闹。 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他乖乖的听着,还咯咯的笑。
从现在起,我就是大班儿童。
我帮助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这是多么光荣
教材分析
小书签色彩鲜艳,形状多样,具有一定的美感,能激发幼儿爱看图书的兴趣。本活动内容较丰富,集中了绘画、裁剪、拼贴、手工制作等美术设计、工艺制作手段,通过制作也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书签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书签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制作书签的方法。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制作多样的书签,并与同伴分享,互留书签。
3.喜欢进行书签制作,体验动手制作书签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多种形状、多种形式的书签数个,各种书签的图片、打孔机、丝带、剪刀、卡纸、树叶、 布、水彩笔等多种材料。
活动建议
一、出示书签,引导幼儿了解书签作用。
1.教师出示书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在哪里见过它?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小结:这是书签,可以将它夹在书里, 帮我们记下书看到了哪里。
二、欣赏图片,进一步了解书签的多种多样和特点。
1.教师播放多种书签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书签的形状和图案。
小结:这些书签有多种形状,而且颜色也非 常漂亮!书签的多姿多彩,已经使它变成了一种精美的艺术品,不少人把收藏书签作为一种高尚 的文化生活来充实自己呢!
2.引导幼儿发现书签的特点。
师:我们看了 这么多书签,他们虽然多种多样,可是他们却有 着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教师小结:书签多种多样,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小而薄。
三、学习制作方法,自主选材进行制作
1.交流:书签是怎样做的?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装饰?
2.教师讲解书签的基本制作流程。
⑴构思。
⑵画外形,根据构思画出想要的外形。
⑶设计细节,运用粘贴或绘画的形式表示。
⑷沿外形剪下来。
⑸打上孔,安上飘带。
3.教师出示丰富材料,幼儿进行创作。教师
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创造性的选材制作。
四、布置书签展,共同欣赏
1.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书签展,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设计意图和亮点。
2.幼儿互相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签。
3.互留书签,师:这是我们在幼儿园的最后 一学期了,小朋友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交换书签留 作纪念。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看到老鼠与猫斗智斗勇的精彩时刻,机灵的老鼠做梦时幻想自己与猫不是天敌而是好朋友,两个一起谁在温暖的摇篮里悠闲的晃荡,结果等老鼠猛地一睁眼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做梦,是猫突然来到自己睡的地方摇晃自己的摇篮。看到小朋友对这个片段很干兴趣,借此想对小朋友讲讲对于他们出生这个时代比较陌生的摇篮,从而衍生出要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3.学会对家人的感恩。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7.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音乐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1. 图片若干
2. VCD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复习儿歌《小树叶》。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观看的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老鼠在什么上面呼呼大睡做着甜甜的美梦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认识认识这个东西吧。”
二.基本环节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摇篮》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请你们说一说。 那么好听的歌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不过这次我们要带着问题来听了,听一听这首歌里面唱的都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次播放歌曲)。
师:“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歌曲里面都唱的什么?非常的棒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刚才听到的,有蓝天、大海、星星、...那老师还听到了,白云、浪花、小鱼、摇篮、咦?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幼儿回答)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老师告诉小朋友摇篮是一种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3)出示第一段图片
师:“刚才歌曲里面唱的什么是摇篮呢?(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星宝宝)什么轻轻飘呢?(白云轻轻飘)那白云轻轻飘得时候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回答)谁睡着了?(星宝宝睡着了)”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4)学习第一段歌曲
师:“这一段里呈现出来这么多好看的图片,下面我们用舒缓、优美的声音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5)出示第二段图片
师:“那刚才小朋友还听出谁是摇篮呢?(大海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鱼宝宝)鱼宝宝是怎么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什么轻轻飘呢(浪花轻轻飘)谁睡着了呢?鱼宝宝睡着了。”(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6)学习第二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在用优美的声音学习一下第二段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7)两段合起来一起来一遍
三.结束环节
师:“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好听的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吧。谁能做一做。(先幼儿进行创编)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幼儿跟学),然后跟音乐来一遍,下面小朋友我们一起邀请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跳一遍吧。”(跟音乐再做一遍)
四.延伸环节
师:“小朋友你们小时候做过摇篮吗?那你们知道小时候都是谁为你们摇着摇篮入睡的?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养育我们长大都非常的辛苦,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今天晚上我们回到家中为你的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反思
备课时,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段为切入点,导入环节师幼互动良好。
在活动基本环节中,就幼儿来言,基本上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起主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还是在幼儿自主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一块儿做的欠佳,老师急于给予幼儿答案。
就老师而言,准备充分,切合主题,课堂氛围较为融洽。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角色。但在活动中,仍不乏许多正确的废话,急于给予幼儿答案,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预想到,采取逃避的态度。
就整节课而言,突出重点的目标实现了,但没有突破难点。环节交代清楚,整节课下来还算流畅,但是话语较为啰嗦,不精练。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欠佳,还需多多努力。
听了听课老师的意见后,我觉得以后的课还需多多推敲,特别是要尽可能的能接住幼儿抛给我们的“球”,不要采取逃避,要正面回答,这才是“传到授业解惑也。”
活动设计背景
在多年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以下几类歌唱活动掌握较好:朗朗上口的经典儿歌、结构简单节奏鲜明的歌曲、能够通过图谱理解记忆歌词的歌曲。
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歌唱教学模式,因此,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将体态韵律活动与歌唱教学相结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轻松学会歌曲。“三只熊”是一首韩国的经典童谣,旋律明快且富有诙谐、幽默的情趣。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在快乐中体会音乐带来的感染力,因此,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 感受外国童谣的特点,唱准歌曲的附点节奏。
2、 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能大胆的表演。
3、 体会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感情,积极参与活动,情绪愉悦。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6、 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7、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诙谐、幽默的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歌表演。
2、唱准歌曲的节奏,注意前附点的演唱。
活动准备
背景图 三只熊教具 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幸福拍手歌》
二、故事导入活动:
1、提问:刚刚我们唱的是什么歌,你们知道幸福是什么吗?
你会用什么的方式表达你的幸福?
2、发声练习:
师:在森林的一座美丽的房子里就住着幸福的一家。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敲门)怎么没有开门的呢?(话外音)你是谁?来做什么的?想要进入我房子就得用我们的暗号(啦啦歌)
三、新歌教学
1、熟悉歌词:森林里面住着三只熊, (展示背景图)
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只出示三只熊的头部)
熊爸爸长得胖嘟嘟, (出示完整的熊爸爸)
熊妈妈长得真漂亮, (出示完整的熊妈妈)
熊宝宝长得真可爱。 (出示半身的熊宝宝)
一天,一天 (出示完整的熊宝宝)
在长大~~
教师:三只熊住在一起真快乐!熊爸爸长得怎样?熊妈妈长得怎样?熊宝宝又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动作可以夸张一点。
2、教师按歌曲的节奏再次朗诵歌词,幼儿配合老师速记歌词。注意前附点的节奏。
3、学唱歌曲:
师:三只熊说它们和小朋友在一起很高兴,所以它们把刚刚的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去听听。
4、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5、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熊宝宝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一天一天的长大,你怎样来表现长大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用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学会歌曲,还能训练幼儿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
(引导幼儿用之前创边的动作演唱歌曲,在最后一句熊宝宝长高的地方可用举手、跳跃的方式表现长大。)
6、幼儿边用动作表演边唱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动作表演。(用表演法让幼儿自己进行动作创编表演,既有助于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又让幼儿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幼儿的独立性。)
7、反复演唱歌曲:
A、分角色演唱
B、分小组分角色演唱
四、结束部分:
其实这是一首韩国小朋友的歌曲,看看我们是不是很棒,外国小朋友的歌曲我们也会唱了。这可是三只熊的功劳哦,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准备上这堂课的时候,我有很多的顾虑,幼儿能否按照我的思路和我好好配合吗?会不会中间出现很多的状况?
在结束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我的预期目标已经达成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与教师的配合很默契,特别是在理解歌词的环节中,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理解记忆住歌曲的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我结合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少出现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幼儿,再加上与多位老师的互动表演更加为这次活动加了分。
虽然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很多教师的一致好评,不过我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出,比如在活动刚刚开始我给幼儿提出的“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这个问题时,我的问题提的有点太成熟,很多幼儿还不能理解幸福的含义。我完全可以提的童趣一点,更接近他们一点吧!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我将数学内容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 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教学意图:
梵高的“向日葵”是精典中的精典,幼儿可以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到画面的布局,颜色,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向日葵》。旨在培养幼儿欣赏与观察能力。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学画向日葵,能够合理安排向日葵的位置。
3、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5、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6、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7、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关键点:
高低错落安排向日葵的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向日葵的特点(形色),画一幅有关向日葵的作品。
教学难点:
根据向日葵的特征进行艺术再创造。
教学准备:
梵高名画,纸,笔。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向日葵。
1、 你喜欢这篇画吗?为什么?
2、 画中有几朵花?
3、 每朵花都一样吗?
4、 他们是怎么插在花瓶里的?
小结:这幅画是法国最著名的画家梵高绘画的,他画的向日葵每一朵都不一样,栩栩如生。
二、教师示范,学画向日葵
1、每朵花都朝着不同的方向,我们看到的分别中花的哪里呢?
2、朝前的向日葵看到的花盘是圆圆的,每一片花瓣都是一样大的。
3、朝旁边的向日葵看到的花盘是扁扁的,花瓣一边长一边短。
4、朝后的向日葵看到的只有花的后面。
小结:摆放的角度不同,看到花的部位也不同。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幼儿尝试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欣赏:表扬能够绘画不同角度的向日葵。
教学总结:
小朋友绘画的向日葵姿态各异,象真的向日葵一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并没有运用范画,而是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让幼儿观察向日葵颜色,构图,摆放等,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向日葵花盘朝着不同的方向,颜色也并不都是一样的,向日葵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开的很大,有的开的很小,还有的花瓣已经凋谢了,幼儿知道梵高爷爷是一个很著名的大画家,他能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师也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来表现大自然的物体。幼儿在绘画时能够合理构图,花瓶里插的花有高有低,朝着不同的方位,颜色也不同。
不足之处:
前面讲得有点久,到后来小朋友画的时间有些来不及。另外有的幼儿绘画的向日葵花盘较小,涂颜色的时候不清楚。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观察向日葵真正的模样,让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大小,颜色,以及各部位的细节之处,这样幼儿绘画就会更形象。通过这节课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间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们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时常让他们观察大自然,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会对他们的各个方面都有帮助。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7、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
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7.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 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 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 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区别和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我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身上的器官来帮助他们了解单和双的概念,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个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运用实物具体操作,来让幼儿知道一组物体假如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第三、让幼儿通过寻找感知、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游戏活动认识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第四、让幼儿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延伸到超10数的单双,拓宽知识面,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概念,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0以内单双数
教学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2、手套5双,1-10数字卡和实物图片若干,超10的数字卡若干。
3、单双汉字卡各5张,单、双汉字头饰各一个。
4、宇宙飞船模型一个。
5、幼儿自备学具盒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课。利用幼儿非常熟悉的身体器官来引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我们每人都有好听的名字,你们想知道这些数字的名字吗?
(1)出示1-10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2)引出单双数概念:
a、出示数字1,谁能说出表示是1的物体?(一个娃娃,一个鼻子,一张嘴……)像这样成单的数 ,给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
b、出示一双手,说这是两只手,让幼儿用数字表示出。依次再出示一双眼睛,一双脚等,让幼儿说出表示的数,教师引导像这样成双的数叫双数。
单数妈妈和双数妈妈都有许多宝宝,我们看看都有谁?
2.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区别单双数的技能。
(1)依次出示1-10只手套,具体操作,让幼儿认识10以内单双数。
a、拿一只手套引导孩子说出那么数字1就是单数妈妈的宝宝。
b、拿出一双手套,引导孩子说出那么数字2就是双数妈妈的宝宝。依次类推出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
(2)让幼儿拿出学具盒里的学具1-10个摆一摆、分一分,区别单双数。
(3)通过寻找活动加深单双数的概念。
a、寻找身上是单双数的东西
b、在教室里寻找单双数的物品。
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小组探讨学习)
(1)出示1-10的数字卡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并把单双字卡贴在各自下面。
(2)出示图片,让幼儿判定图上的物体是双数还是单数。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辨别单双数(把一组物体,两个两个的数,数到最后刚好数玩就是双数,如果还剩一个,这个数就是单数。)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单双数是怎样排列的? 在什么情况下单双数可以互变?如‘2’怎样才能变成单数,‘5’是怎么变成双数?(单双数是反复交替排列,给一个数加1或减1,双数可变单,单数可变双)
5、游戏:数字宝宝找妈妈。(巩固单双数练习)
一天,数字宝宝出来玩,找不着妈妈了,谁愿意帮助他们?(请两位老师分别戴单、双字样头饰扮妈妈)
给每位幼儿发一张1-10的数字卡片或实物图片,先判断拿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找到各自妈妈,并站在妈妈身后。
6、拓展延伸:智力宝宝大闯关。提供超10的物体或数字,让幼儿区别单双。
老顽童爷爷说我们的宝宝真聪明,准备邀请你们去快乐星球做客。不过,要能回答出他的问题。准备好了吗?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10以内单双数,还能区别比10大的数的单双。一个整数,看它末尾的那位数字是0、2、4、6、8的就是双数,末尾是1、3、5、7、9的就是单数。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让我们一起乘坐飞船去快乐星球玩一玩儿。(拿着飞船带幼儿到户外游戏结束课堂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一一对应指读的方法阅读图夹文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阅读活动,提高幼儿对汉字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
1、自制放大的图夹文故事大挂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挂摇篮”。
3、摇篮曲背景音乐磁带一盘。
4、“兔爸爸”“兔妈妈”“兔宝宝”“摇篮”的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摇篮曲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书,把书里的故事找出来好吗?看书的时候要注意一页一页地翻看。
2、请个别幼儿看着书讲故事。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放大的图书)对,故事中讲了兔妈妈生了一个兔宝宝,兔爸爸高兴地说:“我给娃娃挂一个摇篮。”(教师用一一对应指读汉字的方法阅读第一幅图片。)
3、学习第二幅内容。
教师:“兔爸爸会把摇篮挂在哪儿呢?”(幼儿回答)
4、学习第三幅图片
教师小结:兔爸爸再一次失败了,都把小鸟、小猴的尾巴当成挂摇篮的地方了,那你们再想想他会把摇篮挂在什么地方,谁的身上去呢?(发散幼儿思维,进行创造性地讲述)
5、学习第四幅图片
教师:最后兔爸爸到底把摇篮挂在了什么地方?(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图夹文)兔宝宝再摇篮里怎么样了?(兔宝宝在摇篮里睡得多香啊!)
6、幼儿与教师一起阅读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7、思品教育:
教师:兔妈妈、兔爸爸看着宝宝在摇篮里睡着了,心里怎样?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爱爸爸、妈妈吗?他们为你们做了些什么?你们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8、给故事起一个名字。
教师:你能给故事起个名字吗?(出示汉子卡“挂摇篮”)
1、中班健康活动详细教案40篇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通过情景创设、故事让孩子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1、中班户外体育游戏教案40篇 一、体能训练玩教具 制作老师:11111 作品名称:冰棍棒蜘蛛网 使用材料:冰棍棒(两边带有缺口的冰棍棒)、颜料、乳胶、毛线、制作方法:首先,需要三根冰棍棒,还可以涂上自己想要的颜色
1、大班集中教学活动教案40篇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摆弄和操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测量、判断等活动,尤其对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物品的轻重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发现其差异。针对这个特点,我设计了数
1、大班语言讲述活动教案40篇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4、借
1、小班健康活动教案40篇公开课 小班的幼儿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相信陌生人,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小编设计了本次安全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希望
1、小班手工特色活动教案40篇 《送给妈妈的花》是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教案,在迁移小扇子的正反折叠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小红花的折叠过程,你们猜猜这朵小红花是送给谁的?我要送给我最爱的妈妈,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折好的幼
1、大班游室内戏活动教案40篇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游戏带来的快乐。 4.发展动
1、大班防火教案4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森林防火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环保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2、能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强化教育,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引导幼儿
1、小班餐后游戏教案40篇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