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4 20:41:06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可能是您在寻找学习内容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课题 | 古诗二首 | 单元 | 第六单元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二年级 | |||
学习 目标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 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风景,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 ||||||||
能力目标 |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 |||||||||
知识目标 |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 |||||||||
重点 |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 |||||||||
难点 |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 |||||||||
学法 |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 教法 | 师生互动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第1课时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演示第2张幻灯片) 你们喜欢古诗的这种表达方式吗?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二首》。(演示第3张幻灯片) | 李白。诗人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 喜欢。 读课题《夜宿山寺》。 | 以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
讲授新课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6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指导生字的笔顺。 危、敢、惊。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危(危险)(危害) 敢(勇敢)(果敢) 惊(惊动)(惊呆)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7张幻灯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相关链接(演示第8张幻灯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9-10张幻灯片)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宿:住的意思。 诗人住在什么地方呢? 写作背景:诗人夜晚住在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里,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写景的短诗。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6张幻灯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重点词语解释: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尺:长度单位,三尺等于一米。 星辰:天上星星的统称。 (2)危楼高百尺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说的是山寺的高楼好像有一百尺那么高。 这句诗说明了什么? 危字有什么样的好处? 确切、形象、生动地将山寺上楼的高凸显了出来。 这句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这句诗从正面描绘了山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3)这座山寺的楼这么高,那到底有多高呢? 手可摘星辰。 手:伸手的意思。 同学们,你觉得天上的星星高不高? 那山寺上的楼又有多高呢? (4)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有什么样的作用? 用夸张的手法烘托出山寺的楼高入云霄,将人们的视角引入到灿烂的夜空,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山寺高楼的向往。 (5)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串起来说一说呢?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3.在看到这高耸入云的危楼后,诗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演示第17-21张幻灯片)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重点词语解析: 高:大。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3)同学们,你们说诗人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呢?是真的害怕吗?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晚去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恐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体现,不是真的害怕。 这是诗人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虚景,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场景。 (4)这首诗这样写有什么样的效果?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上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而且不敢在楼上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全诗释义:(演示第22张幻灯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3张幻灯片) 《夜宿山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再现了山寺的宏伟,以可摘星辰的魅力表达了对高楼的向往与喜爱。 |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 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 宿。 山寺。 用虚的数字(百尺)说明了山寺楼很高。 高。 非常非常高,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 夸张。 |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认知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解读题目。 了解写作背景。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语。 精读诗句。 体会字的意思。 发挥想象。 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了解词语的意思。 了解诗意。 体会诗人心理。 理解全诗意思。 归纳总结本诗所抒发的情感。 |
新课导入 | 第2课时 前边我们学习了杜甫的《夜宿山寺》,感受到了山寺的雄伟壮丽。现在,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描写草原景物的古诗《敕勒歌》。 板书课题《敕勒歌》。(演示第24张幻灯片) | 读课题《敕勒歌》。 | 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
讲授新课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25-30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阴的偏旁是阝 似的偏旁是亻 苍的偏旁是艹 野的偏旁是里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似、苍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阴(阴天)(阴暗) 似(似乎)(相似) 野(田野)(原野) 苍(苍白)(苍生) 茫(迷茫)(茫然) 3.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2)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5.相关链接 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 二、精读课文 1.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31张幻灯片) 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歌: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四句。(演示第32-38张幻灯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重点词语解释: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笼罩。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2)在这几句诗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3)这几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4)天空是什么样的呢?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两句用的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个穹庐有多大呢? (5)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当我们站在草原上,极目远眺,你们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在辽阔的草原上,远远望去,会看到天空和草原连在了一起,天空好像是一个大的帐篷将草原笼罩了起来。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6)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从什么视角来写的?写出了什么? (7)这四句是什么意思呢?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脚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3.接下来,你们在草原上又看到了什么?(演示第39-43张幻灯片)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重点词语解析: 苍苍:青色。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xin):同现,显露。 (2)这时候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3)这里的天和野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字在这里承接上句诗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作者采用叠词的方式,突显了草原的辽阔。 (4)这几句,作者是从什么视角来描写什么? (5)此时,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下头去,这时,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出现了。 (6)这里写草原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情景说明了什么? (7)这几句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展现了一幅辽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8)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敕勒人对自己美丽富饶的家园的赞美与自豪之情。 (9)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呢?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4.全诗释义:(演示第44张幻灯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脚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45张幻灯片) 《敕勒歌》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歌,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意象,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草原人民悠闲富足、恬静美好的生活,流露出敕勒人对自己家乡大草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输出字的读音。 同学之间交流,互相提问,识记生字。 敕勒川、阴山、天空、蒙古包、草原。 阴山脚下。 比喻。 把天空比作穹庐。 笼盖四野。 生动形象地把草原的辽阔描绘了出来。 仰视。写出了草原的辽阔。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无数的牛羊。 从俯视的角度描写草地。 说明了敕勒川的美丽富饶。 |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认读生字词。 熟读诗句。 了解北朝民歌。 解读题目。 品读诗句,欣赏美景。 领悟修辞手法的妙用。 展开想象,领略美景。 了解诗意。 展开想象,领略美景。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有哪些生字词? 古诗二首课文生字词 楼 lu(楼房)(上楼)(下楼)(楼梯)(顶楼)(茶楼)(楼兰)(楼市)(木楼) 依 yī(依靠)(依然)(不依)(皈依)(依托)(依傍)(依法)(依旧)(依次) 尽 jn(无尽)(尽头)(尽量)(尽快)(尽力)(尽心) 黄 hung (黄色)(黄河)(米黄)(杏黄)(蛋黄)(黄昏)(黄山) 层 cng(一层)(云层)(层次)(中层)(冰层)(土层)(分层)(地层) 照 zho(照亮)(光照)(照顾)(照看)(照料)(对照)(照相) 炉 l(香炉)(火炉)(炉子)(电炉)(炉灶)(出炉)(炉火)(手炉) 烟 yān(烟火)(烟花)(云烟)(油烟)(松烟)(烟土)(烟叶)(香烟) 挂 gu(挂在)(挂住)(挂念)(记挂)(挂失)(挂号)(挂名) 川 chuān(山川)(大川)(川菜)(川贝)(四川)(川流不息)(河川)(川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有哪些近义词反义词? 古诗二首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宿住 可能 语说 惊 吓 似像 恐怕 反义词:高矮 上下 低高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相关拼音组词: 楼(lu)( 楼层 ) 依(yī)( 依靠 ) 尽(jn)( 尽头 ) 欲(y)( 欲望 ) 穷(qinɡ)( 穷人 ) 层(cnɡ)( 一层 ) 瀑(p)( 瀑布) 布(b)( 布料 ) 炉(l)( 炉火 ) 烟(yān)( 香烟 ) 遥(yo)( 遥远 ) 川(chuān)( 山川 )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听课稿,分享古诗二首听课感受和记录 古诗二首评课稿: 1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诗句。 2学情分析 我校的特色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经典诵读,所以,学生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并不陌生,有的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就会诵读,但是,学生对诗的理解还有困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乘坐超音速飞机,穿越时空到唐朝去,跟随伟大的诗人李白去庐山饱览庐山风光吧! 2、课件出示庐山风光片,学生观看,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读题,识记生字 1.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讲解生字,庐和瀑。学生说出识字方法。比较庐 炉。 3.再读课题,谁在望庐山瀑布?(李白望庐山瀑布) 二、了解诗人: 师简李白生平: 课件展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四、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学习生字疑。 2、指名读古诗,注意正音。 3、教师范读古诗。 4、生再读古诗感悟: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四.逐句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1.指名 读第一句诗,并说一说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课件出示古诗第一句和相关图片,老师指导朗读第一句,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感情和气势。(理解并想象紫烟描绘的情景) 2.指名读第二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第二句和瀑布图片,说一下瀑布像什么?自由发言。 指导朗读。 3.品读第三、四句 扣住 飞和直下怎样读出瀑布流动速度的快? 讲解三千尺是夸张的写法,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主要是形容瀑布很长。指导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五、回归整首诗,多种形式读诗,深悟诗情。 1、自由读: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交流:读着这首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生表演读: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4、小组赛读。 5、背诵整首诗。 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六、拓展 积累诗句:课件出示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七作业 背诵李白的诗歌《赠汪伦》 望庐山瀑布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望庐山瀑布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乘坐超音速飞机,穿越时空到唐朝去,跟随伟大的诗人李白去庐山饱览庐山风光吧! 2、课件出示庐山风光片,学生观看,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读题,识记生字 1.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讲解生字,庐和瀑。学生说出识字方法。比较庐 炉。 3.再读课题,谁在望庐山瀑布?(李白望庐山瀑布) 二、了解诗人: 师简李白生平: 课件展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四、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学习生字疑。 2、指名读古诗,注意正音。 3、教师范读古诗。 4、生再读古诗感悟: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四.逐句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1.指名 读第一句诗,并说一说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课件出示古诗第一句和相关图片,老师指导朗读第一句,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感情和气势。(理解并想象紫烟描绘的情景) 2.指名读第二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第二句和瀑布图片,说一下瀑布像什么?自由发言。 指导朗读。 3.品读第三、四句 扣住 飞和直下怎样读出瀑布流动速度的快? 讲解三千尺是夸张的写法,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主要是形容瀑布很长。指导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五、回归整首诗,多种形式读诗,深悟诗情。 1、自由读: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交流:读着这首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生表演读: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4、小组赛读。 5、背诵整首诗。 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六、拓展 积累诗句:课件出示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七作业 背诵李白的诗歌《赠汪伦》 尹佳 评论 优点: 1、创设情景,带生入诗境。用生动的课堂语言、课件庐山风光片、图片,带生诗入境。2、反复吟诵,展开想象,领悟意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范读、赛读、带着想象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吟诵中,学生的体验生成。3、拓展训练,帮助积累。通过积累,培养学生领悟诗歌的能力。 缺点: 揭示课题的语言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成人化。 一、看拼音写词语 gǔ shī xiāng cūn r tng ( ) ( ) ( ) b y sī tāo jiǎn dāo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似 长 s ( ) chng( ) sh( ) zhǎng( ) 三、下选择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忙趁东风放纸鸢:不闲着。 B.二月春风似剪刀:好像。 C.碧玉妆成一树高:装扮。 四、《村居》和《咏柳》写是哪个季节(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五、数笔画填空。 诗共 画,第5画是 ,组词 。 童共 画,第5画是 ,组词 。 碧共 画,第3画是 ,组词 。 剪共 画,最后1画是 ,组词 。 六、我会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春天到了,柳树枝条上爆出了嫩芽,随风飘荡。 小芳和小军一起到公园里去玩。小军看到柳条很美丽,就随手折了一根,玩了起来。这时,小芳看见了急忙说:公园里的花木是园丁伯伯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是给大家欣赏的。我们要爱护它,不能损害它。小军听了很惭愧地说:以后我再也不乱摘花木了。 1、这篇短文有( )节。 2、本文写发生在( )和( )之间的事情。 3、( )折柳枝,( )阻止他。( )惭愧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首》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古诗 乡村 儿童 碧玉 丝绦 剪刀 解析:考查学生对本课所学新字词的掌握。 二、多音字组词。 似 长 s (似乎) chng(长短) sh(似的) zhǎng(成长) 解析:考查学生对本课所学多音字的掌握。 三、下选择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析:A项中忙指连忙。 四、《江南春》的写作时间是( ) B 解析: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五、数笔画填空。 诗共8画,第5画是 横 ,组词 古诗 。 童共 12 画,第5画是 横 ,组词 儿童 。 碧共 14 画,第3画是 竖 ,组词 碧玉 。 剪共 11 画,最后1画是 撇 ,组词 剪刀 。 六、我会默写。 儿童散学归来早 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析: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 diyuan1902 (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小学二年级下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语文二下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字词释义与古诗大意 字词释义: 青天:蓝色的天空。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很多年。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浙江省一带。 黄鹂:鸟,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翠:青绿色。这里指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的颜色。 古诗词大意: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诗句赏析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事物有声有色,描绘了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喜悦的心情。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怀。 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古诗翻译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绝句古诗词大意: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词大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二年级15课古诗二首绝句字词释义 青天:蓝色的天空。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很多年。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浙江省一带。 黄鹂:鸟,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翠:青绿色。这里指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的颜色。 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古诗大意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 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 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二是想象的运用。如摘星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本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 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 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 【设计意图】李白是学生熟悉的诗人,一年级曾经学过他的诗。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出发,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第二板块: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先让学生听读,后自由读诗,目的是为了读准字音。后出示本课的生字读音:宿、寺、危、辰、敢、恐、惊,再把这些字送入诗中读。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应该关注古诗的节奏。用多种形式诵读出古诗的节奏,如男生读、女生读、个读、齐读等。 第三板块:体会楼高,感受情感 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出自己感受到山之高,然后在诗中找相应的句子危楼高百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问题:本首诗是如何写楼高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突破: 1.分析危字体会楼之高。危楼即高楼; 2.借数字百尺体会楼之高。顺带补充李白善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的创作习惯; 3.让学生做摘星辰的动作,进一步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轻松、愉悦的情感; 4.闭眼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画面,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豪放的情感。 5.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理,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可爱、率真的情感。 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明确:古诗是运用夸张和想象来写楼高的,表达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在讲解时,要将朗读的指导与字词的学习渗入进去。如字理识字危字,比较辰与晨的区别学习辰 在主问题解决后,我将通过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想象着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边朗诵这首古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再用配乐背,配乐唱进一步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多种方式随文识字、写字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而识字又与诗意的理解紧密结合。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歌的韵味,而诗歌的韵味应建立在品读和感悟的基础上。加动作、看图、想象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品读古诗,古诗的韵味自然溢于言表。 第四板块: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先回扣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跟着大诗人李白学古诗、读古诗,并通过想象画面,感受了山寺之高,初步感受到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然后布置课下选择作业(四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创作《新宿山寺》。格式:危楼高百尺,_____。不敢高声语,_____。 4.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四、说设计理念和教学特色 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禀承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如教师的深情范读,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让学生扮演诗人演绎古诗的意境等。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敕勒歌评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1.注重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朗读方式多样,层次分明。首先是读准读顺课文。先由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文中生字读准,再同桌合作读,相互纠正不准的读音,接着指名读诗歌,检查读音。最后全班齐读,读顺课文。其次,读通读懂课文。在随文识字中读懂课文,利用图片引导孩子理解诗歌。最后,想象读、品读课文。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画面,说感受,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有趣的情境设计,贯穿整堂课,让孩子一节课都置身于大草原这个情境中,学习兴趣高。 3.巧妙地运用了随文识字,利用字源、组词、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轻而易举理解生字。 4.对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句诗歌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可以运用更多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天苍苍,野茫茫。 5.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在生字的书写上,如果能范写结构相同的苍、茫二字,对比两者的异同,就能进一步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19课古诗二首之夜宿山寺评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课堂是孩子们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可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放入到备课内容中。习惯了老师教课,学生照单全收的模式,似乎老师主宰课堂成了理所当然。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将自己在读这首诗的感受全部记录下来,设置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我预设的圈套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句话,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理解不同,读法肯定也不同。所以,我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分析诗句然后定下基调,再来整齐划一地读,无形中抹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萌芽。因此,我的课也是缺乏活力的,所谓的朗读也只是大声读,并没有将课文读活。我的预设是教师主宰课堂,所以课堂的生成便是生硬死板,没有太多的情感冲击,学生只是在再现我的预设,并没有参与到课堂的生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语言的随意。 尽管有了详细的教案,一再地斟酌,课堂上的我说话还是没做到言简意赅,拖泥带水,甚至问出了一些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语言过于随意,不能这样!我反复告诉自己。 三、老师的示范作用。 在古诗前两句的朗读中,我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去读,忽略了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词语的温度,而这个很重要的一个引导是老师的范读,此时,我又忘记了自己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学习基本都是在不断地模仿,练习,然后才有自己的个性。但是我没有做示范,学生练来练去也是不得要领,练习的结果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 四、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段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我们班的孩子刚刚好欠缺的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坐不定,动来动去,小手玩这个玩那个,插嘴,开小差,写字歪着身子,侧着脑袋,握笔姿势更是惨不忍睹。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我并没有太多地去要求同学们的坐姿、倾听以及写字、握笔姿势,简直是大错特错。任何学生,如果没有自律,没有自控力,一切随心所欲,而教师有没有很好地去纠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语文课堂该将有效的阅读进行到底,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怎样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自主学习,发挥个性,生成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足够我用尽所学去思考,去改进,去成长。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的首诗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运用文包诗的方法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二、说教法、学法: 1.游戏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得益于我校七色花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在课前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诵读学过的古诗,进行对诗游戏,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 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三、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 指导诵读诗句。 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放古筝曲,让古筝曲萦绕课堂,创设意境。)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在悠扬的琴声中,我们即将开启本节课堂的大门,孩子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随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对诗游戏,背诵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揭题,释题后,学生质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快、更深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我结合以前教学古诗的经验发现,就算你把诗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告诉他,甚至写下来,然后你让他连贯地理解和说出诗的意思,学生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或者一知半解,或者语言支离破碎。我就想,既然学生说不出来,那我何不直接把诗意告诉学生呢?但是,又不能太直接、机械、生硬。这时,我想到运用文包诗这一形式,把古诗变成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来教学《山行》。这样学生悟诗意花的时间少了,我就有更多地时间去引导学生悟诗情。悟诗情后,学生的朗读水平跟着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初读古诗后,我运用课件播放岳麓山风景图,创设情境,开始讲述诗句中所包含的故事,通过文包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先借着景色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到文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三步:由扶到放,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借助图片,理解远上石径斜的意思。再感受寒山之寒,我是这样引导的:阵阵秋风裹挟着片片红叶向诗人吹来。此时,站在山坡上的杜牧会有何感受?从哪个字能读出诗人这种感受?再指导用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通过比较法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生处与深处的用法比较,学生体会生字的妙用的同时也提醒了学生这个词默诗时不再出错。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深山中也充满生机。教给学生带着想象读诗句的方法。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重点引导学生对坐字的理解和悟诗人热爱秋天的感情。坐字,解释为因为,与现在的字义差别太大,学生很难找准,于是,只能告诉学生:这个坐字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坐下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坐的意思是因为。知识的自我生成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在悟情方面我运用课件播放了很多枫林美图,并与二月里美丽的春景图进行对比,通过反复引读霜叶红于二月花,悟诗人热爱秋天之情。有了感情的铺垫,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 在本首诗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比如生字的体会 2.想象漫游法。 教学中可以听到我引导学生想象的语句:透过有人家这三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看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读好后两行。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第四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3)想象画面地读。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第五步: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该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电脑出示: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让学生读读这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配乐朗读。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 (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生交流。 课件出示: ,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 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⑧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 (1)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 (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 (3)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4)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①师引导: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助。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③师指名读,思考: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 ④生自由交流。 ⑤师简介: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2.品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3)理解诗意。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②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③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 ④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 ⑤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 ⑥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 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 (1)解读逃。 ①课件出示第1、2句诗。 ②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 ③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 ④师: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 ⑤示例: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相机板书:狼狈不堪、惊恐万状) ⑥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 ⑦生齐读。 (2)解读逐。 ①课件出示第3、4句诗。 ②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 ③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 ④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 ⑤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 ⑥示例: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严寒。 ⑦师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 ⑧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4.课堂总结。 (1)朗读全诗。 (2)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5.拓展延伸。 (1)师引导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追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 (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其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其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大家听过没有?大概内容是: 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争辩谁跑得快。于是它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一决高下。兔子先冲出,它奔跑了一会儿,就已遥遥领先。它心想:乌龟要赶上我还早着呢,我可以在树下歇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跑。兔子在树下休息,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而笨手笨脚的乌龟则一路不停地爬呀爬,直到爬过终点,它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它输了。 如果让重新编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怎么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事新编。 思路点拨 故事新编要求我们把一个熟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的故事。故事新编,就是要以大家所熟知故事为基础,对故事情节进行改编,让读者读出新意。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择合适的经典故事。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如《狐假虎威》 《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创编新故事。 2.展开想象,确定故事的中心,交代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3.延续人物的特点(言行、性格等)。 新编故事时,我们要注意:①联系原著,熟悉故事。新编的故事里,人物的言行、性格等 应与原著一致。②联系现实,紧扣主题。借故事蕴含的道理,来折射现实社会。③展开合理的 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 指导选材 1.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 乌龟和兔子都赢了。乌龟和兔子都没能赢。兔子赢了。 乌龟又赢了。 分成4个小组,设计4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 2.假如我们选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可以想象新的故事情节。 兔子: 河流挡道撞上树桩掉进陷阱(路遇不测) 跑反方向 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 路过一片萝卜地,看到了水灵灵的萝卜(遇到诱惑) 乌龟: 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头一缩迅速滚下(赛道变化) 借助滑板 利用宝葫芦(借助工具) 分成5个小组,设计5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 3.范例欣赏。 ①乌龟和兔子都赢了。 兔子和乌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决定再来一场比赛!它们一起出发,但是这次却是兔子扛着乌龟,直奔到河边。在那里,乌龟下来,背着兔子过了河。到了河对岸,兔子再次扛着乌 龟,它们一起到达终点。 ②乌龟和兔子都没能赢。 乌龟和兔子是竞争激烈的对手,它们非要争个你高我低。一开始兔子跑得飞快,但是它晕头转向,跑反了方向。乌龟呢,一不小心掉进了陷阱。 ③兔子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兔子非常不服气,它要求乌龟再进行一场比赛,乌龟同意了。这一次,兔子全力以赴, 从头到尾,一口气跑完,领先乌龟不知多少里地! ④乌龟又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乌龟想和兔子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它们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河流,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 学生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发现写得好在哪里与存在的问题。 指导修改 1.佳作展览,营造氛围。 欣赏精彩词、句、段,让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 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小组欣赏。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彼此学习对方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再推荐一篇佳作或一个优秀的片段,参加全班交流、欣赏。 3.集体会诊,集思广益。 4.请小作者上台朗读。 5.其他学生共同评议,教师边听意见边用红笔在习作上做适当修改。 总结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供小作者修改习作。 小结与作业 1. 小结: 通过故事新编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以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 2.作业。 请写一篇文章,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历史名人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的相关故事,进行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夏日绝句》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 绝句: 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我们看看,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对照让学生发现其不同。)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 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怀念。直到今天,人们还怀 念思忆着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D、请12位同学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② 悟诗情:抓住至今、思感受诗的情感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这首绝句,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我们就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感受? 你先感受到什么?(项羽是英雄豪杰,他虽然失败,但不屈服。) 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至今、思:到现在人们还怀念项羽。人们赞美项羽什么?) C、这首诗为什么写项羽?为什么诗人要至今思项羽呢?深入思考一下。提示:可以结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来体会,你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动荡的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从诗中,体会出李清照的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与赞美中。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诗人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读下面两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两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6)自学古诗 ①介绍两首诗的作者. ②解决字词。 出示: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读词语。 拓展词语:千()万() ③朗读古诗。想一想古诗的意思,想一想这两首古诗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 课时:一 课前游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古诗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 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出示资料: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 师:是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 指导读这两句诗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指导读 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③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 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个征人盼回家,每个征人的亲人盼征人回家.诗人写出这样的诗句该有何等的悲天悯民的情怀啊.板书:思亲盼归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 陈陶《陇西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北朝民歌《木兰辞》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写话。指名读读自己写的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学生读诗。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尺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体读全诗。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学生齐诵全诗。 三、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资料一: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资料二: 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 黄河远上白云间,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万仞山.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醉卧沙场君莫笑,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罢沙场月色寒。 黄沙百战穿金甲, 城头铁鼓声犹震, 不破楼兰终不还。 匣里金刀血未干。 资料三: 出塞曲 台湾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资料四: 《雄关赋》节选 峻青 啊!雄关! 这固若金汤的雄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在那些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上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们的神圣的国土再一次遭受到异族入侵的话,那位手执大刀的青年小伙子,还有我们的现代花木兰,以及所有登临这雄关的公民,全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杀敌卫国的战场!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点)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难点)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重点)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难点) 教具准备:教材、教案、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具体内容,具体方法,设计意图。)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让我们将继续欣赏这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新课或复习的每个知识点:(知识点内容,具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结果有多种情况的要有预设。设计有学生活动的要有 具体组织措施,注意事项,有活动评价的方法。) 1.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礼部主事。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有《龚自珍集》。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2.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统名曰《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3.诗词赏析 (1)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2)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4.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学生默读课文、大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相讨论。 5.这首小诗写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细读诗句,仔细品味作者的爱国情。 三、练习:(练习内容,设计意图,评价方法。)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3)落红:落花。 (4)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2.听读诗歌,理解诗意。 满怀无限离愁别绪,在白日斜的时候告别久居的京城,吟咏着诗句挥动着马鞭,(马鞭)举处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天涯。落在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落花)要变成泥土把故枝滋养。 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移情于花,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离京,却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具体方法。)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五、作业布置:(具体内容,完成时间要求。) 1.熟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黯然辞官 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以落红自喻,寄予爱国情怀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诗是宋代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作者先通过山、楼两个叠词的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彷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但是面对国家大好河山被金人践踏,南宋官员却不思故土,诗人的愤怒之情跃然纸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不但介绍了当时的自然春风,又指出了当时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最后以只把杭州作汴州结尾,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为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更表达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古诗学习基础,对古诗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由思悟,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质疑的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来了解一段历史,感悟一种民族情怀,带领学生充分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情景,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历史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一座城市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能否把印象最深的一处介绍给大家呢? (生自由发言。) 2.下面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一个地方,请看大屏幕。 (播放杭州宣传片) 3.这是哪里?觉得怎么样呢? (生自由发言。) 4.你们用了最简单最简约的一个词来表达对这座城的印象,其实啊,单单一个美字不足以评价这座城,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想杭州在人们心中的地方是蛮高的,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都为它写下过浓浓的一笔。比如说 (出示描写杭州的名句) 5.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杭州的诗,它的名字叫《题临安邸》。 (板书课题,指导临和邸字)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谈话的方式引出杭州,并利用视频让学生感受杭州城的繁华,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为学习诗意以及领悟诗情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会一首古诗 1.大家看这个题字,我们在四年级曾经学过一首关于题字的诗。 (齐背《题西林壁》) 2.揭示诗题。 3.出示诗文,提出要求: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读诗文) 4.谁能给大家读一下? (生展示读,在读好停顿的基础上师指导读长短音的技巧。)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在多次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进而为后面的诗文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做好夯实的基础。】 5.师: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懂了吗,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关于杭州的哪些画面? 师板书山,楼,歌舞。 6.出示图片。 何为山外青山?一座连着一座,此时此刻你能否想到一句符合画面的诗句? 7.出示图片。 (1).我们再看,楼是什么样的楼? (2).穿越到宋朝,透过这些楼,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城市? (3).人们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干什么呢? (4). 此城,此风,此景,此歌舞给游人怎样的感受呢?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 8.是香风吹到我们的面颊上让我们陶醉了吗? 生:是美酒。 生:是美景。 生:是繁华的城市。 生:是美女。 生:是这种生活状态。 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透过图片,文字去探索诗中更深刻的内涵。】 三、记住一段历史 1.再看这首诗,题目提到了一座城临安,诗文写了一座城杭州,貌似文不对题啊!其实这里有一段屈辱的历史。 (师讲解杭州的历史以及临安的名字由来) (播放短片) 2.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仅仅只指到杭州游玩的游客吗? (指当时居住在杭州城里的人们。指当时的朝廷里的官员们。指当朝的皇帝。) 3.那么这个醉字貌似有了另一层含义? (指当时杭州从上到下的一种生活状态。纸醉金迷的生活风气,苟且偷生的生活风气,不思复国的生活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背景,了解南宋权贵们不思复国,苟且偷安,进而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怀。】 四、认识一位诗人 1.这一切,被一个人看到了,他就是林升,也就有了这首传世千古的古诗《题临安邸》。(生齐读诗文。) 2.假如你是林升,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杭州的人们,醒醒吧,我们应该停止这种生活,要发奋图强,去收复旧山河。 3.所以说诗人写出了三个字几时休? (师板书) 4.当林升看到杭州城里的人们沉迷于这种安于现状的生活,发出了感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5.当林升看到南宋小朝廷不思复国,一味的求和,用文字做出了这样的讽刺。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 6.林升担心这样长此下去,这个羸弱的小朝廷又能坚持多久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诗文,达到读者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共鸣,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怀。】 五、传承一种精神 1.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了五千年,那是因为我们华夏子孙有着一种气节,每当国难当头的时候,总会有些爱国之士站出来,宋代也如此,林升只是其中之一。 (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是啊,盼了一年又一年,宋朝的军队怎么还不回来收复失地呢,最后等到了白发苍苍,久卧病床,将死之时带着遗憾写下了 (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林升的担忧成了现实,苟且偷生只换来了短暂的安定,临安府后来被攻破了,南宋亡国了,爱国诗人文天祥誓死不降,临死前写下了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诗了解了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位诗人,知道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绝对不能让历史重演。最后我们以齐诵的方式致敬林升! (生齐诵《题临安邸》)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进一步感受诗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山 楼 歌 舞 几时休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暖 风 游人醉 杭 州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题临安邸》。 2.收集描写西湖的古诗,互相交流。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通过创设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3.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对仗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插图、音乐渲染、多样化朗读和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完成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和态度 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初读词意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五课的前两首古诗,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意犹未尽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三) 初读《长相思》 1.一读 读准音 请同学们将《长相思》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文) 正音:哪位同学愿意读(指读) 生字正音,形近字练习 2.二读 品节奏 (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看谁能读出好听的节奏。 请同学们到白板上标注出应该如何断句。 3.三读 找不同 同学们读的很准,也读出了好听的节奏,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这次请你找一找这首《长相思》和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 《长相思》和《忆江南》都是词,请大家再观察,两首词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词的概念分类 特点 二、品读感悟 理解词义 (一)四读 知上阕 1.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的上阕,结合书中的插图,和书中的注释想想这上阕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曾在何处?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学生自学 讨论 ) 2.汇报 :曾经身处山上 身处水中身处山海关 身处军营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小结; 是啊,他怎会轻视离别?为了朝廷为了国家他不得不离,好男儿爱故园,更要爱家乡,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长相思》中有离愁,也有男儿为家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反思 这节课,少了冗长单调的解词析句,但超纲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的要求,并通过吟诵表现之,同时感受到汉语的声韵之美。课堂气氛活跃,我教得很轻松,孩子们也学得轻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播放教学效果视频)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古诗中的内容用图画展现出来也是学生对古诗形成自我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 当然,在本设计中,有些问题还有值得思考的必要。比如,学生对渔火这一意象缺乏现实了解,所以在根据古诗作画的环节里, 体会渔火传达的思想感情有难度,以致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这启发了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做些知识铺垫。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枫桥夜泊》。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枫桥夜泊》是语文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本单元课文旨在通过文本让学生欣赏、领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 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诗人借景抒发了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歌;能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2.能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诗眼及意象进行画面想象,进一步领会诗人感情, 从而形成个性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住古诗意象,通过吟诵理解诗意,领会诗情。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重视古诗教学,对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因时空差距,学生处在以直观感受为主的心理水平。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本课教学将充分体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诗人与文本的距离。 2.体验学习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抓住古诗意象,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因此教学时,我将让学生把古诗还原成图画,在想象的过程中完成个性的领悟。 3.提示点拨法。点拨学习思路,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习重难点,本课难点是理解诗人的愁 及诗文传递出来的清幽凄冷的意境,这时我将提示诗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4.评价激励法。本课教学我讲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言而有理,不拘泥于追求标准答案,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三个: 1.诵读感悟法。 2.想象感悟法。 3.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分析,我做了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 谈话导入:我们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看到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会到元稹对秋菊的独爱之情。江南秋夜,桥畔孤舟,常年的羁旅生涯,使诗人张继对水乡静谧幽美的景色有着更深的感受,顿时绵绵诗意流注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读,读出语感。 先听老师范读,给学生一个初体验。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音、注释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听录音跟读,检查自己诵读时在字音上是否正确。因为已学的《望洞庭》和《菊花》也都是七言绝句,学生已做过划分七言绝句节奏的练习,所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请个别学生诵读,大家评议节奏划分是否正确。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诵,诵出情感。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出语感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文本,请学生认真诵读全诗,找到诗人看到的和听到的。诗人看到的有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有乌啼、钟声。要学生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将意象具体化,充分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这些意象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图画采用个别读、分组读、男女对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换位边读边思考: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声音,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心情如何?逐步把学生融入到诗歌感情里。有了上面的情境体验,接着请学生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在学生找到愁字后,我顺势介绍愁就是本诗的诗眼,并板书愁,突出重点。围绕诗眼,抛砖引玉,诗人为什么愁,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背景的学习中:枫桥在苏州,距离诗人的家乡湖北襄阳千里之外。此时,诗人不是一个怡然自乐的游客,而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夜深了,诗人独自一人,他的心情便化成了诗中的愁。接着让学生继续诵读,从读中去体会诗人的忧愁。 3.吟,吟出美感。 吟,让学生领会诗的格律美,进一步领会诗的意境美。我先示范吟唱,顺势激发学生吟诗的兴趣。(播放教学过程视频)再同桌合作,一人吟诗,一人画诗,把诗中的意象在画中展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乐自然融合。学生在吟诗中感受古诗的格律美,在想象作画中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愁,紧接着,抓住月落、江枫、渔火这三个意象进行重点指导,力求通过点来突破面,以词的理解来融汇整首诗的感情,突破难点。月落在画面中,不好表现,我会点拨学生想象已学的古诗中写月亮的一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再问学生张继一直守着天边的月,一直到月落也不眠。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月落就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那是忧郁、孤独、伤感。在给图画用色的时候,主要有江枫和渔火两个画面,受到插图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学生画枫树有的会用红色,我不急于否定学生,而是顺着学生的意思,请他谈一谈这样用色的原因。对于用红色的,我会说枫树在秋天是火红的。可是,此时月亮已经落了,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没有灯光,你能看得很远、看得很清楚吗?学生能从我的提示中理解月亮已经落下,江边的枫树模模糊糊,船上的渔火星星点点,一切都不是那么清楚。我再点拨此时,在昏暗的夜色中,诗人会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在学生理解诗人很孤独甚至凄凉后,我将和学生辨析,霜能不能满天,是不是诗人写错了,用词不当?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诗人凄凄冷冷,感觉到霜气满天,实际上是到处都冷,没有一丝温暖。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再次吟唱诗歌。 4.品,品出好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诗意象的传情达意之效,我选择了本诗其中一个意象钟声进行拓展。一边播放钟声,一边提示:寂寥中飘来阵阵夜半钟声,浑厚深沉,悠扬不息,正是这姑苏城外的古刹钟声,给枫桥夜景注入了历史的内 涵,隽永含蓄,耐人寻味,使诗的意境得以升华。远离家乡的惆怅,科举落榜的失意下,张继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这首诗, 让张继名垂千古,让苏州名扬天下,让枫桥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寒山寺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钟声,是古诗的一个独特意象,把钟声写进古诗的还有:(看幻灯片)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用读、诵、吟、品四步骤学习其中一首,在这种横向的拓展延伸中,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板书设计: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古诗二首新鲜句子有哪些 古诗二首好词 ①理解词语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语:说话。 星辰:天上星星的统称。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川:平地,平原。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见: 同现,显现。 ③课内词语 百尺 危楼 星辰 四野 古诗二首好句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这两句以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感受上烘托山寺之高,表达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这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说明山寺之高。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似穹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比作圆顶大帐篷,表现了草原天高地广、辽阔无边的特点。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景象,突出了牧民殷实丰富,其乐融融的生活,也表现了敕勒川的美丽富饶。 古诗二首生字词组词造句 ①生字组词造句 危危险 安危 司机酒后开车非常危险。 敢勇敢 果敢 这是一群勇敢的登山者。 惊惊喜 惊讶 他惊讶地望着我。 阴阴天 阴凉 树底下很阴凉。 似似乎 相似 这两本书的内容很相似。 野野外 田野 春天,田野上一片碧绿。 苍苍茫 苍白 他的脸色很苍白。 茫苍茫 茫然 我一脸茫然地看着他。 ②生字组词 危wēi(危险、危楼、危难) 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 惊jīng(惊动、惊奇、惊吓) 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 似s(相似、类似、似乎) 野yě(田野、野菜、野外) 苍cāng(苍白、苍天、苍老) 茫mng(白茫茫、茫然、渺茫) 宿s(住宿、宿舍、宿营) 寺s(山寺、寺庙、寺院) 辰chn(星辰、时辰、辰光) 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 庐l(庐山、庐江、茅庐) 笼lǒng(笼罩、笼络、笼统) 盖gi(盖住、盖房、掩盖) 古诗二首课文生字拼音组词造句 ①生字组词造句 危危险 安危 司机酒后开车非常危险。 敢勇敢 果敢 这是一群勇敢的登山者。 惊惊喜 惊讶 他惊讶地望着我。 阴阴天 阴凉 树底下很阴凉。 似似乎 相似 这两本书的内容很相似。 野野外 田野 春天,田野上一片碧绿。 苍苍茫 苍白 他的脸色很苍白。 茫苍茫 茫然 我一脸茫然地看着他。 ②生字组词 危wēi(危险、危楼、危难) 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 惊jīng(惊动、惊奇、惊吓) 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 似s(相似、类似、似乎) 野yě(田野、野菜、野外) 苍cāng(苍白、苍天、苍老) 茫mng(白茫茫、茫然、渺茫) 宿s(住宿、宿舍、宿营) 寺s(山寺、寺庙、寺院) 辰chn(星辰、时辰、辰光) 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 庐l(庐山、庐江、茅庐) 笼lǒng(笼罩、笼络、笼统) 盖gi(盖住、盖房、掩盖) 生字 读音 音序 结构 笔画 组词及造句 楼 lu L 左右 13画 楼梯 上楼 楼梯上放着一个箱子。 依 yī Y 左右 8画 依靠 依赖 她向来不喜欢依赖别人。 尽 jn J 上下 6画 尽头 尽力 这条路的尽头一个胡同。 黄 hunɡ H 上中下 11画 金黄 黄色 这是一片金黄的叶子。 层 cnɡ C 半包围 7画 楼层 层次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 照 zho Z 上下 13画 照相 光照 他喜欢给别人照相。 炉 l L 左右 8画 火炉 锅炉 奶奶坐在火炉旁。 烟 yān Y 左右 10画 烟花 香烟 天空的烟花真美! 挂 ɡu G 左右 9画 牵挂 挂念 妈妈牵挂在远方的爸爸。 川 chuān C 独体 3画 山川 四川 祖国的山川令人着迷。 会认的字 楼、依、尽、层、炉、烟、川见会写的字 欲 y 欲望 食欲 穷 qinɡ 穷人 无穷 瀑 p 瀑布 瀑水 布 b 布料 瀑布 遥 yo 遥远 遥望 多音字 jn 尽量 尽心 lu 降落 掉落 尽 落l 丢三落四 jǐn 尽管 尽先 lo 落枕 落炕 字词解释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欲:想要。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遥看:从远处看。 九天:极高的天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依靠 望看 落降 入进 反义词: 疑信 落升 入出 直弯 日夜 穷富 前后 生死 诗人简介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主要内容: 《登鹳雀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想,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壮和美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译文: 《登鹳雀楼》: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望庐山瀑布》: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词句赏析: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运用极其浅显的语言,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3.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前两句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登鹳雀楼》的前两句诗描写了白日、山、黄河、海;《望庐山瀑布》的前两句诗描写了太阳、香炉峰、紫色的烟雾、瀑布。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3.庐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 没有。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观。 古诗二首课内好词好句理解 古诗二首好词 ①理解词语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语:说话。 星辰:天上星星的统称。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川:平地,平原。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见: 同现,显现。 ③课内词语 百尺 危楼 星辰 四野 古诗二首好句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这两句以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感受上烘托山寺之高,表达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这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说明山寺之高。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似穹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比作圆顶大帐篷,表现了草原天高地广、辽阔无边的特点。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景象,突出了牧民殷实丰富,其乐融融的生活,也表现了敕勒川的美丽富饶。 古诗二首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 1.《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2.《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①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危险 惊吓 似像 不敢害怕 反义词: 阴晴 低高 天地 夜日 ②词语搭配 一座危楼 古诗二首二年级第19课的生字组词造句 ①生字组词造句 危危险 安危 司机酒后开车非常危险。 敢勇敢 果敢 这是一群勇敢的登山者。 惊惊喜 惊讶 他惊讶地望着我。 阴阴天 阴凉 树底下很阴凉。 似似乎 相似 这两本书的内容很相似。 野野外 田野 春天,田野上一片碧绿。 苍苍茫 苍白 他的脸色很苍白。 茫苍茫 茫然 我一脸茫然地看着他。 ②生字组词 危wēi(危险、危楼、危难) 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 惊jīng(惊动、惊奇、惊吓) 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 似s(相似、类似、似乎) 野yě(田野、野菜、野外) 苍cāng(苍白、苍天、苍老) 茫mng(白茫茫、茫然、渺茫) 宿s(住宿、宿舍、宿营) 寺s(山寺、寺庙、寺院) 辰chn(星辰、时辰、辰光) 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 庐l(庐山、庐江、茅庐) 笼lǒng(笼罩、笼络、笼统) 盖gi(盖住、盖房、掩盖) 二下语文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组词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一诗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诗(古诗)(诗歌)(诗人)(诗句) 村(农村)(乡村)(村子)(村民) 童(儿童)(童话)(童年)(学童) 碧(碧绿)(碧玉)(碧空)(碧石) 妆(化妆)(补妆)(红妆)(妆台) 绿(绿色)(绿叶)(绿豆)(绿化) 丝(雨丝)(丝瓜)(粉丝)(吐丝) 剪(剪刀)(剪纸)(剪断)(剪彩) 1、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雨点儿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本课是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我们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 1、雨点儿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 雨点儿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雨点儿》是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 1、1.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长?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练一练习题及答案1.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支铅笔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1米大约相当于6 1、3.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本,每本7元。小亮买一套,需要多少钱?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九参考答案3.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本,每本7元。小亮买一套,需要多少钱?87=56(元)答:需要56元。 2、3.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 1、5.亮亮的活动时间表。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三参考答案5.亮亮的活动时间表。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2、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一起来分类》 练一练 1.把同类的涂上相 1、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见过怎样的雨,当时情景是怎样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见过怎样的雨,当时情景是怎样的我见过暴雨。傍晚,电闪雷鸣,暴雨哗哗,像天河决口,我真担心屋顶被砸漏了。狂风卷着雨丝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 1、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近义词反义词《夜宿山寺》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 1、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多音字好hǎo (好人)ho(爱好)分fn (水分)fēn(分开)干gn(干活)gān(干净)钉dīng(钉子)dng(钉架子)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 1、田家四季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田家四季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听课反思我把我的心得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我意识到,讲好一节课不是靠老师的费力要求和指挥,精心的课程设计和优美的语言会帮助我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