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教师工作创新》有感

读《教师工作创新》有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8:09

《读《教师工作创新》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我在翻阅《教师工作创新》,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们做教师的息息相关,里面有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如:如何备课、如何提问、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板书等等。看到“板书”这两个字,我觉得在我的脑海中,我的耳边已经很少出现这两个字了。所以我翻开近两年的听课笔记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众多教师在课堂中对“板书”这个词似乎越发陌生了。有的写上课题后就让粉笔躺在粉笔盒中休息了;有的讲究多媒体的音画效果,黑板在他们的心中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的教师写上两个生字就算是板书了;有的随意的在黑板上杂乱无章的写上几个字……还有些教师似乎对新课标还学得不错,认为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是有章有序的,在这样的课堂中无法实施。但他们似乎又忽略了一点,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堂也是一个预设的课堂,我们不可以刻板似的设计一个板书,但我们可以预设一个板书,再根据课堂的变化加以调整、完善,使板书更好地为我们教学服务。因此我对新课改环境下的板书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新课改环境下板书的定义

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讲授内容的要点。但新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师的角色已重新定位,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了学习中的首席,不再是完完全全主导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为其讲授服务的,常常是教师设计圈子让学生钻,而这些已经不能和课改的步调协调。因此 ,我觉得新课改形势下的板书应该定义为:在以学定教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将对文本的探究、概括、归纳、提炼的重点系统准确,简明扼要的写在黑板上。他可以是老师的板书,亦可以是学生的板书,他是课前教师粗线条的预设的,课内可变的、动态的板书。

二.新课改环境下板书的作用

新课改环境下的板书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一则好的板书可概括文章内容,体现教学目标;可以展示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文章的结构,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为学生的朗读、复述、背诵穿针引线;可以是妙词佳句的舞台,能使学生强化识记那些好的词句,拓宽学生词句积累的渠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另外直观形象的板书还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三.新课改环境下板书设计的审美要求

1.简洁性:所谓简洁性,就是设计的板书要能紧扣中心,将文本的中心以简洁的词句设计成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板书形式,一目了然的在黑板上展示,要避免板书的繁、乱、多、杂等现象等发生,且板书中要包含着流动的信息,流动的思路。

2.新颖性:新颖的板书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3.系统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知识的逻辑系统性和学习的规律性。且每一堂课都有着其特定的知识结构及其内部联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积累,是为了运用,最终形成语文素养。掌握好板书的系统性原则,可以为学生的复述、诵读及学习写作结构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像我们低年级学生,有些课文是背诵的,如果教师合理性的设计板书会更有利于学生背诵。

4.启发性:板书设计的启发性是指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板书能够帮助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目的是为了以板书促思,以思促学,以学定教,将学与教双向互动,和谐统一。

5.动态性:课堂是生本的课堂,尽管教师课前有了预案,对课堂的一些环节及或许会发生的问题作了预设。但以学定教的教学空间内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学情作绝对的预设,在动态的课堂中,要求依据师生互动的资源生成进行动态设计。

6.思想性:新的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应该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好的板书设计能将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好的呈现。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了板书的审美要求,认真关注板书,意识到板书是一门艺术,并且在教学时认真地把他当作艺术来设计,那么,板书艺术的辉煌就指日可待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源自“心”的教育──读《教育是没有用的》后感

    【引子】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浑身是软的,死了才硬梆梆;草木活着的时候,非常细腻,死了才干枯,所以说,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软的东西。】 对于教育者本身来说,柔弱有两层意思:一是柔软。即放下自己,使自己内心变得柔软,让孩子的心灵愿意靠近;二是示弱。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所有教育者,都应当具有像水一样柔弱的品德,柔弱,莫之能胜也,柔弱比强硬更让人愿意依靠,更让孩子愿意倾听,愿意对你

  •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有梦才有理想,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有希望。在人生的路途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有梦的出发点。怎样把学生引领到这个梦起飞的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让我不得不思考。 领悟人生的智慧,消除教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体现成长的欢乐是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的核心,也是一个好老师的参照。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极度溺爱下都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娇惯的心理。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潮下,打骂成了许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导致了

  •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国引进了不少印度电影,我也看了不少,现在说起印度电影,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曼妙歌舞场景以及那固有的拍摄手法,以至于在看《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最后那段像宝莱坞致敬的歌舞时,哑然失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很久没有碰触印度的影片,也差点让我错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影片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

  •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 谈课堂纪律——《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教授在《建设理想课堂》第三章的第三节中讲的是纪律管理的问题与分析,课堂是否有效,纪律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可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陈教授认为,好的课堂纪律应该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这十六字概括了好的课堂纪律的要诀,虽是简单的十六字,但真正要做到缺没有那么简单。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不是纪律管得很严,没有了活力;就是课堂上活跃异常,混乱得不能控制了。两者不能兼顾。 怎样才能做到严而不

  • 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世间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亲子之爱是本能,是天性。但是不同的父母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位父母都能够把握好爱的尺度,过度的爱往往容易阻碍孩子的房展,而适度的爱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X虽然是个小男孩,但性格比较温顺,讲话、做事比较胆

  • 恐惧背后智慧的觉醒——《教学勇气》青年教师读后感

    帕克.帕尔默坦诚写道:我教书教了30年,至今仍感到恐惧无处不在。走进教室,恐惧在那里,我直觉得陷入恐惧恶浪中;我问个问题,而我的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恐惧在那里,好像我逼他们去背叛他们的朋友;每当我感到似乎失控,诸如给难题难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