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理解 感悟 思考 ——《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理解 感悟 思考 ——《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4-07-22 09:48:13

《理解 感悟 思考 ——《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静静心心地读完了佐藤学的又一部力作——《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对于书中反复提到的学校重建“学习共同体”的愿景、哲学和方略,我这个正处于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线教师颇有感触。

于是,一放下书,便急于将心中的所感,所思倾注于笔头。

理解

最初捧起书,读到绪论中提到的“改革的愿景”不禁心头一亮,是啊,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短短的一句话其诱人程度何以言表,这不就是我们如今课堂教学改革所追寻的方向吗?

随着,佐藤学先生将一个个学校的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例一一展现于我眼前时,这种心仪与向往的程度更深了一层。我倾心于课堂中低学历孩子为解决自身知识结构缺失而的主动的询问同伴后的飞跃;倾心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合作填平比一般水准更高的课堂与班级里最差学生的问题水准之间的鸿沟;更倾心于观摩者与提供课例的老师之间的那种平等互学的观念与态度……

于是,“学习共同体”一词,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首先,“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应该是建立在心与心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只是角色不同,却无等级差异。校长也仅是其中的一员,不存在领导关系。学习能力有上下的学生,处于共同体中,即是共同的学习伙伴,不存在我来教,你受教的关系,他们有的是讨论,是交流,是寻求。

其次,学会倾听是“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最初,也是甚为关键的一点。从作者讲述的无数个案例中,我发现“倾听”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是自身修养的体现,是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教师组织探究活动的必备的能力。可以说,没有真诚细微的“倾听”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最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其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构筑都是必不可少的。佐藤学先生,提议低年级课堂的桌椅摆放应以U字型或扇状为宜,中高年级以U字型或四人小组为宜。他还反复强调课堂上探讨的三个要素“活动”、“合作学习”、“分享表达”,而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依存于他人,应答于他人,而非我们时时强调的“主体性”。



感悟

佐藤学先生书中的很多观点,晒一晒冲动怎也遏制不住,只因他触动了我的某些想法。

“忠诚于每个儿童的尊严,忠诚于教材的发展性;忠诚于自身的教育哲学”这是佐藤学先生所追求的“三忠诚”的精神境界。这段话是由三好老师的“三心”——“诚实之心”“谦逊之心”“关爱之心”所引发的。

读到此处,心内一震,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学识自是要紧,但自身的人品高下不更重上百倍千倍。“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它对于学生的影响远大于知识的传授。我们平日里笑谑的“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大概就有这意思在里头。

我们常说,培养学生要立足于培养一个“大写”的人。我们该看的不是学生***得了几分,而应把眼光放远开去。在佐藤学先生倡导的共同体的学习中,培养的是懂得尊重,践行平等,相互信赖,同时又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的孩子。将来的社会我们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只知埋头作业,疲于应付***的孩子,我们能指望他们什么?

“真正的学校改革是从内部开始的。”

是的,从书中无数个改革成功学校的案例中,我深深的认同这一观点。作为学校,基于上头的压力自然有许多的无奈,但若不坚持些什么如何真能寻找到一条令我们满意的改革之路呢。

摒弃一些东西,执着的朝着一条艰难,但却有着希望,立足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的路上跋涉,这是我内心美好的愿景。如今这个时代,信息爆棚的时代,交流频繁的时代,点点鼠标能推陈出一套花式,东南西北的考查能汲取无数精华,若然一天一个花样,全不顾自身的传统,只有融入,缺少坚持,只知暴饮不知节食,一个学校如何能健康而沉稳地行走?

安城西初中校长的话“每年反复地进行同样的改革的重要性”或许也有此种道理在里边。就如佐藤学先生说的我们“应当开展更为谦逊和真诚的改革”。


思考

好吧,上面的纯属一个不懂领导艺术的人的胡诌。下面的思考仅仅是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一个语文教研组长的思考。

接下来,我想干什么?

当仔细阅读书中一个个生动的课堂实例的时候,免不了会和自己班里的孩子勾连起来,不断地反问自己:我时时都能尊重我的学生吗?我与他们是否都懂得了倾听,学会了倾听?我所组织的课堂讨论有价值吗?学生的学习是否已从“勉强”走向“学习”?教研组的活动的展开是否只流于形式?课堂观察的角度是在“教”,还是在“学”上?……无数的问题困扰着我,同时,我的心被书中所描述的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所牵扯着。我想,我可以试试。

首先应该是从课堂座位的排列上调整,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安排,做到男女搭配,性格互补,能力协调,不让学生觉得刻意,不设立组长,不在最初的小组安排中就成绩优秀能力强的孩子产生优越感,相对薄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使得孩子逐步形成建立小组的成立只为更好地共同学习的观念。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安排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内容。在教师与学生的自然和谐的谈话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最后,在过程性评价中,不把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全方位评价学生,包括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是否懂得尊重他人,主动寻求解决问题,乐于帮助他人等等。

只是,真决定要去试试看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具体的措施没有着陆,我的茫然不亚于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期待“同僚性”的构筑,期待研修角度的转换,它们将为我架上一级扶梯。
相关阅读
推荐
  • 漫谈家庭教育——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专门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其观点鲜明,分析入木三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读后不禁拍手称好;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读后深感责任重大。 朱永新教授对家庭教育亮出其坚定信念是:教育学应该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家庭教育由于具有启蒙性、个别性、生活性、随机性、隐潜性等特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它不仅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而且不可替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永远的学校。【P228《新教育的家教主张》】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

  •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简介此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二辑)中的第一本。作者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信奉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人生信念,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全书分三个专辑: 第一辑 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以24个小故事阐述了她作为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等; 第二辑 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以15篇文章亮出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观点和主张等; 第三辑 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以

  • 怎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理想的状态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就已情有独钟。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说明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朱永新教授更是一再地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阅读必将带动学生的学习、教科书、教辅书不能替代课外阅读、家长在孩子阅读中该充当怎样的角色、阅读应与实践相结合、怎样的阅读状态才是理想的状态等问题。(详见《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user1/sly9992/125636.html)课外阅读已经越来越被教师、家长所重视

  • 再谈阅读——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记得读完《海伦娜的奇迹》之后,我在激动之余写下了读后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感叹老师们为了吸引孩子进行阅读煞费苦心,尤其是阅读之夜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同样注重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立志培养终生阅读的孩子,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雷夫艾斯奎斯] 是啊,我们都明白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喜欢上阅读,甚至善于阅读,一直是令我们大伤脑筋的事,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 读《小河与小桥》有感

    《小河与小桥》是《小学语文教师》2011年2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的 刘洁老师在《新经典日日诵》中记录的一次晨诵过程。孩子们晨诵的内容是: 《小河与小桥》 高帆 草地是一块 漂亮的绿绸缎 可惜被小河 剪成两半 小桥 紧扯住两半绸缎 要把它们 重新缝在一起 便让小鱼儿 做它的银针 一闪一闪 从这岸连到那岸 我以为这首儿童诗让孩子们读了就行了,但刘洁老师除了让孩子们充分地读,还对他们进行了充分的指导。首先,理解词语。问孩子们绸缎是什么意思?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回答。 是一种衣服的面料。古代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 唤醒教师自身的内心认同——《教学勇气》读后感

    《教学勇气》书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直指我们教师的内心精神世界,可谓一针见血。我国的古典文化中有着对教师精辟的论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谓之师道,并非拿到教师证就是教师了,我们如果不是从内心认同于自己是一名教师,那么您即使是站在讲台上也不一定是一名真正的教师。古代圣贤把教师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排在最前面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传道,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这个道,也即师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教师这一内涵的真正认同,从而达到以师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

  •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学会学习需要什么呢?首先是热爱学习的态度,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想学习,愿意学习,并能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其次,是获得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再次,是具备相应的继续学习的知识基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