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怎样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读后感

怎样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读后感

更新时间:2014-11-15 13:53:56

《怎样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暑期,认真阅读了《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一书,启发很多。这让我想起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看到的一些现象:在小组讨论一开始,有些学生就开始忙于“独立”思考,而不去在意他的合作伙伴在www.smtxjs.com想什么、干什么,明显缺乏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有的小组以一个人为中心(往往这个人是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而其他组员不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成了一个看客,整个小组讨论成了一个人表演的舞台,组员缺少对研究问题的争论和补充;有些小组讨论表面上看去热热闹闹,似乎每个小组成员都在踊跃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但走近仔细一听,才发现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讨论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
怎样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1.      目标明确。
(1)教师目标明确
首先教师对讨论目标的定位,既要避免过于抽象,又要难易适度。组织讨论时,教师要明确什么是重点、要解决哪些难点,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等等,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2)学生目标明确
其次在组织讨论之前,也一定要让学生目标明确。可以要求学生在讨论交流时把遇到的困惑、疑问或希望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用纸条写下来,带着问题参加讨论,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有的放矢,各取所需,有效的减少了讨论“跑题”现象的产生,提高了讨论的效度。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在小组活动前出示相应的活动要求。
2.      搭建平台。
书中说到: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教师要让拥有“相异构想”的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特别是鼓励后进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为其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要避免合作流于形式,一个人主讲,其他人听,一个人做,其他人抄袭。因此,小组讨论时,可以有管理员分工。开始大家都不会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让会说的人先说,其他人学着说。等到一段时间后,可以先让后进生说自己的想法,再其他人帮助,提出不同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才是有效的,也能提高小组内讨论的有效性。
3.加强评价。
怎样保证学生是认真聆听别人的想法?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去评价。这样一来,他们不得不仔细听,多思考。而一想到别人要来评价自己,发言者想必也会异常认真思考吧。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需要更多探索,才能做得更好。
相关阅读
推荐
  •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为了完成任务,带着几分无奈和几分好奇,在网上下载观看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然而纪录片中所述内容深深地触动着我,也引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 在《教育能改变吗》视频里也都是很真实地反映,比如对高考的反思:高考不改革应试教育还是不能去除,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还是老一套模式,甚至在近几年人们对高考反应快达到顶峰的阶段,出现了一个个偏离教育本质的事情。学校还是以考试为出发前提,学校领导者以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出更多高分和前几名的学生为骄傲,老师们如同一个个流水线上高负额的机器一样,制造着一个个雷同的,经过反复操练

  •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 那一面旗帜在飘扬——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窗外,喧嚣的都市正经受着夏日高温的炙烤;窗内的我轻轻合上《致青年教师》一书的扉页,阵阵墨香犹如清风吹进我的心田。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这就是理想 吴非用朴素与平实的语言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教育哲理,它们不高深却因为作者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对教育事业拳拳赤子之心显得那么的隽永与深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参加工作至今也有十几个年头,

  •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中,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方法一章中,提出诱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造能力。我深受启发。 黑格尔就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可挖掘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

  • 体验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书本第一章的第一小节提到了吃甘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喻指不同的人生方式和态度。并且鼓励第一种方式,即:先苦后甜。这让我联想到了这样一些语句:只要你继续努力,学习上刻苦勤奋,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会有收获。加油啊,成功在等着我们。No pains , No gains.我们平时也经常用先苦后甜教育和激励学生。这样的方法也的确使学生在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了进步。 但不乏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感觉到甜味而怀疑甘蔗不是甜的,最终选择了放弃。因此就会有学

  • 读<中国教师缺什么>有感----平等

    闲暇时分,我又翻开了中国教师缺什么这本书,这是一本对教育充满着现实关怀的书,作为一线教师,在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足之处,今日看了一篇关于师生平等的文章,感触很深! 在过去传统式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两者很少沟通,交流,以致出现了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后进生视为最差的学生等等,这是老师的不足,也是教育的黑点.爱好学生容易,爱坏学生难,这是大多数老师的感触,当然,老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非常平均的分布到每个学生身上去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差生的待遇似乎与好学

  • 《学习动机》学习笔记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有三种作用:激发行为 行为定向 维持行为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内驱力和需要的关系呈正比。 诱因指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凡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者为正诱因。如奖品。反之为负诱因

  • 守住心灵,将真心献给学生

    《教学勇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爱自己的工作,热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有解体的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于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回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的确经常与困难相佐,与遗憾相伴,充满迷茫。我们需要找回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只有当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与围绕我们的外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