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我爱中国国画(朱九茹)

我爱中国国画(朱九茹)

更新时间:2014-12-19 16:23:22

《我爱中国国画(朱九茹)》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朱九茹   清楚回忆,第一次看到国画的儿时的记忆:长近2米,横许尺的水墨画悬挂在雪白的墙壁上,气势恢宏。假如将写意国画与原景比较,乍一看,唉呀!这片叶子不对,那里的石头形也不对,似乎整张图的透视也有些问题,是张失败的作品吗?不只要细细地观察一会儿,你就会发现,那里的神色也是如此相似。行云流水的笔墨在宣纸上有力的勾勒,没有形式的拘泥,在快笔细琢之际,将整个风景的灵魂都封印在了寸许的薄纸之中。
我无可避免地爱上了国画,它好象一品香茗,俞品俞醇。
在写意国画中,最奇也最普遍的要属山水画那种迷蒙了,山水画用色奇少,至多不超过五种,淡淡地勾勒渲染出山、水、石、树、房、屋、云、舟车、桥梁、风雨、晴阴、雪、日四季等特征,小桥流水,青山绿水,加之古老的草屋和袅袅的炊烟。有人这样赞美画得好的画师:“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等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在构图上,山水画也拥有奇巧的构思,可以说是虚实相比,有的地方“疏可走马”,有的地方“密不透风”,将处于不同空中的物象,依画家自己的感悟重新布置,构造出了画家心目中时空境界,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在一幅画面上不仅不突兀,而且颇有情趣这样的世界,怎么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不仅如此,大多国画还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的作用,还记得王冕的墨梅吗,它不是用色彩,只是单以“墨”作画,国画因为不十分追求的相似,所以笔墨技巧千变万化和明暗调了丰富多变,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相生相映成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味其精妙所在,中国人啊,不要因为东张西望而遗失了自己的魂!
相关阅读
推荐
  •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

  • 过程就是一切——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 在整本书中,这样一句话常被提起过程就是一切。如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P103]但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所经历的探索,以及为了使每一个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过程就是一切。[P202]然而好的表演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由十分的天赋加上九十分的努力而来的。[P209]教育专家尹建莉在联合推荐中也这样写道:作

  • 也看《小学生世界》感悟

    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晒在身上,真是舒服极了。新一期的《小学生世界》又来了,不知怎么回事,这一期多了一本。看到孩子们拿到书时的喜悦心情,想一气呵成的可爱样子,我也忍不住拿起多的那本书看了起来。 捧起书时正好是书的背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小小书画廊,五幅小朋友的画意趣十足,画得太好啦。有那些创意我未曾想到过,难怪会说一个学生,一个世界了。这本低段小朋友的书拼音文字相结合,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带来了方便,也为二年级有孩子们带来了挑战。书中发表的小朋友们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想班中的小朋友看这样的小文章看多了大概就

  • 善于倾听——读《赢在校园》一书有感

    有心理学家指出倾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说明当下的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善于倾听了。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涯,真正学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吗?如何去正确理解学生的话语?读了《赢在校园》中的《善于倾听》一节,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倾听是通过视觉、听觉媒介接受、吸收和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愿过程。只有倾听才能获得重要信息、只有倾听才能善言、只有倾听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书中指出,平时我们一些不自觉的行为,或是习惯性的动作会引起学生认为你没有认真在倾听:1)目光交流不得体:转移视线,锁定一处,眼神飘忽不定2)令人不快的面部表情:

  •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暑假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感触颇多。一直以为论文就是论文,原来也包括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等。认真研读之后,针对教育案例一节,我有所思,有所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下了小事件,大智慧。 一踏进办公室,同事们正在讨论上课时遇到的那点问题:不听课也就算了,还捣乱,害得我课都上不下去,就想着批评他我一听忙凑了过去,因为班上也有几个这样的,多听听总能吸取点经验,三个臭皮匠总顶得过几个混小子吧。于是,就见几个头颅挤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唾沫横飞。 今年六月,我刚

  • 感悟《让孩子把话说完》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感受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母亲带自己的小孩去旅游。天很热,母亲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假如现在我们迷路了,四周都没有人家,也没有水,天是那么的热,还好我们还剩2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会把这2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顿,现在的孩子,咳! 再看下去:母亲当时听了很生气,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这样自私和任性。不过她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再纠正他也来得及。于是母亲平静地问了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尝一下它们的味道,好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原来

  • 《学习动机》学习笔记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有三种作用:激发行为 行为定向 维持行为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内驱力和需要的关系呈正比。 诱因指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凡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者为正诱因。如奖品。反之为负诱因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