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激扬生命的教育《“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书体会

激扬生命的教育《“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书体会

更新时间:2015-04-10 15:19:46

《激扬生命的教育《“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书体会》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暑假研读了《“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书中作者吴亚萍教授针对数学教材的内容把握提出了两个基本策略:“一是开发教材知识关系形态中的育人资源,将点状断裂的‘碎片化’的书本知识‘修复’,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结构态’,形成了教材加工的策略。二是开发教材知识过程形态中的育人资源,形成了教材生命激活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策略、数学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和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于是,我初步理解策略一是我们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点,还有把这些知识点连成线,再把线连成网,也就是把教材加工。策略二就是我们最近常听说的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教育,教师除了教,更要教学生学。
是的,教师要转变“教”的观念,以“激扬生命”为己任,落实到教学行动上,真正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过多的现象,把课堂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教师要突出学的过程,教师教的少了,学生学的就多了。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哪些内容要学生自主学,自主学还有困难的哪些内容要同伴合作学,哪些内容哪些学生在经过了小组合作后还要老师指导,那么教师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也能渐渐转变了。其次学生要转变“学”的观念。首先明确的是自己要学,其次要明确的是自己怎么学。
首先,我们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激扬生命的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机会,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小组合作中要给学困生说的机会,全班交流时更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可以在学之前开个小灶,使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信心。
激扬生命的课堂就是典型的平等和谐的,凡是听过此类课的老师无不感受到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力,一种奋发向上的生命力。所以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乐学、好学,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在《认识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由第一堂课循规蹈矩,引导学生认识口诀,到第二堂课由扶到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到第三堂课: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认识到学生可以丢开老师这根拐杖,独立编口诀,那么学生在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中兴致更高,记忆更强烈。而发现“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教学气氛几次达到高潮。
其次,确立恰当课堂教学目标,抓住核心问题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有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二者既有针对性又有统一性,抓住核心问题,并解决问题。
核心内容必须联系教学目标,必须有讨论的价值,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起点。核心问题要科学、严谨、完整,也要注意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要注意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核心问题,适时评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再次,重视课堂教学策略。
策略一是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及时进行指导,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进步为进步。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四是要结合数学学科特色,渗透数学本身的学科魅力。
最后,精选精练精讲作业。
练习和作业是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能力、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业一多,孩子定然失去学习的兴致。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布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避免“题海战术”。
 
激扬生命的教育,让我们相信学生,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中,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达到自己会学,让我们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吧,让我们的教育变成激扬生命的教育吧! 
相关阅读
推荐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内容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发生在一所小学(巴学园)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黑柳彻子)的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心中不时被各个时代的文化冲击着,内心涌动的无限感慨不知从何谈起。余秋雨笔下的文化层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山川河水都是文化的起源。读完第一篇《道士塔》后只有一个恨字呀。那王道士太可恶了,莫高窟被他粉刷得体无完肤,为了那几许的钱财,竟随意让外国人搬走我们祖先给我们的遗赠。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能怪他吗?他什么都不懂。 作者怎么会对三峡产生如此浓厚的感情呢。从了解三峡到解读历史,解读文化。追溯三峡的起源白帝城,回荡着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 孩子的阅读,需要一盏灯

    昨天的午自修很安静,我在安静地看书,学生也在安静地看书。十天前,我为他们选择了许多书籍,想营造一下班级的书香氛围。然而,我的好意并没有被他们接受,我行我素依旧是他们的风格。习惯了聊天,习惯了下棋,却不习惯阅读,我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悲哀。哀声过后,我又有几许庆幸,因为在不远的角落里,有几个学生沉默不语,低着头,手中都拿着不同的童话故事。 这无疑是对我这项活动的最大鼓励,我看到一缕曙光正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来自书本的清香,那味道如痴如醉,飘飘若仙。到底是什么阻挠了我的行为呢?我无数次反思。答案终

  • 做一个怎样的老师——观《三傻大闹宝莱坞》后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国引进了不少印度电影,我也看了不少,现在说起印度电影,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曼妙歌舞场景以及那固有的拍摄手法,以至于在看《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最后那段像宝莱坞致敬的歌舞时,哑然失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很久没有碰触印度的影片,也差点让我错失了这部优秀的作品。影片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

  •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学生读后感

    五一长假期间,女儿看了《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后,感慨万千,随手写下了读后感,女儿在结尾时这样写道:我十分感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不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当我阅读完后,被女儿的那段话深深感动,是呀,无论是哪种年龄段,都应该找准自己人生的北斗星,才能使自己活得充实、快乐。以下是女儿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朋友,能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它仿佛象一座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园,让我们尽情地遨游;它又是一座无穷大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在这宝库里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帕尔默:我,曾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帕尔默的文字里,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交织出了一种感悟,激发了我对教学勇气的认识。 审视认识自我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认识自我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对比,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