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全科阅读改变教师教的方式

全科阅读改变教师教的方式

更新时间:2016-11-08 10:40:51

《全科阅读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全科阅读”是指全体教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品德、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参与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活动。阅读内容涉及历史故事、百科知识、天文、地理、计算机、图表、说明书等等;阅读形式涉及纸质阅读、视听阅读。全科阅读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教育认识和教育行为发生了改变,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综合提升了学生学习力。
一、全科阅读改变教师教的方式
1.学科本位的思想发生改变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科教学,在学校的阅读往往被定义为是语文老师的事。对于阅读的价值,家长和老师更多地把“阅读”与孩子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联系在一起,认为多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孩子语文的学业成就。通过全科阅读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对阅读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逐渐认识到阅读不只是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是各科教学共同的需要,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也逐渐认识到推动阅读活动同样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事情,而是每个学科教师责任内的事情。学生阅读时间多了,学科学习的时间必定会减少,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积极支持,老师们学科本位的思想发生了明显转变。学生在阅读上的变化让教师深切体会到了阅读对学科学习的联动作用,更让老师们跳出狭窄的学科视野,目光所及更广更远,在课堂内外有机地引入、拓展、介绍课外知识,成了每位老师的追求。
2.阅读指导的行为更加开放
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交流和指导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全科阅读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每位教师都是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者。从组织建设分,全科阅读的交流活动可包括三个层面:班主任层面,统筹班级读书活动,每周组织不少于一次的阅读了解和交流活动:语文学科教师每年至少上一次必读书目的导读课,并实行走班导读和年级导读大课制;其他学科教师在学生阅读本学科书籍时,在课内组织专题交流活动,或上与阅读相关的专业课。除了以上三个层面,学校还可不定期组织校级的展示交流活动,以班级管理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阅读、选材、编排、展示。阅读指导不再局限于语文老师,而是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打破学科界限;指导形式不再局限于读书会,而是贯穿课内外,将交流、分享、表演等不同形式糅合在一起。
二、全科阅读改变学生学的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决定了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全科阅读通过坚持不懈的广泛阅读,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学习的习惯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1.常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常规阅读活动是指每天定时组织的各类阅读活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投入与一贯的坚持,常规阅读活动旨在通过每天坚持不断的大量阅读,达到增加阅读量,开阔阅读视野,稳定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的目标。
2.主题阅读活动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主题阅读活动是以某一主题下的综合阅读活动,容量大,趣味浓,历时长,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围绕主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课堂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书本也不是唯一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收集、阅读、整理各种与相关的资料,在各类活动中,完成记录、填表、分析、统计等工作。每个学生都是阅读的主体,都是实践的主体。当阅读与生活、与实践紧密集合在一起时,阅读变得更有生活味,更有趣味性,更有实效性。
相关阅读
推荐
  • 献给母亲节的礼物——读孩子们《给妈妈的一封信》有感

    在母亲节前夕,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母亲节,你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什么呢?有的说:对妈妈说母亲节快乐!有的说: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有的说:买一朵或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有的说:给妈妈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五花八门,都各尽所能地想着为自己妈妈的节日增添一份欣喜和快乐。当我微笑着说:你们的提议有些缺乏新意,有些可能还不能做好或做到,所以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什么提议啊?快说说!那就是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写信?怎么写啊?我们又不会写。马上有孩子反驳道。但大部分孩子却脸露喜色,说:

  • 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读《幸福地做老师》之感

    阅读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一书,对我感触颇深。其中感触和振动较大的是书中第3页荆志强老师对于备课的理解备课不是教师知道要讲什么,而是要知道学生学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事实上,此段论述揭示了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我们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只是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把握备课的重难点,注重的是怎样在课堂里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完成备课所要求的教材上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点所需要教师的帮助或搀扶。 特别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教师的备课已经从用钢笔书写发展到在电

  •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

  •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一线教师相当关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用心、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学生们一定能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 书中提到的方法有发散提问法,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结果预测法,喜爱联想学习法,理论、实践结合法文体表演法,分合法和延迟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针对教学实

  • 孩子的悲哀——《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约翰霍特的《孩子为何失败》以日记的形式边叙边论他的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化的文字表述,阅读起来十分容易,但字里行间却总是会爆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之所以说爆出,是因为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我注意过。 比如说孩子面对老师时因为恐惧与害怕失败而做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他的一个学生在回答48的一半的多少时,总是低声回答24 ,无论他怎样诱导那个孩子都无法自信而大声地说出这个由她得出的正确答案。 他的学生有时会不经过思考而随便报出一个答案 ,这比没有回答要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样一来老师肯定认为他们已经思考过,只不过得到了错误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 给孩子以自由《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是约翰霍特根据他的教学日记写出的一本书,这本书记录了约翰霍特再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可是现在这些问题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这本书虽然在讲孩子为何失败,其实本质上不正是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吗?正如书中所说的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是纵观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学生无奈的被教师牵着鼻子一路前行,不是他们没有想法,是教师不给他们有想

  • 提高自身的素质——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我特地从书店买回了一本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做最好的老师》。有句很好的美言南有魏书生,北有李镇西。 魏书生老师便是陆校长经常称赞的一位名教育家,而李镇西老师也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做最好的老师》此书全面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他使用了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发人深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