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与建构主义——读《语文课程改革研究》有感

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与建构主义——读《语文课程改革研究》有感

更新时间:2018-11-06 10:36:35

《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与建构主义——读《语文课程改革研究》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前些日子,沉醉在阳光的和煦、温暖、灿烂中,很是惬意。立冬将至,一丝丝凉意赶走了秋日里的暖阳,小雨不紧不慢地淅淅沥沥,周一开完会夜幕却降临了,车和着夜色奔向家的方向,手握方向盘,心却早已提前打开了书房。匆匆几口饭,我便翻开了郑国民的《语文课程改革研究》这本书,窗外的小雨滴滴答答,恰似美妙的音符在跳动着,不知不觉间,我便沉寂在书本里。读到建构主义,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与建构主义便瞬间交织在一起。

一、分层式教学体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关于知识的观点,我用自己的话大致可以表述为:生命个体在认识和反映现存世界的时候,绝对不是用那种僵化定式的思维格局来表征世间的某种事物,而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整合,从而用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个体在内化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彰显自己的独立个性,树立自己鲜明的旗帜。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一直偏执地坚守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的观念,其结果只能是仅仅停留在诵读的层面,让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枯燥。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注重让学生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将古诗词的意境融合在自己的认知中,这其实就是对知识的加工整理;学生创造性地设计能够表达古诗意境的肢体语言,以此表演古诗,这就完成了对知识的内化和输出,同时也是学习成果的再现方式。在古诗词分层式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必然都要经历对知识的加工、整理、内化与输出的过程,过程是相同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肢体语言是极具个性化的。

二、分层式教学诠释着建构主义学习观

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传统的教育教学培养出的人与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格格不入。新时代下,我们不需要“拿来主义”式的人,更不需要“照搬照抄”型的学习机器,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中,主动鉴别、筛选宝物的人才。我对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看法是这样理解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去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归根结底就是学习者本身主动建构起来的,而不是依靠教师的外在作用力的强加之下完成的。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古诗词形成鲜明的“认知结构”,在品鉴古诗词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下去品读、赏析古诗词,对古诗词的认知和感悟永远没有定制式的标准答案,学生的个人见解越是“另类”,就越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只有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产生思想的共鸣和碰撞,所以说,学习知识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生成性的过程。

三、分层式教学融合着建构主义教师观

曾几何时,教师一直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这个社会角色,在教学上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师尊生卑”的传统观念一直禁锢着学生,可想而知,学生失去了自我主张的权利,失去了大胆质疑的勇气,失去了思考探究的动力,变得言听计从,没有了原本的灵性和生气。建构主义教师观认为,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尊重学生多元化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表达,形成自我认知,从而最大化地释放内在潜能的过程。对古诗词进行分层式教学恰恰体现了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多层次性的,以此与不同学生的学习力相匹配。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方式,作为教师应该借助分层式的教学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它们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之间只有达到相濡以沫的境地才能让知识的学习具有生成性的可能。

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在建构主义有关知识、学习、教师的角色等层面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有关理论浸润其中,真正做到“让学生回归自然本性,赋予学生足够的动力去自我建构和内化知识,有力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是多维视角的融合,是诗意与灵魂的感召,更是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支点。语文这个学科,可以单纯地将之理解为语言,语文课程的学习其实就是对语言的学习和锤炼。古诗词无论从体裁、格式还是意境等层面,无不诠释着语言的独特魅力。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恪守老套的教学理念,沿袭约定成俗的教学方式早已是穷途末路。对古诗词进行分层式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完全吻合小学生的内心需求。

窗外,雨点的滴答声越来越微弱,放下手中的书,透过窗户望着漆黑的夜色,点燃一根烟,深吸几口,心情舒缓了许多。郑国民的《语文课程改革研究》让我找到了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可以依靠的肩膀,书中提及的许多观点让我豁然开朗,让我顿时明达,这些观点对小学古诗词分层式教学这个课题的有效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意义。是的,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应最终归结为促成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促进知识的主动性生成!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中的发明有1093件,白炽灯泡、荧光灯、留声机、录音机、话筒、电影放映机、高速公路让后人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谁曾想到,他在小学里只读了三个月就被退学了,在他身上没有任何学历。他的成长完全仰仗了母亲南希,是她引领爱迪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她充分肯定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积极思考。正如爱迪生自己说的那样: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 一、母亲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母亲南希就像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心中不时被各个时代的文化冲击着,内心涌动的无限感慨不知从何谈起。余秋雨笔下的文化层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山川河水都是文化的起源。读完第一篇《道士塔》后只有一个恨字呀。那王道士太可恶了,莫高窟被他粉刷得体无完肤,为了那几许的钱财,竟随意让外国人搬走我们祖先给我们的遗赠。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能怪他吗?他什么都不懂。 作者怎么会对三峡产生如此浓厚的感情呢。从了解三峡到解读历史,解读文化。追溯三峡的起源白帝城,回荡着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阿荣旗王杰小学 史金凤 读让双脚落在地上有感 近日,我在工作之余,拜读了内蒙古教育新视角栏目:作者高波写的一篇文章让双脚落在地上看到这个题目,我感到很好奇,怀着好奇读了下去。原来是作者偶然翻阅入学新生的未来展望,不禁被他们的一、雄心壮志深深吸引,他们憧憬着自己能成为商界巨子、政界精英、学界翘楚,以及各个领域的接触人物。几十份展望中,作者看到了志存高远的自信,却很少看到脚踏实地的态度,看到了对成功者的仰慕,却很少看到对如何成功的思考,一些不易出彩而有为社会必需的平常职业,更是完全不

  • 高度尊重学生——读《幸福地做老师》有感

    荆志强的《幸福地做老师》一书中,结合自我实践中一个个鲜明的案例,使我对生本有了新的认识。之前只是能熟练地说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口号,但在实际教学中总会产生偏离。 学校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们,发展学生的智慧与能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学校更应该肩负起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职责。荆老师的生本便能起到德育和智育的完美共生,在他生本实验班中的学生每一个都能充满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发言,课后更能充满自信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整个集体呈现给人一种良性竞争的和谐氛围。 在

  • 激发想象,培养创造能力——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中,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方法一章中,提出诱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造能力。我深受启发。 黑格尔就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可挖掘的空间。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

  • 看《最美的眼神》有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托尔斯泰的目光如一把剑,说母亲的眼神里透出的是慈爱,可见一个人眼神里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眼神里是什么内容,我想最多的是严肃吧。我喜欢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配上我严肃的表情,怪不得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多笑笑,你笑起来比较好看。其实我是爱笑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学生吗?是让学生见我怕吗?其实我不喜欢学生怕我,为什么要怕我呢,我也喜欢和学生聊天,但是,那严肃的眼神好象成了我的保护色。 这几天,我总是试着换一种眼

  •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今天在阅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在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并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禁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当我们把教学不再视为工作,而是视为一种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就会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当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教学任务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会成为不断自我提升,激发自身智慧的场所,身在这样的场所,我们教师感受到的必定是幸福,而幸福的教学必定也能带给学生

  • 引生本之泉 润自然生命——读《教育激扬生命》后感

    当我们享受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之美景时,不要忘了,大自然更赋予了人类丰富而精美的生命。生命始于自然,则应以自然的方式牧养。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但每每说起学生的精神生命,我们总觉得很沉重。学习的重压,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被动地接收式学习,使得学习枯燥乏味。捧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则有一种智慧被点燃,生命被激扬的真切感受。 生本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自由的国度里,急切地睁开观察真善美的眼睛,愉悦地接受知识给他们提供的欣赏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生命被唤醒,内心的小宇宙不断地膨大起来,就会成为强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