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从字词学习抵达阅读理解》一文有感

读《从字词学习抵达阅读理解》一文有感

更新时间:2018-11-08 15:51:34

《读《从字词学习抵达阅读理解》一文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周一贯先生主编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一书中,我读到了莫国夫的一篇文章,心中颇受触动。文中指出:“小学阅读教学承担着识字学词的功能,同时这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即识字学词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中高段若仍把字词学习和文本阅读理解割裂教学,或把字词学习定位为阅读扫清字词障碍的低级层面,则是语文教学统整思维的严重缺失。”

我把这两段文字读了又读,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字词教学落在第一教时,理解感悟文本是第二课时的任务,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作者要阐释的观点是,阅读教学要走向整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指向教学设计的一贯性、整体性的特点。“割裂”和“统整”是一组对立鲜明的词汇,避免割裂,走向统整,才是教学者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的确,学讲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当下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明确预习关注的着眼点,从而让识字学词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吸收、丰富积累的过程,也是初步阅读理解文本的过程。

一、预习的过程或预学单的设计一般包括:

1、疏通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自主预习生字,适度关注字音字形,是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动作”。多数老师会要求学生在课后生字表上下给生字组词,并在文中标出这些生字词。绿线内的二类生字及多音字要读准在课文中的读音。

然后,朗读课文,补充标注文中重要的词语或不理解的词语。

2、把课文读流畅

“流畅”是朗读的第二个台阶。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一个句子间词语成分的停顿,读得分明而恰到好处。

3、把课文读成一段话或一句话。在每一节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文章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出问题

在预习中自然生发的疑问要有意识地保留,随着预习的深入,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的,哪些仍然存疑,把疑问点记录下来。

二、前置学习,指向明确,促成习惯养成

学生自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思路,带着对课文的“已知经验”走进第一课时的学习,而不是完全空白的学情起点。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巧妙融通字词学习、指导阅读水平的提高及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从而提升课时的容量和效果。

以《莫高窟》一课的教学为例,我在初读环节中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1、自主预习我能行

(1)字词掌握1、小组内交流预习单第二题,掌握多音字“肖”和“佛”的读音规律。2、小组成员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其他组员认真倾听、及时正音。交流时,先出示“敦煌   两千多尊彩塑”等一类生字所在的词语,再补充“肖”和“佛”的不同读音和不同义项,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这样就落实了词语的预习及掌握情况。

(2)检查朗读:挑选最难读的小节,争当朗读小能手。要求:做到正确的连读和适当的停顿。

这一课中,“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特点鲜明,语言优美,分层指导学生读好逗号、分号、省略号,在三轮有针对性地朗读训练中,提升语感,指向预习效果的检测,让有效的课堂时间成为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的积极互学、合作助学的过程。

2、提炼概括我能行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员作好记录。

3、规范书写我能行

投影展示预习单上课文中的一段话的书写,师生评议,指出优点和缺点,课堂上再次练写、提高。

由此看来,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每一个板块都指向明确,层次分明。第一个板块指向识字认词和课文朗读,学生多数可以自主完成,课上分享预习成果,相互查漏补缺;第二是提炼概括,是在教师指导下,让认知由分散走向整合的过程,是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深层次学习,是语文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种朗读和概括的指导又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第三的写字指导是贯穿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板块之一,由一个生字的指导到一段文字的书写,这种提升是基于学生原有书写基础上的课堂教学中的规范练习和提升。

在第二课时中,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感悟,也是对生字新词和课文朗读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作者莫国夫还提出:“以词语为支架推动整体感知文本。”“以词语组块形成文本的解释推断”,都是我们在第一课时中可采用的教学模式。我们在第一课时的词语教学中,若能多一些联系思维,加强词语和文本之间的巧妙融合,就有助于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妙处所在。而基于这样整合优化的教学设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环节呈现真正结构化的状态,从而产生教学的活力与张力,实现学讲课堂的高效化。
相关阅读
推荐
  •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已是屡见不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我也是。每次读这一类书籍,总是激情满怀,并不自觉地想要仿效一番,然而人总是缺乏一种持久性,久而久之,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原形毕露了,而心中也总不免会这样想:他的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论吧。于是乎,一切又开始回到原点,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首先是书名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兼有妈妈和老师两职,作为妈妈,我想成

  • 爱的温暖——读肖川老师《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在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后,我对教师的幸福来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肖川老师在该书的第一辑第一节就强调了要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罗列了17个影响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因素,并指出,一个好的校长,要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使学校首先对教师来说变得更有吸引力、更有亲和力。这些话语,让我再次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深深幸福。 肖川老师罗列的17个影响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因素,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我们已经拥有的,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但它们确实存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教师

  • 读《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有感

    自己工作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一名小学美术专职教师被转到一名幼儿教师,8年后再回到小学任教美术课程,其中也经历了学校分流,转校,转岗等一些自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我看到荆志强老师丰富的教学经历:淡水养殖专业出生职业中学水产班教学生养鱼初中数学老师并承包校办厂破格当高中老师,我还真是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但荆老师在经历中选择了生本教育,并把这和幸福联系起来,而我在教育教学中还时常为一些困难而烦恼着。 读了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让我特别感动的是荆老师对教育

  • 引生本之泉 润自然生命——读《教育激扬生命》后感

    当我们享受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之美景时,不要忘了,大自然更赋予了人类丰富而精美的生命。生命始于自然,则应以自然的方式牧养。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但每每说起学生的精神生命,我们总觉得很沉重。学习的重压,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被动地接收式学习,使得学习枯燥乏味。捧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则有一种智慧被点燃,生命被激扬的真切感受。 生本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自由的国度里,急切地睁开观察真善美的眼睛,愉悦地接受知识给他们提供的欣赏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生命被唤醒,内心的小宇宙不断地膨大起来,就会成为强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的作者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曾担任过中学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陈大伟。它共分四章:第一章课堂教学的理想、第二章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章课堂教学的实施、第四章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中第一章的第二节是学习幸福生活,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生存和学习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流淌的过程;同时,教育又必须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生活。阅读完这章节,让我充分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是

  •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近来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一书,书中有关教育共同体的论述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认为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打破我们错误的想法,比如说:认为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能轻易共享。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水足够胜任学科教学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是: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越加显得渺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只有结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要实现教育共同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 超越恐惧——《教学勇气》读后感

    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教学勇气》中的这段话,使我心中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这段话仿佛就为我迄今为止的教学生涯做了最恰当的注释。十七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期盼,充满自信,总觉得有一天我能对教学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无所不能。但现在,

  • 回归正途——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勇气,对于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总是有的。但,教学勇气,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是我不曾考虑过的。教学还需要勇气?初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心中的这个疑问慢慢的被解开了。是的!教学也需要勇气,而且是我们老师平时忽视掉的那些会让人执着的勇气。 初读《教学勇气》一书,书中字字洋溢着作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之情,而这一热情也在之后的阅读中慢慢地传递给我,感染着我。在敬佩作者的热情之外,也震撼着书中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的很多观点,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