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用慧眼赏识学生——读《韩忠玉信心教育大讲堂》有感

用慧眼赏识学生——读《韩忠玉信心教育大讲堂》有感

更新时间:2018-11-09 08:42:50

《用慧眼赏识学生——读《韩忠玉信心教育大讲堂》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宋史·欧阳修传》中曾提及到一大文人欧阳修的赏识之迹:"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意思是说,欧阳修他提携后进之士,唯恐来不及而错过了机会,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都成为了天下的名士。例如:包拯、司马光、程颢,“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人,都曾得到过欧阳修的赏识、提携、指引,才得以成就自己响当当的名声。赏识,是对别人的认识和欣赏。认识是其一,是认识到他表面的、众人所熟知的表面,但却更侧重于认识到他隐蔽的不为人知的内在。欣赏是其二,是基于认识,而产生的对他人的好感,这种好感迫使你想要喷薄出他所隐藏的内在,让他登上舞台,成为一位光鲜亮丽的艺术家。
作为教师,我们懂得赏识吗?懂。在学生上学伊始,有的在学习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或者热情,老师一双“慧眼”搜索到了他们,便给予高度的鼓励和表扬,继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出极大的追求表扬、追求成就的自信,一路引导,一位优秀的“三好学生”就这样诞生了。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很懂得赏识,每每与同事们交流时,都会欣慰地说:“我们班xxx,这次又考了xxx分。”“他又在xxx比赛中获得了奖项。”甚至不乏同事们的称赞,“这个学生真是太优秀了……”我们能够赏识这群孩子,而且总抱以一种近乎“偏心”的欣赏,默默地给以他们一些“方便”。
而自我反思,赏识的仅仅是这部分学生吗?那群天天惹是生非,三天吵一架,五天打一架的孩子不值得赏识吗?那群对学习总也找不到方法,总也提不起兴趣的孩子不值得赏识吗?那群不是被老师批评,就是被家长训诫的孩子不值得赏识吗?这些在学习上、习惯上、生活上没有得到表扬的孩子,不一定是没有成为“三好学生”的优势,而是他们的这种“优势”隐藏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使得老师、家长,甚至他们自己都感受不到这种“优势”的存在,以致失去学习的自信,就更提不上有什么兴趣了。而这里所说的更具价值的、更有挑战性的“赏识”,应该是发掘这部分学生的隐藏之“势”。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曾经就是这样一名不被赏识的 “笨蛋”。读中学时,他的老师认为他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他的语言太过一板一眼,毫无生机。改学画画后,他的老师认为,他不能理解艺术的不修边际,不能灵活构图,在画画的道路上走不长远。但是当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材无望时,他的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建议他学一学化学,这下瓦拉赫隐藏的优势被曝晒到了阳光底下,自信心瞬间提升的瓦拉赫研究的兴趣、热情被彻底地激发了,一下子成为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三好学生”。如若不是这位慧眼识才的化学老师,瓦拉赫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呢?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实际上,我们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很难完美地做到这一点,对于那些资质平平的学生,觉得他就是如此平庸,于是,我们便在平庸的眼光中过着平庸的日子,光彩都是那些“三好学生”的。我们绝不会注意到,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学生的平庸,而是我们的平庸,我们缺少一双能够全面认识学生、欣赏学生的慧眼。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不带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带任何偏见剖析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地认识学生,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
“知人善任”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捷径,先“知”而后“任”,认可学生的每一项才能,尊重学生的每一点变化,欣赏学生的每一份付出,发现其成为任何领域“三好学生”的可能,捕捉住其优秀的火花,带着爱,带着赞美,将那些天赋平平的孩子,拉到台前,释放他们与众不同的“优势”,改变其自我认知。虽然飞得慢一些,飞得低一些,舞姿没那么曼妙,目的地不知何时能达到,但至少他们能愉快地欣赏沿途的美景,认可自我,感恩自我,坚定自我。
最后,分享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培养自己独特慧眼的指引: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大舞台,学生群体是一个性格迥异的大花园,‘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摇曳多姿中分辨出变幻莫测的潜质禀赋需要有一双慧眼,更需要有一种恒心与毅力,需要始终如一的把尊重、真诚、信任和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把爱的阳光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阳光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在学生成为天才之前,首先以看待天才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相关阅读
推荐
  • 源自“心”的教育──读《教育是没有用的》后感

    【引子】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浑身是软的,死了才硬梆梆;草木活着的时候,非常细腻,死了才干枯,所以说,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软的东西。】 对于教育者本身来说,柔弱有两层意思:一是柔软。即放下自己,使自己内心变得柔软,让孩子的心灵愿意靠近;二是示弱。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所有教育者,都应当具有像水一样柔弱的品德,柔弱,莫之能胜也,柔弱比强硬更让人愿意依靠,更让孩子愿意倾听,愿意对你

  • 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早就知道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可总为这事那事耽搁着一直没看。这次春节放假在家没有太多事做,我就决定买这本书,仔细品读品读。懒得上街就托弟弟去平湖时顺便帮我买一下。可没想到书买回家了,虽也是黑柳彻子编著的,可却是另一本《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有些失望,也些懊恼,谁叫自己懒呢?算了,将就着看看这本书好了 花了几个晚上零零碎碎地看完了《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却没想到是那么的震撼,太不可思议了。这本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讲述小豆豆在是日本演艺圈所经历的事情,这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事还挺有趣的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 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有感

    阅读了本书中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这一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贯穿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差异,实现阅读有效教学的最优化。 第一,根据个体水平,确定层次差异。实现阅读的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差异层次。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反映主体的不同而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同样存在主体解读的差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锅煮的现象

  •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陈大伟教授在他的著作《建设理想课堂》中说,课内不能太勤快。就是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动手做了,写了,就一定是勤快,有时候动脑思考、动嘴发言也是一种好现象。 不由得就想起自己以前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环节是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有趣和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指导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首先出示书上例句: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指导孩子读好这句话后,

  • 机械的学习——《孩子为何失败》读后感

    孩子为何失败?我想关键在于无效的学习。孩子在课堂上运用策略保护自己这一举动就能够说明学习在他们心中是件让他们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家长和老师都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会变得聪明,而未经孩子的同意就强加一些意念在他们身上,孩子的身心都遭到束缚恐惧感便产生了。孩子来学校上课只是无奈而被动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他们在学校的任何表现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有点行尸走肉的样子。 霍特先生的学生马朱莉在他叫学生举出p结尾的动词后,激动的叫起来我做不到。霍特起先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激动,后来通过慢慢询问终于知道了马朱莉根本不知道动词的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近来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一书,书中有关教育共同体的论述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认为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打破我们错误的想法,比如说:认为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能轻易共享。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水足够胜任学科教学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是: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越加显得渺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只有结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要实现教育共同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帕尔默:我,曾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在帕尔默的文字里,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交织出了一种感悟,激发了我对教学勇气的认识。 审视认识自我 帕尔默在书中提到: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认识自我要客观、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对比,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