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做一名“进退有致”的教师——读《教学新密码》有感

做一名“进退有致”的教师——读《教学新密码》有感

更新时间:2018-12-16 13:23:00

《做一名“进退有致”的教师——读《教学新密码》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读了仲广群老师著的《教学新密码》一书,他提倡的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范式深深吸引着我,我总会把助学课堂与我们的学讲课堂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不谋而合,倡导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助学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会对话、懂进退、善指导、增素养。结合读书体会,就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干预学生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退”的艺术

无论是在助学课堂,还是学讲课堂都提到了老师“退一步”,其不然,教师的“退”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展的空间。课堂上教师的“退”,实则是为了学生的“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退”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站位的转移,由过去霸占讲台,到现在转移到学生的视线以外,同时让学生补上讲台的空间,这样教师里就形成了课堂内生生平等对话的态势。二是言语的控制,教师要尽量少讲话,努力做到“三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但通过同伴互助能学会的不讲;刻意拔高,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要避免打断学生连贯的思维;避免因为自己的“插话”影响学生的“对话”;避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强行统一所有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用自己的标准规范学生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三是学会示弱,学会“懂装不懂”,教师的示弱,可引发学生急切的说明和辩解,课引导学生以积极、亢奋的心态参与讨论,这比起教师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来,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哟努力让学生处于“放松的警惕状态”,让学生富有个性的、自由开放地开展学习,只有当安全、信任的情感在师生间荡漾,课堂才会真正变得轻松,彼此自由的敞开心扉,学生才敢于向老师、向同学质疑,达到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

二、“进”的艺术

我们强调教师“退”,并不意味着教师从课堂上销声匿迹,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教师艺术的“进”。教师如何“进”?教师的“进”首先体现在整理环节,力求做到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识变得深刻,让零碎的知识变得结构化。以“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为例,学生通过预习,自己能够达到的只是停留于解题层面的认知,而教师要做的,却是在这一基础上,将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打通联系,引领学生编织起知识的网状结构,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了问题的实质,这种结构化的处理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稳固,而且更具有迁移作用。教师的“进”还体现在“提升”环节。课堂上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了学生的“先研”,加之教师引领学生将知识“织网”,夯实了基础,教师应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帮互学来完成。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成果时,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到讲台上讲自己的思路,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如何让学生的“讲”具有层次性,可以由教师在心里决断;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生生间的对话中来,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生在合作和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读学情”,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学会抓住学生闪光的“一刹那”,遇到困难学会追问,学会判断,过往教师的“一言堂”现象彻底转化为教师解读学生学情的能力。

如今的数学课堂,我们会惊喜的发现,由传统的一味强调教师的“进”,转而强调教师智慧的“退”,由强调教师讲得深、讲得全,转而强调教师“不讲”或是极少的点拨,由教师对学生的决定,转而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搭建好学习的平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们去研究、去探索,只有在学生探而不得、探而有疑、探而难进时,教师才介入进来,进行点拨、提示、启发等帮助,给予学生一种真正需要的帮助。
相关阅读
推荐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 天上不会掉馅饼——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宝葫芦的秘密》对儿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众多的影片中他独独选中了这一部,所以,我也就当仁不让,没顾得上头顶那火辣辣的太阳,带着儿子一起去揭开这宝葫芦的秘密。 买票、就坐,儿子顾不上擦擦满脸的汗水,就迫不及待地说:妈妈,什么时候才开始放呀?我笑着说:这么心急呀,还有十分钟就开始了,你要用心看啊,看看这宝葫芦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当1小时20分钟的电影放完时,儿子显然意犹未尽,说:这么快就放完了,我觉得王葆不应该把宝葫芦扔了,他可以带在身边,也能随时提醒自己呀。当我问他喜不喜欢王葆时,他说喜欢,但也不喜欢,喜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很多新增内容。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给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机会,也要给那些不举手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哪怕是说的不够完整,说的不够正确,但一定得让他们说完,可以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

  • 孩子的阅读,需要一盏灯

    昨天的午自修很安静,我在安静地看书,学生也在安静地看书。十天前,我为他们选择了许多书籍,想营造一下班级的书香氛围。然而,我的好意并没有被他们接受,我行我素依旧是他们的风格。习惯了聊天,习惯了下棋,却不习惯阅读,我为这些孩子们感到悲哀。哀声过后,我又有几许庆幸,因为在不远的角落里,有几个学生沉默不语,低着头,手中都拿着不同的童话故事。 这无疑是对我这项活动的最大鼓励,我看到一缕曙光正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来自书本的清香,那味道如痴如醉,飘飘若仙。到底是什么阻挠了我的行为呢?我无数次反思。答案终

  • 读《教育在十字路口》后感

    1943年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用他的如椽之笔,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正如在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的封面上所写教育的目的应在于:借助知识、智慧和爱,使个体获得精神解放,并以此唤醒和释放学生本性中的精神渴望、提升学生的心灵层次。因为唯有当教育成为精神自由的主人、背离技术至上的奴隶之时,其才能真正地摆脱徘徊,走出十字路口,这段话对我的启示尤其深刻。阅读着他的真知灼见,既佩服又羡慕,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就在于耕耘,哪怕孤独地艰难行走,也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明白了教学的乐趣也在于探索,

  • 紧抓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一直是一线教师相当关心和研究的一个话题。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一书,找到了更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用心、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课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学生们一定能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 书中提到的方法有发散提问法,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结果预测法,喜爱联想学习法,理论、实践结合法文体表演法,分合法和延迟评价法。每一种方法都针对教学实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每当听到其它学科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的交流心得。我总觉得我们训练组的老师就像后妈生的小孩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只能关起门来教学训练。当我在阅读帕克?帕尔墨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不容易学习,里面有些观点很深奥,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块璞,它的光芒全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见到耀眼的、无比珍贵的美玉。果然在我读到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有了心灵的碰撞。 世界上没有优秀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