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有感

读“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有感

更新时间:2019-01-24 14:27:17

《读“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相对于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杨大宇的《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非常浅显易懂,读完此书,我对思维导图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但同时,自感书中有很多论述并不是很严密,读完之后,我查找了关于此书的一些资料,恰巧在豆瓣上看到了一些见解不同的评论,正好给了自己一些参考,这些也会在下面对本书的收获与感想中提及。

首先,作者花了很长篇幅来解释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不够好,很多观点都是大家熟知的,但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的有氧信息和无氧信息还是让我耳目一新。书中说到无氧信息就是那些教材上难以理解的话,习题中难以理解的叙述。而有氧信息则指极少消耗大脑氧气,可以让大脑在有氧状态下轻松接受的信息。无氧信息转变成有氧信息的三个关键点是:简单、有趣、实用。而这些正是思维导图的灵魂特征,化繁为简,灵活有趣,特别实用。

接着,作者给出了非常简单的思维导图定义——一种以图像化的方式表达想法的思维工具。该工具应该具备的四大基本要素:图像、颜色、分支线、关键词。这四大基本要素使思维导图将左右脑的功能加以联系,促进左右脑的合作,从而产生高效的学习,如图:
关于大脑的功能我了解甚少,原本是非常相信书中所说的,但豆瓣上网友的一篇评论却引起了我的兴趣,如下图:

这个评论站在的科学角度比较高,我理解的意思是脑功能的其他区域无法促进大脑的思考和理解区域,下面跟帖的人非常多,赞同或反对,很多人举例说明各种实验,我认真去看,但感觉受限于专业性,并没有真的看懂。但这却引起了我很久的思考,我想重点并不是我看没看懂,而在于这些评论撼动了我长期以来知识权威的思维惰性,选择《画出好成绩》这本书作为课题的必读书目,心里早已确认了此书的权威性,即使拿到书后感觉封皮和前言的一些言语有些夸大其词(比如轻轻松松一年提升几百分),对书中的一些内容尤其英语方面感觉有点片面,但从没想过去质疑作者,这就是思维的惰性。回过来再看看书中这部分内容,关于脑科学无论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以非专业的理解程度我无法判断。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确实在教学和获取知识上都有所帮助。但正如我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的感想一样,这对老师来说好像就是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记忆归类的工具。这种方法和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应该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研究思维导图,推广思维导图的原因。但教师如果有更得心应手的方法,学生有更适用自己的记忆手段,也未必一定要去接受思维导图,否则,实际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过了上面这段让读者和我产生质疑的内容之后,就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也是对我指导意义最大的部分,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和绘制规则。绘制步骤分为画主题,找关键,理分支,画图,上色。绘制规则为1、顺时针方向,从1点钟方向开始。2、思维压缩,多用图,有图不用字,有字不用词。3、词线分布,词在线上,词长等于线长。4、布局合理,用曲线、内粗外细。5、分支数量控制,字线分开。6、多使用符号。

之前画思维导图时,步骤规则并不是很清楚,经常是课讲到哪就顺手画到哪,缺乏整体的布局,所以这部分内容对我帮助非常大,让我清晰的明白了绘制的思路,以及如何点缀,如何最能有利理解和记忆,是此书我收获最大的部分。

此书余下的部分写了关于各学科的导图方法分析和做题方法。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觉得比较浅显,每一个学科都博大精深,作者仅用几页叙述就想阐述如何用思维导图将各学科的精髓展示出来,必定难以达到。以英语为例,作者提及用思维导图画单词,画语法,画课文,看似全面,但说的都比较模糊,但至少给了读者比较明确的指示方向,需要读者自己仔细琢磨,好好研究。这里,作者说到了“语感”一词,这是学英语的人最想到达的境界,而文中作者说的多背课文来提升语感,在中国缺乏语用环境的前提下,也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总的来说,《画出好成绩》这本书,让我受益颇多,不仅让我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质疑,让我学会了不同的思考,让我在思维方面发生了改变,这对第一次做课题的我来说意义重大!
相关阅读
推荐
  • 源自“心”的教育──读《教育是没有用的》后感

    【引子】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浑身是软的,死了才硬梆梆;草木活着的时候,非常细腻,死了才干枯,所以说,坚硬的东西往往是死了的东西,活着的,反而是柔软的东西。】 对于教育者本身来说,柔弱有两层意思:一是柔软。即放下自己,使自己内心变得柔软,让孩子的心灵愿意靠近;二是示弱。内心强硬者,必然使孩子敬而远之。所有教育者,都应当具有像水一样柔弱的品德,柔弱,莫之能胜也,柔弱比强硬更让人愿意依靠,更让孩子愿意倾听,愿意对你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 谈课堂纪律——《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教授在《建设理想课堂》第三章的第三节中讲的是纪律管理的问题与分析,课堂是否有效,纪律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可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陈教授认为,好的课堂纪律应该是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运行!这十六字概括了好的课堂纪律的要诀,虽是简单的十六字,但真正要做到缺没有那么简单。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不是纪律管得很严,没有了活力;就是课堂上活跃异常,混乱得不能控制了。两者不能兼顾。 怎样才能做到严而不

  •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

  •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陈大伟教授在他的著作《建设理想课堂》中说,课内不能太勤快。就是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动手做了,写了,就一定是勤快,有时候动脑思考、动嘴发言也是一种好现象。 不由得就想起自己以前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环节是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有趣和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指导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首先出示书上例句: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指导孩子读好这句话后,

  • 读《教学勇气》有感——学习于共同体中

    每当听到其它学科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的交流心得。我总觉得我们训练组的老师就像后妈生的小孩没有机会学习。自己只能关起门来教学训练。当我在阅读帕克?帕尔墨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不容易学习,里面有些观点很深奥,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块璞,它的光芒全藏在字里行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见到耀眼的、无比珍贵的美玉。果然在我读到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共事切磋有了心灵的碰撞。 世界上没有优秀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

  • 读《孩子为何失败》有感

    我们大部分教师认为:孩子的失败主要指学习成绩差,或者是这个学生行为品行差,故意在班级里捣乱。这样的学生,教师看见了都非常的头疼,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选择了放弃。学生觉得老师既然放弃了自己,他就更加放纵自己,恶性循环,导致这帮孩子无法拯救。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放弃这些孩子,要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家长、教师和孩子都要努力,孩子才不会失败。 一、家长的责任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父母的影响最大。平时多指导孩子的品行,能够正确区分好与坏。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