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有感

读《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有感

更新时间:2019-08-09 09:22:03

《读《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沛县龙固镇中心小学    时维锐,提问的艺术决定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目标,缺乏针对性的提问往往能误导学生,读了赵希斌的《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教学》后对课堂提问有了新的认识,我今天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分析,今天的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           提问没有目的性,为了提问而提问

曾经听过一位教师讲《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最崇拜的偶像是谁呢?”学生纷纷举起手,有的说崇拜杨利伟,有的说崇拜华罗庚,有的说崇拜郎平……学生交流结束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最崇拜谁吗?”话音刚落,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崇拜董存瑞。”听到这个回答,老师傻眼了,同时也引起了全体听课教师的哄笑。

这位教师的提问确实好笑,老师根本就没在意学生要回答什么,只把学生当做道具,并且这个知识点在后续的教学中没有丝毫的用处。

假如换一种提问方式,效果可能就会好很多,如:“同学们,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一定会有学生回答“是生命”。老师接着引导:“对,生命最宝贵,并且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可是,有些人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什么能让一个人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呢?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些问题对学生理解董存瑞舍生取义、理解战争的残酷是有效的线索。

提问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进程,教师在提问前要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平时的教学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的关联程度进行判断,找到两者之间的线索,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同时,我们要知道教师问、学生答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提问是互动的载体,体现了教师的一种态度。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教师提问时一定要真诚,要有针对性、目标性、前瞻性,要发至内心地想了解学生的想法,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且与学生有效互动。

二、    对问题的思考不能全员参与

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么采取让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要么让学生齐答,而齐答由于学生答案不统一,教师也听不清学生给出的答案,因此教师要求学生个别回答的比例较高。单独回答问题一般是三类学生: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二是有强烈的表现欲的同学,三是与教师关系密切的学生。如果每次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集中到有限的几个学生,久而久之大部分同学就会放弃思考和拒绝回答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对回答问题表现的很积极,但是他们给出的答案离题太远或水平不够,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会浪费很多时间,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果教师不让他们回答又怕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回答。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学生默默思考,二是七嘴八舌乱说一气。如果学生沉默不语,可能是学生思考的不够成熟,没有得出答案,或者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给予进一步的启发与鼓励。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从中筛选、甄别出典型答案,说出来供大家讨论、分析。

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学生个别回答问题的比例过高的现象发生,但也不能杜绝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比如,学生在练习或谈论问题时,教师可以在巡间指导,如果发现某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有特点或有典型性,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还是学生容易回答错的问题,教师就要与他单独交流,也可以让他回答问题时教师进一步追问。师生间的这种良性互动过程维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奠定了基础,而且将个别回答与全体回答有机整合起来。

三、           出现学生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或不为所动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不知所措或不为所动,这就说明教师的提问是无效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提问摸不着头脑。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可是今天这条活泼可爱的小鱼不仅游离了水,并且游到了纸上。对这种想象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吧?”这种四不像的问题一定会让学生不知所措。学生不知道从那个角度来回答它,这样的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涣散。

二是问题内容复杂。有的教师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了让学生解决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就要先解决关系较远的另一个问题,这时学生就有些迷惑,当在回到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了。为新知识奠定基础,复习旧知识是有必要的,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局限性,无法处理过于复杂的信息,因此教师在处理相关的提问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将问题与学习目标紧密关联起来,并且理清多个问题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碎片式提问。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脑思考,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觉得这是在灌输式教学,因此不断提问,认为这样就能更好地启发学生。例如,语文教学中会重复出现某种描写方式,教师想让学生理解之所以这样写的原因和作用,教师只要直接讲解就可以了,有的教师偏偏要提问“这种描写出现了几次?在哪里?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这样的问题很琐碎,会掩盖提问的重点,弱化学习的主题。

学生对提问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问题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学生听不懂。二是提问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学生不想听。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问题的本身是有价值的,其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应该将问题置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之中,或将问题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事件中。让问题变得有“趣”一点,让提问更多地赋予情趣、乐趣和兴趣。
相关阅读
推荐
  • 善待自己的孩子——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已是屡见不鲜,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读过一些,我也是。每次读这一类书籍,总是激情满怀,并不自觉地想要仿效一番,然而人总是缺乏一种持久性,久而久之,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原形毕露了,而心中也总不免会这样想:他的孩子可以这样教育,但我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我还是用我自己的那一套教育理论吧。于是乎,一切又开始回到原点,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当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首先是书名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我兼有妈妈和老师两职,作为妈妈,我想成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 《凤眼菩提》读后感

    林清玄,一个喜欢谈禅,喜欢说佛经故事的台湾文人。 他的菩提系列散文有十本,分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宝瓶菩提》、《红尘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这些书,清幽大气,是以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待世界,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文章委婉轻柔,充满悲悯情怀。他没有简单地讲经说道,而是用一些看似浅显实则深奥的经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和现象说开去,让道理渗透到日常最简单最普通的生活和感受中。 我最喜欢《凤眼菩提》书中一文《重瓣水仙》里的这样

  • 读《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有感

    暑假读了天津教育出版社的《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一书,感触颇多。一直以为论文就是论文,原来也包括了经验总结、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等等。认真研读之后,针对教育案例一节,我有所思,有所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写下了小事件,大智慧。 一踏进办公室,同事们正在讨论上课时遇到的那点问题:不听课也就算了,还捣乱,害得我课都上不下去,就想着批评他我一听忙凑了过去,因为班上也有几个这样的,多听听总能吸取点经验,三个臭皮匠总顶得过几个混小子吧。于是,就见几个头颅挤在一块儿,你一句,我一句,唾沫横飞。 今年六月,我刚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 读书心得:真正有效的学习

    霍特在书中举了很多教育中的事例。比如,有一个男孩是最笨的班里最笨的学生。因为他根本就完不成任何作业。但是,这个男孩在一个保龄球馆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为晚上的联赛计分。这项工作单调而乏味,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保龄球馆愿意付钱给这个孩子,因为他记得又快又准确,可以对计分结果负起责任。但到了学校,给他出关于保龄球的题目,他一道也做不出来。这是一个奇怪但又普遍的现象,那些我们所谓的笨孩子在生活的某一个领域可能是高手,只是不会解题而已。学校所教的课程如果和实际生活毫无联系,一部分学生就会变傻。 霍特把解答问题的学生分为问

  •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学习体会

    近期,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建议》一共三十条内容,却涵盖了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作业设计与辅导、命题与学业检测四大块的内容。下面我就针对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几点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反思自己的课堂,却发现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自己的课堂上,比较多的情况是用30至35分钟完成教学主要任务,课堂练习的时间就相对较少。直接导致学生课外作业多,离开了课堂,老师就缺乏了讲评作业的

  • 提高课堂教学讲授效率之我见——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要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在新课标下的教学如何正确地讲授,成了教师们很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害怕讲,因为怕讲得多了被灌上填鸭式教学的骂名,教师害怕讲,怕自己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样的想法使得讲授的地位越发被人们所忽视。很多年来,讲授教学一直被作为批评的对象,也让我们教师都谈讲色变,其实我们都知道,讲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方法

  • 请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陈大伟老师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提到:一位家长的信《重提鲁迅的救救孩子》引发了我的思考。信中提到了他三年级女儿的遭遇,孩子不愿意去考试,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面对的不是快乐成长,而是陷入题海之中。孩子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一天中连玩的时间都没有了,她又怎么愿意去学校呢?难怪有学生会把歌词改成:我去上学校,拿了炸药包,隆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暑期期间青少年活动中心那繁荣的景象是不是也说明一些问题,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经过孩子的同意更不要说和孩子商量了。课家长问什么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不是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