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徐州乡土风情》有感

读《徐州乡土风情》有感

更新时间:2019-11-04 19:02:05

《读《徐州乡土风情》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徐州古称彭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徐州是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典范!而地处徐州北部的柳泉濒临微山湖,与山东为邻,历史古迹、人文趣事、自然景观等更是比比皆是、更胜一筹!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其实是学生们最接地气、最有亲和力的阅读资源。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将读书与行路有效的结合起来,那才是完美的阅读方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景观与地域特色,她是孕育当地文明基石。这些各具特色的乡土资源是开展师生共读的优秀资源。《柳风泉影》这本书是柳泉中学的教师们在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花费大量精力编写而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类似地方志的文献。书中将柳泉地区的乡土风情、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资料详细记录并生动阐述。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柳泉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足不出户便可知柳泉“天下事”。我略读完这本书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真不知道柳泉还有这么多历史呢!”而且闲暇时刻我将书中的知识与学生交流时,发现许多学生对于老师所说的内容都感到很新鲜、很陌生。我提问他们时,他们也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家乡也了解甚少。《徐州乡土风情》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古往今来徐州地区风土人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南雄北秀大徐州的美丽画卷。不得不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看此书不知道家乡徐州的地大物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100万字。很多教师都会选择让学生去读一些中国名著或世界名著。这样的做法固然很好,可以让学生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但是俗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够了解更远更大的范围呢?换句话说,家乡这么多优秀的阅读资源,何必要舍近求远呢?因此,开展师生共读更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知识基础,带领学生走进家乡、饱览风情。在为学生选择读物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读徐州名著。徐州地广物丰,人杰地灵,文人骚客不胜枚举,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

2、访情系徐州的文人墨客。自古以来,徐州哺育出一代代文人骚客、艺术大家,如徐州诗词双壁:诗豪刘禹锡、词皇李煜。徐州四大才子:刘安、刘向、刘孝绰、刘知几等。更有宋代文学家苏轼与徐州的不解情怀。

3、赏地方自然景观。家乡的名胜古迹、美丽的自然景观是家乡的明信片,观赏这些美景,就如同在欣赏一幅宏伟的画卷,品读一手优美的诗篇。

4、研家乡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历史的车轮在飞速的旋转,她碾压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车辙,那就是家乡最宝贵的东西。读一读,品一品,韵美无穷。

同样是读书,一个人读略显孤单;师生共读众说纷纭满言堂。同样是读书,远离生活,总觉得书与人如此遥远;紧接地气,人就在书中。
相关阅读
推荐
  • 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引发的启迪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一书中记载着魏书生的一堂公开课的片断:那时在1978年,魏书生任教了一个全年级最好的快班和一个全年级最差的慢班。就在这年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领导通知他要他给全区的教师们上一节大型公开课,而且要求在慢班中开课。 下面是一段魏书生与学生的精彩对话: 魏书生与学生商量怎么办?学生喊:别在我们班上!到哪儿去上?到你那个尖子班上。在咱们班不行吗?不行,我们害怕。咱们打架,胆子大得很,什么都不怕,怎么上课反倒怕了呢?打架都好几年了,公开课咱们没上过,怕给你丢脸。老师不怕丢脸还不行吗?老师把讲的内

  •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关于此书】《中国新教育》是朱永新教育作品系列(共16本)中的其中一本,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和特征是什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管理法规、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家教主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关于作者】 在书的扉页中这样介绍: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富有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他倡导的新

  • 活着的理由——读余华的《活着》有感

    知道余华是在好几年前,听说他的作品也在很久之前,但真正去读他的作品却在几天前。那天本是陪孩子去冰心书屋借书,在等待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书架上有许多余华的书:《兄弟》、《活着》、《在细雨中呼喊》、《世事如烟》、《许三观卖血记》出于一种好奇,我随手拿起一本《活着》翻阅着,在他中文版的自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这句话读来有点拗口,但细细品味却很是耐人寻味。于是,我就买下了《活着》,打算回家好好去读读他为什么要这么阐述活着的理由。 《活着》的

  • 让学生承认自我,做出自我---《我的理想课堂》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这是我们教师的共同信念。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他想改变,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的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 现在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不只一次地听说,并自己也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没法教。我们更会无意识地给学生加上一个个标签,而有一些往往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尽管我们也曾满腔热情地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倾注关爱,信任,但事实却是,我们被一次次的失望而击溃,我们可能也因此而选择放弃。 不变的学

  • 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2)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获得成功的快乐,再借助教育技术这个桥梁纽带,切切实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

  •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近日翻阅了《反思性教学》一书,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撰写的教育学理论著作。他在论著中提到: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主张在教学完成过程中,培植教师反思的意识,使其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理念行为,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这种教学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正日益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主流。它带来了浓厚的反思气息,进一步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给操作性(常规性)教学注入了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树

  •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学会学习需要什么呢?首先是热爱学习的态度,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想学习,愿意学习,并能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其次,是获得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再次,是具备相应的继续学习的知识基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 让我们真正地爱学生——暑假读书有感

    七月暑假临近时,叔同的校园里多了许多朝气蓬勃的来访者,一脸的兴奋,中考结束不久,正期待中;一眼的怀念,叔同的校园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我无限的幸福,因为他们是我曾教过的学生。暑假中的一天,突然又接到他们的电话,要在肯德基店里聚一聚,特别邀请了我。分别了三年,许多同学个儿高了,帅了,酷了,但是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这样的亲切自然,他们也觉得小学同学能这么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不多。看着他们,我更感到自豪,因为我觉得那几年我们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是单纯师生关系,也正因为这样,今天的我说些话,他们还是那么信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