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

读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

更新时间:2019-11-10 17:11:51

《读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运师附小 魏晓秋,   一边读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一边按照书上的要求邀请了一群人做一个练习,看大家如何运用发散思维共同完成一个最基础的思维导图。

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幸福”这个词,圈起来,以它为中心,画了十个分支。然后发给十个同事,让他们在分支上写下一想到“幸福”这个词就会联想到的词语,一定是最先想到的词。

实验开始了,大家思考了三秒钟,然后分别在纸上写下了以下词语:“很多钱”、“大房子”、“孩子”、“上班”、“睡一觉”、“养个小狗”、“考好”、“健康”、“田野”、“安静一会”。

不难发现,有的人脑海中闪现的不一定是词语,有可能还是一个短句子,但都是由“幸福”这个概念词联想到的,可能都是来自内心最想渴望得到的幸福。甚至以前都没有发现的来自内心的渴望,只是因为看到了“幸福”这个词语,从而激发了思维的发散。

最初看到“幸福”这个词语的时候,脑海中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产生了形象的思维,或图片或声音或画面,“幸福”这个词由抽象变得形象,这就是思维的发展。那么我们进一步充实这个思维导图,让每一个闪现的词语在发散,它还会有怎样的分支呢?思维又会怎样的发散呢?

于是,我让他们在自己写下的词语后写下进一步联想到的。

他们分别写下了:

“睡一觉”:平时睡眠不足,很累,困乏,熬夜;

“很多钱”:能买想买的,给父母买一个大房子,送孩子到国外或大城市;

“孩子”:再生一个女孩,孩子健康,父母一个劲催生;

“大房子”:有一个独立的书房,没有私人空间,住的那么拥挤,宽松;

“上班”:每天不上班很无聊生活会没有规律,现在的工作让人羡慕,同事相处好;

“养狗”:一直喜欢狗,想养一个白色的狗,带它散步和玩耍;

“能考好”:进级组前三,没有不及格,领导表扬、家长认可;

“健康”:家里老人健康,孩子不生病,自己身体好;

“田野”:无忧无虑玩一天,捉蚂蚱,奔跑;

“安静”:思考事情,不要喧闹、烦,安静写论文。

具体如下图:
几百年来,人们都以为思考的主要形式是词汇,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思考的主要形式是图片和联想。而使用的词汇只不过是传递大脑间图片意向的货船。

为了证明这一点,于是我们紧接着按照书上词汇联想练习里面的小练习,做一个另一个实验:苹果。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有人说想到了烟台大苹果,红红的,甜甜的。有人说想到了前两天吃的青苹果,有些酸,不好吃。有人说想到了有各小女孩的脸红彤彤的,真像一个大苹果。有人说我想到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沙拉。有人说我想到了下班正好买几个苹果。有人说苹果被称为水果之王-----

我问有没有第一个想到“苹果”这个词怎么写的?或者费了好长时间才想起来“苹果”这个词汇。没有一个,大家都是瞬间就想象到了一个苹果的画面,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象到了,似乎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了脑海中。所以说,大脑就是用这种图像的形式思考。思维导图中的许多触角--多级神经元瞬间的传递信息,让思维顺着神经通道瞬间的传递开来。

了解了最基础的思维导图,就明白了发散思维产生的缘由,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最基础一个工作。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写作不再流于形式——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那么,写作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想其中的症结在于教师本身,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还是缺乏了一种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把事情做细、做精。且来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 一、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这是雷夫老师写作四部曲中的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雷夫语] 另外,雷夫老师喜欢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一般不带作业回家,因为他认为在教室写出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而且,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恐怖重写的惩罚,目的在于让孩子们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 也看《小学生世界》感悟

    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晒在身上,真是舒服极了。新一期的《小学生世界》又来了,不知怎么回事,这一期多了一本。看到孩子们拿到书时的喜悦心情,想一气呵成的可爱样子,我也忍不住拿起多的那本书看了起来。 捧起书时正好是书的背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小小书画廊,五幅小朋友的画意趣十足,画得太好啦。有那些创意我未曾想到过,难怪会说一个学生,一个世界了。这本低段小朋友的书拼音文字相结合,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带来了方便,也为二年级有孩子们带来了挑战。书中发表的小朋友们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想班中的小朋友看这样的小文章看多了大概就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心中不时被各个时代的文化冲击着,内心涌动的无限感慨不知从何谈起。余秋雨笔下的文化层层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山川河水都是文化的起源。读完第一篇《道士塔》后只有一个恨字呀。那王道士太可恶了,莫高窟被他粉刷得体无完肤,为了那几许的钱财,竟随意让外国人搬走我们祖先给我们的遗赠。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你能怪他吗?他什么都不懂。 作者怎么会对三峡产生如此浓厚的感情呢。从了解三峡到解读历史,解读文化。追溯三峡的起源白帝城,回荡着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 后进生与潜能生

    下午上网时看一篇教育文章,说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是不合理的,这种称谓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计,改称他们为潜能生会比较好。 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对这类学生的称呼比较直接,就叫差生,甚至对某些孩子称之为双差生品学皆差的意思。差这个字眼确实刺眼,所以后来改称后进生了,表示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很差,他们只是进步得比较慢而已,终究还是会进步的,只是那要等到很久以后。于是很多班主任写论文,将题目也由《师爱无敌浅谈差生的转化》改为《师爱无敌浅谈后进生的转化》了。现在大约觉得后进还是会伤害到

  •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教学自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条件和形式。读完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粗略地把我对《建设理想课堂》的感受写出来供同仁指教和共勉。 教师应该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由此,可以这样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同理心,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走进学生

    ---读《我的理想课堂》有感 同理心:理解他人体验的能力,恻隐之心。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近距离接触他们。 室友也是同事,去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回来后,她就把她上课的案例拿来考我。她说,这个案例他们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没回答对,我想,是什么难题把大家都难倒了呢?便更有兴趣往下听了。 案例是这样的:一位妈妈,不允许她的孩子吃零食,便和她的丈夫商量好,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甚至不给他零花钱,在家明令禁止他吃零食,因为吃零食对身体很不好,之后她的孩子在他们监督下就不吃零食了。有一天,她的邻居对她说:我

  • 《孩子为何失败》读书随感

    《孩子为何失败》中有一段文字:在学校里,学生所受的恐惧相当严重事实上,从孩子脸上的表情、声音、动作、举止,我们能明显觉察到大多数孩子都心怀恐惧,而孩子的恐惧会导致失败。 我曾在办公室里见过一位老师辅导孩子,这位老师声色俱厉,然后孩子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孩子低着头,身体在微微颤抖,根本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更生气了,声音又提高了几分贝。现在我知道孩子回答不出的原因了:孩子在恐惧的时候,惊惶的时候,思维是停止运转的。 平时在教学中,有时我也会失去耐心,对答不出题的孩子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不问原因的会觉

  • 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世间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亲子之爱是本能,是天性。但是不同的父母爱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位父母都能够把握好爱的尺度,过度的爱往往容易阻碍孩子的房展,而适度的爱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X虽然是个小男孩,但性格比较温顺,讲话、做事比较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