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有感

更新时间:2019-11-10 17:25:01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于教育界动荡之际,留学海外,师从教育家杜威,以杜威的生活教育为基础。归国后,根据当时中国国情,融入陶先生个人对教育的观念,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

一、创立晓庄学院 实施生活教育

    传统的教育是让人从读书识字出发,不考虑生活方面种种需要。坐在教室里,手里拿着书,耳里听老师在讲台上的教导,所要学习的只是书本知识,所呆的学校也仅是那一方有限的天地,毕业后哪里也都是理论知识,总的来说是“书呆子”式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回国后,四处奔走,多方辗转,创立了晓庄学院。这不是旧式学校,而是多元化的生活场所。在生活教育的指导下,学校是开放式的,与社会融合、沟通,师生平等,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一起提升修养。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融入农民生活,才算扎下根的生活教育。他和学生吃住均和当地农民一起,农民开始并不理解这种新式的办学方式,但一起生活时,看到师生赤脚种田、蹲下吃饭,和周围生活的人一样,农民,渐渐接纳进来,热情的教他们怎样养育庄稼,怎样照顾牲畜,怎样根据四季变化,看天做活。这种将教育融入所在的环境里,师生平等,全面发展,有一技之长,能学以致用,为当时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



二、发展小先生制 扩大教学范围

陶行知先生受家人启发,创立了“小先生”制度。有些老人年纪大了,需要写信、读信,看消息不方便。而当时妇女大多在家侍奉老人、养育儿女、终日做活,仅有零碎的时间可以利用,他们都是有学习需要但不变上学堂的人。陶行知先生在家信中得知孩子教祖母识字,从这件事受到启发,创立了“小先生”制。即让小孩子教不识字的大人,教会一个人,再由这个人教会两个人,如此发散下来,识字的人便几何倍数增长,他认为小孩子是最好的老师,解决了师资紧缺的问题,也扩大了学习人群,并促进学习这件中上层阶级才能进行的事走进了底层老百姓阶层的生活。有小孩子边学边教有学习需求的家人和邻里百舍,使劳苦大众也能享受到教育资源,推动了平民教育,使教育民主化,使乡村教育得到发展。



三、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师从杜威,深受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创立了具有时代和特色的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容,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无时无刻不在的,也是贯穿一生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先生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扩大了学校的范围,以社会和自然为课堂,以实用主义为基础,教育便落到了实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应合三为一,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和“学”都要围绕“做”进行,而做,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做事,而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教、学、做是不可分割的一件事。

“生活即教育”是说生活和教育是一体的,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我们生活中所有相关的知识都在教育范围之内,这就使教育从传统的课堂和狭隘的书本扩大到我们整个人生。生活教育并不是空中楼阁,都应围绕着实际生活进行,学以致用,学有所长。这些充满革命民主精神的教育方式,影响着一直以来的国民教育。

而“社会即学校”是说,我们的学校并不是那一方小天地,而在社会中。学校的大门是敞开并联通进社会的,我们生活在世间百态里学习,在每一处生活中,在社会中,深化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

在我们特教学校里,面对智障学生的教育,尤其要融入生活教育,要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贯彻其中。对智障学生的教育需要具有实用性。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就可以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为思想指导,实际带学生去超市,围绕“买东西”这件事,老师教学生挑选、看标价、比价格、计算金额,而学生也通过“买东西”这件事实地的去学习。教、学、做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智障学生的学习更多的为了生活自理,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长。让智障学生毕业后能够照顾好自己,更好地被健全人接纳,去融入主流社会。这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来进行教育。
相关阅读
推荐
  •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简介此书】《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著),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教育随笔(第二辑)中的第一本。作者薛瑞萍老师,网名看云,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信奉缺乏真诚、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过的人生信念,她的职业观是: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 全书分三个专辑: 第一辑 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以24个小故事阐述了她作为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育人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等; 第二辑 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以15篇文章亮出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观点和主张等; 第三辑 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以

  •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内容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发生在一所小学(巴学园)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小女孩(黑柳彻子)的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

  • 《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教学自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条件和形式。读完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粗略地把我对《建设理想课堂》的感受写出来供同仁指教和共勉。 教师应该把教学视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成了不断净化自己灵魂、挑战自身能力、激发自身智慧,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变化的场所。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由此,可以这样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 这本书有点难——读《教学勇气》有感

    这个暑假学校推荐阅读是美国同行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英文名是The Courage ToTeach。网上这样介绍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本书英文版是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畅销书之一。也许是因为语言翻译的缘故,或者是大师的思维方式和我这个平凡的小老师之间的差别,我感到读本书还是有点吃力的,书中许多段落都是长句子,破折号满天飞。这是本读起来比较拗口的典型的引进书,在这里我要泼点凉水,我想它的中文版一定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 心得:怎样建设理想的课堂教学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的作者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曾担任过中学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陈大伟。它共分四章:第一章课堂教学的理想、第二章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章课堂教学的实施、第四章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中第一章的第二节是学习幸福生活,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生存和学习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的过程是生命流淌的过程;同时,教育又必须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生活。阅读完这章节,让我充分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是

  • 面对学生,我们需要学会让爱不断生长

    每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都会遇到不听话,难教育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的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当尝试了各种教育方法之后还是没有起色时又该怎么办呢?随之而来的是情绪上的烦恼、气馁、愤怒、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时你改变不了学生,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吧!需要转变态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心态。在舒马赫的经典名著《小即是美》中给了我们这样的理解:在对立与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使教育的纪律和自由的要求调和呢?实际上,有无数的母亲和教师都在做着这个工作,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写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他们的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 齐抓课堂管理的缰绳——《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纪律是什么?纪律的三种基本含义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纪律是手段也是目的。纪律是惩罚;是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纪律本身也是目的。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就像我一如既往的班风八自之一:自律。良好的纪律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不行,中国的孩子不行。这不行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同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自身素质的修为上。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此也很诧异。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因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