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文体与群文阅读——神话这样教》阅读笔记

《文体与群文阅读——神话这样教》阅读笔记

更新时间:2020-01-01 14:05:22

《《文体与群文阅读——神话这样教》阅读笔记》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濮阳市昆吾小学  刘桂彩,今天读的是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之第二章的《文体与群文阅读——神话这样教》。这篇文章早就囫囵吞枣读过,收效不是很大。这段时间一直读和群文阅读有关的文章,好多文章都提到蒋军晶老师的这本书的案例,并且很多人给予极高的评价:蒋军晶的《神话这样教》案例目前无人超越。世界上不是缺少发现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之所以在初读时没有感觉到这篇文章的妙处,是因为我根本就没读进去,隔岸观火般浏览,怎么能识别其中的个中滋味呢?于是,今天重新捧起这本书,含英咀华,细细品味。用心读书,收获确实很大。

这篇文章蒋老师从马克思对神话的阐述谈起:“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接着围绕着神话的教学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神话进行了分析,二是《课例: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对于神话的教学,蒋老师是从四个方面来讲解。

第一,神话里的“神奇”。神话是人类不遗余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夸张。怎么对学生进行“神奇”的教育呢?蒋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神话里的神奇要体会,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神奇”的地方俯拾皆是。但是对于这些神奇的地方让学生找找体会体会非常有必要。但是这些千万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些“神奇”是一目了然的。所谓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觉得难的。学生会的,觉得简单的,就少教或者不教。

读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我教这一课的时候,终极目的落在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神奇之处,我想我真的是教“浅”了。那到底什么学生不会,什么学生不懂呢?我怀着好奇接着往下读。

多体验“神奇”,没必要纠结真假。如果学生提出来了神话的“假”怎么办呢?蒋老师说了两种方法,一种是不解释任何一个具体的疑问,而是让孩子们知道神话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告诉他们神话里的很多幻想,随着科技的发展竟然实现了,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神话里的神奇的想象反映了人们美好愿望。第二种是转移孩子们的视线,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感受想象的神奇与趣味上来,并且最好将这种感受和体验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给孩子们一个想象的机会,鼓励他们“创作”神话。

我认为蒋老师说的这两种方法非常妥当。很多孩子好奇心强,他们对任何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有些为什么我们根本就解答不了,即使能够解释得了对他们来说也不一定能听懂。神话是神奇的,他是人们美好的想象和愿望,与其给学生一个理性的答案,倒还不如给孩子一个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创编神话,让他们看到神话已经实现在科技之上。这样的引导会使得学生从感性上更加热爱神话。能够让学生爱上文学,爱上书籍的老师,功莫大焉。

第二,神话里的神。几乎每一个神话里都创造了神的形象,像盘古、女娲、普罗米修斯、孙悟空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神。为什么会创造出这么的神呢?

人类有英雄崇拜情节。英雄崇拜,几乎是人类本源性的心理需求。英雄崇拜,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在人类的文化中,英雄与英雄崇拜,无论在智识未开还是在启蒙成长的年代,抑或是将来,对会存在。读神话,不关注神,就是对神话这一文体最大的误读。

蒋老师说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关注中心人物。我们可以再往外拓展一些,读神话要关注神,读写人写事的文章的肯定要关注中心人物,关心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体会他们的性格特征,感受他们的鲜明形象。

最应该感受的英雄的牺牲精神。神话中的影响,大多有着强健的体魄、超人的能力、高超的智慧,而且勇敢坚强。但是最核心的英雄特质是“信仰”“使命感”“为正义不畏死”。和孩子们聊神话,最重要的是带领他们感受“责任”“使命”等核心英雄特质。蒋老师指出了目前神话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好现象:

没有把英雄的牺牲精神作为教学重点。例如《盘古开天地》没有将盘古身化万物的牺牲精神当作重点,《女娲补天》没有将女娲到处走,到处找当作重点。

感受英雄的牺牲精神的时候,课堂氛围不匹配,甚至消解了英雄特质。由于老师不恰当的引导,致使学生笑场,这是和课文内容不相匹配的。

语文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以文化人,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思想浸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滋润心灵。我想到的不仅仅是童话,其实很多的文章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对于这些情感性较浓的文章,老师通过自己语言的渲染,或者媒体的渲染也好,都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编者达到心灵的共同,产生和谐的共振。

第三,神话的叙事结构。神话是口头语言,好听、好记,故事情节是类型化、有规律、有叙事结构的。例如,很多英雄神话故事都是这样的结构:人类遇到困难——神帮助人类解决困难——神牺牲了。很多创世神话都是这样的结构:世界混沌一片——神开天辟地——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很多民间爱情故事的叙事密码:男主角基本上都是“屌丝”,女主角基本上都是“白富美”,阻挠来自各个方面——阶层的、宗教的、政治的,真的是阻挠重重,结局基本是悲剧——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帮助学生找到了文章的结构,其实也是教给了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策略。

第四,神话的叙事语言。神话的语言质朴简约,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乏,叙事手段较为粗疏。对于语言的粗疏的神话故事,应该怎样来教学呢?蒋军晶老师举了个薛法根老师的例子。薛老师从对人物的衣着描写等方面来引导,通过添加对人物的语言等描写将一句话说成三句话教给学生讲述故事的策略,学生将简单的一句话说得具体生动形象。

原文: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

学生讲述:夜叉从水里钻出来,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洗澡,便大喝一声:“呔,你这个臭娃娃,居然敢在龙王的地盘上撒野,看我不把你收拾了。”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红毛怪物凶神恶煞地盯着他,便笑着说:“哈,哈,想打我?还嫩了点。”夜叉一听,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举起斧头便向他砍去。

今天认认真真读了这一章的前半部分,受益非常大。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文体,一种文体有着其独特的结构和语言风格,针对文体的特质,设计适合文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才能够教一篇带多篇,教几篇会一类,真正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其次,以后我读书切不可只追求数量了,而要潜下心来认认真真去读。我记得读这本书,我是三天读完的。当我读完后,回忆群文阅读时,只是对议题、群文等有了粗浅的认识,而我却夜郎自大,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今天再次重读,才发现当初我读得是多么的肤浅。读书,唯有读懂每一句话才能领略其精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过段时间,我会再来认真读这本书的,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发现和收获。
相关阅读
推荐
  • 用爱去教育——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名字:李镇西老师,我就去网上查了一下。原来他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9年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获得多项大奖。在师范时我也看过这本书。 看了以后,李老师的还债说让我印象很深刻。长久以来,教师总把自己的地位抬高,认为学生必须听教师的话,教师除了给学生上课,就与学生没有太多的情感纠缠,在当下的教育大背景下其实不然。李老师在书中这样说:我其实是很不适宜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了。同时他又说自己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促使李老师在用心爱着学生的时候,更是用心去感受学生的

  • 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中的发明有1093件,白炽灯泡、荧光灯、留声机、录音机、话筒、电影放映机、高速公路让后人无人能望其项背。 然而,谁曾想到,他在小学里只读了三个月就被退学了,在他身上没有任何学历。他的成长完全仰仗了母亲南希,是她引领爱迪生走进了科学的世界,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领域。她充分肯定了爱迪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积极思考。正如爱迪生自己说的那样: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 一、母亲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母亲南希就像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

  • 我看《沉思录》后感

    想说的第一句话:入社真好,梁先生送书来了;于是,案头有了《沉思录》;随时翻翻,偶有所得;牵强为句,缀连成文;以书名为线,串联了三篇;聊以自嘲,敷衍塞责。 开首之篇:沉 马可奥勒留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年代,以其坚定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在沉思中感悟人生。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简洁的表述,历练成动荡砥砺沉思、苦难造就伟大的杰作一本智慧之书,一本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何怀宏教授,以他洞察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深邃的理性,悟其真谛,得其精髓,权威译作,把《沉思

  • 读李镇西《风中芦苇在思索》

    第一次听到李镇西的名字,是在朱永新的教育在线论坛上。因为他是教育在线网站的总版主,潜意识里总以为他只是一位爱上网的网虫。看他的帖子多了,也通过其他网友的介绍,慢慢了解到,原来他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很会教语文,文章也写得不错。不过,也仅此而已。 这次,学校组织到吴江考察,宿在苏州。因为景仰朱永新教授,所以还没到苏州,就早与沈敏强约好,到时要到苏州大学去选购几本教育类的书。等我们冒雨赶到书店时,差不多书店就要打烊了。总算在书店里一个热心的小姑娘的帮助下,我们比较顺利地买到了书。小姑娘在给我们找书的同时,手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 “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今天在阅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学教的幸福,让我思绪万千。 在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并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禁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渐渐地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当我们把教学不再视为工作,而是视为一种生命活动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就会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当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教学任务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充满了智慧和激情,课堂就会成为不断自我提升,激发自身智慧的场所,身在这样的场所,我们教师感受到的必定是幸福,而幸福的教学必定也能带给学生

  • 引生本之泉 润自然生命——读《教育激扬生命》后感

    当我们享受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之美景时,不要忘了,大自然更赋予了人类丰富而精美的生命。生命始于自然,则应以自然的方式牧养。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但每每说起学生的精神生命,我们总觉得很沉重。学习的重压,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被动地接收式学习,使得学习枯燥乏味。捧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则有一种智慧被点燃,生命被激扬的真切感受。 生本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在自由的国度里,急切地睁开观察真善美的眼睛,愉悦地接受知识给他们提供的欣赏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生命被唤醒,内心的小宇宙不断地膨大起来,就会成为强

  • 守住心灵,将真心献给学生

    《教学勇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爱自己的工作,热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有解体的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于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回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的确经常与困难相佐,与遗憾相伴,充满迷茫。我们需要找回改变工作和生活内部力量的信念。只有当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洞察力与围绕我们的外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