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0-02-19 20:50:04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生活上的自信,催人奋发,蓬勃向上。可是,孩子们快乐吗?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变化,许多家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倍感压力,为了孩子将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他们过早的将孩子推向知识的学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他们的共识。孩子学的越早、越多,越有利于将来的成功,家长们不惜各种代价,各种辅导班、提高班、加强班异常火爆,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是好现象。但是,过多过早的教育真的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吗?从科学的角度应该怎样来培养人?读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脑科学的教学策略》一书,使我对科学用脑有了更多的认知,我们所作所为要符合科学规律,否则都是徒劳。

本书作者朱迪·威利斯博士既是一位脑科学专家又是一位中小学教师,致力于脑科学为基础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他立足课堂提出许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为中小学教师指点迷津。本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脑科学与有效学习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介绍了记忆、学习与好成绩之间的关系:人的大脑大部分神经元在婴儿时期就基本发育完毕,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脑细胞数量仍然不断增长,愈是学习,脑细胞愈活跃,随着练习的停止,起支持作用的细胞就减少,大脑为应对新的学习会主动弱化其它方面的表现。课堂上,学生接收、检索材料的方式越多,建立的输入通道就越多,不同的刺激方式更容易记忆。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容易唤醒并再现记忆,如体验学习需要动手实践,就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且新知识更容易与已有知识产生关联记忆,需要时提取更容易。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理解、主动参与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保持记忆需要定期复习,以多种方式反复练习,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第二部分介绍吸引注意力的策略:首先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内容要吸引你的听众、采用幽默可视化的教具、采取多样的措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保持专注等。其次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采用计算机交互技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随时把控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整措施。最后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提高注意技能;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感知环境和情景经验,增强学生自信心,做一名有技巧的观察者,有效支配学生的注意力,将世界尽收眼底。第三部分压力和情绪如何影响学习:学生只有在热情高涨的氛围中才能出现高阶思维,信息整合以及瞬间顿悟的学习现象。研究表明,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知识与以往是经历相关联,这样才容易取得成功。如果学生压力和焦虑过大,就会损伤短时记忆,降低学习效率,而适度的压力,大脑的信息传递反而会得到加强,更有利恢复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第四部分评价促进树突生长:准确恰当的评价才有利于教学策略的选择,评价应从努力、组织、排序、判断、分析、合作、合理利用资源、注意力及元认知能力等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努力方能成功,树立这样的观念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由于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大脑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大脑,让它发挥最大的效果是脑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利用脑成像技术已经发现人脑处理信息时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状况以及人类通过不同方式获取信息后是如何传到大脑的,这个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不是一蹴而成的。童年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现实中,我们的家长有一种拔苗助长的心态,迫使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孩子们压力满满。结果一些不适合本年龄段学习的知识、技能统统传授给孩子,难度过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已经参加好几个兴趣班,大量机械的、无趣的知识压着学生去模仿、去记忆,孩子们的兴趣一点点被磨掉,随之而来的就是压力和忧虑,过高的压力和忧虑会引起大脑杏仁核过量代谢反应,堵塞记忆通道,影响推理和长时记忆,造成学生厌学。前两年我教的一个班,在一年级入学时,刚开始同学们充满着新鲜好奇,积极参与活动,后来同学们的热情减少,参与度降低,为什么?因为里面的知识都在幼儿园就学会了,所以没兴趣。课堂上他们就会分神,做小动作,不用心思考,但学生间的差别并不大,因为知识少,但容易形成坏习惯。进入二年级后,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够用,只能自己学,由于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学习就会吃力,学习效果每况愈下,学生间出现分化,等到三年级,随知识增多,难度加大,分化进一步加剧,这部分学生将进入后进生行列。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智力因素,家庭影响等因素,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由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很大,《小学低年级学生建立时、分、秒概念差异性的研究》正好与此契合。基于脑科学的原理,在教学上我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新颖、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有效,对待学生差异性上。

一、和谐氛围:以“情”动人

对待学生要付出真情,你只有真心喜欢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并在行动上展现出来,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当他们有困难时,你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受挫时,你要及时给予鼓励。而那种简单粗暴、批评恐吓、高高在上的行为,只会让同学们对你远而避之,更不会信任你、亲近你、喜欢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给学生一份真心,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的汇报。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要真诚,要让学生发现你值得信任,值得亲近,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喜欢你这位老师,自然就会喜欢这门学科。同时,课堂上的情境要能打动人,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爱动、好奇、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的特征,设计新颖,新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开始,听声音猜一猜,从嘀哒声引入时钟,自然有趣。课堂上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钟,会说话的钟,夸张动画的时针和分钟,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二、多样互动:以“理”智人

借助时钟认识时、分、秒,时钟是直观的,而时间的概念是抽象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直观,获取知识表像,需要多感官积极参与,才更有利于信息的接收和存储。回想一下,画出钟面,调出头脑中原有的记忆。看钟面对比,找出不对的地方改正过来,完善原有的记忆,形成正确表像。给学生制造惊奇,将时针、分针夸张的展现出来,一个粗而短,一个细而长,动画展示,自我介绍,易于学生掌握辨别,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一小时是多少分钟,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找一找,在互相说一说。调动学生的多感官,眼、口、手、脑并用,通过观察、操作、对此、思考,交流,找出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到底一时、一分、一秒有多长时间,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困难,所以难点就是感受体验它们的长短,建立一时、一分、一秒的观念,必须要学生多次体验,深化认知。一秒钟很短,可以用眨眼,鼓掌来认知。一分钟的活动,跳绳、踢毽子、写字、做口算题、摸脉搏、走步等多种形式来感受。一时在一节课时间不能完成,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来体会,哪怕是课外,要联系所做的事情,才更容易理解,因为只有参与,才能获得深刻体验。脑科学告诉我们,要让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需要多感官参与,多形式体验,及时地复习应用,强化知识传输通道,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形式要多样,方法得当,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强化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理顺知识间的联系,增长知识,生成智慧。

三、甄别对待:以“异”助人

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智力水平的不同,学习的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同学轻松接受,有的还模糊不清,针对落后的这部分同学,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考查所有学生。很多情况下是他们不擅长机械记忆或关联记忆,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直观、多给他一些时间、多给他一次机会,这需要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如1时=60分,1分=60秒是怎样得来的?就是有几个同学找不出,1时是时针走1大格,分钟走1圈是60个小格,角度不同,数法不同,且里面没有60,分钟只有从12到12,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这部分同学也找到了答案。当他们都明白时,全班同学都没问题了。还有就是选时间单位的问题,有的同学就是选不准,跑步50米用10分,还有的选10小时,选错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1分、1秒的概念,也可能没体验50米跑,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跑一下,然后再看一下时间就知道了。有些知识,虽然短时记住了,如果不加以应用,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很快就会忘掉,所以及时地巩固运用,这就相当于打通记忆通路。所以,对于后进的同学,根据他们的差异,还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爱护,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总之,高效的课堂要我们遵循科学的规律,运用科学的策略,在良好的氛围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着、生活着。
相关阅读
推荐
  • 不容忽视的小小细节——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前言】我曾经阅读过《窗边的小豆豆》、《海伦娜的奇迹》、《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等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书籍,并写下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让阅读进驻孩子的心灵》(读《海伦娜的奇迹》有感)、《改变一下视角吧》(读《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有感)等读书笔记,感受了期间的真情、真爱,也常常因书中人物的睿智、豁达感动不已。 现在握在我手中的是一本影响力极大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说真的,在拿到书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然而看着封面上分享全美最佳教师的爱心和智慧、让孩子变成

  •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

    【引言】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少,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次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陶行知语】出自陶行知的《每天四问》(节选);摘自《活着就是幸福》一书 【书香】《活着就是幸福》是这个暑假校长赠与大家的精神食粮,分上、下两册,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主编,是继《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之后的又一生命读本。 简洁、淡雅,以白色为基调的封面给人以清爽之感,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舞动,淡墨妆点的写意画使人浮想联

  • 生命一分钟 敬业六十秒——阿荣旗王杰小学《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4月11日下午放学后,王杰小学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生死牛玉儒》这部影片,影片的主人公使我们内蒙古人的好干部,内蒙古人的骄傲,教师们观看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抑制了很久的泪水还是流了下来。我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我知道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他不是只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说给别人听,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它。 这部电影是根据主人公牛玉儒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生活中的牛玉儒同志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他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仍然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坚持在住院治

  • 阅读《可以这样做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生的成长摇篮。要关爱每一位学生,捧一颗真心来和学生交流,带满腔热情来对待学生。班主任是教师的综合反映,无论你是怎样的班主任,相信大家都是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而在努力着。而这本《可以这样做班主任》用亲切的语言向我们展示那一位位平常却又不平凡的班主任事迹,让我这个同为班主任的读者多了一刻冷静,一点思索与一份压力。也多了一份想做好优秀班主任的动力。 倾听生命拔节的乐曲:不要随便否定一名学生,其实他们都是很棒的,捣蛋鬼、调皮王,他们其实也很孤单,无非是想引起我们的关注。孩子们在班主任的关爱下会慢慢成长,作

  • 再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悟

    欢欢喜喜过完牛年后,就得为自己接下去的工作充电准备了。在表姐的书架上看了好久,决定再去品读《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记得上次看这本书是因为急切地想知道如何管好一年级,那是就走马观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此书。现在一年级的上半学期结束了,我想再来看看这本书,和自己刚走过的教学路途对比一下,让心灵彻底反思。 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对

  •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

  •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有感

    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追求教学效率是各国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各种教学流派不断探索和倡导的理念和策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是注重外在形式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还是朴实无华的课堂,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看似平淡,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我想应该是后者吧!那如何在平淡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呢? 一、正视学生的数学现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智能都是不尽相

  • 暑假每周摘记——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是一本关于青年人成才的励志书,。李开复博士用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以及发生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指出成功是多元化的,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的。 也许读这样的书有些不合事宜,人已中年,韶华难在,想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但细细品来,回味悠长,又觉感慨颇多。 做最好的自己,应该自

  • 唤醒教师自身的内心认同——《教学勇气》读后感

    《教学勇气》书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直指我们教师的内心精神世界,可谓一针见血。我国的古典文化中有着对教师精辟的论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谓之师道,并非拿到教师证就是教师了,我们如果不是从内心认同于自己是一名教师,那么您即使是站在讲台上也不一定是一名真正的教师。古代圣贤把教师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排在最前面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传道,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这个道,也即师道,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教师这一内涵的真正认同,从而达到以师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