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儿童作文教学论》读后感

《儿童作文教学论》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0-03-15 19:18:13

《《儿童作文教学论》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提起周一贯,绝对称得上是小语届的领军人物。周一贯先生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其他的还有《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语文实践训练论》《语文教研案例论》《语文教学优课论》《语文教育方法论》等等。他的作品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周一贯先生的《儿童语文教学论》可以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何为“儿童作文”?周一贯先生用一整本书为我们界定了这一概念。先生界定的儿童作文主张以独特的童眼看待世界;以丰富的童情理解世界;以无忌的童言表达世界;以稚嫩 的童心感受世界。儿童作文的基石是正确的“儿童观”,沃土是丰富多元的“儿童文化”,教学特质是创新求变的“开放式表达”,理论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化人格”。

纵观全书,先生字字句句没有离开“儿童”二字。而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也就是先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儿童观。周一贯先生曾说自己的儿童观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他曾在“先师垂范,读鲁迅的儿童观”一文中写道,正确的儿童观应该真正地理解儿童,而理解儿童,就要从做平等的朋友开始。儿童不是成人的预备,也不是缩小的成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长者应该是指导者和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要想明白“儿童作文”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说来惭愧,我自以为和儿童很是亲近,毕竟做了挺长时间的低年级班主任,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而且我性情温和,孩子们也很乐意与我亲近。可是读完先生的书,我实在是羞愧得很。周先生在开篇就指出了目前儿童写作精神缺失的弊病,而这正是我在现实教学常常犯得错误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过分追求篇幅的“长“,字数多少变成了评价习作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老师们对长文的欣赏和推崇,使得儿童写作形成了“从长计议”的文风。再比如,刻意求文辞之“美”,对“好词好句”的盲目推崇导致华丽辞藻的堆砌,失去了童真。还有立意过“高”追求强调主旋律。文以载道,这固然对,但是如果将成年人之“道”强加在儿童身上,让孩子不能够“我手写我心”,那作文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纵观种种,这正不是我常常在走得弯路吗?幸而今日拜读先生大作,方能让自己今后不再“误人子弟”。

阅读这本书让我生出一种—觉悟——重新发现儿童。“发现儿童”,应该作为研究儿童写作的青年教师的必修课。在阅读之前,我自以为对儿童是非常熟悉的。阅读了周一贯先生的专著中关于“儿童观”的确立以及“儿童文化”的审视,我才明白,发现儿童,是对成年人敏感与悟性的考量,对教师的学术修养要求,是每一个人一生的永恒话题。

对我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体会是非常深刻的,我甚至将其视为我所从事的写作教学研究的尺子,衡量我的教学是否得当。让我在感到困惑时,从中汲取养分。除了理论部分,周一贯先生还在这本书里展示了大量鲜活而真实的儿童习作,引用了与儿童相关的文件,法律文典,借鉴古今中外的名家观点,共同阐释当代教育中的儿童观。阅读的同时,我的儿童观也在慢慢确立起来。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我也衷心希望其他的青年教师们也去阅读。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此作为自己日后指导儿童写作的有力基石,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对儿童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相关阅读
推荐
  • 坚持比兴趣更重要——读《中国新教育》有感

    【关于此书】《中国新教育》是朱永新教育作品系列(共16本)中的其中一本,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和特征是什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展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的管理法规、教师发展、儿童课程和家教主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关于作者】 在书的扉页中这样介绍: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富有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他倡导的新

  • 最震撼心灵的教育读后感

    好长一段时间没看书了,心灵快干涸了,人快麻木了。国庆前夕有幸借到《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一书。这样抨击人心的书名,使我一翻开书就舍不得放下了。每一个故事每一位平凡教师的不平凡事迹,深深得打动着我。每个故事总有一位名师留下了他的品读赏析,从他们的话道出了深深的敬意。 在讲台上,怀揣着氧气袋上课;在山道上,不分昼夜、四肢爬行的身影;在高原上,拄着双拐、骑着毛驴33载的教师;这一幕幕勾勒出一幅幅绝美的风景。我孤陋寡闻,他们中大部分的名字我不曾听说,但今天看了他们为了教育而做出感动你我的事迹

  • 我与《三个儿子》的邂逅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深怕自己的孩子遭受一丝丝的委屈,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还常常以孩子为荣,向人诉说孩子的种种优点和长处。于是乎,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于置自己的父母不顾,只顾念自己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是否过得舒服,哪还记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艰辛? 正因为这势头愈显强势,我们的课文在编排中经常会有一些有关孝敬教育的文章,旨在老师的传授中让孩子们明白: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等,而《三个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

  • 读书随笔:有书为伴,生命飘香

    偶然,翻看《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一书,便觉爱不释手。 孙双金老师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老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成了教师唯一的精神选择。由此,我联想到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他从儒、道、释的角度透视文本,思接千载,才有了课堂上给学生以情感的熏染,智慧的启迪,多少潇潇洒洒,多少荡气回肠!心里不由感叹:文化的奠基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 许多教师憧憬成功,但无法拒绝浮躁的尘嚣,面对巨大的网络资源,总认

  •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读了陈大伟老师的《建设理想课堂》这本书后,让我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给我在课堂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课堂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知识的传授都源于课堂中。在书中,陈大伟老师没有用空泛的理论来讲述,而是用生动活泼的课堂实录展现出了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让我知道了理想课堂的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升教学生命的课堂教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有好的交流沟通。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要让教师获得幸福的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上学

  • 读《建设理想课堂》有感

    陈大伟教授在他的著作《建设理想课堂》中说,课内不能太勤快。就是在课内就一定要让孩子动起来,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一定要自己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动手做了,写了,就一定是勤快,有时候动脑思考、动嘴发言也是一种好现象。 不由得就想起自己以前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学习《乡下孩子》这篇课文时,有一个环节是体会乡下孩子的生活有趣和多姿多彩。要求学生模仿书上的一个句子进行仿写。我采取了一个渐进的指导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首先出示书上例句: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指导孩子读好这句话后,

  • 在这样一个寒假里阅读着过生活

    每每与旁人闲聊时,提及自己的职业:我是教师,对方便会投射过来羡慕的目光。这是个好职业呀!每年都有近3个月的带薪假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爱干嘛就干嘛,能天天休息,有多么得幸福。被人这样一美言,往往也会心头一热,到了放假的日子,便给自己开列了一箩筐那么多的计划:阅读专业类的书或杂志;上网搜集论文资料;整理这学期的教学心得,写点反思、随笔什么的;准备下学期的教案;每天临帖写几个毛笔字;学画中国画然而随着时光飞逝,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胸中所怀的那点举世惊人的计划在时间的流里,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放假这人便在浑浑恶恶

  •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工作的三年中,我一直对课堂纪律把握不好,每次上课都担心把握不住课堂,尤其是挂牌课、公开课,更是忧心忡忡,课前必须先将学生训斥一番,以保证该堂课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学生学的被动,老师也十分吃力。后来我尝试制定了一些课堂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善课堂纪律,减少课堂混乱现象呢? 读了课堂纪律管理刍议我有所收获。 首先,作为教师,应将一些零散的要求归纳整合,给学生固定的标准,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是每一次课堂的程序和常规,只有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

  • 认清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

    工作多年的我还常常陷于内心的彷徨之中,有时很自信,有时又用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自己。有时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好了一份教案,自我感觉颇好,对课堂教学信心满满。可是在课堂上却觉得学生根本不配合我,预期的目标不尽达成,心失望得沉入谷底,甚至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味地埋怨学生。现在我懂得了我应该首先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进而逐渐完成自我完整,汇聚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用我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的生机勃勃,从而创造我和学生共同的理想的课堂新境界。 《教学勇气》还让我明白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