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虽然“未来的日子充满艰辛”—— 写给青年教师

虽然“未来的日子充满艰辛”—— 写给青年教师

更新时间:2020-05-23 22:00:05

《虽然“未来的日子充满艰辛”—— 写给青年教师》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近在阅读雷夫的《说给老师的真心话》,颇有共鸣。雷夫对新教师的寄语是:“未来的日子将充满艰辛”,他没有对即将参加工作的教师说祝福的话语,也没有编织美好的未来,而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年轻老师分享,我很欣赏他的“真心话”。
    的确,未来充满艰辛。年轻老师最好做好心理准备:教育之路其实挫折重重、坎坷多多,如果把即将开始的教育工作想象成一首诗、一幅画,那可能会很失望。教育工作是琐碎的,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老师的工作尤为如此,一支笔、一个本子、一次冲突,每天都会重复相同的故事,需要老师亲力亲为、细心处理,而这些故事又不完全相同,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教育工作是有阻力的,可能来自学校,可能来自家庭,也可能来自社会,不同的阻力带给老师的压力汇聚起来,就会使年轻老师手足无措,倦怠顿起。教育工作是伤脑筋的,问题学生的转变、班级纪律的扭转、学习成绩的提升等等,都不能依靠蛮力来解决的,要用智慧和爱心开启转变之门,解决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帮助一个个刺头的学生。或许正因为教育是琐碎的、是有阻力的、是伤脑筋的,所以曾经看到过年轻老师被学生气哭的伤心脸庞,曾经看到过课上甩手而去的无奈背影,曾经看到过怒目而视和学生争执不下的尴尬画面……
    可是,年轻的朋友们,我想说的是,虽然“未来的日子充满艰辛”,但是请读一读雷夫在《序》中说到的这句话:“每一次意外都是智慧的考验,每一个顽童都是意志的磨砺,每一道难题都转化为课题,每一回绝望都蕴含着希望。”这每一回、每一次,代表的都是“成长”,都是在“充满艰辛”的教育路上的快乐“成长”。正因为教育工作是琐碎的,所以锻炼了老师思考问题要全面,处理问题要周到,要深入了解、恰当安排、提高效率,要在琐碎中学会删繁就简、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正因为教育工作是有阻力的,阻力带来的压力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学校的要求、家长的嘱托、社会的期望,会激发起教师的责任感、进取心,变压力为动力,跟上节奏,迈开步伐,努力提升自己。正因为教育工作是伤脑筋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用智慧解决问题,才会不断挖掘教师的潜能,在一次次问题解决中收获不曾预期的喜悦。 每一次意外、每一个顽童、每一道难题、每一回绝望,这都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遇见”,都在培养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学会忍耐、学会思考、学会坚强,从而成熟起来,优秀起来,成为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这个过程,或许有痛苦、有挣扎、有焦虑,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努力去做,一定会像那朵野百合花,开出绚烂的色彩,绽放在春日的阳光下。
    年轻的老师们,虽然“未来的日子充满艰辛”,但是勇敢地接纳艰辛、积极地自我提升、不断地超越自我,一定能够感受到教育的美好、职业的魅力、生活的幸福!
相关阅读
推荐
  • 过程就是一切——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动一词萦绕耳际,挥之不去,因雷夫老师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因孩子们的杰出表现而感动,因这普通而又充满奇迹的教室而感动 在整本书中,这样一句话常被提起过程就是一切。如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P103]但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所经历的探索,以及为了使每一个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过程就是一切。[P202]然而好的表演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由十分的天赋加上九十分的努力而来的。[P209]教育专家尹建莉在联合推荐中也这样写道:作

  • 有梦想的教育《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一看到这书名,我就猜想那应该是理想上精神上要站直、思想上更要站直。应该是堂堂正正地教书吧。当我翻开书本看了没几页后,发觉自己先前的想法有点偏差。本书的作者吴菲是中学高级的教师,他在书中所述的许多例子都是反面教材性的。应该说吴老师想通过某些不好的现象来折射现代教育应该有的本质。其中有写家长对子女过多的拘束,使得学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生活的主见。吴老师提到的很多都是高中学生的家长,这些学生家长的眼中只有高考,其他一切都可以往后推。吴老师通过他的笔墨说出了学生的心声,同时也代表他对现代

  •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有梦才有理想,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有希望。在人生的路途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有梦的出发点。怎样把学生引领到这个梦起飞的地方?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让我不得不思考。 领悟人生的智慧,消除教子的烦恼,走进孩子的心灵,体现成长的欢乐是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的核心,也是一个好老师的参照。 现在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极度溺爱下都养成了自私自利、蛮横娇惯的心理。哪对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才呢?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潮下,打骂成了许多家长每天的必修课,这导致了

  • 读《致史老师》后感

    扳扳手指,做老师也几年了,一批批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一批批新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与孩子是最熟悉的,感情也最深,所以常常也不愿去写他们,因为觉得是最难下笔的,担心自己一写就停不下手了,更怕一下子太多的回忆一涌而出,怎么也收不住了! 倒是孩子们很愿意拿起笔写写我,有直接写在日记本上的,有含蓄点写信的。有写我做得好的,当然也有给我指出不足的,我都会欣然接受,说明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了,他们也越来越了解我,还记得一个孩子就曾描述说史老师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我挺喜欢这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今天偶然看到伴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读后感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很多新增内容。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我觉得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只给那些能力较好的学生机会,也要给那些不举手的和能力较差的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哪怕是说的不够完整,说的不够正确,但一定得让他们说完,可以给予鼓励,给予适时的帮助

  • 教育的终点——听唐江澎讲座有感

    听了唐江澎的讲座,感动,崇拜。而后热血澎湃。 我从来没有认真而理性地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也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或者片段中经过着,将我学来的零乱理念拼凑着指导着我的工作,在这个功利而纷乱的社会中,我以为我坚守了教育的底线,但是和唐校长相比,我很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句话,对我以及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句口号,耳熟能详,确从来没有去追究它真正的意义。而唐校长对它的诠释是:一种谋划教育的眼量、一种思考教育的角度、一种认识教育价值的历史尺度、一种判断教育功效的时间和标准。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真正地理

  • 文章与课文的区别——读《言语教学论》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谈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时,说到文章与课文的区别。下面是该书中的一些观点。 什么是文章? 所谓文章,至少有这么三个层面: 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语词和语法。语词与语法是文章的工具。 第二,是义理的层面。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第三,是语用(交际)的层面,从文章使用工作这个行为来看,它就是一个言语交际的作品。 什么叫文章? 从文章学的立场上来说,只有当它表达了一相相对独立完整的思想内容时才叫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学文章就是学义理,这就是所谓的义理教学。 从语言学的立场上来

  • 认知于共同体--读《教学勇气》有感

    近来认真阅读了《教学勇气》一书,书中有关教育共同体的论述对自己启发很大。 我认为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首先要打破我们错误的想法,比如说:认为知识和经验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不能轻易共享。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水足够胜任学科教学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但是:现实是共同联系的关系网,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力量越加显得渺小,群体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我们只有结成一个团队,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效。 要实现教育共同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

  • 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读《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

    学会学习需要什么呢?首先是热爱学习的态度,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想学习,愿意学习,并能从学习中感受乐趣。其次,是获得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地学习策略和方法,有比较高的学习效率。再次,是具备相应的继续学习的知识基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