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
《怎样做小先生》读书心得

《怎样做小先生》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0-06-03 17:23:34

《《怎样做小先生》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陶行知先生在《怎样做小先生》这篇文章中以大篇幅叙述了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小先生”,读罢此文,引发了我对如何在当代的语文课堂中践行“小先生制”的浅显的思考。

1、为什么要当“小先生”?陶行知推行“小先生制”是为了普及大众教育,打破教育的私有制,使人人共享知识,那我们当下倡导“小先生制”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了将“小学生”变作“小先生”,在学讲中建构知识、提升素养。

“因为要教人,就不得不把所教的知识弄明白。一个负责任的小先生是‘以教人者教己’。他所学的比一个普通的学生要正确得多。他不但是要明白这一课的意义,并且是要想法把他所明白的也叫别人明白。一个有准备的小先生对于所教的功课是有双层的了解,即对于学得的益处是有双倍的深刻。”

既“学”又“教”,让学生在教和学的角色交换中获得同伴共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感到做“小先生”有很大的意义。

2、“小先生”教什么?依据“即知即传”的原则,做“小先生”不需要多高的门槛,知道什么便教什么,能教什么便教什么。除了识字之外,还可以传授卫生知识、科学知识等。陶行知先生说:“你虽然不会干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是七变八变,你是干得来的。”老师要敢于相信孩子,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肯定孩子,引领孩子。

3、“小先生”如何教人?陶行知先生对这一个问题的探讨之深入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为了吸引普罗大众接受教育,便采用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留声机、无线电、图画书等。这给了我们教师很大的启示,其实,在教学的时候,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注重方法,善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当下处于智能化教育时代,要善于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吸引学生。同样的,“小先生”在“教”的时候也要借助一定的教育媒介,运用自己的同龄人能接受的方式来“钉”住自己的“学生”。这其中自然需要老师的方法指导。

4、“小先生”教人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陶行知先生特别指出小先生“不要摆架子”,要“虚心求学”。一般来说,担任“小先生”的学生大都是班级中较优秀的孩子,如果孩子能有服务精神最好。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孩子深受家长的宠爱,在性格和心理上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难免会有骄傲自大的心理,甚至看不起学困生。这就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和细致的指导。平等的、宽松的、良好的教与学关系才能更有利于“小先生制”的良性开展。也就是说,在践行“小先生制”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建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陶行知先生说:“做小先生要有恒心,虎头蛇尾是没有出息的。‘即知即传’是一个终身的工作,你不能把你的学生教了几天或几个月就把他丢掉。”当下“小先生制”主要发生在学校和课堂上,较之从前孩子教父母、教成人的教学关系和教学时限又有不一样,然而,做小先生有恒心,这也是一个意志锻炼的过程,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去渗透。

5、“小先生”要团结起来组成“小先生团”。“个人的力量小,团体的力量大。一个个的小先生要组织成‘小先生团’,才能发挥充分的力量。”遇到问题时联合大家的力量“有的要共同讨论才能了解,有的要共同行动才会解决”。在培养“小先生”时,我们往往注重“一对一”的“一”,却忽略了很多个“一”本身就是优秀的集体。“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小先生”,注重在“小先生”之间交流总结,集思广益,也是提高“小先生制”合作效率的一个要点。

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有来有往。”来往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在学生和学生之间。
相关阅读
推荐
  • 鲁宾逊式的传奇——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作者简介】劳拉英格尔斯怀德是美国20世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美国中部威斯康星州的拓荒者家庭,幼年时随全家过着移民生活,曾到过西部各州。六十五才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倾力完成小木屋系列。该系列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这些小说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和《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两部小说。 【小说简介】《草原上的小木屋》描绘了一个最像男人的父亲,带领着一家五口(爸爸查尔斯、妈妈卡罗琳、大女儿玛丽、二女儿劳拉和小女

  • 读<<教育能改变吗>>的感想

    国家对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改变这种模式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大家都要共同努力的,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高考是一道门槛,正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人说这是下层人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个平台,下层人民的观念就是:必须用功读书,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现在家长乃至社会中存在有很大的观念也是如此,以致现在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老师,请家教给孩子补缺补差等等。说到底,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以后有

  •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教育是什么?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我似乎永远欠火候,问题在哪里?暑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是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所编,他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关键在于这个慢字。慢,是对教育的理解和信赖,而我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字,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千头万绪,一时也理不清,我且先把自己的一些感想整理成文。 启示: 学会宽容。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禀赋,带着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不同的个

  • 体验幸福生活---《建设理想课堂》读后感

    书本第一章的第一小节提到了吃甘蔗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喻指不同的人生方式和态度。并且鼓励第一种方式,即:先苦后甜。这让我联想到了这样一些语句:只要你继续努力,学习上刻苦勤奋,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会有收获。加油啊,成功在等着我们。No pains , No gains.我们平时也经常用先苦后甜教育和激励学生。这样的方法也的确使学生在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了进步。 但不乏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感觉到甜味而怀疑甘蔗不是甜的,最终选择了放弃。因此就会有学

  • 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读后感

    早就看过《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本书,今天又一次仔细地阅读,品味着这句经典的话语: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那是因为,在前几天黄姑中心小学305班的家长会上,超的母亲的发言深深地感动了我。 超是我们班学习非常落后的学生,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只看见每次下课的时候,教室里总看不见他的影子,因为,他总是像小猴子一样一溜烟跑到楼下玩耍;每次上课铃响的时候,他的座位总是空着,大家都安安静静等待上课的时候,只看见他匆匆忙忙地从楼下跑上来,满头大汗,胆战心惊地坐到位子上。他个子不高,座位第一排,排队第一个,一旦玩起来,什

  •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

    在认真地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后,我的感触很深。在建议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因为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中心工作。而当下,作文教学低质低效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如果只是让老师看一些有关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理论书籍或文章,结果一定是效果甚微的。 但是《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有关作文教学方面的建议,从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这三方面,给我们一线语文老师进行了实践性、操作性

  • 特殊孩子——考验耐心和爱心

    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后感 翻开《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关爱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种种的压力和孩子们调皮的举止常常会惹得我发出勒令停止的命令,变成一个凶老师。 书中列举的方老师班的男孩子可真是调皮,不仅这样,他还影响了其他同伴们的生活,但是,方老师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将他隔离开其他孩子,而是耐心地观察、倾听,也承受着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孩子渐渐回到了集体的队伍中。看了这个例子,我想,这个方老师真的让我欣赏到了一个宽容、关爱孩子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包容之心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

  • 脚踏实地,终有超越——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有感

    在阅读《听那成长的拔节声》这本书时,总是非常喜欢尹老师在每一章节开头的那一段引文。在夏之篇中尹老师提到,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雷同,却对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起着积累经验、积蓄内力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付出多而收获少就放弃努力,专业的提高是量变积累后达到的质变与飞跃。她用一位美国运动员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只要踏实地走过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我们在专业成长方面终究会有超越的那一天。翻开夏之篇,尹老师带领我们见证了她的专业提升之旅。 首先,她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她从一次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