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教师园地 >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我的教育故事:奖励的功效(一年级)

我的教育故事:奖励的功效(一年级)

更新时间:2018-12-09 10:53:31

《我的教育故事:奖励的功效(一年级)》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开学的第一天,得知今年要教一年级的时候,内心极其的忐忑。对于一个教学经验很浅薄的我来说,从来没有和一年级小朋友打过交道,心里有些许的恐惧。但是即使是害怕也要迎难而上啊。下面我来分享两个小故事。

1.奖励的功效

在刚入学期间,这些从幼儿园升上来的一年级小朋友们还不能适应,主要表现在:坐不住,总想乱动,手里总是不自觉的想要摆弄东西。于是我开始训练他们的坐姿习惯。主要就是规规矩矩的坐着,不乱动。谁动就批评就谁,可是没太有用。于是我转变思路,换成表扬那些坐的端正的学生,从而来引导更多的学生坐的端正。毕竟是小孩子,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要与奖励并行,表扬次数多的学生可以得到老师的星星奖章,用这些奖章来换取学习用品。这就利用了学生对奖励的需要。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是渴望得到表演和奖赏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上进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于坐姿习惯的养成。我发现张昕月同学我提出这种奖励之后是变化最大的一个。她是一位转学生,在刚来到我们班的时候,习惯非常差。上课听讲不专心,摆弄东西,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因为我的某一次表扬,她开始发生了变化,不等老师要求,她就可以自觉主动的挺直腰板,抬起头认真听老师讲课。于是我进一步的来激励她可以做的更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向她许诺,只要她在这一个星期里都可以让老师看到她的表现表扬她,她就会得到老师颁发的奖状。于是每一节课她都是在老师未进入到课堂时就开始坐好,课上回答问题也是非常的积极。于是我履行承诺,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受到了影响,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表扬带来的功效可是不容小觑的。

2.关爱的力量

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了我们班有一个特别好动,爱惹事的小男孩,他有时候真的令我头大。每一天,都会有学生向我告状,说他欺负别的同学。这个孩子虽然不守规矩,总是惹是生非,但却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他很诚实,你问他:“打人了吗?”他就会很诚实的承认打人了。你要是问他为什么打人,他一定是理直气壮的告诉你:“他先打我的......他爬栏杆......”就是这样一个令我头疼的孩子,作为老师,我该怎样帮助他呢?于其他老师哪里是我查阅资料以及得知,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缺少关爱。我猜想既然是缺少关爱,那一定是和他的家庭有关。他的妈妈很年轻,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他还有一个小妹妹,妈妈的注意力都在妹妹的身上,忽视了他,再加上爸爸又长期不在家,所以导致了他的这种好动,打人的坏习惯想,必是想多得到一些关注。知道了他的这种问题所在,我仔细琢磨,他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正确的引导他,给他适时地关爱和帮助,相信他一定会改变的。于是我找他谈话,告诉他不能随便打人,随便去打人的话,其余的同学就不喜欢你,也不会和你做朋友的,打人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老师尽可能的多去关注他,提问他。这种时候,就需要孩子妈妈的帮助,毕竟老师的关爱是很有限的,他主要缺少的就是来自妈妈的爱和帮助。一段时间后,他有了一些改变。

我想说,不管是表扬还是关爱,这些都是作为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给予他的一种力量。但当你看到孩子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因为调皮在课下打架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肯定是怒气冲冲,想要大大雷霆大声呵斥这群孩子时。仔细想想,这样仅仅只是在这个时刻震住了他们,如果以后继续是这个样子呢?如果换一种方法,用表扬其他人来告诉那些吵闹,打架的孩子他们做的不对。又或者用微笑来静静的看着他们,让孩子自己进行检讨呢?还记得陶校长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和于永正老师说的微笑的力量。这种智慧是我所佩服的,也是难以忘记的。我想:在教育孩子时,最重要的就是运用教育机智来教育这群活泼可爱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吧。
相关阅读
推荐
  • 以自己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

    作为导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让学生理解、接受你。我想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以爱心为基石,再辅以耐心,一定能使没一个失败的孩子获得成功,使没一个成功的孩子不断进步。 小张是一名文静的小女孩,文静的有时仍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也许是从中途转学过来的缘故吧。平时很少讲话,走路、上课总是低着头,没有同学和她一起玩。更不用说主动和老师讲话了。因此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这学期她成了我的受导学生。我发现她学习态度还可以,上课时听课也很认真,就是学习缺乏自信,不肯动脑筋,从不举手发言,胆子特别

  • 跟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了特定的环境,人就失去了活动的依附。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外乎以下三点:家庭、学校、社会。跟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同样重要。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面对孩子的成长,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它有专门的场地、设施、课程等,还有懂教育的老师,因此,把孩子送到学校,只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就能成才;而家庭教育无关紧要,或者说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学校教育确实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例外,有许多地方在许多时候对学校教育是一种促

  • 永久的怀念

    母亲节又快到了,每年母亲节的这一天,我都是在痛苦和思念中度过的。当看到别人幸福的围绕在母亲的身旁,尽享天伦之乐时,我都会黯然垂泪,将模糊的视线迅速的移开。 母亲的离去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每每想起母亲,心里就会涌起一阵撕心裂肺的痛、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痛。这是一道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口,不想提及。 很长一段时间,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以酬我十二年来含泪的夙愿。可每次提起笔来,内心就隐隐作痛,无奈又默默把笔搁下。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十二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还无时无刻不在我的眼前萦绕。如今,又快到母亲节了。思绪

  • 生日随感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许是阴雨蒙蒙的天气吧,我的心情也不晴朗。一大早,我就和儿子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正如我想的那样,大大咧咧的儿子前两天还在为我的生日想着送礼物的问题,今早却没有提及,反而在和我谈条件,(因为他看中了一个玩具,他们班很多同学在玩,而我要求他在今天的单元检测中成绩达到95分以上才给他买。虽然儿子的个头已跟我相差无几,但还是属于很幼稚的一型。)想必他早已忘记了。我的心中也不免有些遗憾,但并没有责怪的意思,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平时又忙于学习,忘记了也是很正常的事

  •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以身示范是何等重要

    今天本没有轮到我管饭,只因辅导员有事,临时和我换了一下。上完语文课后,我便拿着叉子去连廊的水槽洗,顺便也洗去手上的粉笔灰。由于水槽的水龙头又没水,只得拾级而上去厕所,心中有着些许的不耐烦。来到厕所一看,好多学生围着仅有的一个水龙头,心中的不耐在扩大。眼前虽然没有争抢的现象发生,却听到了好几个孩子的不满,有的还在提醒正洗着的同学,**,你不要再玩了,快一点吧!那么多人都在等呢,你不要这么慢吞吞的,好不好?显然,大家的心情和我差不多,一个水龙头,那么多人,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啊?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有过动摇,要

  • 一年级班主任随笔:批评

    面对着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我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惑时,我可是很满足、很自豪的。老师应该用童心赢得童心,而孩子们对老师不一定全都理解。一年级的孩子还没能力自己出黑板报,布置教室。这班中的工作大都靠我来完成,孩子们只能帮我递递东西做这类小事情了。好多贴在墙上的东西都退色了,我决定重新画些东西贴上去,既要有一年级孩子的特色,又要营造快乐的环境,我决定画两幅画贴在左右两边的墙上。虽然自己的绘画天赋真得很有限,但我还是用心认真得画着,希望孩子受我的启发能把语文园地的画报画得更美观。绘画,涂色,

  • 如何使孩子们尽快地从假期综合症恢复过来

    每当新学期的来临,我们就会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因为长长的假期而患上假期综合症?我们也常常会研究如何使孩子们尽快地恢复过来,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每一次,我们都会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但结果呢?可能会有所改观,但往往与自己的理想还是会相差很远,有时便也学会了安慰自己:算了,慢慢来吧,毕竟孩子们还小呢,应该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嘛可那份无奈却是溢于言表的。 由于这个学期相对来说时间比较短,又或者是因为我的紧迫感影响了孩子们,所以一开学,每个人都感到时间匆匆,孩子们也都很快地进入了自己的角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学习也就

  • 累而不乏幸福——寒假随想

    平日上班时,每天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忙忙碌碌,就似在进行百米赛跑一样。一次,一个朋友来办公室坐了坐,开玩笑说了一句:你们学校的老师是不是都不会走路的,在校园里怎么都是跑的?呵呵,虽说是一句玩笑话,但也道出了我们工作的紧张和忙碌。现在,放寒假了,我终于成了时间的富翁,我想让自己好好放松放松,不再想工作上的事。于是,走亲访友、睡懒觉、看电视几乎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记得刚放寒假时,我也曾信誓旦旦地说每天要在十一点前入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如能起个早就去锻炼,然而事与愿违,每晚我又常常被一些琐事折腾

  • 蓦然发现三月的风景这边独好

    三月是美丽的,有和煦的春风、萌芽的小草、早开的迎春花,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三月更是快乐的,因为有许许多多快乐的节日把看似平常的日子串联成珠。今天在布置回家作业时,忽然间发现今天已经是三月的最后一天了。回首三月,感悟节日,蓦然发现三月的风景这边独好。 3月5日,我们的耳边再次响起《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这是一个学雷锋的日子。作为师者、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给他们的心灵以初春的温暖,让其生根发芽。其实,学习雷锋的日子不应仅在这一天,而应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社会的每个角落。只需对需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