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
设定出符合学生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设定出符合学生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18-11-19 12:41:47

《设定出符合学生的问题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是以生生和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作为体现形式的一种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过程。精彩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爱好来设定出符合学生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教师的主动能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贯穿于课堂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说课堂问题设计十分重要,但是在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课堂提问类似“唱山歌”:你来问,我来答,看似热闹其实学生的思维根本没有被激发,类似于大路旁的问答,毫无意义。主要原因是教师问题的设置没有主体性,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问题,而是随意的问答,问题之间没有联系,没有一根主线——课堂教学目标;有的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题或脱离学生认知,或没有针对性,问题抛出后,学生不是抢答就是无人回答,课堂宛如一潭死水;有的问题设置缺乏引导性,甚至是问题设置偏离教材,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是一节数学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围绕主体,层层展开,如果脱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无疑是失败的问题。听一位年轻教师教学苏教版四上《可能性》。

师: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摸球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球,一个红球,一个黄球。把两个球放在纸箱里,每次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十次。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谁来摸?

生1:我……

生2:我……

……

师:老师选两个同学来摸球,其他同学记录好不好?

选择两个同学摸球,统计结果:红球6次,黄球4次。

师: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同吗?

生:不同。

师:为什么?

生:摸到红球的次数比黄球的次数多。

师:…………

课堂继续进行。

教师进行小结:纸箱里装了1个红球和1个黄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面面相觑。

师: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在这节课中,不管教师的情境设置还是教学流程我们姑且不谈,单是问题的设计就存在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没有研读教材,对教材的教学目标没有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摸球游戏,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体会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那么这个教师的问题设置主要错在那里?在学生统计摸球次数的时候提出了问题,在学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后又追问,导致学生对错误经验的加深认识。学生基于生活来源的认知经验得出了: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不相等的结论。这个操作活动的设置目的被问题的设置背离了教学目标,无疑是失败的。教材后面为了解释可能性和实际操作之间出现的不同,在“你知道吗?”板块里特意列举了几位实验者抛硬币的实验,如果通读教材的话,这位教师也许会设置出比较好的问题。

所以课堂提问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精读教材,理解教材编排意图,才能设置“事半功倍”的问题。
相关阅读
推荐
  • 论文: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把握操作的核心

    【摘要】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更是占了主导地位。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经常会为学生设计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操作使算法算理脉络清晰,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操作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数形结合从形的角度来理解数的抽象;操作使概念认知印象深刻,在低年级的概念认识教学中操作的核心是建立表象沟通联系;操作使解决实

  • 把握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的一组崭新而富有个性特色的内容,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向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展现了新的理念,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

  • 数学教学交流反思: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一、 课堂实录(片段) 1、小组活动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讨论: (1) 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长方体) (2)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1: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生2:底面的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底面积没变。 生3:高也没有变。 2、汇报交流 师:说说你们小组师如何转化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上台操作展示讲解) 3、课件演示 4、教师课件演示圆柱体平均分成32份、64份、

  •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的细节反思

    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一课时,我在课前设计是将学生已学知识整数的简便运算与新接触的小数乘法的知识相联系,从而迁移到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内容上来。首先,边复习整数的简便运算,边说运算定律,再由口算引入小数乘法的计算,为新课作好铺垫,其中出现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题 (如;0.2 5,1.25,0.08,0.4),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 让学生在复习整数简便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尝试能否运用到小数乘法当中,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的学习方法(这是数学课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今后的许多知识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

  •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题反思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在朱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朱老师就创设了分蛋糕这一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从一开始的将4块蛋糕分给2人,怎么分?逐渐过渡到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很自然地引出了分数1/2这个新知识。但到了这里。朱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趁热打铁请学生用一个圆形来折出它的1/2,从而将抽象的1/2这个分数通过形象的折叠展示了出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后记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从例1的猜测到例2的尝试,再到例3的验证,通过自己实践及小组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这几个环节中,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将转化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体现。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本课的重

  • 智慧从动作开始

    我们在教学中一贯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注重数学专业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专业思想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它是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为。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演算例题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获得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七巧板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自然渗透在变化中的

  • 追求数学教学的高效

    1.集体研讨,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师资配备方面,我们有意识的把中青年老师合理搭配,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扬长避短;同一年级,均有三至四位老师,同伴之间团结协作,注重团队力量的挖掘。我们既强调课前对教材的解读,以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也习惯课后的交流,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借助了wiki备课平台,互相借鉴他人的备课所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2.课堂落实,重视每一节课的质量。 同伴之间相互听课学习,已经成为了教学的常态。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家常课,努力提

  • 海盐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化课例点评汇总

    课例1:张晓东,海盐县向阳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究组成员。在他的课上,我们可以欣赏到他那充满灵气的执教风度,风趣幽默的课堂引领,严谨规范的教学语言、清晰有序的板书设计、扎实高效的教学风格。 《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就比较成功地体现了他的这些独有的教学风格。他在打破常规思路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在学生板演画三角形的过程中,通过细腻的引导,适时的启发,逐步和学生一起得出三角形的定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定义的科学和严谨。然后又通过将两个三角形进行比较,使学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