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我的语文好课观:好课三味

我的语文好课观:好课三味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18

《我的语文好课观:好课三味》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到目前为止,在我心目中的语文好课至少有三条标准,姑且简称“好课三味”,第一是“语文味”,第二是“生本味”,第三是“审美味”。“语文味”主要关注的是语文的性质和任务的落实,它往往从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准确把握中体现出来;“生本味”主要关注的是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它往往从课堂上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中表现出来;“审美味”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科学而艺术的教学设计以及在课堂给人带来的审美享受,它往往从教师对教材的巧妙处理以及课堂上师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成效中表现出来。简而言之,“语文味”关注的是文本的把握,“生本味”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审美味”关注的是预设与生成的艺术美感。

一、好课之“语文味”

1.“语文味”表现为对课文中典型语言文字以及组合方式的学习、品味、内化与积累。

2.“语文味”表现为利用课文典型言语开展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

二、好课之“生本味”

1.“生本味”表现为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而自主的读书、思考、感悟和表达。

2.“生本味”表现为课堂上安排学生间分组合作式的学习与交流。

3.“生本味”表现为教师尽可能减少预设的问题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堂课上高价值的提问往往是用一个核心的问题勾连不同自然段的学习,可达成整体性的学习目标,低价值的提问往往从不同自然段中提出各不相同的问题,只达成局部的学习目标。一堂课上不能没有高价值的提问,尽量减少低价值的提问。

三、好课之“审美味”

1.“审美味”表现为教师在巧妙的引导中达到课堂上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2.“审美味”表现为教师教学的简约流畅以及学生学习的自由灵动。

在这一点上,“审美味”也就是“生本味”,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才是美的,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教师能否有效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

相反,如果教师将一篇完整的课文分解得过细,将一个完整的课堂划分得过细,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细密的教学环节中碎步前行,这样的课堂很难培养出具有自由精神和智慧灵性的学生。而教师也会在自己预设的琐碎框架中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这样的课堂,无法激扬师生生命的活力,也无法给人留下审美的意味。

3.“审美味”表现为教师教学个性与优势的彰显以及教学风格的形成。

在这四堂课当中,我觉得执教老师都彰显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和优势,也体现了一定的教学风格。有的课“清新、淡雅、于简约中透出智慧”,有的课“厚实、灵活,于思辩中透出灵气”,有的课“精细、丰富,于缜密中透出理趣”,有的课“扎实、厚重,于抑扬中透出激情”。

4.“审美味”还表现为课堂上精彩教学细节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比如精美的课件、精当的板书、丰富的文本解读、精彩的言语表达、有效的资源拓展,闪光的思想、智慧的对话、情感的陶冶等等。这一切,都会让课堂上的学生和老师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

从哲学层面来分析,追求“语文三味”的课堂就是追求“真、善、美”和谐一体的课堂。语文味体现了“真”(真实的课堂),“生本味”体现了“善”(善良的课堂),“审美味”体现了美(审美的课堂)。美以真和善为基础,是对真和善的提升和艺术化。所以在好课三味中,审美味是以语文味和生本味为基础的,并对语文味和生本味实现了艺术化的提升,实现了课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融合。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语言活动——小水滴旅行记

    [教材简解] 《小水滴旅行记》是一个科学童话故事,通过小水滴拟人化的旅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小水滴从水水蒸汽水的变化过程,故事主题明确,通俗易懂,变抽象的道理以形象化,适合大班幼儿阅读。 [目标预设] 1.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小水滴从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积极参与表演,感受小水滴旅行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享受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难点是制作小水滴旅行路线图。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以新《纲

  •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从花生开花,到小松鼠像摘花生果过冬,到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到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到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全文的脉络,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孩子们分小节试着说说每小节的意思,然后概括进行板书,再读一读,明白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中,在说话训练和朗读指导上下了点功夫: 说话训练。第一自然段中有ABB形式的词语----绿油油、黄灿灿,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

  • 三年级教研课《秋天的雨》听课反思

    10月中旬,我们听了三年级的一节教研课《秋天的雨》。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把秋天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堂教学中,在初读课文后,老师大胆地设疑:小作者对秋雨有什么感受?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把描写小作者感受的句子划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全文中有统领的作用。它就像一条线穿起了个个珍珠。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后,交流反馈时,学生从文中读懂了秋天的雨 ,是

  • 该怎样对孩子渗透语文的美

    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突然感到自己肩膀被谁拍了一下,有一种沉重感。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应该还给他们一个怎样的孩子?我在我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让语文的美,渗透到孩子的血管里去。让孩子爱上语文,让人文精神充实孩子的内心世界。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小说,小说的智者说,要让土地不长荒草,那就种上庄稼,要让自己的心灵不荒芜,就让美德占领它。语文是美的,让语文的美占领孩子的心头。孩子就不会变坏,就会越来越好。 那么,如何让语文的美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呢?我觉得首先要消除孩子对语文的戒备心理。让学生

  • 评王老师的《北京》

    我们这次的教研主题是关于词语教学,整堂课教师比较注重对词语的了解和掌握,评课时很多老师针对词语方面的教学谈得也非常细致,在这里我想针对教师评价和朗读方面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 教师评价语言及时准确,起到了激励指引作用。 当老师让学生到导游来介绍北京,学生读完了课文,教师是这样说的:你的语言清楚,声音响亮。这样的评价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也对后面的小导游提出要求,起到了指引作用。再如:当学生读完立交桥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用上了表情和眼神。当学生读完描写草坪的句子,教师评价:你的朗读把老师带到

  • 寓言中对寓意的理解——《伊索寓言》教学反思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那么,寓言教学如何能引导学生的理解由表及里走向深刻?如何让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而不是牵强附会?如何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思维得到发展?在这里,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对寓言的认知,寓言是通过角色出人意外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要儿童能概括出寓意,就必须充分地感受寓

  • 从一堂阅读主题交流课上得到的启示

    今天下午,聆听了研究中心干国祥老师的名为《一百条裙子》的阅读指导课,受到了不少启发。《一百条裙子》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旺达的贫穷女孩,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和捉弄。旺达默默地忍受着,终于有一天她不声不响地转学了,但是她给大家留下了一百幅美丽的图画,画的是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同学们这才发现原来旺达是多么爱她们,她们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脸红,于是她们写信给旺达道歉,终于得到了旺达的原谅。在经过一番导入形式的谈话后,干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你最像谁? 旺 达 马

  • 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

    10月12日,我校进行了花开星期二的QQ论谈。论谈的题目是《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在论谈期间大家各抒己见,论谈气氛热烈,为以后的语文作业的练习与设计起到了引导作用。 语文作业包括口头作业与笔头作业,做为语文老师能精心进行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作业设计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如何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喜欢?如何设计让暂时落生后保底又能让优等生能跳一跳的作业?这值得我们研究。 一、 语文作业与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

  • 理想课堂属于你——有效课堂教育研讨会

    构建理想课堂,探讨有效教学,我觉得课堂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单位时间里学生知识的增量,保底讲,是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学有所得。怎样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精当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今天,我听了同题异构的《黄河的主人》三堂精彩的展示课,我首先关注的是教师的魅力。教者的文化涵养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召唤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三位美丽的老师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 王雪晴老师的课,不愧是大家磨出来的,从新知的探索、共建,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