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语文教学新名词——素课

语文教学新名词——素课

更新时间:2014-07-22 09:09:19

《语文教学新名词——素课》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汪教授点评:《乡下人家》、《棉花姑娘》、《守株待兔》(上午的三节课)】听课是一种待遇,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辛苦,更是一种收获。今天去嘉善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高端班教学峰会——素课研讨”活动,感触很多,特别是对于汪潮教授提出的“素课”一词颇觉新鲜,便也听得相当认真,生怕错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何为“素课”?引用嘉善教育局局长的理解是:“素”为朴素,有正本清源之意。所谓“素课”,也就是用朴素的语言,朴素的构思,上出朴素的课。汪潮教授说:“素课”追求的是简约、生本课堂……不追求华丽,但求扎扎实实。然而,要达到“素课”的目标,必须做到“素课的九个重点转移”。不是平移或摇晃,而是重点转移,汪潮教授这样强调。

一是初读课文阶段要做到“三步读”。即:第一步没有要求地读,第二步让学生自主提出要求读;第三步才是教师提出要求读。

学生初读课文尽量少提要求,一般要求可以提,比如朗读时认真的态度,但具体要求不可以,像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要求是今天展示的第一堂课《乡下人家》中老师的设计)假如是提要求的读就是“荤课”,不是“素课”了。另外,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应给予充分的时间,用时间来规定,不能用遍数来规定,鉴于学生的朗读程度不同,应在相同的时间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读文,不要空等,也让程度低,朗读水平差的学生至少有读一遍或两遍课文的时间,使朗读能面向全体学生,而低段教学一定要加强初读课文,保证时间。同时,对于学生的初读检查要到位。

二是生字词教学要改变以往过早剥离文本的做法,走向语境教学(或称语境识字)。在我们的语文传统教学中喜欢把字词剥离课文进行集中识字,使学生感到厌烦、乏味,学生喜欢在情境中识字,当然一些有规律的或有特点的字词也可以罗列出来进行集中识字,但建议大家多使用情景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用注重引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积累语言,而不是繁琐的分析语言,假如生字出现在句子中,建议大家用红色标注出来,这样学生才能醒目地看到。另外,识字教学也不需要一一指点,我们应基于学生的起点,抓住重点和难点来进行教学,简单的则可以直接跳过去,如今天第二节课《守株待兔》中老师的字词教学就是直奔重难点,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进行教学的。

三是指导学生写字用从笔画识字转向部件识字,从学生随意地写转向教师有意识地指导。汪教授例举了第一节课中老师在教学“率”字时,带着学生用了笔画分析法,点、横、撇折、撇折、点……这样的教学意义不大,建议用部件分析法,如“点、横”为一个整体,“撇折、撇折、点”又为一个部分,下面的“十”又是一个部分,这样的教学较为科学。另外,教师指导书写后一定要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样效果更好。

对于写字指导,汪教授有两个温馨提示:(1)教师的写字姿势要注意,应蹲下来,书写时应让学生看清楚字以及行笔的过程,还说这要好好学习于永正老师,他永远把学生看在第一位。(2)写字时应写一个评价一个,不要一股脑儿教好几个,流于形式。一年级时最好教一个写一个,二年级可以采用写一个词语的形式来教学。

四是关于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从内容的分析转向形式的表达,少一点情节内容,多一点表达的形式。像第一节课《乡下人家》中有好几个语言训练点:“不论……不论……”“……构成了……”,教师都忽视了,没有抓住,仅仅围绕内容展开教学。还有第二节课《棉花姑娘》中有“长出了……吐出了……”教师也没有抓住这个语言训练点。当然,綦老师还是抓住了“碧绿碧绿、雪白雪白(ABAB式)”进行语言训练,很好。

五是关注语言学习,词句教学从一般词语转向有特色的、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如《乡下人家》中关注了动词,《棉花姑娘》中关注了叠词,《守株待兔》中关注了难写字的识记,像“此、获”等。

六是从教学策略来说,引导学生自己来学,自己来理解、体会。这里汪教授建议大家多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还说“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比较好的方法。而“你说我说他说”的教学设计往往流于形式。

比如在《乡下人家》一课中,教师在让学生理解“探”字用得好时就采用了“你说我说他说”的方法。

师:“探”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生1:用了拟人的手法。

生2:竹笋想长出来又怕外面很冷。

师:偷偷地,不好意思的。(请生读句)再问:探出头来看到了什么?

生1:兄弟们好高,我也要快点长高。

生2:小泥鳅在钻来钻去。

生3:鸭子戏水、公鸡大摇大摆地走、母鸡带着小鸡在觅食。

生4:看到了大自然,要快快长大。

生5:万物复苏。

生6:天上有小鸟在飞,为什么我们不能飞呢?

生7:小朋友们在竹林里捉迷藏。

师:这么美,外面的世界这么吸引人,快快长大吧!

汪教授认为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使最终目标并没有达成,所以,建议还是使用“换词比较”要好。

七是细节与整体的关系,要从细节的分析转向整体的关照。如《守株待兔》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后,问学生:你有没有发现题目的意思呢?字词句的教学与题目联系,这就是整体关照。而《乡下人家》中对“依照时令,顺序开放”的理解就没有做到整体关照,所以后来对“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就读不出味儿。

八是说与写的关系,应从说走向写,少说多写。汪教授说:“‘听说读写’都重要,‘读写’更重要,‘写’最重要,减少‘听说’。”他还建议《乡下人家》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笋芽儿,你探出了脑袋,看到了什么?针对四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把说话训练改成写话训练的。

九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语言转向语言与文化的整合。文以载道,语言往往与文化想联系,如《棉花姑娘》中对棉花的称呼为“姑娘”,并在让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上了“请的语言和语气”,这都与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

听完汪教授对“素课”的要求,我想到了“扎实”,扎扎实实地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少一点虚无,多一点实在;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内容;少一点华丽,多一点朴素。语文教学不是哗众取宠,而应真正为学生所用。

“素课”,让我长了见识!
相关阅读
推荐
  • 结合文本语言,培养想象能力——《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篇有趣的精读课文。它描写的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 神话故事的学习,除了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的特点之外,还应利用文本大胆、夸张的想象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也不例外。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句也不难理解,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需要教师充分预设,利用想象来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饱

  • 有感于《生活通过写作》

    近日有幸参加了全国生活作文现场教学研讨会,并有幸聆听了朱建人先生的《生活通过写作》的报告,自觉感慨颇多。 时常在自己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诸如帮妈妈杀鱼,帮邻居看小孩,为教室擦玻璃,在春天放风筝等情节。这些文章是合乎规范的,但是你往往会发现其中似乎缺少了一丝灵动,缺少了一股真情。而朱建人先生所提倡的生活通过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当下生活的真实需要,正是寻到了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 曾经一直在追求学生作文语言的精美。于是,学生累,老师也累。如今一直想要塑造有文学气质的学生的我才渐渐感到:与其要学生写难写之文,不如让他

  • 借助图片理解对秋雨的感受——《秋天的雨》主题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色彩丰富,结构分明,层次清楚,课文是总分结构,而且每个自然段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组成的优秀散文。读着此篇短文,真的让人感到作者视点的智慧,想象力的神奇和比喻用法的确切。学生读着这些词、句含蓄、优美的散文,似乎亲近了大自然,也是三年级学生对文学熏陶的绝好启蒙。 作者对秋雨的感受,把秋天的雨比作钥匙、颜料、气味这些比喻虽然很神奇,可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疑难,先去找结合点,读读重点词、句并用图片展示,帮助解决为什么把秋天的雨比作五彩缤纷的颜料 ,比作钥匙把金黄送给田野,把橙红送给

  • 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沈琦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紧紧抓住了课文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最感人的部分理解、感悟得十分深刻、透彻! 这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沈老师在说课时所谈 到的: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具体而言之就是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无形中得到启示。最终使我们的阅读课也能为写作教学服务。 我把沈老师的做法称之为激活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因为阅读教学的第一重效了解、感知文本的内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主线。但是阅读教学的第二重功效在阅读教

  • 突破“三字经”的理解(二年级)

    对学生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

  • 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风筝》反思

    《风筝》这一课围绕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展开,在教学放风筝这一部分内容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当时放风筝的是你,放得正开心时,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慢慢地飞走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会很难过,我要去找风筝;有的说:我会大声喊:幸福鸟,你在哪里? 正当同学们都在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时,有个学生说:我不会去找的,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让妈妈给我买一个新的。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当时楞了一下,但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同

  • 小议农村语文教学劣势

    劣势一:语文学习场所缺失。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博物馆、大型图书馆、新华书店、青少年活动中心、书画院等文化场所都集中于此,给城里学生提供了学语文的硬件设施,方便了城市学生看书、买书、查阅资料来扩大知识面。且近年来,各文化场馆还加大了软件建设力度,不定期地请专家来举办文学、艺术、学习等各类讲座,举办各种读书活动,丰富了城里孩子的语文生活。无形中,也拉开了城乡语文差距。相比之下,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就惨不忍睹了。除了熟视无睹的田野外,就是供打工青年消遣的言情武侠书店,学校的藏书捉襟见肘,远远无法满足学

  • 指导学生作文的三结合

    原在教学中,一谈到作文,就有不少学生叫苦不迭,愁眉苦脸,不愿上作文课,巴望教师改为其它课,写起作文来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更无感情抒发了。就算强迫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空洞无物的三言两语,就是千篇一律的人手亦手,或是无中心的流水帐。 如何让学生越过作文关,提高写作能力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作文课和语文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较为系统地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可行的有效办法。语文课重点讲什么,就让学生在作文课练习写什么,这样学生写作时,好像画画有了标本儿,修房子有了图样,写作起来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如语文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师小结:朗读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上略读课文,说是尝试,确切的说是仅此一课,别无选择。上就上吧!打开书本,反反复复读文本,不下十遍,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这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阿德的梦》,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阿德所梦见的一些未来世界中发生的趣事,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科普知识,就是这些科普知识,让我茫然无措。介绍的多了,我怕上的像品社课,没有语文味;不讲,这篇课文就缺少了最大的乐趣,孩子会觉得没劲在讲与不讲之间,我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要讲,就是尽量少牵涉到。 也许是我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因为让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