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练习中提高,积累中熏陶:语文味浓了

练习中提高,积累中熏陶:语文味浓了

更新时间:2014-08-10 16:14:59

《练习中提高,积累中熏陶:语文味浓了》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由于缺乏新课程实践经验,前一段时间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形式轻能力、重人文轻工具的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经过了积极的学习和反思,广大教师提高了对新课程实验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向,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大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努力地前行。
今天到澉浦小学听了三堂语文课,分别是二年级的《识字3》、三年级的《我不能失信》和六年级的《穷人》。三位青年老师的执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课前的认真准备及课堂上的认真执教,更有那恰当、扎实的语文知识训练,即语文课上那浓浓的语文味儿。
1、扎实学,浅浅悟
二年级的《识字3》一课,老师注重字词教学,充分利用卡片,引导学生识字,通过组词、扩词等方法,让识字教学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文,提高识字效率。特别是“川”字的教学,形象地利用甲骨文字形,结合造字规律进行教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习课文后,教师还根据课文“三字经”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黄山奇、西湖美”等的表达感悟,结合得很贴切。
        2、练习中提高,积累中熏陶
    《我不能失信》是三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虽然文后没有思考题,也没有作业任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在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精心安排了语言表达的学习与训练: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本文中句子)
丑小鸭看到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
在示读句子、感悟句子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模仿表达,学生对“可爱的鸭子”、“漂亮的小弟弟”、“可爱的小白兔”的模仿表达都很成功。
学习完课文,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诚信”,出示了几个词句进行朗读积累: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通过朗读理解,不仅达到了积累词句的目的,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关于“诚信”的思想熏陶,有效促进人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3、有效引领,夯实基础
《穷人》是六年级的课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实在和扎实。例如,课文中有多处出现语气词“唉”和“哦”,由于语境不同需要发生音变,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教师结合实例,有机引导,让学生正确区分了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法。
唉,ái,表示答应、叹息;       唉,ai,表示惋惜、伤悲;
哦,o,表示疑问、惊讶;        哦,o,表示领会、醒悟;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根据汉字的不同读音及相关用法很容易地解决了课文中多音字的读音问题。
“忐忑不安”的造句练习也很成功。老师在学生在短暂的思索过后,就请学生口头造句:
生1:老师要我们造句子,我造不出来,心里忐忑不安。
(妙!很合场景,六年级的孩子举手很少,他就是一个不举手的孩子,说不定是他心理的真实写照。)
生2:他的脸上显露出忐忑不安的神情。
师:“谁能提出改进意见?
生3:应该在前面加上情景。
生2:他手里拿着一张试卷,脸上显露出忐忑不安的神情。
另外还有多音字“铺”的教学、生字“裹”的字形指导,等等,都进行得扎实有效,让语文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当然,在上出语文味的同时,如果能突破“把握年段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有效引领,凸现学生主体”、“音形义结合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等问题,那么,就能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向高效教学的迈进。
然而,不管教学实践中还有怎样的遗憾和问题存在,浓浓的语文味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成功。
这是老师们努力的结果,是很值得欣慰的事。
相关阅读
推荐
  •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第一次带毕业班,还有不到十天就要小升初考试了,然而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一直以来我的语文教学都是开放式的:课堂上有开放的思维空间、课后有开放的阅读空间。而对于生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我从不爱反复去磨。我以为知识是要去发现的,有一个善于发现的头脑,要比有一双善于记录的双手更重要。也许我这样说会激起许多老师的反驳:没有扎实的基础如何改好高楼?但我也想问,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受过了这样的语文教育后发展如何?我们的国民素质又如何?难道我们能否认,现在的中国人素质低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造

  • 巧借故事 突破标调难点

    教学了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拼读音节的时候,就遇到了声调标在哪个韵母上的问题。ai和ei中,声调都标在前一个字母上,而到了ui和iu里,又要标在后一个字母上,这个麻烦事,有几个孩子是怎么也弄不清楚。 课堂上,我也教了一首标调的儿歌,但儿歌编的并不形象,孩子们还是继续糊涂。于是我想到了编故事,我把声调形象地比喻成帽子,告诉孩子们,拼音王国的国王要发给拼音宝宝们一些帽子,每个音节只能领取一顶。那么,这顶帽子究竟戴在哪个字母头上呢?大家争论不休。于是国王下了个规定,按照大家来拼音王国的顺序来

  • 营造氛围,激发写作之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记得有一次作文,要求一次比赛。于是,在作文课之前,我班就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邀请体育老师作裁判,并组织其他班的学生来观战。就这样,一场激烈的比赛拉来了序幕。由于学生自己就是主角,所以感受尤为真切,激战的过程更是体验深刻。之后,我还将当时激动人心的一幕拍成照片,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展示。而此时此刻的学生,看到自己上了镜,乐开了花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 尝试着二三年级的作文教学

    最近我在尝试着作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没有在这个领域研究过,所以作为一个初学者,总是非常担心自己能不能教好作文。 看了一些文章,新课程下提倡快乐作文。 作了简单的理解,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儿,不要因为要写作文而产生很大的负担。再者,在寻找写作素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轻松,让大家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最后,当然还要提高写作的能力,比如语句的表达,词语的运用,还有一些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 因为要教二三年级,属于低段写作的起步阶段,以写话,写片段为

  • 无形中的写作指导

    提到写作文,让许多学生为之害怕,即使有老师细心地知道,写出来的文章依然是干巴巴,假话连篇,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让我们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泉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 今天,林老师的这节课就完成没有死气沉沉的景象,为什么呢?这就是做源自生活,从生活中来,林老师寻找了孩子们喜欢的QQ聊天,这样就俏无声息的进入了作文课堂。没有作文,有

  • 听课随感(教学语言是课堂的生命)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艺术的课堂。教师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是在课堂上,课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与学生沟通情感的最直接的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灵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教学艺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今天听了陈洁琼老师的《孙权劝学》,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必须讲究课堂语言

  • 本色语文需要实实在在

    在新课程改革日趋走向成熟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发现本色语文的可贵之处。前不久听了虞大明老师的课与感受后,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的本色语文又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最近我在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老师要不要讲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也是本色语文的精髓之所在。 文章中列举了赫赫有名的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个教学片段《暮江吟》。在片段中,于老师教学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话时,让学生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在学生画错弯月的情况下,于老师进行讲解: 师:听我讲,这是一点天文知识。弯月分新月和残月。

  •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张玉文 223943) 语文课堂审美时空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的审美时空具有激励功能、感染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追求这种幸福可感的状态。 一、审美时空的形成 某一特定的点上交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犀相通,也就是情在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审美时空内,当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