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小学作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小学作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更新时间:2019-02-03 20:35:56

《小学作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最后一次见于老先生,是17年10月份徐州举行的小学教师观摩课,他的徒弟为大家展示的《小露珠》一二课时的教学。于老拖着病重的身体在徒弟的搀扶下走上讲台,用虚弱的声音告诉我们小学语文课要去繁从简,要去华从实,用充满童趣的语调范读了《小露珠》这篇课文……台下的专家、老师眼含泪水的聆听着于老的谆谆教诲,都被他那爱孩子、爱教育、爱语文的精神所震撼。2个月后传来了于老先生因病逝世的噩耗,斯人已去,再也看不到课堂上如孩童一样的他精气神十足,再也听不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独特见解,但先生一生积累的教育智慧,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我想读于老先生的书,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于是我再次捧起于老先生的书认真读起来。

在《语文教学实录荟萃》中,作文教学占据一定比例,分别从情境作文、活动作文、生活作文、想象作文和看图作文这几部分,列举了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教学事例无不向我们透露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作文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都离不开思维活动,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于老师认为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思维空白,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二是思维浑浊,不知如何谋篇布局,甚至是背作文套作文。三是思维单一,情节单调没有创新。因此,在每一堂课例子于老师都注重这三方面的训练,下面就结合“写《余老师印象记》”这教学片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片段一:

师:中午回家要向家长介绍我多大年纪,长啥模样。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我,边看边想,说的时候要大胆,实事求是,不要有什么顾虑。----先看于老师有多大年纪?身高多少?(板书:年纪  身材)

生:我猜于老师今年40多岁,身高约1米70。

师:猜就是想。你们应该把我和你们认识的人加以比较。从外表看,我和你认识的哪些人差不多?由他们,来推断我的年纪,身高。

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思考。于老师既教学生怎么看,又教给学生推断一个人年纪、身高的方法,交代的十分具体,这就是思维训练。
片段二:
师:再看看于老师的长相,板书:长相。这是重点。生:于老师长方脸,带着一副眼镜,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师:慢,请看准。不是写什么人都是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的。生:一双小眼睛藏在眼镜片后面。眼睛虽然近视了,但很有神,流露出一种亲切慈祥的目光。

师:一个“藏”字用的传神,这就是观察,实事求是的说。

生:看到于老师那双高度近视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于老师在灯下废寝忘食的备课,改作业的身影……于老师的眼睛虽然近视了,但是他把光明给了祖国的下一代。

师: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她不光看了,而且想了!想的那么深,那么远。

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思维往往局限一处,存在着公式化的毛病。于是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一个人一个长相,哪里会都是:“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呢?写人就要写出他的特点,是什么样子就写什么样子。

片段三:

师:刚才,我们分别从年龄、身高、长相、表情等几方面初步的说说对于老师印象,同学们说的很详细具体。如果家长很忙,只想对于老师知道个大概,怎么说?概括的说并不比具体的说容易。想一想。

生:于老师今年50多岁,中等身材,带着近视眼镜……他说话很风趣,态度和蔼……对同学很关心。

师:你能说到这个程度相当不容易!

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再是简单的把事情说清楚,说详细,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清晰的、有条理的书面表达。所以,于老师先是训练学生具体地说,详细的说,再训练学生简要地说,概括地说。在“说”和“写”的逻辑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片段四:

师:想一想题目为什么要加“印象”二字?

生:因为我们对您的了解还不够多,是初步的所以要加上“印象”二字。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写人首先要考虑这个人怎样,哪些方面值得写。想一想你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幽默、和蔼、关心同学……

师:同学们说的实际上就是这篇作文的中心。中心定下了,就要进一步思考从哪儿看出来的。想一想,你从哪儿看出于老师幽默、和蔼、关心同学的,要求有条理的说清楚。于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由帮助学生审清题意到确立中心再到选择材料,最后是起稿成文提出修改意见。这样环环相扣,层层训练,将学生片段的、零散的语言整合为有机的整体。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不单独是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发现于老师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都渗透着逻辑思维的培养。

当然,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更需要一股长流水。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不断与时俱进,只有老师的逻辑思维清晰,表达有条理,才能不断引导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
推荐
  • 培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曾看到美国教育家华特的一句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读来意味深长,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而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智障儿童的特殊性更需要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为此,在教学时,我们更注重学生与实际生活的适应

  • 语文学科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指导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条主线。对于课堂线索的看法。 我个人喜欢简约的课。课堂线索是很多因素的综合,首先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其次是教学重点的筛选,再者是教学环节的设计。 比如,语文课堂,听说读写,有很多练习的项目,但在具体某一节课,所针对的重点可能只是一个项目。以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这是一篇中国传说。向这个类型的体裁,练习复述故事,是比较合适的方式。那么,课堂的线索就很简单,扣英雄一词,理解人物。再用不少于15分钟时间来练习用四字词串联的故事复述。 上简单的课,就是把最需要教的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深入地教。 分秒必争

  •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推进计划

    2006年1~6月推进计划 时间内容第三阶段06年2月~5 月1、各校实施计划,分年段分重点推进:确定本学期各年段的训练重点,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操作性研究,落实各年段重点训练内容及操作方法,研究制定分项的评价表, 2、学科负责人深入教研组研究,根据提供的子课题或学校实际问题,确定学校的骨干研究对象,以课题为抓手,研究问题,寻找方法策略,积累经验,及时调整方案,并形成学校层面上的指导性意见. 3、根据各年段积累的案例,在学科教师会议上运用案例解读方案,并把行为习惯纳入评课指标;同时要求教师习惯培养进教案,

  • 借助实物解决难点--《爬山虎的脚》主题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由于作者叶圣陶连续仔细地观察,再加上语言大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所以写得细致、准确、生动,能激起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在上这篇课文前,我在班内询问了一些学生,他们反映对爬山虎的名字是知道的,但它究竟是怎么样的,又是怎么爬的,很不清楚,提前预习的孩子又告诉我,他们读了课文,还是无法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孩子们的现实起点与我钻研教材后对难点的把握是一致的。那么,该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孩子们真正了

  • 《语文园地六》课堂教学日记

    一直怕这学期时间紧,来不及上,所以拼命绷紧了弦,使劲拉,一刻不敢松

  • 构筑理想课堂 意外的收获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为了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进而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和他的质朴、善良。 在交流句子时,孩子们都能把自己找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下来,并想象当时少年的心理活动。就在我们交流句子: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时,一个孩子突然举手,我示意他站起来。那孩子满脸的疑惑:老师,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怎么不是在上学,而是在

  • 在讲评作文时讲究科学,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庄某是我班一个学习随意性大,自我约束能力差、怪怪的男孩。为此,我常被他的一些琐事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面举一个例子) 记得上个学期的一个周五放学时,我给学生进行了简短的安全教育后让他们排队回家。吴老师正要帮我把孩子带出去时,我发现庄某和陆某慢慢吞吞在理书包,我便上前问道:孩子,你们怎么啦?是不是奶奶她们会晚点到?他们点了点头。一个接着说:我奶奶今天有事,要到4:00左右才来接我的。另一个也说道:我不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奶奶也不空。噢,这样啊,那你们快点把书包整理好,等在传达室吧。哦,不,就等在老

  • 晨诵,与黎明共舞

    上午,欣赏了张巧萍老师的一堂25分钟的晨诵课,而后又聆听了高丽霞老师对晨诵的解读,对晨诵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年轻能干的高老师指出,晨诵是把经典的晨间诵诗送给班级,作为每天的黎明诵诗。晨诵所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共同的吟诵玩味,直接用声音来感觉诗歌,品位诗歌。在这方面,教师往往是群鸟中领唱的鸟,用自己的理解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与学生一遍又一遍共同咀嚼玩味所要编织的诗歌。晨诵所提倡的是诗歌与孩子生命的关联,当一首首诗积淀下来,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也会越来越强。 研究中心的老师们热衷于对晨诵的实践,他们改编、填写

  •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探讨语文课堂审美时空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张玉文 223943) 语文课堂审美时空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的审美时空具有激励功能、感染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追求这种幸福可感的状态。 一、审美时空的形成 某一特定的点上交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犀相通,也就是情在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审美时空内,当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