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想》为例,分析当前儿童诗的教学现状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想》为例,分析当前儿童诗的教学现状

更新时间:2019-04-15 09:26:04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想》为例,分析当前儿童诗的教学现状》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靳庆华,摘要:近年来,教育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引入儿童诗的教学,如何对儿童诗的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成为当前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文中通过并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想》为例,分析当前儿童诗的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儿童诗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设计

目前,儿童诗在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诗的教学设计成为当前教学前的重点内容。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创作的,因此在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丰富儿童的学习知识,使其能够对诗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同时通过儿童诗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一、教学价值

儿童诗主要的特点是语言简单明确、通俗易懂、情感丰富等,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更容易让其接受并认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进行儿童诗的教学,让低年级学生感受诗歌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感受儿童诗中语言的优美和表达方式,为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提供一种新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儿童诗的诗体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让儿童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在此同时,能够开发儿童的心智,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儿童进行儿童诗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现状,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题,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进行儿童诗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以最简单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儿童诗的模拟情境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吸引儿童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喜欢儿童诗的表达方式。对儿童诗教学进行设计是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二、教学理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儿童诗有序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就很难将儿童诗存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致影响儿童诗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教学设计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为儿童诗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利的依据。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新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主要理念之一,以学生的思想为导向,教师在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符合大部分儿童的思维方式,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满足儿童的需求,才能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二)坚持情感教学的理念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情感丰富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情感教学的理念。儿童的情感世界比较简单,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时,将儿童诗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儿童,使其儿童能够深入体会到儿童诗中的思想[1]。

(三)坚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课标中讲到,语文的学习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外的语文知识。儿童诗中的内容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改变创作的,很大程度上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由于儿童的思维比较简单,在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时,设计一些现实生活虚拟场景,让儿童能够更好了去了解儿童诗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提高了儿童的思考能力[2]。

三、设计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儿童诗主要以低年级的儿童为接受对象,其诗的语言特点和主要内容符合儿童年龄阶段的内容,便于儿童能够更好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儿童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儿童心中情感的抒发,因此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设计中,要坚持情感性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把握好儿童的情感特征,并引导儿童将情感放入儿童诗的阅读中,从而使儿童的内心情感更加丰富。

(二)直觉性原则

儿童的思想比较单纯,经常以他们直观的情况来判断事物的好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设计时,应该坚持直觉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儿童诗的乐趣[3]。

(三)模糊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诗歌语言的表达意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学生对儿童诗语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教师在对儿童诗进行设计教学时,需要坚持模糊性的原则,避免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出现固定的答案,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四)非功利性原则

根据新课标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入儿童诗教学,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低年级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将关于儿童诗的一些简单画面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儿童诗中的内容符合儿童的特点,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可以通过儿童诗的学习,发现自己的身上存在的问题,体会不同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他优良品质。
四、儿童诗教学设计策略(一)儿童诗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童趣

儿童诗本应是一个具有童趣的诗体,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简单明了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一种好奇心。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儿童诗自身的特点表现出来,并以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的角度,对儿童诗进行讲解,整个过程忽视了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经常以自己的感受进行常规性的文章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了童趣,降低了儿童诗教学的主要目的。

2.课堂扩展较少

学习儿童诗是一个持续的事情,想要体会儿童诗带来的学习乐趣,不是在书本中几首儿童诗能做到的。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是对教学任务中的几首儿童诗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其教学方法进行缺乏创新,并且对儿童诗进行讲解后,没有进行课外扩展,从而使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只局限在书本中的知识,使学生对儿童诗不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和语言积累,降低了语言的培养[4]。

(二)儿童诗教学设计策略

1.导入策略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经常会设定一些导入情境,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前,会根据不同的儿童诗题材,选择导入方法,比如,采用图片导入、情境导入、歌曲导入等等。针对儿童诗《我想》的新课讲授,教师在上课之前,采用情境导入法,在课上之前向学生出示“O”符号,让学生对该符号进行观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说出自己的对该符号的看法,从而引领学生进行《我想》的学习。

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阅读

每首儿童诗中都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的阅读,体会儿童诗中的中心思想。儿童诗面对的主要主体就是儿童,它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儿童的年龄特点,写出简单且带有节奏感的内容,使儿童在阅读时能够朗朗上口。《我想》是一首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儿童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学习这首儿童诗,体会儿童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和对未来的向往。它的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儿童诗中想要的表达出的画面,比如,我想把小手按在桃树枝上;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跟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等等,引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而体会到儿童诗语言的魅力。
3.创设学习情境,在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根据儿童诗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到创设的情境中,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儿童诗的内涵,并设计儿童诗中的中心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加深对儿童诗的认知。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我想》中的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

4.掌握儿童诗的特点

儿童诗的存在主要是针对儿童而创作的,诗歌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诗歌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儿童对诗歌的理解,还会使儿童对诗歌学习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对低年级儿童进行儿童诗教学时,首先应该掌握儿童诗独有的特点,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儿童诗的乐趣,明白简练的语言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想。在《我想》的教学过程中,整个儿童诗的语言简单,情感明确,根据儿童诗题材的特点,分析诗中整体的句式,体会儿童异想天开的世界。

5.联系生活,鼓励创作

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是从模仿开始,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儿童诗的创作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儿童诗的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按照儿童诗语言结构进行独立创作,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出的感情。在《我想》中语句之间有明显的规律,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可以用“我想……”的句型作为开头,以叠音词作为结尾,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儿童诗设计案例与分析

以下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儿童诗《我想》进行教学设计,并提出教学策略。

(一)设计理念

儿童诗以自身的特点得到很多低年级儿童的喜爱,学生通过学习儿童诗,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习儿童诗《我想》,来体会儿童诗更多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儿童诗后,了解儿童诗的写作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方式,可以模仿儿童诗的基本句型进行仿写,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儿童诗的反复阅读,总结儿童诗词句的一般规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儿童诗创作的主体是以儿童为主,以儿童的思维进行儿童诗的教学设计,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儿童诗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想象[5]。
(三)教学过程,1.教学方案设计,儿童诗与传统诗歌的教学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教学之前,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对儿童诗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儿童能够更加容易的了解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诗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需要引入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2.情境导入,引入题目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设计与儿童诗相关的课件,利用简短有趣的语言和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对儿童诗进行正式的讲解之前,向学生出示手中拿着的“O”的符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回答,然后引出本堂课要讲的儿童诗的题目。其次,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对学生不同的想法进行夸赞。然后,向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坚持直觉性原则,展现出儿童诗中的场景,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引导学生阅读儿童诗《我想》。

2.阅读内容,引发思考

在向儿童展示了多媒体课件后,教师首先带有感情的对《我想》进行阅读,让儿童能够通过有感情的阅读,体会儿童诗每个小节呈现出的优美画面。然后向学生提问一些文中的问题,引领儿童自己带着感情和问题再次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在写作时向往未来的心情,想一想自己是否存在和作者同样的想法。

3.分组讨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观念,因此学生在阅读儿童诗时会体会到不同的感情,坚持模糊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固定且唯一的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对教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儿童诗的见解。

首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分析学生对儿童诗的整体理解,从而对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问题一:如果同学们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

问题二:如果同学们把脚丫接在柳树跟上,又会长出什么呢?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情感表达

通过回答问题和反复阅读,学生在学习《我想》中体会到儿童诗的中心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理念,通过《我想》的教学,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不仅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5.情境创设和仿写,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大家展示《我想》中的情景,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分组模仿和讨论,体会儿童诗中表达出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儿童诗的语句中出现的基本结构进行简单的仿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结论

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得知,儿童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低年级儿童的语文教学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儿童诗创作的主体对象是儿童,以儿童的特点为基础进行创作,其语言表达符合儿童的想法,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儿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进行儿童诗教学时,应该坚持新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有感情的阅读,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自主创作,为学生营造学习儿童诗的氛围,感受儿童诗带来的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瑾.童心·童真·童诗——《我的“故事书”》儿童诗教学设计[J].新教师,2018(08):74-75.

[2]肖丹.独钟于“情”的儿童诗教学——小学儿童诗教学略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8):61-62.

[3]吴兴林,金立义.激活想象 表达童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之《我想》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8(06):40-41.

[4]陆苗.童诗 童心 童趣——小学低年级儿童诗阅读教学探微[J].语文知识,2016(06):75-79.

[5]黄铁成.解读童心和诗语——以《我想》一诗为例谈儿童诗教学内容的确定[J].小学教学参考,2017(34):70-71.
相关阅读
推荐
  • 习作教学中评改的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讲评课上,教师可拿出已批改好的典型文章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习作,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质疑、讨论环节在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感悟后,让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叶圣陶先生在《把稿子念几遍》

  • 以点带面 突破难点——《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二上的一篇课文。整篇课文都描写了黄山的奇石,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这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石头的奇,就成为了就学难点。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从奇这个点入手。读课题后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

  • 学做细心的孩子---《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过程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的阅读。 但课前我组织学生预习时,发现孩子的生活积累很少,他们中有的对蒲公英,苍耳等一点儿也不了解。所以,我先请学生学做细心的孩子,去大自然采集长有种子的各种植物,观察它们的特点。 教学中,我把课堂先交给学生,让他们各自交流汇报采集到的植物,介绍已经了解的各种知识,当直观的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

  • 《语文园地六》课堂教学日记

    一直怕这学期时间紧,来不及上,所以拼命绷紧了弦,使劲拉,一刻不敢松

  • 语文教学需要语言知识

    语文新课必在实践中有点去知识化倾向,或是语言淡化知识。看了先生语言学家刘大为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发现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弱化语言知识的教学,吸取教训绝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刘大为先生说,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母语使用者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而必须具备的、对母语的科学认识。言下之意,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提高语言能力,发展语文素养,必须掌握语言知识。 刘先生又说,元语言能力只能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借助语言知识才能实现对母语自身的认识和研究,语言知

  • 资料与图示结合 解决理解难点——《詹天佑》教后

    《詹天佑》讲述的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设计、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故事。课文内容丰富,叙事较为简炼,文章开篇点题,中心思想一读便知。但由于文中所写的事件距今天已将近一百年,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不了解,对居庸关、八达岭、青龙桥附近的地势,也只能借语言文字去想像,二这种想象是浅层的。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詹天佑当时所面临的困境,理解他的了不起之处,从而受到詹天佑爱国思想的熏陶,激起爱国情感,形成立志学习的动力,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资料,

  • 我的作文我作主——一堂作文讲评课的反思

    如果你问一位语文老师你最怕批改的是什么作业,我可以说九层以上的老师会回答是作文!因为批改作文费时费力,一般来说,精批细改一篇作文需五至十分钟,而一个语文老师通常带两个班,也就是要批改近百篇作文,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了。面对这座小山,咱还真得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呢!可是这样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成效又怎样呢?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看个分数就了事了,还有的只是瞟一下评语,如有深究的也只是凤毛麟角。真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苦不堪言,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状,我也一直在思考作文教学的出路。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尝试设计了

  • 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写作

    学生愁写作,教师愁修改,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共识。学生愁写作,愁的是写什么,怎样写。教师愁修改,愁的是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 每次的作文修改,教师都要煞费苦心一番。眉批、总批写的头头是道;优点、缺点说的恰如其分。既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又怕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而面对教师的一番苦心,换来的是学生的不闻不问,他们捧着作文本,往往关心的是什么等第(多少分),而并不是静下心来阅读老师的点评,思考自己的习作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冷漠导致了教师的修改流于了形势,成了为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而做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教师一

  • 我的有效教学调控案例——合理调控让我们的教学更从容

    调控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实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从教学内容,到对学生的组织;从个人的发挥,到整个过程的节奏把握,等等。教师的调控能力,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它是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处理等多方因素的有机结合。 然而这一切的智慧却需要在我们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不断地梳理和提升,才能积极能动地适应千变万化的情况,机敏地、富有成效地调控课堂,才能更从容地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案例] 我在试教六上《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时,曾与学生有过这样一段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