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比对研究课题组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比对研究课题组

更新时间:2019-08-09 17:45:59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比对研究课题组》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本课题组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比对研究的方法,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几个方面比对研究分析了鄂教版教科书(鄂教版实验教科书)和统编教科书,梳理出一些明显的缺失点、断层点、重复点,并提出相应的衔接补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比对与教学建议

  由于教科书编排体例和编写思路不同,选文各异,统编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鄂教版实验教科书识字、写字的内容在字量、字种、字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以会写字为参考,四年级需补学361个字,其中有246个是已经要求会认的字;五年级需补学431个字,其中有279个是已经要求会认的字;六年级需补学407个字,其中有230个是已经要求会认的字。

  学生识字写字的情况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利用课题组编制的《各年级需补学生字学情调查表》,引导学生对自己会认、会写的字查对分类,了解学情,确定补学起点。

  在进行补学补教时,教师可以灵活利用课题组编制的《统编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鄂教版实验教科书生字比对结果表》,采取多种办法、多种途径落实补学内容。衔接办法要符合教育规律,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机械补学,不能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负担。以下教学方法可供教师参考。

  1.课文复现,随文学习。教师可充分利用教科书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后续课文学习中随文补学。为了方便教师教学,课题组将各年级需补学生字按音序排列成表,并依据就近复现的原则,查找到了生字复现的课文,给复现生字予以标注。无复现的生字可以集中起来,再采用其他途径落实补学。

  2.自主阅读,随机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情,选择需补学生字较为集中的统编教科书中的课文,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资源,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随机学习。课题组将需补学生字集中的课文和古诗按年级、册次罗列出来,集成《可作为课外阅读的统编教科书篇目表》,供教学参考。

  3.开发资源,趣味学习。教师可以借助《统编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鄂教版实验教科书生字比对结果表》,探究发现一些生字的特点或规律,开发识字、写字资源,编写识字、写字儿歌,组织识字、写字活动,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课题组开发了部分识字、写字资源,供教师参考。

  4.合作共学,主动学习。四、五、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学需补学生字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补学。

  5.与生活联系,随时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识字、写字与生活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识字、写字,在生活中随时巩固。

  二、重点阅读训练要素比对与教学建议

  阅读训练要素是各学段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关键。统编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鄂教版实验教科书在阅读训练要素的呈现方式、训练要求、训练方法等方面有差异。课题组梳理出四、五、六年级学生需补学的重点阅读训练要素有四类九项:一类是“新编的阅读策略”,包括预测策略、提问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策略3项;二类是“新增的阅读方法”,包括批注方法、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2项;三类是“训练不全的要素”,包括详细复述的方法、简要复述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能力3项;四类是“不同步的训练要素”,即了解文章表达顺序的能力1项。

  课题组编制了《重点阅读训练要素分布比对表》,一目了然地呈现了三套教科书重点阅读训练要素的内容分布及其训练要求、训练方法、训练层次,教学衔接可能产生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教师可以利用此表,判断学生学习的起点,发现需要补学的断层点、缺失点。

  总体上讲,衔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制定明确的教学衔接计划。教师要将补学内容纳入学期、单元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落实补学要求。二是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教师不能让学生简单机械地全部重学缺失的内容,而是要寻找合适的补学衔接点,将补学内容与常规新授课的内容结合起来,将补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三是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突出补学的重难点。虽然教学衔接的内容相对明确,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要摸清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学习的困难,突出补学的重点和难点。

  “阅读”板块中,文言文部分明显缺失,统编教科书有13篇文言文,鄂教版教科书中只有1篇文言文,需补学的篇目较多。基于不增加衔接年级师生负担的原则,可根据学情,采取集中补学与分散补学相结合的方式。五年级和六年级需要补学篇目较多,可将这些篇目集中起来,组成一组或几组文本,进行集中补学;四年级需要补学的篇目只有两篇,可将需要补学的文言文分散到正常教学中,适时补学。课题组编制了《统编教科书文言文篇目的安排及学习要求表》和《各年级需补学的文言文篇目及要求表》,供教师参考。

  三、习作训练要素比对与教学建议

  习作训练要素比对从“习作单元”和“单元习作”两方面进行。统编教科书独立设置八个“习作单元”,突显了小学生习作关键能力的训练内容。鄂教版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没有独立设置“习作单元”,四年级需补学1个习作单元训练要素,五年级需补学3个习作单元训练要素,六年级需补学4个习作单元训练要素。统编教科书与鄂教版实验教科书、鄂教版教科书的重点习作训练要素有明显差异,四年级需补学7个单元习作重点训练要素,五年级需补学7个单元习作重点训练要素,六年级需补学12个单元习作重点训练要素。

  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习作编排,都是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段特点科学编制的,体现了规律性、阶段性、合理性。课题组编制了《习作单元训练要素比对表》《重点习作训练要素比对表》,教师可利用这些表格,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有效补学。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补学内容,适当分类,统整思考,寻求适合的补学时机,顺势而动,灵活运用多种补学策略,轻负高效补学。课题组编制了《习作要素衔接建议表》《重点习作训练要素补学表》供教师参考。具体补学建议如下:

  1.高度重视习作单元,充分发挥教材作用。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编排特点,科学推进“习作单元”教学过程,有效补学。

  2.单元习作相互搭桥,聚焦表达,触类旁通。树立整体观,找准定位,将单元习作训练要素有机整合,明确单元习作核心训练目标和一般训练目标,灵活设计教学,举重若轻,轻松巧妙补学。

  3.依托课文,贯通读写,聚点而教。创设最优的补学情境,选择相应学段关联度最高的课文或课后练写,补学习作训练要素,达成不同年段习作训练要求。

  4.联结生活,巧搭平台,强化指导。教师可根据需求,充分联结生活,在活动中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及时捕捉教学时机,巧搭训练平台,多管齐下,强化指导实用文写作。

  四、口语交际训练要素比对与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指向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与应对能力。统编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鄂教版实验教科书在口语交际编排的数量、呈现方式、训练要求上不尽相同,话题所涉及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应对能力的训练要素也有差异。课题组编制的《四五六年级交际训练要素补学一览表》,从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与应对能力三个方面罗列了各年级缺失的能力点,以便教师明确学生所缺失的能力要素,确定补学的起点。补学建议分述如下。

  1.补学缺失的倾听能力要素。教师可依托相应的口语交际话题进行适时补学,如,六年级要补学的倾听能力要素有“边听边想,尊重不同想法”,这个任务可以依托统编教科书六上“意见不同怎么办”和六下“同读一本书”两次口语交际完成。

  2.补学缺失的表达能力要素。教师可对重复的口语交际话题训练指导适当拓宽、加深,达到补学目的。如,鄂教版教科书三下的一个口语交际话题是“故事会”,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有“讲历史故事”,五上有“讲民间故事”。教师教学时应该明确,再次讲故事,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的学习,而是将学生缺失的表达能力要素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补学和训练。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合理转化已有资源。如,鄂教版实验教科书五下安排了口语交际“感动我们的人和事”,要求学生演讲,统编教科书六上恰好安排了口语交际话题“演讲”,统编教科书训练目标、难度有提升,指导更细致。在教学这一口语交际话题时,教师要全面把握,看到学生已有的起点,注意学生的发展点,有序达成教学目标,弥补学生表达能力与素养的缺失。

  3.补学缺失的应对能力要素。适时增设应对能力目标,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有针对性地训练与补学应对能力要素。还可以将应对能力培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意识地指导、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五、语文园地主要知识点比对与教学建议

  统编教科书与鄂教版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语文园地内容和形式的编排上有所差异,其明显缺失的知识点有不同句子的训练、古汉语词的了解。此外,统编教科书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选编的语言材料与鄂教版语文乐园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差异很大。其中,四年级需补学古诗9首、成语23个、名言30条;五年级需补学古诗12首、成语22个、名言48条;六年级需补学古诗17首、成语35个、名言64条。课题组编制了《统编教科书与鄂教版实验教科书、鄂教版教科书语文园地主要知识点比对研究统计表》《“日积月累”四五六年级补学内容统计表》,供教师参考。

  统编教科书语文园地对应年级内容教学衔接时,需注意结合全学年教学统筹进行,适时补学,不可过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如,学习古汉语词,补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可直接选用统编教科书五下二、五下六单元“词句段运用”栏目编排的语言材料组织补学,也可随文补学。

  关于“日积月累”栏目内容,教师可以采取这些方式:每日记诵,专项补学;课堂链接,有序渗透;巧借契机,分散补学;开展活动,趣味梳理;尊重差异,个性积累。教师应精心地研读教材、用好教材,在“日积月累”传统的“读抄背默”学习形式中寻求创新,在真正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软实力。

  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与鄂教版教科书比对与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比对与教学建议  重点阅读训练要素比对与教学建议  文言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习作比对与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比对与教学建议
相关阅读
推荐
  • 大班语言活动——小水滴旅行记

    [教材简解] 《小水滴旅行记》是一个科学童话故事,通过小水滴拟人化的旅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小水滴从水水蒸汽水的变化过程,故事主题明确,通俗易懂,变抽象的道理以形象化,适合大班幼儿阅读。 [目标预设] 1.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小水滴从水水蒸气水的变化过程。 2.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积极参与表演,感受小水滴旅行过程中带来的快乐,享受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难点是制作小水滴旅行路线图。 [设计理念] 本次活动,以新《纲

  • 教学五上第一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有感

    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写《二十年后回故乡》。这样的作文 题,对于有过离开家乡多年的生活经历的学生才能写得更加真切。 我们班学生的自身实际是: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嘉兴本地人,他们几乎没有离开家乡生活的经历。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外地,他们有多年随父母离开家乡客居嘉兴的生活经历。结合这一有利的自身资源优势,我在作文指导课前把学生按照家乡分成了若干组。老乡们坐在了一起,同学们都感到了分外的亲切和激动。这就为写作的成功奠定了情感的基

  • 营造氛围,激发写作之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记得有一次作文,要求一次比赛。于是,在作文课之前,我班就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邀请体育老师作裁判,并组织其他班的学生来观战。就这样,一场激烈的比赛拉来了序幕。由于学生自己就是主角,所以感受尤为真切,激战的过程更是体验深刻。之后,我还将当时激动人心的一幕拍成照片,在第二天的作文课上展示。而此时此刻的学生,看到自己上了镜,乐开了花

  •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都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整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

  • 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学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门课既是主课,又是基础课,占的时间最长,学的内容最多,而且它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趣的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我们要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进去。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

  • 该怎样对孩子渗透语文的美

    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突然感到自己肩膀被谁拍了一下,有一种沉重感。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应该还给他们一个怎样的孩子?我在我自己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让语文的美,渗透到孩子的血管里去。让孩子爱上语文,让人文精神充实孩子的内心世界。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小说,小说的智者说,要让土地不长荒草,那就种上庄稼,要让自己的心灵不荒芜,就让美德占领它。语文是美的,让语文的美占领孩子的心头。孩子就不会变坏,就会越来越好。 那么,如何让语文的美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呢?我觉得首先要消除孩子对语文的戒备心理。让学生

  • 阅读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其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其实孩子的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真正是自己学会的。阅读可以构建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学会课外阅读,学会自我教育。 阅读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 那么针对目前孩子们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们站在课外阅读这扇大门之外? 一、家庭因素 我觉得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培养孩子养成读书习惯这种意识,这些无疑对于我后来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师小结:朗读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上略读课文,说是尝试,确切的说是仅此一课,别无选择。上就上吧!打开书本,反反复复读文本,不下十遍,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这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阿德的梦》,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阿德所梦见的一些未来世界中发生的趣事,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科普知识,就是这些科普知识,让我茫然无措。介绍的多了,我怕上的像品社课,没有语文味;不讲,这篇课文就缺少了最大的乐趣,孩子会觉得没劲在讲与不讲之间,我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要讲,就是尽量少牵涉到。 也许是我把关注点过多地放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因为让

  • 理想课堂属于你——有效课堂教育研讨会

    构建理想课堂,探讨有效教学,我觉得课堂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单位时间里学生知识的增量,保底讲,是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学有所得。怎样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精当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今天,我听了同题异构的《黄河的主人》三堂精彩的展示课,我首先关注的是教师的魅力。教者的文化涵养厚积薄发,在课堂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召唤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三位美丽的老师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 王雪晴老师的课,不愧是大家磨出来的,从新知的探索、共建,到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