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培养学生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

培养学生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0-07-07 08:17:04

《培养学生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五指山市红星学校  王红霞,课改初期,关注的是人文,忽视了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落实。课改转型期,我们理性回归,深入研读教材、品词析句、揣摩写法、审美章法,明白语文“是什么?”增强课程意识;注重开掘教材中语文学习资源,从“言语形式”入手,引导学生领悟、解读、学习、实践言语表达形式。那么我们如何借助言语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度解读,培养学生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

一、关注言语形式,感受言语魅力。

王尚文教授指出“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语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

如我执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灰椋鸟》,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的教学价值取向就是引导学生体味富有个性的、精准传神的散文语言,体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学生才能对语言敏感起来,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学会推敲、斟酌语言,才能发展其言语智慧。教学中我关注到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一段话可谓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我以变换文字呈现的形式,即将文中语句变为长短句的诗歌形式,目的是便于学生探究文字的奥秘。学生读着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不难发现其中言语的密码:“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四字词语,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学生不仅感受到语言的优美,还真确感受到归林后的灰椋鸟,或翩翩起舞,或呼朋引伴,唧唧啾啾,好不热闹。 “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和“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三组比喻句,整句话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赋予了灰椋鸟的叫声以看得见的形象,听得到的声音,感受得到的恢弘气势,也从侧面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即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关注个性化语言和鉴赏能力,感受言语的魅力。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适切的筛选,找准言语形式与人文情感的同构共生点,着力抓住表情达意的语句展开教学。

二、关注言语表达形式,提升语文能力。

在大量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只有把理解内容和关注形式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说是比较完整的阅读教学,既要理解课文内容,又要关注言语的形式,更要注重学生运用文字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小学生,往往他们阅读一篇课文,只记住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却不懂得如何关注言语表达形式。这就要咱们老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比较、揣摩、品味、坚定有表现力的词句段落,领悟作家言语说得精妙、传神,让学习在课堂上才真正发生,语文的听说读写才得以抓实。

如执教《石榴》这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句品读文本,感受作家言语的精妙之处:“抽出了新的枝条”是否可改为“长出来新的枝条”,在比较中体会枝条一点点往外窜,越长越长,像有人在拉一样, 用“抽”更准确形象;再如“仿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呢”一句,先体会这是用比喻在写花的形状,再引导思考,如果改成“仿佛一个个小喇叭正吹呢”是否可以?学生经比较,体会到“活泼”写出石榴花的红火茂盛,“鼓着劲儿”更形象,仿佛看到石榴花尽力开放、盛开的样子,由此,体会比喻的恰当。在石榴成熟部分,有意识引导学生先抓住“先是……逐渐……最后”,了解成熟过程,发现作者写得很有序;接着抓住三个“笑”,“高兴地笑了——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体会熟透了的石榴不同的样子,再引导比较,写成“石榴熟了——更熟了——熟透了”是否好,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三个“笑”,用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不同的成熟状态,更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石榴变得更可爱,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娃娃。这样的课堂脱离了文本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说教,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品味、比较、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欣赏捕抓其特有的语文教学价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文本言语形式,体会遣词造句之妙,训练语感;借助文本训练培养归纳、理解、表达等能力。教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扎扎实实行语文,本本分分教语文,回归本真的语文。
相关阅读
推荐
  • 巧借故事 突破标调难点

    教学了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拼读音节的时候,就遇到了声调标在哪个韵母上的问题。ai和ei中,声调都标在前一个字母上,而到了ui和iu里,又要标在后一个字母上,这个麻烦事,有几个孩子是怎么也弄不清楚。 课堂上,我也教了一首标调的儿歌,但儿歌编的并不形象,孩子们还是继续糊涂。于是我想到了编故事,我把声调形象地比喻成帽子,告诉孩子们,拼音王国的国王要发给拼音宝宝们一些帽子,每个音节只能领取一顶。那么,这顶帽子究竟戴在哪个字母头上呢?大家争论不休。于是国王下了个规定,按照大家来拼音王国的顺序来

  • 《语文园地六》课堂教学日记

    一直怕这学期时间紧,来不及上,所以拼命绷紧了弦,使劲拉,一刻不敢松

  • 对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通过认真学习《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体会颇深,其中第18、19条,对如何教学和组织实施口语交际课提出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这些建议。但联系当前小学低年级口语教学的情况看,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存在口语不规范、流畅度欠缺、不能认真倾听等问题。 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相对于中高段学生培养口语能力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因此我觉得在具体的口语教学过程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 课外链接帮助理解课文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中,有一条这样说道: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它是建议我们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阅读,这样既可以借助相关文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这也是对课文学习很好的延伸。 在《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就借助了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是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

  • 教会学生品改作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有感

    昨天我和教研组的同伴一起学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的意见。学习后,感受颇深的还是关于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艰难与痛苦的职责。从学生的苦恼写作到老师面对未同嚼蜡的折磨似的批改,都让老师很难释怀。学生不好受,老师也不见得好过。 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单纯的搞书面批改,改呀,评呀,煞费了苦心才把一大堆的作文本改完。殊不知本子发回学生后,他们不瞧红笔满篇的所谓精批细改,而一看分数就置之不理。教师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 要解决作文教学中的这

  • 融情入境 突破难点——二年级上册《欢庆》

    《欢庆》这首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都围绕着爱祖国这个专题进行编写。整首诗展现了隆重、热闹的国庆场面,大部分诗句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一副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 本课的重点在于表现国庆的欢乐热闹气氛,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对国庆的来历、意义并不了

  • 课外资料的有效链接——简谈毛海燕、韩勇中老师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新课程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不少的阅读链接内容,不经意地分布在课后、拓展平台等中,悄无声息地向我们传递着内外结合的大阅读观。它刷新了教学中惟教材论的狭隘观念,刷新了阅读教学中以课教课的封闭行为,也刷新了学生孤立单一、缺乏联系与整合的阅读方式。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料,实现其与文本阅读的有效链接,使阅读教学从过度预设、封闭和垄断转向生成、开放和整合的一种飞跃,使课堂开放而有活力,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共同思考并实践着的话题。在这次的与天妃小学教学联谊的五年级组的课堂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毛老师还是韩老师都在教

  • 研讨会之构筑理想课堂

    2008年7月12日上午8时,2008新教育第八届研讨会之构筑理想课堂按时举行。与会者早早来到会场,静候研讨会开始。 上午第一节课由郑桂华老师执教,郑桂华老师,安徽怀宁人。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市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上海市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特约撰稿人,上海市青语会副理事长;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其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2006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工作。她上的课具有鲜明教学特色。今天她执教的是人教实验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上课的学生是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五

  • 激发情趣、扎实训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

    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灌南县新教育实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讨会活动,这次上课的老师是镇中小学的辜静、实验小学的王雪晴、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哓莉,他们执教的都是《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她们的课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辜静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扎实特点、王雪晴老师的课体现了人文性的风格、杨哓莉老师的课凸现了工具性的功能。三节课体现了共同的特征有效。 我想有效的课堂是该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了多少知识,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发展,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简单地说就是看学生在一节课中收获有多少。我想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充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