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讲座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讲座记录

更新时间:2020-09-15 16:43:09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讲座记录》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温儒敏(北大教授):

一、说明这次教材的修订,主要有:

1.语文教材,不能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这是对的。但是,语文教学,有一定的体系也是必要的。

2.识字写字教学方面下哪些功夫?多人少些,这次教材表现鲜明。多人少些,尽快帮助孩子读书,而且拼音适当降低难度,其实还可以往后挪一挪。

3.把课型该了。精读就是给例子,给方法。略读就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去读。所以把精读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自读没有习题,难的有旁批。

4.特别重视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很多阅读有课外延伸的指导。包括名著导读。

二、讲座,题目: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1.为什么这么说?

1)现在的语文课,太局限了。就是教课文,读课文,讲作业,这是语文教学一大弊病,甚至是很重的病。北大调查大一学生,最反感的课是语文课,也没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你的学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你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读书。

2)听说读写,读最重要。

培养学生,首先是个合格公民。要学会谋生,读的能力最重要。继续学习,最主要的靠读书,当然也靠实践。

3)读书的兴趣,读书的习惯,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4)目前的问题,虚浮烦躁,坐而论道,翻来覆去,急于求成。为改革而改革,走得很远,却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5)语文最基本的,还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很自然就可以把素质教育等等带动起来。

6)最欣赏课标的两句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7)考试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奉劝搞点名堂,考试要考,但要想点办法让孩子读书。“中小学阶段,读书是取得

8)看待读书问题,我们当老师的要有点平衡兼顾的意识,既要照顾考试升学等现实的利益,更要从长计议,着眼于给学生的终身学习

9)讲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读书。

10)语文课要培养读书兴趣与习惯,把这当做头等大事。提升国民素质,提升中国软实力,改变中国生活风尚,要提倡读书。

2.语文课有没有引导读书的意识?是否有这方面的自觉?

1)在班级中做点调查,看看你们的学生读书兴趣到底有多高,这方面是什么状态。这也是检查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2)一个有水平的老师,会懂得一些必要的平衡,既面对高考中考,又竭力防止陷于题海战术。可以做到让学生考得好,但又学得不那么死板。如果一个学生阅读面广

3.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读书的兴趣,或者反过来,是败坏读书的兴趣?精读课功能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略读课,主要应当是学生自己去读……扣得很细,就如同手术解剖,这会带来很严重的弊端。课型没有变化,没有节奏,全都处理成精读精讲,基本样式不变,反复进行,学生会腻味,也就没有读书学习的兴趣。

4.有些观念是否需要更新?

1)不动笔墨不读书。

2)阅读教学可以也应当和写作有联系,但不等于凡是阅读全部都指向写作。因为如果这样去强硬要求,就会变成束缚,导致扼杀读书兴趣。

3)我赞成海量阅读(韩兴娥)。

4)我的新浪微博:有许多我的阅读观点。

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属于蒙学,一二年级没必要过多读,应该更多读读童话,让孩子在做梦的时间段多做些好梦。三四年级可以读叙事性作品,

6.老师是否知道学生的阅读兴趣?

7.评价考试中怎么体现读书?高考的命题变革: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是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非连续文本”,有意识考察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
相关阅读
推荐
  •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从花生开花,到小松鼠像摘花生果过冬,到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到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到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全文的脉络,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孩子们分小节试着说说每小节的意思,然后概括进行板书,再读一读,明白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中,在说话训练和朗读指导上下了点功夫: 说话训练。第一自然段中有ABB形式的词语----绿油油、黄灿灿,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

  • 《蚁国英雄》句子分析

    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引导学生认识到,句子写出了火势凶猛。这里还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的描绘出了当时的情境。而一个围字又突出了蚂蚁即将无路可退。可想火势之大。 在理解之后让学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火?学生就能准确的表达出来了。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

  • 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习作(人教社新课标版)

    【习作提示】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依据教材提供的照片写一篇看图作文。 这张照片照的是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站被日本侵略者轰炸后的惨状。我们小学生对70年前的国情、民情知之不多,不了解时代背景成了写这篇文章的障碍。建议同学们认真倾听老师对照片的背景介绍,争取看一些当年日本轰炸我国的新闻记录片或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电视剧。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写作肯定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写看图作文离不开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是写好本篇文章的另一个关键。 了解背景,大胆想象,同学们只要把握住这两点,这篇看图作文一定

  • 在“爱”中渗透写作指导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故事,文章结构清晰,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前半部分,让学生去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这一部分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在朴实的语言,平凡的内容中感悟真情,也是为了下节课最终学生能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

  • 张扬个性,拓宽写作之路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个性存在,拘泥于教师命题,学生受命作文或者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等僵化的模式里,结果,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张扬,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知道,作文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古语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由此可见,作文就是学生自我需要的表露,是个性得以张扬的一块阵地,是感受得以宣泄的一种途径。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作文教学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

  • 在积累中说话,在说话中积累

    在学习《将相和》最后一个故事负荆请罪结尾段时,我采用了读、想、说、演的方法。首先读廉颇负荆请罪及蔺相如热情迎接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想象说话。我分了以下几步: 1、这个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你想想他们当时都说了些什么话。想象说话之后请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本来还担心六年级的学生怕羞,不敢演,想不到非常踊跃,不但是男生,连女生都积极地要求表演。所以一开始打算请一组的,最后请了三组。特别是最后一组,虽是女生,演得特别逼真,把廉颇后悔不已、诚恳认错,蔺相如宽宏大量、一心为国的的形象表现得很突出。演好后班级里响

  • 让语文味在学生的自主品读中释放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追求课堂的趣味性,我们许多语文老师都喜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场面气氛往往十分地热闹。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的课堂,很多时候都会淡化了语文教学中非常珍贵的东西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课堂我们就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品读赏析优美的词句、段落,课堂中更应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 如我在教学《海伦 凯勒》这课时,我尝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课文4、5、6、7节时,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用一个

  • 我的有效教学调控案例——合理调控让我们的教学更从容

    调控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实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从教学内容,到对学生的组织;从个人的发挥,到整个过程的节奏把握,等等。教师的调控能力,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它是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准确的判断,果断的处理等多方因素的有机结合。 然而这一切的智慧却需要在我们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不断地梳理和提升,才能积极能动地适应千变万化的情况,机敏地、富有成效地调控课堂,才能更从容地拥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案例] 我在试教六上《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时,曾与学生有过这样一段

  • 四年级语文寓言《纪昌学射》听课点评

    昨天有幸聆听了全小才工作第二年的陆佳平老师课,感慨颇多。认识陆老师是缘于她第一年工作时在我校交流,那时就感觉她是一个能干、睿智的女孩,今天一堂课听下来,发现经过一年锻炼的她,在教学上已进入门道开始有自己课堂风格,思路清晰、课堂驾驭能力强。 陆老师上的是寓言《纪昌学射》一课。寓言,一种十分生动、有趣的文本,其中的趣味就在于能通过一个很小的故事,讲述一个很大道理,因此它又被誉为理智的诗、和穿着外衣的真理。 但,寓言是一种比较难教的文体,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通过理解故事,来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当然感悟的过程是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