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看幼儿、观察幼儿——领会《指南》尊重幼儿

看幼儿、观察幼儿——领会《指南》尊重幼儿

更新时间:2015-07-20 16:09:41

《看幼儿、观察幼儿——领会《指南》尊重幼儿》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有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决学习了很多,很多是侧重领域的,基于教学实践层面,虞永平老师《深刻领悟<指南>精神 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讲座全面系统地解读了《指南》的“意图”、“重点和难点”、“目标和结构”、“表述特征”、“正确认识儿童”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我们对《指南》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并对“什么是科学的幼儿教育”、“如何正确认知质量”和“什么是幼儿教育科学化的核心”等有了更新的认识。
相比之下,讲座中提及的一些文章和事例更让我耳目一新。
关键词一:纪伯伦 《先知》 《论孩子》
讲座中,虞老师向我们推荐了黎巴嫩哲理诗人纪伯伦《先知》中的《论孩子》,“你的孩子并非你所有,他们是生命的子与女”、“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却非你的思想”、“你可以奋力以求与他们相像,但不要设法使他们酷肖于你。”字里行间体现的对儿童的尊重受到虞老师大力推崇,他甚至建议我们把它挂在幼儿园的大厅。也许是受到传统师道尊严和“父为子纲”的观念影响,家长往往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的财产之一,而教师也会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展现某种权威。《论孩子》就像《孩子的100种语言》一样,让我们更多地去顾及孩子的感受,顾及孩子的心灵成长。孩子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了解和理解他们是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二:看幼儿  观察幼儿
讲座中,虞老师向我们提到了观察幼儿的重要性,他认为老师都会看孩子而不会观察孩子,看与观察是不同的,看是没有目的的,而观察是有后续思考的。画画时小男孩因为没有抹布而每一次都把手垂下,把多余的颜料擦在裤子上,老师却对此熟视无睹,这就是看与观察的区别。看了之后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想一下怎么办,这就是观察。
关键词三:学习品质
讲座中,虞老师提到在制定《指南》的时候,原来的设想是把学习品质也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因为考虑到实际操作问题,才没有这样做。可见学习品质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虽然《指南》中没有单列出来,我们却应时刻关注它。在《国十条》中就这样提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
关键词四:学习  理解
讲座中,虞老师专门列举了《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与我们认真细读,因为他觉得很多教师虽然看了读了学习了,但还是不够到位。是的,以科学领域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为例,5-6岁的“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我们的教学可能会更多地停留在“外形特征与习性”而忽视“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同样,“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我们可能会觉得不就是四季的变化吗?那如每一次的“雷雨”、“下雪”等气候的周期变化呢?所以虞老师把讲座的题目设为《 深刻领会《指南》精神,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看来不无道理。学习只是第一步,看了读了学习了,关键还在于理解了行动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愉快的阅读分享

    前不久,参加了教办园新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新教师们交流了各自的阅读体会,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有些书籍可以推荐给有兴趣的教师。(1)《把学习带进生活》作者是圣路易斯一瑞吉欧合作组织的艺术工作室教师和研究人员,她同时在三所学校工作,曾在意大利瑞吉欧市的学前教育学校进行过为期一年的实习,在那里,她向瑞吉欧教育工作者学习瑞吉欧方法。 作者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思考以及实践呈现出来。采用了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收集的大量日志、笔记、录音、录像以及照片,将学校中的具体细微的真实生活,并通过叙事的方式串联起来。 书中对瑞吉欧

  • 做一个有执行力的教师——《一封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初次听到加西亚的名字是在一次会议上,当我还在纳闷加西亚是谁时,园长介绍了一封给加西亚的信这样一篇文章。才明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原来不是加西亚而是罗文。回来上网仔细看了这个《一封给加西亚的信》后,觉得这真的是很让人回味的一个故事。 它说的是在100多年前美国与西班矛之间发生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美国总统麦金莱意识到,美军若想取得胜利必须马上与反抗西班矛的古巴将军加西亚取得联系。总统要把一封信送给古巴抵抗活动领导人加西亚。但是加西亚隐蔽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这是一个困难得近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 读《教师轮流讲座的实践与思考》有感

    长假八天,终于有空闲静静地坐下来,翻开《早期教育》教师版,细细领略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收获颇丰,特别是《教师轮流讲座的实践与思考》更是让我茅塞顿开。 其一,绍兴柯岩阮社幼儿园改革例会制度,压缩事务性会议,把教研的主动权还给老师,每半月聘请园内的一位教师轮流坐庄式进行专题讲座,讲完后大家研讨。 我的思考:让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做专家,在给老师们压力的同时也是给了她们无限的动力。 其二,幼儿园对于老师们遇到的苦难提供帮助,如老教师不会做PPT,就由教研组长帮忙做并且帮忙操作;新教师的讲座内容不够深入,年级段主任帮助

  • 先做朋友&nbsp;&nbsp;后做师长——读《名师人格教育的经

    法国的卢梭说: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心灵。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最注重师道尊严。但现在从某个角度看,它却成为了一些老师教育孩子时的障碍。 在许多学校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严肃的。学生对老师的言语、行为表现的十足的尊重,老师在学生面前也是保持着威严这是没有错的。但,有的老师不想在学生面前有失身份,就太过于注重自己的威严了。他们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学生们难以与老师亲近,更谈不上师生间的交流了。与学生没有很好的交流,老师就很难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就不

  • 读《在教学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一文有感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一篇名为《在教学中要学会自我调控》一文,被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自我的调控,是有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必备的教育艺术,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那么,教师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自我调控,是推动教学过程进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在本学期我园开展了每位教师的半日教学活动的规范过关,结合本文和我的所思所想,谈自己的粗浅感悟: 文中写到:当教师一走进教室,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开始表达情意了。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重视用体态语言来调控教学活动的。的确,我这次聆听了中班的多位年轻教

  • <让心灵充满爱>读后感

    快乐是生活中最优美的旋律,是生命中最亮丽的色彩。拥有了快乐,也就拥有了一个美好的人生。《让心灵充满快乐》这本书就将生命中的一次次感动,汇集成美丽的浪花,轻轻叩击那沉睡的心灵,使我们在饱含温情的爱抚下,心中充满快乐。 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快乐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让心灵充满快乐》这本书,给自己的心灵好好的洗个澡!翻开目录,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笑对生活这四个字,然后我慢慢的开始品读书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很有哲理,也都表达了每一种处事的方法及态度。这里有体会幸福的人生感悟,有摇荡心灵的历练

  • 从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的哭说起

    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关于亲子教养话题的讨论热潮。在节目当中,五个爸爸表现出了五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其中爸爸们对待幼儿哭这一情绪情感体验的方式引起了我的关注。限于年龄特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哭是他们表达诉求、不满、病痛等不良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爸爸妈妈从幼儿不同的哭中寻找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于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那么,在这个节目当中五个爸爸是如何对待孩子们哭的呢?我捕捉了其中的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在进入灵水村之前,孩子们的玩具都要放到箱子

  • 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拿到这本书,细细品味书名,简单中却又透着一丝神秘,另人很是向往。和孩子一起跳舞,不难看出,书中的孩子是幸福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作者在跳舞的过程中,又收获到了怎样的意外呢? 看过第一封信,我就被吴老师生动的例子给吸引了。同时我也感到庆幸,因为这本书和我们以往所拜读过的不一样,这些事例是紧贴我们生活实际的,我相信它带给我的不光是启发。在第一段话中,吴老师就告诉我们|:孩子们每天都会教给我很多东西,他们教我把空洞的教育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教育实践,他们更教我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而这个世界真的就

  • 竹的魅力——《竹节的力量》读后感

    暑假开始,读书活动也随即拉开序幕,当我拿到教师暑假读本的时候,不假思索就挑选了《竹节的力量》。同事问我为啥选这本,我呵呵笑着说,不知道。或许是因为喜欢竹吧。竹,是好朋友的最爱,可能在一起的时间久了,慢慢被同化了,我也喜欢竹,喜欢竹子那宁折不弯的气节,喜欢竹子高风亮节的情怀。 中华文明几千年,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