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回不去的童年——读《城南旧事》后感

回不去的童年——读《城南旧事》后感

更新时间:2015-12-13 15:01:53

《回不去的童年——读《城南旧事》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三年前,与学生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当时就被那个活泼、聪明、调皮,但又有爱心的小英子吸引住了。如今,又打开《城南旧事》,作者细致的描写,又把我吸引住了。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七岁到三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
这部小说非常质朴,都是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在北京发生的事与接触的人。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但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我们都能够发现作家的那份童心与爱心,以及她心理成长的路程。她对秀贞的好奇而又理解,对妞儿的帮助,对兰姨娘的矛盾心理,以及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镇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沐浴在幸福家庭中的成长的女孩。当12岁时,她最赖以依靠的父亲永远的离开她们的时候,她镇定地厨子老高说:“老高,我知道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她知道:爸爸的花儿落了,她不再是小孩子了。童年一去不复还了,但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教育中,她也真的长大了,足以和母亲一起挑起这个家庭了。
每次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时候,我总是泪流满面。在全书中,作者对父亲的笔墨不多,只知道父亲喜欢种花,喜欢帮助新青年,甚至在《兰姨娘》一章中,作者还写到父亲对兰姨娘的暧昧之情,令作者有点不满。但是,毕竟是父亲,父亲的爱是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的。作者在书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从三个细节描写的父亲的爱:
回忆起一年级时赖床不肯读书的事情,被父亲痛打了一顿。无奈哭着上学。想不到父亲在上课的时候,为自己送来花夹袄御寒。从此,作者再也不迟到了!父亲的爱,是一种严格!
这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的父亲,实际上是作者心中真正的依靠。在毕业典礼前一天,作者对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说:爸爸,你不去,我就害怕,你坐在台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此时,病中的父亲还不忘记教育孩子:“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父亲的爱,是一种鼓励!
作者回忆父亲叫她办一些大人的事情,甚至叫她汇钱给日本读书的叔叔,他说:“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情,将来好帮你妈妈。你最大!”此时,父亲的爱是一种信任!
这三处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的教育就是严格、鼓励与信任,所以作者的成长是那么健康。
林海音擅长平淡之中的细节描写,《惠安馆》中秀贞的外貌描写,使秀贞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宋妈叫“我”起床时候的动作描写,又是那么出神入化;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帮助妞儿逃跑,撮合兰姨娘与德先叔的婚事等,又是那样细致入微。正式这些细节描写,让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读者,给予读者无尽的想象画面,似乎与作者一起经历了当时的一件件事情。所以,尽管年代相差甚远,但读来依然亲切自然,因为童心都是一样的!
优秀的儿童书籍,总是那样令人爱不释手,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内容,往往还在于表达的形式!
相关阅读
推荐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

    稻田镇幼儿园 李海霞、刘金芳 最近在工作之余,抽空看了《指南》,看完后觉得感触很深,收获多大倒谈不上,因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于我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这本书也切实对我的工作有帮助,像书中提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对教学经验不多的我来说,无疑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让我在以后的实践中有法可依、有路可循。 通过阅读我还知道,《纲要》和《指南》并不是重复的,而是有区别的,同时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指南》是对《纲要》的一个细化,也是针对父母与家长的。《指南》是以幼儿后进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

  • 新教师读后感:读《托幼班创造性课程》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幼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理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理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幼儿和幼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幼儿发展的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去书店走走,翻翻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前教育书籍,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书籍,但是很难有心动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该何去何从。忽然看见了这本书,本想着这就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写的与孩子在一起的成长事例。可是翻开后,看到里面的插画和那些简洁明了的对话、建议,我深深的被吸引了。看到插画上正反两面的对比,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家庭以及幼儿园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有相应的不恰当的语言。也许那些语言在平日里我们感觉很正常,但是在对比之下,我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赞赏性或是接纳性、共情性语言的力量。即便我作为一

  • 愉快的阅读分享

    前不久,参加了教办园新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新教师们交流了各自的阅读体会,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有些书籍可以推荐给有兴趣的教师。(1)《把学习带进生活》作者是圣路易斯一瑞吉欧合作组织的艺术工作室教师和研究人员,她同时在三所学校工作,曾在意大利瑞吉欧市的学前教育学校进行过为期一年的实习,在那里,她向瑞吉欧教育工作者学习瑞吉欧方法。 作者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思考以及实践呈现出来。采用了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收集的大量日志、笔记、录音、录像以及照片,将学校中的具体细微的真实生活,并通过叙事的方式串联起来。 书中对瑞吉欧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视频有感

    开学初幼儿园的领导又为我们精心设计了师德培训内容,其方式多样,让教师们增长了不少见识。尤其是那天,朱园长给我们看了一个简单的视频,讲述了一个PPT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老师,我可以不爱吗?一开始看到标题,我感到十分困惑:这个学生不爱什么?他为什么不爱?带着许多问题,我认真看完了这个视频。 故事里的我,是一位小学教师,他即将进入教室上一堂大型公开课,美术老师气呼呼跑过来说:市里举行儿童绘画大赛,主题是我最爱的人,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刚才去找 他竟然拒绝修改。 安锐的画:画上的妈妈

  • 寻找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点,深化有效教学——读《融音乐于

    数学比较抽象、枯燥、严谨,而音乐则比较丰富、有趣、充满着情感及幻想。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虽然旋律多变,但都由七个音符组成,数字1~7在音乐中是神奇的数字;音乐中的节奏、强弱等都存在着数学中量的差异。因此,在组织数学活动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为数学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 西尔威斯特说过:难道不可以把音乐描述为感觉的数学,把数学描述为理智的音乐吗?无锡市惠山区实验幼儿园针对音乐与数学领域的互补作了研究,从三个视角反映多个镜头: 一、化静为动,以动激趣。 镜

  • 平淡中孕育着无比的美妙——读《水知道答案》后感

    对我们来说水太平常了,人们知道去喝、去用,而很少有人去探寻其中的美妙!日本的科学家江本胜却潜心研究八年,发现水千姿百态的结晶体,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打开了人们对水的认识视野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一、水能看:让水读文字。他们把水装进瓶里,在纸上写了一些字,把字面朝里贴在瓶壁上,实验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水可以根据它看到的图片和语言形成相应的结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水看到世界各国语言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的形状非常美丽,那是一个晶晶亮亮排列特别规则的六边形,好像一朵绽放的梦幻之花

  • 没有落后生——《地球上的小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小星星》、《放牛班的春天》,在优秀的教育影片里,影响我们的个性小主角发挥自己潜能的是谁?是代课老师,虽然这些角色都是作者、导演笔下塑造出来的光辉形象,不能代表、也不能说明什么,但影片中我们的正式老师呢,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用死板的教育方式,迎合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观,把孩子们倒入一个个成功人士的胚子里,进行塑造,塑造成功的,功成名就,塑造失败的,像伊夏那样的,就唾弃,打骂,嘲笑,直至最终放弃他们。 为什么我们的代课老师会有如此出奇制胜的教学方式?为什么他们才会体验到这些落后生的心境?

  • 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后感

    双休日,应朋友邀约小聚,路经青少年活动中心,堵车厉害,原因不说也明白,是因为兴趣班的超前火爆。和朋友说:这些赶着参加兴趣班的孩子中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真的因为感兴趣?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流着眼泪来参加的?不由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好辛苦!没有快乐的童年好可悲! 记得刘晓东博士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生活,必须立根于儿童的天性,从而有可能高于和超越儿童的自然状态的生活。是的,天性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教育要尊重并发展孩子的天性。作为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都有别于成年人。因此,我们要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