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宽范围法”之我见——有感于《早期科学、设计与技术能力的培养》

“宽范围法”之我见——有感于《早期科学、设计与技术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18-01-20 14:08:04

《“宽范围法”之我见——有感于《早期科学、设计与技术能力的培养》》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今天在书中第一次看到对“宽范围法”这种方法的阐述,我就被其新奇的方法给吸引了。但是细细一看,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对我们平时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一种高度的概括。而这种“宽范围法”是以韦卡特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美国所提出的“认知定向的课程”为基础的,其本质特征在霍曼等人所描述的“每日常规”中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其中计划——执行——评论是回想阶段周期循环的第三个要素。
在计划阶段,教育者­——教师或保育员——鼓励儿童讨论并共同制定一项有关“制作”任务的计划。成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大体的活动框架与结构,要求儿童自己去寻找从事具体学习任务的方法。这种初始的计划活动允许所有的参与者就各种观点和问题进行探讨,了解他们的需要,并确保他们理解制作活动的目的。
我觉得计划阶段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平时设计的一个个活动,以及我们根据活动所设计的记录单和请孩子针对我们的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所做的一些知识经验的准备。就比如请孩子自己通过看书、请家长帮忙从电脑中查阅、从长辈那获得知识经验的多种方法等。
执行阶段的活动设计主要是为儿童的独立学习提供支持。活动中,儿童按自己的步调从事制作,成人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所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包括角色游戏、区域游戏等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老师的引导或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等进行猜测、验证的过程。
最后是对工作进行回顾与评论。教师组织小组内的儿童针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也是对学习进行评定、共同分享学习经验的过程。
这个阶段就是我们平时的分享、交流、评价的过程。
总之,学习之后让我对我们的科学技术活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宽范围法”,我想这就是书所带给我们的惊喜与力量吧!
相关阅读
推荐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

    稻田镇幼儿园 李海霞、刘金芳 最近在工作之余,抽空看了《指南》,看完后觉得感触很深,收获多大倒谈不上,因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于我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这本书也切实对我的工作有帮助,像书中提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对教学经验不多的我来说,无疑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让我在以后的实践中有法可依、有路可循。 通过阅读我还知道,《纲要》和《指南》并不是重复的,而是有区别的,同时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指南》是对《纲要》的一个细化,也是针对父母与家长的。《指南》是以幼儿后进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

  • 清风明月 自在寻觅——《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首次接触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在组织活动时,我在前面讲,孩子在后面讲的场景。我一直在探索让孩子愿意听我讲话,能够专心听我讲话,并积极回应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这本书对我会有一些帮助吧?也许书里无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这些个词吧?带着这两种想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浏览中,案例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仅因为每次我的处理方式都和错误的范例不谋而合,而且还有那些正确的引导方式让我佩服。细读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

  • 发现学习的魔力——《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

    我曾经在《早期教育》上看过连载的《我的美国见闻》,读函授本科时听老师们介绍过美国教学方式的点滴。这些认知只能使我对美国的幼教制度、美国的幼教现状以及中美幼教模式等方面有粗浅的认识,那就是开放自主。对于美国老师究竟怎样组织一个个活生生的活动,仍然一无所知。自从我读到吴放老师撰写的书信体笔记《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让我对美国幼教的理念及教育行为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细致地了解和感悟,我为作者介绍的每个案例而好奇,并为之感动。因为,每个案例都是作者亲身的体验、是作者对中美教育模式的对比与思考,更是作者对幼儿教育如

  • 读《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有感

    《名师人格教育的经典细节》一书,它里面的文章创作方法通俗易懂。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点评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深入浅出,让我能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翻开书的第一篇,名师人格教育之自我修养几个醒目的大字就映入了我的眼帘。是呀,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书中也说到: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学习者。只有热爱学习的教师,才能

  • 读“白纸黑字”有感

    看完白纸黑字的案例,感触很大。许多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某些孩子,我们往往只注意他们的黑点:招惹同伴,操作能力差等等,经常会引来我们对他们的训斥。从而使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遮眼。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片段:一个人不小心在一副国画上滴了一点墨汁,旁人叹息:多美的一副画给破坏了。可是画家却没有责备,而是拿起毛笔在墨点上装饰了一番,一艘有着水波纹倒影的渔船行驶于国画水面上,旁人惊叹:画活了!如果我们在教学生活中能淡化、装饰这样的黑点,看到的又会是怎样的一副图画呢? 阳阳是个很少说话、不爱操作、爸爸晚来接

  • 读“母亲的帐单”有感

    刚读母亲的帐单前半段的时候,我便在设想后面的结局:如果按小彼得的计算方法,那母亲得给小彼得开出一张天文数字的帐单。待我看到母亲的0帐单时,我震撼了,这对小彼得来说绝对是一剂绝妙的药方,这不他怀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发烫的脸藏在母亲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如今的孩子为家里做点所谓的家务活,向父母索取报酬的,或父母主动给予报酬奖励的现象日趋增多。父母的本意可能是:1、鼓动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让孩子知道有付出就有收获;3、培养孩子打理钱财的能力付出劳动,获得

  • 《规则与情感》读后感

    在2010年第10期的《上海托幼》一书上,我又看到应彩云老师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容。说她熟悉,是因为经常在《上海托幼》上拜读她的文章,也经常听说应老师的名字。说她陌生,是因为我从来也没有真正见到过她本人。每次读她的文章都感到很亲切,今天看到的《规则与情感》一文又给我同样的感觉。 对幼儿的规则与情感的问题同样是我们自己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矛盾。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孩子严格,会显得不亲切,有时还会带来家长的误解,于是青年教师就会采取与孩子打成一片,但同时带来的是孩子的疯闹与班级常规的杂乱。 如何处理好这两个之间的矛盾

  • 名师来自于爱——《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

    都说教师这一职业是崇高的,但崇高一词并非职业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奋斗在这一岗位上人们给它镀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我们现在的幼儿教师有很多的迷茫,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不知道成功是什么?《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成功取决于爱。 在案例中,应彩云老师陪伴孩子一同感受做错事的后果,让孩子在合适的情景中通过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体会与别人相处的规则。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孩子,有时候痛心痛肺、脸红脖子粗的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爱使我们感同身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