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读书笔记——《不跪着教书》

读书笔记——《不跪着教书》

更新时间:2020-05-04 16:39:47

《读书笔记——《不跪着教书》》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不跪着教书》,初看书名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何谓“不跪着教书”?我们平时的教学是“跪着”的吗?回首近年来有关教师的新闻消息,看看教师的社会地位,人们心目中的教师身上都带着负能量,造成教师们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都不能挺直腰杆。想要反抗,想要挣脱这种状态,可是现实是媒体常播放负面消息,孩子一出事情就拿学校、老师开刀,无论责任在谁,总之,老师没教育好孩子总是有责任的。政府管理的东西越来越多,要经济、要发展、要房产、要农业、要旅游……教育已经越来越弱,我们教师越来越没底气,充满了无力感。这本书是不是能让我们这些弱势的教师找到挺直腰杆的底气呢?内心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收录了吴非先生(本名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近年来的教育随笔。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吴非是一个非常有思想和主见的人,他敢于和别人唱反调,敢于实话实说,是一个站着的人!现在谈谈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一、永不凋谢的玫瑰

    文中记叙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地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故事简短,人物不多。就是通过一些动作语言来表述整个故事,从孩子从容的摘花,害羞的回答让人感受到了一颗善良、懂事的童心。

    我想,这种爱是平淡而又触动人心的。需要看得到的人将它传递下去,播种到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结果。这才是教育的最高技巧。

    二、祖国的歌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艾青的诗句。许多大龄读者,都记得并能读懂这两句诗。可现今的孩子呢?

    从小就接受爱国教育,同学们也许都以为自己很爱国,很有国家的概念,在宣誓的时候,在集会呼号的时候,在作文和作诗的时候。然而,当我们每天走路或站立的时候,当我们一些面对微小的利益的时候,我们能想到“祖国”吗?

    有个孩子写的作文《祖国》:“……我特别怀念北方的大杂院,那时候食品供应紧张,吃饺子是稀罕事,可是在大院里,不管是谁家包饺子,那么院子里每家的孩子都能吃到一碗饺子。─这就是我的祖国。”这样的祖国是多么的具体可感。祖国是什么?祖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灯的窗户……

    三、善良的心是一盏灯

    文中写了一个名叫郭虹的医生一向胆小如鼠,上了大学还撒娇。就是这么一个胆小的女孩,在除夕之夜值班时,和一位小护士陪着一位老奶奶度过最后的时光,直到凌晨两点多老奶奶去世后送去太平间。她一直都很平静,毫不害怕,因为她觉得老奶奶孤苦伶仃,有她们的陪伴送她去天国是神圣的事情。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善良。

    改革开放多年,中国内地在许多领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让人遗憾的是,中国人认识的大批富豪,目前仍没有能引导群众行善的大慈善家。什么原因呢?中国世俗社会一向没有什么信仰,人的善恶意识来自简单的道德判断,在一般人眼中,悲天悯人是圣人的情感,因此同情和怜悯未必是一般人的“任务”。对没有觉醒的民族而言,它的本能同情并不能衍生出博爱,而人没有真正的自尊,他的情感是会被强权玩弄的。

    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有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有没有同情与悲悯的情怀。教会学生学会同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仁爱的禀赋,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成为情感健全的人。在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眼中,学生首先是人,是需要关怀的人,在那样的班级中,学生也懂得了平等和仁爱。

    四、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者。语文课应该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谁能想象一个志在立言以立人的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一个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才能称得上知识分子。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自身缺乏批评意识和怀疑精神。没有这样的能力背景,教育的“创新”从何而来?我们也应当考虑一下:现今的教学有没有给学生创造“批判的环境”?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敢有个人观点,如果学生连校政都不敢评论,把教师、家长的话奉若金科玉律,如果学生对社会灌输给他的任何东西都“坚信不疑”,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把那些说真话的人称为“一个能正常说话的人”,该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

    作者说:“语文教师不应当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句话,我想对教任何课的老师都适用。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一个读书时不加思考,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照搬全套的教师,又与录音机有何区别。任何人都不应跪着读书,教师更不能跪着教书。一个跪着教书的教师,不仅自己形同枯木,还会抹杀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出与他一样枯萎的学生。

    站直了,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风格吧!

    五、读好书如播种

     通过调查,得到这么一种结果——现在中小学生的读书量小,经典名著的阅读量更少。问题出在哪?当孩子们面对那如山高的练习册,睡眠休息时间都不足的生活,我不知道他们的快乐在哪。这么压抑地活着的孩子,心理能健康吗?看看当今媒体报道的一系列怪异社会现象,有多少是人们心理扭曲造成的?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现象愈加严重,我们教育怎么走下去,这些也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青少年的成长,道德的养成,途径是多样的。通过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重要的途径。事实上,学生对“美”与“爱”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渴求,他们非常珍惜心灵成长中的“感动”。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的活着。

    六、思想者

    有个外国故事耐人寻味。父亲让孩子餐前祈祷,5岁的孩子问父亲:“为什么上帝的模样长得和我们一样?他也有嘴巴,他会吃饭吗?”父亲觉得应该回答“是的”;可孩子接着问:“既然吃饭,他一定吃到肚子里去了,也就是说他也有肠子。”父亲只好接着答:“有的。”孩子又问:“既然有肠子,就不可能没有屁眼,对吗?”面对这么狗血的推理,父亲只好承认“上帝有屁眼”。孩子说:“我懂了,上帝和我们一样,也会拉屎,会放屁。”——真可谓童言无忌,这个孩子就这样简单地推论出“上帝和我们一样”。我们成人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类似的问题呢?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听话”,“守规矩”“遵守……”一旦做些出格的事,不问缘由就遭到大人们的训斥,长久以往,还会有“思想”的孩子吗?

    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不管他读过多少书,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也不管他在这个世界上活了多少年,他的智商实在不如这个5岁的孩子。思想者往往是寂寞甚至痛苦的,因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他要挣脱“瞒”与“骗”的禁锢,这种追索的意识会使他突前于时代的潮流,他的思想会像荒原上传来的第一声嚎叫,使大部分习于常规的人不寒而栗。

    作为青年公民,应该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从,不要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只有当人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有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他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奇妙。

    七、 “模范”如是说

    在我们教育界,有许多模范人物。他们,为了学生,可以不去医院看望被撞伤的女儿,可以不回家照料患病的妻子,可以不见即将离开人世的老父亲最后一眼,可以放弃最佳治疗时间等等。这曾是令我们感动万分的。但作者却对此表示惊讶:这样的人怎么配当老师!

    他认为:一个人有这样的表现是很难理喻的。教育要铸造健全的人,可是这样的教师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他的情感是健全的吗?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换个角度看,教师不是连自己的身体也不顾惜吗?不是没把亲生父母的感情当回事吗?那么,试想一下,在这种缺乏人性的教育下,他所教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继续那样片面的宣传教师的忘我和无私,继续那样不恰当的宣传教师的“奉献精神”,教师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吗?

    老师们,请大家珍重身体,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八、只要肯读书

   《只要肯读书》一文痛击如今教师的读书现状,我深有同感。 “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是针对学生,更是针对教师自身。

    看看我们目前的读书现状:

    自愿读书少,往往是为了混张文凭而无奈的读书。

    主动谈论书少,休闲时很少有人谈论所读内容。

    家中藏书少,只是一种摆设。

    教师读书进修本是为了提高自我,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教师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或许是因为无休止的各种评比太多,学校被开发成了名利场,各种表彰诱惑并不需要真才实学;或许是权力的诱惑,一个教师,如果发现真才实学不敌一点小小的权力,他有什么必要青灯黄卷,孜孜不倦?

    所以,呼吁老师们:不为混张文凭,更不为加官进爵,只为成为学生真正看得起的老师,成为能做一些有价值事情的人,读书吧!哪怕读点闲书,哪怕知道一些掌故,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就让这记忆、这触动、这反思伴随我们成长吧!

    记住: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相关阅读
推荐
  • 人生真谛——《萤窗小语》读后感

    放假了,愉快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周围,一本让我看了发人深省的,振奋着我整个暑假,这就是莹窗小语是著名作家刘墉写的一部好书,喜欢这部书,我还因为喜欢这个作者:刘墉,喜欢刘墉,是因为他的朴实无华,更因为他的文字给人读后的无限深思 《萤窗小语》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虽篇幅简短,但词语精练。它所记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它虽然没有诗词的婉约豪放,没有散文的轻婉柔和,没有小说的曲折离奇,但它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文中的娓娓对话,给我以亲切、祥和的感觉。

  • 用爱温暖孩子——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现在的孩子任性、娇惯、懒惰、不守规矩。与同事谈及此事,都有同感:也许我们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许今天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也许他们真的没有理解学习的真谛?我感到迷惘、彷徨。 最近,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 》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李老师说:作为一个好老师应具备情感、思想、智慧这三种素质,要做一个反思性教师,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平凡的工作,不停的读书,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句话深深地启发我们,

  • 读《班主任成长日记》后感

    前些天,我翻阅了王桂芝老师的《班主任成长日记》,此书是以教育叙事的手法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情境。作者在对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与认真反思中,让我领略了人生,教育的极致境界,即点点滴滴都是诗。正所谓生活着是美丽的,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温馨、感动、诗意的。 当初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一年多的工作经历让我明白: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是选择了风雨兼程的旅程。因为在教学生活中,总有许多莫名的烦恼困扰着我的心房,总有许多的失意和彷徨折磨着我的神经,我曾经一度抱怨教师生活的艰辛、繁杂,

  • 难忘的“一”----《叫我第一名》之观后感

    生活中的一有很多,如第一次去尝试某件事;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第一次演讲等等,都是令人难忘的。然而,在这几天中,我们小博士幼儿园的老师们进行了为期4天的师德培训,令我影响深刻的是23日上午观看了视频---美国电影《叫我第一名》。在未看之前,就听一位老师说,这部电影很感人,还说:也可准备好纸巾。那时,这一句我认为是玩笑的话语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因此,这次的观看也是我的第一次。 电影中讲述了一个在6岁时确诊患有妥瑞症的男孩,在小学时,因为没办法克制的发出怪声,而被学校认为是不受管教的坏小孩,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

  • 《幼儿教师的苦恼》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网上有一篇文章《幼儿教师的苦恼》,细读之后,心里长时不能平静。是的,我从教二十多年来,见过了各种性格,个性和素质的家长,每个家长有每个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手段。作为教师,我们真的不是神人和菩萨,有时总会在工作中有失误和差错,也不能面面俱到,做好所有的事情,教师也有家庭、有丈夫和孩子、有家人,也需要在心理上得到大家的安慰、关爱、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心理得到健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事业,以减少当今出现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文章内容介绍:(网上下载) 闲暇的时候,几位老师聚到了一起

  • 让智慧在幽默中开花——《 做幽默型幼儿教师》读后感

    一直觉得自己在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也曾一度因为自己不善言语而害怕在众人面前大胆的展现自己。寻找原因,还是自己阅读的太少,缺少文化底蕴。在幼教工作的这几年,自己由初出茅庐的老师姐姐,转眼变成了为人母的老师妈妈。在每天与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中,让我不断的了解到了孩子,了解了自己,了解了我们工作的意义。在今年的一档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节目中,让我看到了那么多生活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他们不畏生活的贫瘠,毅然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的付出着自己的青春,面对付出与回报的不等价,他们始终如一,是什么

  • 《叫我第一名》电影观后感

    电影的主人公布拉德科恩,一个乐观向上的天生患有妥瑞氏症的男人。什么是妥瑞氏症呢?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痉挛疾病,患这种病的人无法由意志控制的、快速的、盲目的影响大部分肌肉群的动作痉挛或者多种声音痉挛。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不禁要被主人公克服疾病的毅力所折服,当他上小学的时候常因为发出奇怪的声音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欺负。可以说电影从刚开始时让我们看到了科恩的无奈与辛酸,这时候的故事基调是带有悲情色彩的。我们在看的过程中内心是沉重的,感受着主人公内心因疾病所带来的挣扎和苦痛。 但是从学校的校长发现了这点,在一次全校

  • 《胡桃夹子》读后感

    再次拾起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我不仅被故事里面跌宕起伏的战斗情节所吸引,勇敢善良的小女孩玛丽所折服,而且还被故事里面王子公主美好生活的温馨画面所感动。 美妙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圣诞节之夜,教父送给小女孩玛丽和她的哥哥一个咬核桃的小木头人。玛丽的哥哥顽皮好奇要让胡桃夹子咬最硬、最大的核桃,却使得胡桃夹子损坏,牙齿脱落,下巴掉下来。在小女孩玛丽悉心照顾胡桃夹子的夜晚,她看到盛着洋娃娃和士兵的玻璃橱窗里,不仅发出了动听的琴声,还有洋娃娃们在舞蹈。教父给玛丽讲述胡桃夹子的故事,胡桃夹子本来是

  • 净土—我中华之国土

    要问我心有多广?看我国土就知道。------题记 中国一个传奇、梦幻般的国家。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伟大民族。在这片热土上,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繁衍、生长、壮大! 但海外回归的游子踏上这广阔的大地,嗅着国土的芬芳,才能领会到家乡的含义。元朝时,我国领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世界大战后,我国领土一点点减少,看着那些与祖国大陆母亲分离的儿女,闻一多不禁概慨万分,心中怒火油然而生,奋笔疾书,写下了呢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七子之歌》。 改革开放后,祖国大陆的儿女们都回归了,仅剩下那台湾啦。曾多少次,他在梦中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