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为什么非要追求宁静的课堂氛围呢

为什么非要追求宁静的课堂氛围呢

更新时间:2020-06-02 15:46:47

《为什么非要追求宁静的课堂氛围呢》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又是一年读书季,我满怀着对时间流淌过后所形成之沉淀的深深向往,得到了佐藤学同志的若干本著作,仔细瞧瞧,几本书无论封面配色形成的氛围还是文字、纸张给人的刺激,都十分相似,这感觉很奇妙,一瞬间就让我联想到了08年我得到的奥运五福娃,嗯,就很厉害。

首先来分享的是我对22页下至26页中的部分的一点小感想。鄙人自幼学无所长,略有瑕疵,其中之一就是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喜欢查一查,所以我的分享会带一部分搜集的资料,希望各位海涵,谢谢。

这部分题目叫转变学习风格,主要描写了江户川区小松村小学的藤田晶子老师在一节公开课后,经过了佐藤学同志的指导,转变了教学方式,从而获得了佐藤学同志高度评价的事实。

那么我们来看看佐藤学同志对藤田老师的看法改观的具体情况,首先,在本回合对教学方式的转变上,佐藤学同志强调了课堂氛围这件事,首先,氛围,佐藤学同志说气氛“吵吵嚷嚷,让我难以忍受”,这样的评价,让我对这样隆重的公开课产生了极大的恐慌,为什么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基于评委老师的直观生理感受?本节次观摩后的教研完全没有说明孩子们课前课后的认知、情感情感和关于审美等方面的经验变化,仅仅以佐藤学同志的一句个人“难以忍受作为开端”,更侧重表达了他所喜爱的课堂面貌,而这种面貌,特征集中于氛围的形成与表现,那么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最起码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此强调氛围意义何在,而且,文中佐藤学同志只字未提除他以外任何参评人员的看法,实在是......呵呵,作为一位青年教师,如果我经历这样类似的公开课,我难道不按照主评委的喜好进行备课我是否就会”踩雷”,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经验并形成能力为什么在佐藤学同志眼中,重要性这么滞后?如果需要,我又该如何知晓主要评委的喜好进行备课?

那么接着,我平静的调整了自己,我在想,或许啊,藤田老师的课程目标达成地很好,但是氛围不好,让佐藤学同志产生了质疑和批判.那么问题又来了,课程目标达到了,文中描述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参与程度都是饱满的,那么为什么非要追求宁静的课堂氛围呢?

接着,我们看到佐藤学老师说道由于个体之间思维和经验的不同,借助语言建立起孩子之间的连接,并且在最后,藤田老师的新课上描述了他最爱的场景。我们从文中可以读出,建立连接是依靠对对方思维和经验的好奇建立的交流或是支持类的联系,但是如果是反对意见呢?如果经验太过雷同引不起对方的兴趣和需求呢?这种东西如何建立,建立需要克服的困难等等等等,佐藤学同志好像并没有说出些什么。最后我希望我们也不要被文字表达的效果给欺骗,文字表达对话永远是有顺序性的,真正的课堂,自由的讨论,怎么会如此有序而平和?都没有情绪情感?况且这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对话所表达的思维方向,是完全流畅和唯一的,这简直太诡异了,深度怀疑上课的是不是真人。

最后,我们看到中间藤田老师因为佐藤学同志的一次评课,立即放弃了自己对教育的理想,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改造与尝试,这对于极具针对性的跟班教学,真的是利大于弊的吗?长期结局恐怕就更难说了。
相关阅读
推荐
  • 让幼儿园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世界——读《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有效发展及生命成长的问题。在不同名目课程竞相出现,老师们或被新颖的课程理念吸引、或对新奇的课程名称好奇、或对课程模式产生尝试的冲动等等。在这些心理因素驱使下,我们似乎变得不够理智,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宗旨产生模糊意识,形成过分追求课程内容新、课程模式新,课程的建构逐渐走向功利性。在尝试不同课程过程中,发现课程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也受幼儿生活经验的限制,再好的课程没有幼儿生活经验的依托,它就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也

  • 沉浸在这书香的世界里,和我的孩子们一起读书

    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长辈们时不时地淘个故事听听,什么望儿山的由来呀、宰相刘罗锅的传说

  •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记

    近段时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大家学习和关注的热潮莫过于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我们新幼园也一样,不同形式的解读方式,让我一次次的细细翻看、慢慢品读,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可以说《指南》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

  •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4月)阅读感悟

    本期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第二次断奶》 题目:喜欢的理由(提炼式)该文给予我的教育教学启示。第一篇:《牵着蜗牛去散步》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好像看到了刚工作的自己,当时的我也是这样,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和他们沟通,仿佛在这篇文章中说的就是我自己。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应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

  • 在阅读中成长之个人读书计划

    读书使人进步,使人明理,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享受,甚至使我们终身受益。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阅读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与书结缘,以书为友,走进书本,终生与书为伴。 前不久,我园成立了博雅书社,有兴能成为书社中的一员,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次鞭策,督促自己去读书,让自己不断的吸取更多的能量充实自己的生活。在我园孩子和老师中开展名为乡土生活阅读的读书活动,努力打造着书香校园。因此,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我们的书社活动和学校的读书

  • 《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读后感

    人常说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虽没有人类灵魂工程师那么崇高,但也一直自认为自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启蒙者。读《起跑线旁缺席的启蒙先生》以后,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动摇了。文中为启蒙先生确定了定义,那就是拟定一生蓝图的人。我反思,我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启发孩子智慧心灵的启蒙者。幼儿园虽不同于小学基础教育,而幼儿园阶段也是幼儿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是幼儿步入社会的最初阶段,幼儿园的孩子刚刚离开家庭,离开爸爸妈妈的视线,是自己独自不入社会的第一步,我们这些幼儿教师,必将成为拟定

  • 我读《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

    [成书背景] 笔者吴放旅居美国二十余年,1996年第一次回国,应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史慧中老师的邀请,与中国的幼教同行进行了座谈,并为《幼儿教育研究》杂志写了第一篇文稿,从此打开了为国内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专业刊物与电台撰稿的大门。《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收集了笔者自1999年以来为北京的《学前教育》、山东的《幼教园地》以及《父母必读》等杂志上写的50篇文章。 《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一书, 2006年2月第一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 [内容摘要] 《和孩子一

  • 观看应彩云老师的《一寸虫》感受

    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以来,对于应彩云老师的精彩课堂我们观摩了很多,有现场的、有视频的等等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来学习应老师课堂的精彩之处,每一次的观摩学习都让我觉得课堂学习是一门大学问。 在这次的暑假里,闲暇时,我在网上又搜到应彩云老师这样一堂课,大班绘本《一寸虫》这一本绘本完全将绘本故事的内容与我们的多元化课程相结合了,通过故事内容掌握了逻辑技能,测量技能。应老师通过故事情节让孩子了解到了一寸有多长,同事通过绘本让孩子掌握到如何测量,这一堂课不光让孩子掌握故事中的测量方式,老师还准备了一寸虫的教具,让孩子通过操

  • 教师读书交流——我喜欢的一个绘本

    学校为纪念新教育实验博客启动6周年,我们举行了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九:教师读书交流我喜欢的一个绘本,我为此特找来了两本绘本来看。阅读中让我收获不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