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幼儿教师 > 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读《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读书心得

读《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0-07-20 16:34:17

《读《教育:创造无限可能》读书心得》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读后感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也读“【李镇西】教育奇迹诞生于“无限相信”的努力——读《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镇西茶馆“每日一文”,今天公众号发布的是读“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的著作《教育:创造无限可能》,令人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夸赞学生,真的成人成己!从教三十多年,“夸赞”话题,千言万语,感慨系之。相对而言,人们更愿讲述追随自己或他人,尤其是名人成功的案例,极少自愿暴晒挫折失败和不如意的事,较多的是从旁观者视角、讲述所见所闻所思所虑。每天教育教学事件都在教育教学逐梦中发生着、演绎着、消失着,或被讲述传播,或销声匿迹……创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基于创新的本质——日日新,事事新,人人新,用创新生活中的“智慧闪光点”,启发引导开发人的潜能,呼唤成功教育。相信教育,无穷相信教育,创造无限可能。坦白地说:夸孩子——教育的魔棒!相信教育,无穷相信教育人,应当作为我们教育的座右铭。
教育过程中,夸孩子,一以贯之,从不同层次,不同态度,发现表现美与潜在美,用“优点”同化不足,需要经历过程,观察思考。而新教育理论指导,不断实践创新,系统深刻反思,形成个体教育理论。事实上,难以形成夸孩子的自觉和教学自信,突出表现教育现状:有点多动而且不务学业的讨人厌的紧跟时代潮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遇上“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习惯“讲练工程”的匠师,有“立德树人”培育大国工匠创新精神的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单从简单正面教育,灌输知识训练技能等方式方法,缺少相信教育无穷功能的思想做法,不够关注儿童认知心理特点,急功近利影响,教育成效不近如人意。
为什么坚持夸孩子,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夸奖下去难以做到呢?因为传统教育理念认为:夸孩子——孩子容易翘尾巴,严是爱——严师出高徒。严厉与溺爱的管教常态——事实证明,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无穷相信孩子,夸奖孩子——民主教育发展 ,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很丰满,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很骨感。究其原因,与我们认识问题思维价值取向有关,待人接物非此即彼的片面认识观,现实中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观所左右,期望一夸就灵,夸了产生持久动力。看不清事物的复杂性,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实质是认识论片面肤浅的结果;相反要观察留心,持续调查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再修改尝试,反复实验,螺旋上升,才不会浅尝辄止。
其二,拉下脸来夸夸孩子,还真要个脸皮,真的要老老实实地向孩子学习 。蹲下来细听儿童心声,由衷赞美。即便夸赞与“学习”无关的优点,不要吝啬夸奖语言,不要“熟视无睹”,对其苛刻。
要想让大家受夸奖,坚持到最后,教师要学会引导夸赞学生。教师首先学会夸赞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课堂监控录像与课堂教学写课反思,找出夸奖学生的因素,并且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第二天,共同交流合作学习,会增添无穷学习定力。这样,改变成见,从事全新的儿童数学认知教育;语文则能做到: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外语用在合作交流,坚持不懈学会听读写用,养成好习惯。
与此同时,需要密切注意点:1.坚持夸孩子,要讲求实事求是,又要艺术剪辑,调解交流,保护自信心,有效沟通,养成要用心思考、自主表达的学习习惯。
2.夸奖程式  即时描述反思,理性思维、判定,不要受情绪智商的负面干扰。一般来说,即时主观武断,错误率较高,而应多从学生角度去想想,事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3.及时将学情备忘卡晒晒,“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健康生活。夸孩子,不是无原则,而是相信教育创造无限,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激励中学生快乐成长。

随读镇西茶馆的哲思教育教学论文,一点想法,又想与孩子一起玩味学习之道!
相关阅读
推荐
  • 做一个有执行力的教师——《一封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初次听到加西亚的名字是在一次会议上,当我还在纳闷加西亚是谁时,园长介绍了一封给加西亚的信这样一篇文章。才明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原来不是加西亚而是罗文。回来上网仔细看了这个《一封给加西亚的信》后,觉得这真的是很让人回味的一个故事。 它说的是在100多年前美国与西班矛之间发生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美国总统麦金莱意识到,美军若想取得胜利必须马上与反抗西班矛的古巴将军加西亚取得联系。总统要把一封信送给古巴抵抗活动领导人加西亚。但是加西亚隐蔽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这是一个困难得近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 换种思路教育孩子——《思路决定出路》读后感

    学习使人进步,读书使人聪明。一本好书就象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诸多启示。《思路决定出路》就是这样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和方法,更有一个正确的思路。书中讲了很多哲理故事,将深奥的哲理变的简单易懂,使人难以忘记。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早课堂教学中 没有思路不行,在组织班级管理中没有思路不行,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没有思路也不行 在教师的工作中,有思路就有出路;有思路才有发展。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思路,当一个教育方法行不通时,我

  • 潜心观察 用心思考——读《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有感

    观察记录可以说是教师专业能力必须的基本素质,观察记录也是教师正确施教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对活动过程的参与情况、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等,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交往行为、善于倾听孩子谈论的话题、善于发现孩子存在的疑问等等。观察记录分析也常常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种行动研究方式,那么,教师怎样进行有效地观察记录,才能为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我读了《早期教育》2009年6月刊登的文章《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颇受启发,下面我对眼有这样几点认识。

  • 《完整的成长》个人读书计划

    个人读书计划稻田镇幼儿园 李海霞 书名:《完整的成长》 作者:孙瑞雪 学习者:李海霞 为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本学期幼儿园安排继续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我按照领导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真正从书中获得知识,令自身得以进步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特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如下: 读书目标 通读书中的文字,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首次阅读对书中的内容能有所了解,能把书的主题思想搞明白。 摘录书中对自己有用的文字,认真写好读书笔记,有必要时随时附上自己的小感悟。 做到学以致用,将书中的内容细化为自己的东西,真

  • 读《理想教师》后的感想

    读《理想教师》一文使我感想颇深,从而也使我认识到了成为一名理想教师应具备的条件。理想的教师,当然要有崇高的理想;要充满激情和诗意;要有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我们许多的教师,包括我自己再内,正因为缺少自信,所以没能使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从而也失去了许多提升自己水平的机会。理想的教师,应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刘俊荣 自从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启发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人,对于他的教育故事,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

  •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书心得

    寒假期间,我利用空闲时间拜读了《读懂幼儿的思维》中第三版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这本书重点讨论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言语、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 在这本书中,我十分赞同这句话能够对儿童构成挑战、能够扩展儿童的经验的主题和话题,能够丰富不同图式的不同的方式方法,都需要精心的计划。记得以前,班级环境布置是一线教师埋头苦干的一件大差事,不知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只有老师自己

  • 我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成书背景] 闫学,特级教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是著者自《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之后的又一力作。著者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几十年,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实在博大丰厚,因为著者常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那个童话般的教育之梦,所以,当吴法源君希望作者从一个教师的立场,结合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理解,紧密联系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作一些思考时,著者陷入了一件浩繁而又美好的事情! 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著者完成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的写作,断断续续的修改持续了整个秋天,用著者的话说:时间的缝隙中,填满了琐细的寂

  • 张雪门文集读后感

    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南陈北张,这个张就是我们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先生。尊称其为先生,其一他在我国幼教界的地位,让人敬佩、瞻仰;其二他是我们的老师,留给我们巨大财富,有理论的、思维方式的。张雪门先生一生不为名利,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儿童,为幼教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和他注重实践,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在幼稚园、幼稚师范最基层的岗位上辛勤工作。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雪门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 张雪门先生年复一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却从不职业倦怠,因为他的心一直在

点击查看更多